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周围坏死物积聚
1
作者 俞宇羽 朱翰林 +2 位作者 魏培英 张海峰 冯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周围急性坏死物积聚(AN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07例首诊AP患者。基于首诊平扫CT自动分割胰腺周围组织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记...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周围急性坏死物积聚(AN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07例首诊AP患者。基于首诊平扫CT自动分割胰腺周围组织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记录基于首诊增强CT的AP严重程度改良版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根据随访结果将AP患者分为胰腺周围ANC组(ANC组)与液体积聚(APFC)组。以XGBoost法分别基于最佳影像组学特征、MCTSI及二者联合构建预测AP ANC的影像组学、MCTSI及联合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利用SHAP法分析各变量对于联合模型的贡献。结果307例中,ANC组134例、APFC组173例。基于首诊平扫CT共筛选出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据此构建的影像组学、MCTSI及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693及0.917;其中MCTSI模型的AUC低于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Z=-3.485、-2.824,P均<0.01),后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7,P=0.415)。联合模型中,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贡献度均优于MCTSI评分。结论平扫CT影像组学XGBoost模型能有效预测AP A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物积聚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P值在XGBoost超声模型中诊断最大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钱佳红 谢亚羽 +3 位作者 朱翰林 王盼 胡春锋 韩志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SHAP值在XGBoost超声模型中诊断最大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8例PTC患者(145枚结节)和12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患者(141枚),将286枚结节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PTC 114枚... 目的探讨SHAP值在XGBoost超声模型中诊断最大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8例PTC患者(145枚结节)和12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患者(141枚),将286枚结节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PTC 114枚,NG 115枚)和测试集(PTC 31枚,NG 26枚),比较训练集与测试集,以及训练集中PTC与NG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基于训练集构建XGBoost超声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XGBoost超声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TC的诊断效能,校准曲线分析模型的校准度。通过SHAP值解析XGBoost超声模型,明确各超声因素诊断PTC的权重。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结节实性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纵横比(A/T)>1、超声灰阶比值(UGSR)<0.83、微钙化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集中PTC与NG A/T>1、UGSR<0.83、微钙化、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实性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XGBoost超声模型诊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T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95%可信区间:0.895~0.987)和0.921(95%可信区间:0.846~0.996),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0%、92.9%、83.2%和86.0%、93.5%、77.5%。校准曲线分析显示,XGBoost超声模型诊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TC的校准度均较好。通过SHAP值解析XGBoost超声模型,结果显示各超声因素对诊断PTC均为正向贡献,其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UGSR<0.83、实性、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微钙化和A/T>1。结论利用SHAP值对XGBoost超声模型进行解析可以实现各超声因素诊断效能的量化,在诊断最大径>1 cm PTC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灰阶比值 SHAP值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抑制增强T1WIDelta影像组学预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口干分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梦泽 朱翰林 +4 位作者 郗玉珍 陈浩楠 沈哲凡 姜锋 丁忠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 基于脂肪抑制(FS)增强T1WI构建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鼻咽癌(NPC)患者口干级别的Delta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于诱导化学治疗(IC)后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CCRT)NPC患者IC前2周内及IC结束后鼻咽部MRI。于... 目的 基于脂肪抑制(FS)增强T1WI构建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鼻咽癌(NPC)患者口干级别的Delta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于诱导化学治疗(IC)后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CCRT)NPC患者IC前2周内及IC结束后鼻咽部MRI。于放疗结束后1周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标准评估患者口干分级(0~4级),将0、1级口干归为轻度口干(n=81),≥2级口干归为重度口干(n=146)。基于IC前、后FS增强T1WI提取双侧腮腺影像组学特征,计算Delta影像组学特征值。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和随机森林算法降维,筛选最优Delta影像组学特征,构建Delta影像组学模型。按8∶2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82)及测试集(n=4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elta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及测试集NPC患者放疗后口干分级的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分别基于IC前、后FS增强T1WI提取2 286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8个最优Delta影像组学特征并以之构建模型,其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NPC患者放疗后口干分级的AUC分别为0.762、0.733;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对于训练集及测试集的预测性能均良好。结论 基于FS增强T1WI Delta影像组学模型能及时有效地预测NPC患者放疗后口干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Delta影像组学 口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MRI特征性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金美琦 徐慧 朱益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09-41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MRI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2月40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年轻组乳腺癌190例(<40岁),中老年组乳腺癌216例(≥40岁),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比2组...