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文才 周和平 +2 位作者 徐清朴 王晓燕 张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2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7例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胰...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7例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均有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后除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各项参数差值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葛根素具有改善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胰岛素抵抗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血管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文才 周和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7期965-966,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核因子-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腹腔注射葛根素)和贝那普利组(灌胃贝那普利)。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肾血管NF-κB的表达,放免法检测各组大...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核因子-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腹腔注射葛根素)和贝那普利组(灌胃贝那普利)。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肾血管NF-κB的表达,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NF-κB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血管均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和贝那普利组NF-κB表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下降,肾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NF-κB活化以下调NF-κB表达,从而减轻肾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葛根素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霍晓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3期6-7,共2页
目的比较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Ⅰ组)和维库溴铵组(Ⅱ组)各39例,分别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库溴铵。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 目的比较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Ⅰ组)和维库溴铵组(Ⅱ组)各39例,分别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库溴铵。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肌肉松弛恢复时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阻滞起效时间、肌肉松弛恢复时间明显优于维库溴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气管插管条件优级率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肌肉松弛作用维持时间更短,气管插管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维库溴铵 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霍晓梅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11期1395-1396,共2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的效果。方法 84例需行宫腔镜通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对照组予枸橼酸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的效果。方法 84例需行宫腔镜通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对照组予枸橼酸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E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0.05)。术后5及15 min观察组MME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均<0.05),术后1及24 h两组MM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宫腔镜通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在阴道再造和修复中的运用(附10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汪世元 汪晓芳 +1 位作者 钱善平 林小娜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或其他各种阴道缺失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通过对10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改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实践和疗效观察,对切口长度、移植带血管蒂乙状结肠的长度及测量方法、对乙状结... 目的探讨改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或其他各种阴道缺失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通过对10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改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实践和疗效观察,对切口长度、移植带血管蒂乙状结肠的长度及测量方法、对乙状结肠系膜过短的处理方法、术后乙状结肠代阴道新形成的人工阴道的防异味处理的认识和方法,术后患者的便秘情况以及结肠癌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105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阴道缺失或残缺以乙状结肠代阴道方法进行再造或修复无一例失败,且手术时间为120-190分钟,平均(136±23)分钟,术中出血为100-300 ml,平均(108±26)m1,切口平均长度为5.0-8.0cm,平均(6.5±1.5)cm(传统方法切口长度为15-18cm),切取带血管的乙状结肠长度为15-19cm,平均(16.5±1.5)cm,术后18-26h,平均(19.5±1.5)h;肠道功能恢复44-56h,平均(46.5±3.5)h肛门排气,术后住院10-14天,平均(11±2.5)天后出院,出院后停止阴道戴模具,术后1个月来院复诊阴道宽度3.2-4.8cm,平均(3.6±1.2)cm、深度12-16cm,平均(13.8±1.5)cm,阴道无异味,开始正常性生活,随诊5年无一例阴道狭窄和疤痕形成,光滑度良好,夫妻性生活协调,大便通畅,且未出现任何肠道梗阻症状。随访病人中未发现结肠癌病人。结论改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移植带血管蒂的乙状结肠测量准确、方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疗效好,对病人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阴道无异味,还能缓解女性便秘、有效预防结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乙状结肠 阴道成型术 再造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门诊的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李建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 (outpatient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OPLC)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在国内还未被广泛认同。此项连续前瞻性研究探讨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否安全、经济而具可行性。方法 :共有5 5位经选择患者加入此项研究。OPLC... 