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溃疡散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建中 许爱娥 戴叶芹 《海峡药学》 2011年第6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溃疡散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确诊的38例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溃疡散。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肉...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溃疡散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确诊的38例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溃疡散。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溃疡皮肤愈合时间、平均愈合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VS 94.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溃疡皮肤愈合时间及皮肤平均愈合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溃疡散治疗皮肤溃疡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乳膏 溃疡散 皮肤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激光器发展现状及不同靶色基激光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小芳 相文忠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激光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多种疾病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激光器种类繁多,皮肤科常见的激光器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半导体激光、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宽激光、调Q激光和点阵激光等。本文将从皮肤科激光器发展现状及不同靶色基激光... 激光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多种疾病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激光器种类繁多,皮肤科常见的激光器包括二氧化碳激光、半导体激光、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宽激光、调Q激光和点阵激光等。本文将从皮肤科激光器发展现状及不同靶色基激光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促进临床皮肤科医师对激光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激光介质 输出方式 靶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杜晓航 宋为民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养阴法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测定...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养阴法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皮水份丢失量(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9%(53/68例),对照组有效率14·9%(7/47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EWL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养阴法 皮肤屏障功能 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黄岚 曾宪玉 +5 位作者 段逸群 刘迎红 池信银 宋为民 许爱娥 郑志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对92例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 目的观察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对92例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0.05%卤米松乳膏临床疗效优于0.1%糠酸莫米松乳膏,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1.7%(P<0.05),治疗指数分别为86.79%和74.37%(P<0.05)。结论0.05%卤米松乳膏治疗亚急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亚急性 神经性皮炎 卤米松 糠酸莫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田红 卢良君 +2 位作者 李丽莉 王向东 许爱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13-2516,共4页
目的:观察新鲜马齿苋提取物冷喷治疗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新鲜马齿苋提取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用于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冷喷治疗,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症状积分,用皮肤多功... 目的:观察新鲜马齿苋提取物冷喷治疗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新鲜马齿苋提取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用于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冷喷治疗,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症状积分,用皮肤多功能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e,TEWL),以蒸馏水冷喷组为对照。结果: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蒸馏水冷喷对照组的55%;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与蒸馏水冷喷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0天和20天时,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客观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不但起效快,而且疗效持久;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与蒸馏水冷喷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新鲜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副反应,适合进一步开发成专业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低温喷雾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敏感性皮肤 马齿苋提取液 冷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离子喷雾及冷冻与按摩交替治疗面部皮肤疾患2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晖 许爱娥 +1 位作者 李一沧 陈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7,共2页
负离子喷雾及冷冻与按摩交替治疗面部皮肤疾患212例疗效观察徐晖许爱娥李一沧陈量我科应用SG901型紫外线负离子治疗仪(常州武进医疗用品厂),结合液氮冷冻与穴位按摩交替治疗面部皮肤疾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 负离子喷雾及冷冻与按摩交替治疗面部皮肤疾患212例疗效观察徐晖许爱娥李一沧陈量我科应用SG901型紫外线负离子治疗仪(常州武进医疗用品厂),结合液氮冷冻与穴位按摩交替治疗面部皮肤疾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12例中男41例,女17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病 负离子喷雾 治疗 冷冻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220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郑俊惠 周渭珩 洪为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类别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和API20CAUX方法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方法。结果22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为主,检出172例,占78.18%,其次光滑念珠菌17例,占7....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类别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和API20CAUX方法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方法。结果22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为主,检出172例,占78.18%,其次光滑念珠菌17例,占7.73%。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7.73%、96.82%、94.09%、88.64%、73.64%、66.82%、42.32%、23.64%。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但与以往相比比率有所下降。检测的22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对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药敏试验 5-氟胞嘧啶 咪康唑 益康唑 酮康唑 白念珠菌 培养方法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夏修蛟 宋为民 +1 位作者 王树同 许爱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199,共2页