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MRI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2月40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年轻组乳腺癌190例(<40岁),中老年组乳腺癌216例(≥40岁),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比2组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并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MRI特征及组织学分级。结果与中老年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年轻组乳腺癌患者MRI更易表现为边缘清晰、不均匀强化,早期强化率(IER)更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更低(P均<0.05)。年轻组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型IER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5);Luminal B型ADC值高于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P<0.05);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组织学分级以Ⅲ级为主,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其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早期强化率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P值在XGBoost MRI模型中鉴别腮腺恶性肿瘤与Warthin瘤的价值
5
作者 张潇涵 朱翰林 +1 位作者 韩志江 杨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SHAP值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MRI模型中鉴别腮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与Warthin瘤(Warthin tumor,W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22枚MT和38例51枚WT的MRI资料,分析瘤体... 目的:探讨SHAP值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MRI模型中鉴别腮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与Warthin瘤(Warthin tumor,W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22枚MT和38例51枚WT的MRI资料,分析瘤体形态、位置和强化方式,以及T_(1)WI、T_(2)WI、FS-T_(1)WI、FS-T_(2)WI影像征象,经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XGBoost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评价模型诊断效能。通过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值对模型进行分析,明确各MRI征象在模型中的权重。结果:22枚MT和51枚WT中,持续性强化(P<0.05)、形态不规则(χ^(2)=20.707,P<0.05)、非尾叶(χ^(2)=8.911,P<0.05)、T_(2)WI高信号(χ^(2)=7.581,P<0.05)、FS-T_(1)WI等低信号(P<0.05)、FS-T_(2)WI高信号(χ^(2)=9.016,P<0.05)对鉴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更常见于MT中。将6项单因素纳入XGBoost模型分析得出AUC为0.847,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2.2%;6种MRI征象绝对平均SHAP值为0.21~0.99,其中形态不规则权重最大。结论:形态不规则、T_(2)WI高信号、持续性强化、FS-T_(2)WI高信号、非尾叶、FS-T_(1)WI等低信号对MT和WT鉴别的权重存在差异,对各MRI征象的准确识别,有利于对两者精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成像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葛艺杰 张海峰 +1 位作者 卢珩 郭俊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51-54,58,共5页
目的分析多回波梯度成像(multi-echo data merging imaging,MERGE)、三维抑脂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t suppression fast disturbed phase gradient echo,3D-FS-SPGR)、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ast imaging employ... 目的分析多回波梯度成像(multi-echo data merging imaging,MERGE)、三维抑脂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t suppression fast disturbed phase gradient echo,3D-FS-SPGR)、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cycled phases,FIESTA-C)对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40例。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同时行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扫描,并于4周内行外科或膝关节镜手术。对三种检查序列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析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评估不同级别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价值。结果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与临床手术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分别为0.57、0.90、0.81。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对膝关节不同级别急性软骨损伤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9.67%、91.95%和94.54%,特异性分别为95.23%、98.90%和95.33%。结论FIESTA-C序列对膝关节不同级别急性软骨损伤的诊断与临床手术结果的符合度高于MERGE、3D-FS-SPGR序列,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可通过改动参数有效缩短扫描时间,可作为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优化序列,但对低级别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骨损伤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多回波梯度成像 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三维抑脂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技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毛翔 张梅花 张海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3D组和传统徒手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位置钉Gertzbein-Robbins分级、手术相关指标(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指标(疼痛缓解的时间、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对患者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组患者Gertzbein-Robbins分级中A+B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A+B级的例数(P<0.05)。