目的 :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 (outpatient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OPLC)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在国内还未被广泛认同。此项连续前瞻性研究探讨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否安全、经济而具可行性。方法 :共有5 5位经选择患者加入此项研究。OPLC组 2 6位 ,常规腹腔镜组 (LC) 2 9位。术前检查、诊断以及术后留院时间、费用和并发症的资料采集后 ,予“独立样本T检验”(SPSS 10 .0统计软件 )分析。结果 :OPLC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如CBD损伤、出血等。平均术后观察时间为 7.19h ,平均总治疗费用 4 10 8.73RMB ,较LC患者的 5 0 6 8.17RMB降低有极显著差异 (t=31.6 6 4 ,P <0 .0 0 1)。 2 5 / 2 6位OPLC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案表示满意 ,与LC组患者满意度 (2 8/ 2 9)无统计学差异 (Chisquaretest:χ2 =0 .4 131,P >0 .0 5 )。结论 :OPLC和住院LC同样安全、可行 ,而总治疗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门诊 外科手术 费用分析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3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国新 周和平 陈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年第10期644-645,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Ⅳ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 固肾汤 开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丽人走出健康十面埋伏旅游健康指南
8
《风景名胜》 2004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可爱女人因为什么而美丽呢?因为健康!健康的储蓄,让女人的美丽不只一时一刻。然而种种疾病隐患如"十面埋伏",给女人的美丽几丝愁云,些许忧愁!杭州虹桥医院让女人远离疾病困扰,还女人天然美丽……
关键词 十面埋伏 胃肠疾病 热效应 凝固组织 磁共振 物质能量代谢 超声影像诊断 病变组织 射频消融治疗 育龄期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实施情况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雷清 韩国丽 +4 位作者 吴丹梅 王红英 吴振波 严继承 王选锭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实施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3d内联合用药或...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实施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3d内联合用药或单独使用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病例,对患者感染状况、初始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病原菌培养以及抗菌药物调整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841例出院病例中,786例(93.5%)使用过抗菌药物.389例(49.5%)接受过初始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其中269例(69.2%)有明确感染证据.389例患者中,5d内仅有6例(1.54%)实现了降阶梯治疗;269例感染患者中,248例(92.2%)在3d内送检了样本,165例(66.5%)样本培养阳性,但只有4例(1.49%,4/269)实现了降阶梯治疗.送检样本临床分离菌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定植菌为主.结论 ICU患者初次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比较普遍,即使病原菌培养阳性,也极少能实施降阶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 经验性抗菌治疗 降阶梯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病原微生物送检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韩国丽 李雷清 +3 位作者 吴丹梅 吴振波 严继承 王选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和初始抗菌治疗用药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入...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和初始抗菌治疗用药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入住ICU时有确切感染证据并在当日接受抗菌治疗病例,对患者感染状况、初始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信息和病原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41例出院病例中,443例入住ICU时有确切感染证据并接受初始抗菌治疗,其中仅30例(6.8%)在初始抗菌治疗前已有病原学送检结果.369例入住ICU时有感染部位的微生物样本可采,360例(97.6%)在入住ICU 3 d内有送检.送检标本以痰最多(占56.4%),其次为血标本17.4%,但仅有119例(33.1%)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完成标本采样.进一步分析接受初始广谱抗菌治疗的269例患者,入住ICU头3d也仅有33.5%病例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完成标本采样;与使用前采样相比,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耐药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等检出率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后采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住ICU的感染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前病原学证据缺少,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虽高但普遍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且以痰等非无菌部位标本为主,降低了病原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感染 抗菌药 标本采集 病原微生物
原文传递
妇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国丽 王选锭 +3 位作者 吴振波 孙丽媛 严继承 郑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49-65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妇科手术预防用药。方法构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则知识库并与电子医嘱实现无缝衔接,手术用抗菌药物均直接配送到手术准备室,从2013年7月开始对妇科手术抗菌药... 目的通过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妇科手术预防用药。方法构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则知识库并与电子医嘱实现无缝衔接,手术用抗菌药物均直接配送到手术准备室,从2013年7月开始对妇科手术抗菌药物医嘱逐渐实施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评估信息化管理实施后妇科手术预防用药规范化程度的改进情况。结果 2013年1月—6月(信息化管理前)妇科手术586例,2014年1月—6月(信息化管理后)妇科手术532例,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信息化管理前的72.9%下降至管理后的67.1%(P<0.0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由59.6%下降至35.2%(P<0.01);术前30 min^2 h使用时机符合率达90.9%;信息化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84.9%和80.6%,非Ⅰ类切口手术分别为99.3%和94.2%,均较信息化管理前同期显著提高(P<0.01);信息化管理后妇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平均为(1.39±0.81)d,69.2%预防使用不超过24 h,90.2%不超过48 h,较信息化管理前有显著改进。结论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可进一步规范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围术期预防应用 抗菌药物管理 信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