报道1例皮肤隐球菌病。患者男,36岁。皮损局限于颈部,开始表现为肉芽肿,无破溃,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手术切除后,切口出现溃疡、轻度糜烂、基底红、上覆白色分泌物。取分泌物作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生隐球菌感染,手... 报道1例皮肤隐球菌病。患者男,36岁。皮损局限于颈部,开始表现为肉芽肿,无破溃,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手术切除后,切口出现溃疡、轻度糜烂、基底红、上覆白色分泌物。取分泌物作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生隐球菌感染,手术前肉芽肿及术后溃疡病理切片均见有散在带厚荚膜的厚壁孢子。X线检查见左肺下部片状阴影。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3周后,皮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新生隐球菌 脂质体两性霉素B 药物治疗 罕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部分地区头癣73例类型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海生 郑俊惠 许爱娥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74-275,278,共3页
目的 了解近2年来杭州部分地区头癣类型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4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头癣患者中白癣41例(56.16%)、黑癣23例(31.5%)、脓癣... 目的 了解近2年来杭州部分地区头癣类型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4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头癣患者中白癣41例(56.16%)、黑癣23例(31.5%)、脓癣9例(12.33%),未发现黄癣。51例行真菌培养。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22例(43.14%)、紫色毛癣菌17例(33.33%)、须癣毛癣菌8例(15.69%)、断发毛癣菌4例(7.84%)。结论 杭州地区头癣患者中白癣发病率占首位,犬小孢子菌为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病原菌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973例甲真菌病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修蛟 郑俊惠 +2 位作者 金海生 周谓珩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我们于2004年6月—11月对直接镜检阳性的973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培养出722株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我们于2004年6月—11月对直接镜检阳性的973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培养出722株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43.63%、38.37%、18.01%。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9.52%(282/315),酵母中近平滑念珠菌居首,占21.66%,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和青霉为主。结论杭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要注意非皮肤癣菌的污染或寄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为松 周渭珩 裘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用三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评价其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C-C快速法、PCR和VIDASCHL三种方法检测150例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结果在1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43例,阳性率为28.67%,C-C快速法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 目的用三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评价其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C-C快速法、PCR和VIDASCHL三种方法检测150例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结果在1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43例,阳性率为28.67%,C-C快速法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67%和100%,P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和98.13%,VIDASCHL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7.67%和97.20%。结论三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特异性 敏感性 患者 宫颈分泌物 快速法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转换酶在皮肤角朊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宏 张晴 +1 位作者 许爱娥 施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0-302,共3页
为了探讨谷胱甘肽转换酶π(GSTπ)与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5例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和5例正常皮肤。结果∶GSTπ在正常皮肤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大部分棘细胞层和外毛根鞘、小汗腺。在日... 为了探讨谷胱甘肽转换酶π(GSTπ)与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5例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和5例正常皮肤。结果∶GSTπ在正常皮肤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大部分棘细胞层和外毛根鞘、小汗腺。在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基底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胞浆和部分胞核GSTπ阳性,基底细胞癌胞浆弱阳性,部分脂溢性角化症和角化棘皮瘤胞浆呈弱阳性。本研究提示GSTπ主要存在于表皮上层,并在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皮肤肿瘤 角朊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裘新民 周渭珩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白癜风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迪敏 许爱娥 +2 位作者 常淑彪 李永伟 尉晓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从调节局部免疫、影响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迁移3个方面研究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方法: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大鼠背部皮肤,3周后活检取材,用半定量RT-PCR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 目的:从调节局部免疫、影响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迁移3个方面研究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方法: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大鼠背部皮肤,3周后活检取材,用半定量RT-PCR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c-KIT)、白介素-2(interleukine-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含量。