3D组患者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手术后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45±0.98)个月,3D组患者在各个随访时间点SF-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止时间3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可提高置钉的准确度,改善患者预后的症状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强化术 应用价值 Gertzbein-Robbins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疗效评估及不良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郑燕丽 马雄飞 +1 位作者 张海峰 朱翰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2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骨代谢指标对OVC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骨代谢指标对OVC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收集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Cobb角等疗效指标;根据术后是否再骨折将其划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两组患者的MRI及骨代谢指标,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OVCF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术后1个月、3个月,OVCF患者的伤椎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椎体内液体征象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椎体内液体征象、N-MID、25(OH)D均为OVC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椎体内液体征象、N-MID、25(OH)D单独预测OVC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4、0.872、0.822,敏感度分别为56.5%、87.0%、73.9%,特异性分别为92.3%、74.5%、80.9%,三项联合后的AUC为0.967、敏感度为95.7%、特异性为80.9%。结论PKP/PVP可减轻OVCF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MRI椎体内液体征象及N-MID、25(OH)D均为OVC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可预测OVCF患者术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骨代谢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最小CT值列线图模型对肾上腺乏脂腺瘤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邱宇轩 章彤 朱翰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肾上腺偶发瘤是在非肾上腺专项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直径>10.0 mm的肾上腺病灶[1]。随着断层影像的普及,肾上腺偶发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达5.0%~7.0%[2]。CT平扫作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检查方法[3],可准确诊断平均CT值(mean attention v... 肾上腺偶发瘤是在非肾上腺专项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直径>10.0 mm的肾上腺病灶[1]。随着断层影像的普及,肾上腺偶发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达5.0%~7.0%[2]。CT平扫作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检查方法[3],可准确诊断平均CT值(mean attention values,meaAVs)≤10 HU的肾上腺富脂腺瘤,但腺瘤中约30.0%为乏脂腺瘤(meaAVs>10 HU)难以与肾上腺转移瘤、嗜铬细胞瘤区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乏脂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最小CT值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海峰 朱翰林 +2 位作者 韩志江 余日胜 冯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增强各期信号灰阶比值用于鉴别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与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D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 目的探讨MRI增强各期信号灰阶比值用于鉴别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与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D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G2、G3级PNET和PDAC病例的MRI图像,通过阅片系统灰阶值测量软件,测量增强各期病灶的灰阶值。分别计算灰阶比值动脉期/T1平扫、实质期/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延迟期/静脉期;采用U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评估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评估联合预测的效能。结果37例G2、G3级PNET与52例PDAC的灰阶比值分别为动脉期/平扫2.15(1.88~2.80)和1.32(0.88~1.87)(Z=-4.55,P<0.01),实质期/动脉期1.13(1.01~1.35)和1.53(1.24~1.94)(Z=-3.91,P<0.01),静脉期/实质期0.94(0.89~1.02)和1.07(0.99~1.15)(Z=-4.08,P<0.01),延迟期/静脉期1.05(0.99~1.10)和1.17(1.06~1.31)(Z=-3.67,P<0.01)。PNET呈明显迅速强化,PDAC呈渐进性强化,灰阶比值能准确反映两者的强化差异。两组增强期/前一期灰阶比值差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64、0.777、0.736,最佳临界值1.78、1.41、1.03、1.12,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80.0%、67.3%和80.0%、65.3%和85.7%、65.3%和82.9%。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率81.9%,曲线下面积0.900,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MRI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阶比值 磁共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翰林 韩志江 +3 位作者 魏培英 冯波 张梅花 张海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急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CA)和非复杂性急... 目的探讨CT影像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急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CA)和非复杂性急性阑尾炎(un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NCCA),其中CCA 77例和NCCA 80例。观察记录临床及影像特征,如阑尾直径、有无粪石、粪石直径、周围渗出、CT分级等;通过MRIcroGL软件对术前C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勾画,使用Pyradiomics提取纹理特征,随机分为训练集(125例)和测试集(32例),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ASSO)对纹理特征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基于CT征象、纹理特征和两者联合建立三个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来评价三个模型鉴别CCA与NCCA的诊断效能。结果CCA组阑尾和粪石直径更大,阑尾更容易发生渗出和更高的CT分级;经过特征筛选,8个纹理特征用于构建鉴别CCA和NCCA的预测模型。CT征象模型、纹理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上的AUC分别为0.83、0.85和0.97;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1、0.84和0.97。最后绘制组合模型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CT征象联合纹理特征对CCA和NCCA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CT征象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明晖 何建斌 许志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48例)、特重度组(29例)。比较4组CT征象、CSF/ICV,... 目的探讨CT征象、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48例)、特重度组(29例)。比较4组CT征象、CSF/ICV,分析两者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并随访30天,对比不同CT征象、CSF/ICV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两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组基底池、中线移位、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Rotterdam CT评分、CSF/I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tterdam CT评分、CSF/ICV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15、0.672,P均<0.001);Rotterdam CT评分、CSF/ICV联合评估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AUC为0.877,大于两者单独评估,95%CI为0.824~0.919,敏感度为87.01%,特异度为78.40%;随访30天,Rotterdam CT评分、CSF/ICV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Rotterdam CT评分、CSF/ICV与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5)。