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与贲门双源癌蛋白质指纹模型的建立及肿瘤标志的筛选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笑山 王立东 +15 位作者 郭涛 单探幽 李吉林 范宗民 焦新英 常智慧 韩晶 宋昕 高社干 申秋 樊慧 王能超 李韶华 高珊珊 何欣 郭军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564-568,共5页
目的:建立食管与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质组指纹诊断模型,筛选食管贲门双源癌相关蛋白,为建立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技术对19例食管贲门双源癌(双源癌组)和50位... 目的:建立食管与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质组指纹诊断模型,筛选食管贲门双源癌相关蛋白,为建立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技术对19例食管贲门双源癌(双源癌组)和50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的对比研究。根据差异性蛋白质的质核比(相对分子质量)从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筛选并确定相关候选蛋白和基因。并通过RT-PCR方法进一步分析这些关键候选基因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特征。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2.86621×103、5.10330×103、6.59765×103、7.93155×103、9.31196×103和4.11399×103的6种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对双源癌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6%、73.68%和80%。相对分子质量为5.34052×103和5.92132×103的蛋白质查询结果为COX7c及Beta-defensin-1-2-3,在双源癌的食管癌组织和贲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0%(3/5)、60%(3/5)、60%(3/5)和40%(2/5),对照组食管和贲门正常上皮组织均为阴性。结论:以相对分子质量2.86621×103、5.10330×103、6.59765×103、7.93155×103、9.31196×103和4.11399×103的6种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可作为食管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诊断模型,COX7c及Beta-defensin-1-2-3与食管贲门双源癌密切相关,为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筛选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原发性 贲门 蛋白质组学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立东 李吉林 +14 位作者 张彦霞 焦新英 王俊宽 杜娴娟 吴会芳 范宗民 何欣 宋昕 申秋 樊慧 高姗姗 常扶保 常智慧 吴爱群 邢国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及其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加深对贲门癌,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以及食管下段原发性腺癌分类和分型的认识。方法:以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柱状上皮交界部的齿状线为参照,将贲门癌区分为4种类型A型肿... 目的:分析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及其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加深对贲门癌,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以及食管下段原发性腺癌分类和分型的认识。方法:以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柱状上皮交界部的齿状线为参照,将贲门癌区分为4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分析比较河南贲门癌高发区595例贲门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征。结果:595例贲门癌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3.5∶1。男性和女性贲门癌发生部位均以A型和B型为主(〉95%),高于C型和D型(P〈0.05)。青年贲门癌患者以A型为主(78%),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除男性和女性30-年龄段A型多于B型(P〈0.05),女性60-年龄段B型多于A型(P〈0.05)外,其余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A型和B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95%以上属A型和B型,主要发生于解剖学贲门部位,与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部位明显不同,建议将贲门癌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高发区 发生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7
3
作者 冯笑山 王立东 +16 位作者 单探幽 郭涛 李吉林 范宗民 焦新英 常智慧 高社干 韩晶 宋昕 申秋 樊慧 王能超 李韶华 高珊珊 何欣 郭军辉 刘宝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61例食管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用Bio-MarkerWizard软件对芯片检测得到的蛋白质相对含量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并对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转移组),36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未转移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9439.58、6627.21、2867.65、4494.08、7762.68、6835.32、4095.947种蛋白质组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食管癌测试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88.5%和82.0%。转移组、未转移组与对照组3组相比,有15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相比有2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分别为11742.48、9294.44)。结论以上述7种蛋白质建立的诊断模型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2种与食管癌转移密切相关蛋白质,后者为进一步建立食管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志伟 王立东 +14 位作者 高珊珊 范宗民 王宁博 何欣 郭花芹 郭彩云 未庆丽 刘卫娜 张延瑞 刘宾 冯常炜 郭涛 焦新英 李吉林 常扶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其中33例家族性食管癌,41例非家族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及p53蛋白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其中33例家族性食管癌,41例非家族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39%,29/7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1/31),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56%,18/33)高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27%,11/41)(P均<0.05)。家族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家族高易感性密切相关;p53可能与其他易感因素协同作用,影响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食管痈 食管肿瘤 FHIT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轴突导向受体蛋白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2A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常志伟 秦艳茹 +2 位作者 宋敏 郭海云 未庆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87-2289,共3页
目的 探讨轴突导向受体蛋白2(ROBO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2A (RASSRA)基因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状态及与家族史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36例家族史阳性和33例家族史阴性胃癌和癌旁组织ROBO2和RASSR... 目的 探讨轴突导向受体蛋白2(ROBO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2A (RASSRA)基因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状态及与家族史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36例家族史阳性和33例家族史阴性胃癌和癌旁组织ROBO2和RASSR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ROBO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组织中发生率(30%,21/69)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R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组织发生率(26%,18/69)也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阳性胃癌ROBO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17%,6/36)明显低于家族史阴性(41%,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BO2和RASSRA基因甲基化是胃癌中频发分子事件,ROBO2基因甲基化可能与散发胃癌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轴突导向受体蛋白2 Ras相关区域家族2A 甲基化 家族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