结果:中药3、5、6、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SC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59倍、5.82倍、2.60倍和3.74倍(P<0.01);中药1、2、4使IL-2 mRNA表达水平降至对照组的42.9%、50.5%和68%(P<0.01或P<0.05);而中药1、2、3、4、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TNF-αmRNA表达水平也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25.7%、22.8%、51.7%、53.4%和51.5%(P<0.01或P<0.05);中药5还明显上调TYR mRNA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41倍(P<0.01)。结论:外用中药治疗白癜风有效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皮肤局部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中药 皮肤 微环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敏感性皮肤面部红斑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乔刚 胡文婷 许爱娥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37-440,444,共5页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敏感性皮肤面部红斑的效果。方法选取敏感性皮肤、表现为持续性面部红斑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单用窄谱强脉冲光...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敏感性皮肤面部红斑的效果。方法选取敏感性皮肤、表现为持续性面部红斑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单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共4次,每次间隔3~4周,疗程持续约4个月,另观察组患者外用舒敏保湿特护霜,2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状态参数(红斑面积、血红素指数、凹陷指数、最大深度)与皮肤屏障参数(治疗区经表皮失水量、角质层含水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皮肤状态参数与皮肤屏障参数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状态参数与皮肤屏障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状态参数与皮肤屏障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 75.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vs 22.5%,P<0.05)。结论窄谱强脉冲光联合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敏感性皮肤面部红斑临床效果确切,同时可以减少皮肤水分流失,增加角质层含水量,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强脉冲光 舒敏保湿特护霜 皮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创面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显雁 彭建中 +1 位作者 王涛 岳超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62-63,66,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刃厚皮片修复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皮损后,遗留皮肤缺损区,充分止血,将刃厚皮片平铺于创口上,用具有生物透性的半透薄膜完全封闭VSD敷料覆盖的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刃厚皮片修复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皮损后,遗留皮肤缺损区,充分止血,将刃厚皮片平铺于创口上,用具有生物透性的半透薄膜完全封闭VSD敷料覆盖的整个创面,放置引流管并将其连接到负压装置上,7~10d拆除VSD并观察皮片存活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全部皮片I期成活,植皮区未见感染及坏死灶;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皮片坏死,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予以二次清创后植皮,皮片生长良好。2例患者出现缺损边缘皮片未覆盖,予以换药后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可以作为修复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移植 皮肤肿瘤 外科手术 基底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邵琼琰 王平 +3 位作者 任金平 张小燕 黎军英 戎念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8期462-466,共5页
目的:构建光敏剂结合UVA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外用1%甲氧沙林溶液(8-MOP)后进行UVA照射、单纯UVA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照射后观察皮肤外观表现、病理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特点,确定各组诱导皮肤光老化进... 目的:构建光敏剂结合UVA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外用1%甲氧沙林溶液(8-MOP)后进行UVA照射、单纯UVA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照射后观察皮肤外观表现、病理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特点,确定各组诱导皮肤光老化进程的累积照射剂量和时间。结果:单纯UVA照射组在第45天,UVA剂量约720 J/cm^2时,肉眼观察皮肤外观、组织病理方面和-超微结构都呈现比较典型的光老化表现;模型组(8 MOP/UVA)小鼠在第3天,UVA累积剂量约47 J/cm^2时,透射电镜下可见角质形成细胞和基底层黑素细胞的显著凋亡(核固缩);第5天,UVA累积剂量约78 J/cm2时,病理示:真皮层部分弹性纤维变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第6天UVA累积剂量达95 J/cm^2时,出现典型的光老化表现,透射电镜下可清晰观察到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束的病理改变。结论:8-MOP/UVA可以快速诱导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动物模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皮肤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修蛟 陶茂灿 +2 位作者 单筠筠 郑俊惠 许爱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9-491,共3页
患者男,38岁。曾先后患肺结核、眼部肿瘤。1年前,背部、颈部及下颌部先后出现脓肿、结节,真菌学检查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细胞免疫极度低下。口服伊曲康唑并予肌注IL-2治疗痊愈。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锦程 方德仁 +3 位作者 孔海深 劳力民 王德边 李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3,共1页
氧氟沙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临床分析高锦程,方德仁,孔海深,劳力民,王德边,李凌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10003)氧氟沙星(Ofloxacin)为新一代氟代喹诺酮类抗菌药。1994年7~9月我们对... 氧氟沙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临床分析高锦程,方德仁,孔海深,劳力民,王德边,李凌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10003)氧氟沙星(Ofloxacin)为新一代氟代喹诺酮类抗菌药。1994年7~9月我们对161例化脓性皮肤病应用1%氧氟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软膏 治疗 化脓性皮肤病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屏障功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宋秀祖 许爱娥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1 皮肤屏障与皮肤病 皮肤屏障的结构基础主要是角质层以及表皮脂质。天然保湿因子等。表皮脂质包括神经酰胺、游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这些脂质在基底层细胞向角质层分化过程中,含量逐渐增高,到达角质层时被排出至细胞间隙,形成... 1 皮肤屏障与皮肤病 皮肤屏障的结构基础主要是角质层以及表皮脂质。天然保湿因子等。表皮脂质包括神经酰胺、游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这些脂质在基底层细胞向角质层分化过程中,含量逐渐增高,到达角质层时被排出至细胞间隙,形成防止水分丢失的屏障。天然保湿因子是由表皮中的中间丝相关蛋白(filaggrin)分解形成,包含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尿刊酸、乳酸、尿素等多种低分子量物质,在角质层内与水结合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功能 天然保湿因子 中间丝相关蛋白 吡咯烷酮羧酸 水分丢失 游离脂肪酸 游离胆固醇 基底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