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表达及睾酮与胚胎质量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仇雪梅 赵明蕊 +1 位作者 解晓丽 赵淑芹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及睾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COH周期PCOS患者(28例)和非PCO...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及睾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COH周期PCOS患者(28例)和非PCOS患者(40例),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后,收集卵泡液及卵丘周围颗粒细胞,提取RNA,逆转录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DCD4表达情况,分析PDCD4表达及睾酮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和非PCOS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FSH、E_(2)、PRL和睾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用胚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的PDCD4表达略高于非PCO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可用胚组的PDCD4表达高于正常可用胚组(P=0.04)。高睾酮水平组的正常受精率(P=0.00007)和卵母细胞利用率(P=0.038)低于低睾酮水平组。结论:COH中卵巢颗粒细胞PDCD4表达增高与低可用胚率相关,睾酮水平与受精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密切相关,睾酮水平升高,受精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PDCD4 睾酮 胚胎质量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雄激素调控颗粒细胞系全基因组靶基因及通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友华 马兆文 +2 位作者 仇雪梅 赵淑芹 鲍忠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3-687,共5页
目的:全基因组范围内探索高雄激素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直接效应基因及通路,为高雄激素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GN为研究对象,用高浓度睾酮(10^(-5)mol/L)处理,应用雄激素受体的抗体进... 目的:全基因组范围内探索高雄激素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直接效应基因及通路,为高雄激素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GN为研究对象,用高浓度睾酮(10^(-5)mol/L)处理,应用雄激素受体的抗体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构建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高浓度睾酮处理后,KGN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结合的Peak区域与对照组明显不同。高雄激素诱导其受体结合的Peak为1823个,大部分集中于基因间区与内含子。Peak关联靶基因富集到细胞凋亡、铁死亡、细胞黏附分子、磷脂酶D信号途径、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8个信号通路,涉及基因43个。结论:研究揭示了高雄激素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发生改变的重要信号通路,有助于从源头上阐明雄激素参与PCOS发病机理的机制,并为PCOS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 颗粒细胞 雄激素受体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仇雪梅 李会 +2 位作者 刘诗雅 褚青青 赵淑芹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 failure,RIF)是指不孕症女性经历多个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并且累计移植多枚优质胚胎仍未能成功获得临床妊娠,其发生率占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10... 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 failure,RIF)是指不孕症女性经历多个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并且累计移植多枚优质胚胎仍未能成功获得临床妊娠,其发生率占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10%[1]。尽管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的成功率已有很大提高,但RIF仍是阻碍ART进展的难点,是生殖医学领域普遍存在的热点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反复种植失败 治疗 安全性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应用BoBs技术检测复发性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8
4
作者 蒋鑫 赵淑芹 +5 位作者 潘秀杰 仇雪梅 牛鑫 李梅 解晓丽 刘诗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BACs-on-Beads,BoBs)技术对于检测复发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流产组织109例,用BoBs技术进行检测,分析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及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孕周及不同流产次数的... 目的 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BACs-on-Beads,BoBs)技术对于检测复发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流产组织109例,用BoBs技术进行检测,分析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及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孕周及不同流产次数的患者的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结果 检测成功率为100%.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62.39%(68/109),主要包括16三体(12/68)、22三体(9/68)、13三体(9/68)及21三体(8/68).>35岁组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组(P<0.05).停经42~70天的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偏多.流产2次、3次和4次者的染色体异常率相近.结论 BoBs技术检测流产组织染色体的成功率高、检出率高,可以用于常规筛查,指导患者的再次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胚胎组织 BoBs技术 染色体 非整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