结论CT征象、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具有可靠评估价值,且与预后独立相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脑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脊液 脑内室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灰阶比值对G2、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峰 朱翰林 +2 位作者 张梅花 余日胜 冯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85%;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第二位,发病率占胰腺肿瘤的1%~2%[1]。肿瘤的强化程度是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癌(PDAC)的重要影像征象。PNET典型的影像表现是动脉期高强化,但...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85%;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第二位,发病率占胰腺肿瘤的1%~2%[1]。肿瘤的强化程度是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癌(PDAC)的重要影像征象。PNET典型的影像表现是动脉期高强化,但据文献报道41.5%的PNET未表现为动脉期高强化,尤其是G2、G3级具有恶性征象时更难以与PDAC鉴别[2-4]。MRI灰阶比值可以反映信号强度的差异,目前已应用于肾上腺、肾脏肿瘤等方面,但是在胰腺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多数研究是从DWI图像及非强化模式下研究[5-6]。本研究采用MRI灰阶比值鉴别PNET与PDAC在T1平扫及增强各期的差异,为两者精准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阶比值 磁共振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胰胆管扩张的壶腹区原发肿瘤是否胰腺来源模型预测
14
作者 张海峰 朱翰林 +3 位作者 冯波 郭俊俏 刘晓杉 余日胜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6期23-27,共5页
目的鉴别诊断引起胰胆管扩张的壶腹区原发肿瘤是否为胰腺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壶腹区肿瘤142例,其中非胰腺来源的肿瘤59例,胰腺癌83例。搜集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 目的鉴别诊断引起胰胆管扩张的壶腹区原发肿瘤是否为胰腺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壶腹区肿瘤142例,其中非胰腺来源的肿瘤59例,胰腺癌83例。搜集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肿块最大径、胆总管最大径、胰管最大径、胰管形态、远端胰腺萎缩等临床及影像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分类变量用χ^(2)检验,连续数值型变量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出可疑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效能。结果两组的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18±1.02)cm、(3.19±1.06)cm;非胰腺来源肿瘤胰管形态平滑37例(62.70%),迂曲5例(8.50%),串珠17例(28.80%),胰腺癌胰管形态平滑6例(7.20%)、迂曲43例(51.80%)、串珠34例(41.00%)。比较CA19-9、CEA、肿块最大径、胆总管最大径、胰管最大径、胰管形态、胰腺萎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可疑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可疑影响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肿块最大径、胰管形态是独立影响因素,即肿块越大、胰管呈迂曲状态是胰腺癌的风险越高,模型的准确度为85.7%,曲线下面积91.3%。结论本研究联合肿块最大径、胰管形态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引起胰胆管扩张的壶腹区原发肿瘤是否为胰腺来源有的较好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扩张 壶腹区 胰腺癌 双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多层螺旋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任灿权 汪林刚 +2 位作者 凌桢 张海峰 冯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9期32-35,40,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骨盆MRI及CT检查的髋关节疼痛患者51例(65髋...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骨盆MRI及CT检查的髋关节疼痛患者51例(65髋)为研究对象。采用MRI与多层螺旋CT的4种常用测量方法评估股骨扭转角,分析其可重复性及一致性,并比较4种参考轴之间股骨扭转角的差异。结果MRI与多层螺旋CT用于评估股骨扭转角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97。MRI与多层螺旋CT用于评估股骨扭转角的差值均数在0.23°~1.11°之间,MRI与多层螺旋CT不同水平股骨近端参考轴测量所得的股骨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参考轴观察者间ICC差异在1个标准差内的占比为72.31%(47/65),股骨颈参考轴为87.69%(57/65),股骨颈基部参考轴为67.69%(44/65),小转子参考轴为78.46%(51/65)。结论MRI与多层螺旋CT不同水平股骨近端参考轴评估股骨扭转角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差别不大,但MRI无辐射,可减少患者有效辐射剂量。此外,不同水平近端参考轴可直接影响股骨扭转角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股骨扭转角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特征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朱翰林 冯波 +5 位作者 张海峰 张梅花 田敏 章彤 魏培英 韩志江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影像特征3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运用SHAP值分析最佳模型中各CT特征在模型中的贡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426例440枚... 目的: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影像特征3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运用SHAP值分析最佳模型中各CT特征在模型中的贡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426例440枚PTC的CT影像特征,与467例528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G)对比,评估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微钙化和形态不规则4个CT特征在2者中的分布。将PTC和NG的CT影像资料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3个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F1评分等,筛选出最佳模型。使用SHAP值解释最佳模型中各CT特征对模型贡献度。结果:440枚PTC和528枚NG的CT特征中,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微钙化和形态不规则分别为326枚和30枚(χ^(2)=483.05,P<0.001)、363枚和106枚(χ^(2)=374.45,P<0.001)、158枚和53枚(χ^(2)=94.24,P<0.001)、354枚和52枚(χ^(2)=491.34,P<0.001)。XGBoost、RF和SVM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上的AUC、准确度、F1评分范围分别为0.884~0.925、0.867~0.873、0.844~0.854,在测试集上为0.869~0.923、0.845~0.871、0.803~0.845,其中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上诊断效能最高。4个CT特征中,形态不规则的绝对SHAP值最高,对诊断PTC为正向贡献。结论: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诊断PTC的效能最高;CT特征中,形态不规则对诊断PTC贡献度最高且为正向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乳头状癌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SHAP 机器学习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