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中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运兰 魏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4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CHF患者延续护理中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CH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CHF患者延续护理中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CH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模式护理干预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领域、身体领域、情绪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模式能为CHF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延续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时慧 李冬娟 +1 位作者 孟庆慧 杨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2例,分为胸前区无痛组(A组)113例、疼痛组(B组)14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梗死以下壁多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2例,分为胸前区无痛组(A组)113例、疼痛组(B组)14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梗死以下壁多见,ST段抬高及梗死部位比B组多,B组梗死以前壁最多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痛、心悸、晕厥的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闷、气短、牙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就诊时间晚,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以便于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在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5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在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奇偶数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在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奇偶数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神经功能、活动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为(3.45±1.32)mg/L,Hcy为(13.54±2.17)μmol/L,CEC为(6.61±1.08)cells/μ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BI指数及ADL评分升高,分别是(5.64±1.43)分、(74.29±3.76)分、(74.12±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提升斑块稳定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控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血栓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及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月梅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3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DM)患者接受护患沟通对于护理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主体为2018年4月—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88例DM老年患者。以抽签法为基准,A组计入45例实行护患沟通护理;B组计入43例实行常规护理。对比自我效能、负面...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DM)患者接受护患沟通对于护理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主体为2018年4月—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88例DM老年患者。以抽签法为基准,A组计入45例实行护患沟通护理;B组计入43例实行常规护理。对比自我效能、负面情绪评分、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A组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的焦虑评分为(13.67±1.50)分,B组为(18.75±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74,P<0.001);A组的抑郁评分为(12.06±1.81)分,B组为(17.36±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0,P<0.001)。A组的依从性为95.56%,B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19)。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B组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29)。结论为DM老年患者行护患沟通可改善其自我效能与负面情绪,且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护患沟通 依从性 自我效能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贺贺 赵月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措施。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20例,具体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患儿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普通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选择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护理人员对... 目的探讨分析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措施。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20例,具体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患儿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普通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选择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的护理人员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护理,在治疗过后对两组患儿的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组患儿出现导管脱落的有1例,出现用药不当的有2例,出现护理失职的有2例,出现物理性损伤的有3例,风险的总发生率为11.67%(8例);研究组患儿中仅有用药不当1例,物理性损伤1例,风险的总发生率为3.33%(2例),普通组患儿风险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提高儿科护理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意识,并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儿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及时挽回患儿的生命,减少患儿受到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防范意识 儿科 护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其英 张海英 +1 位作者 郭艳英 刘德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于2017年8月在肝病内科推广实施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明确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于2016年12月—2017年...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于2017年8月在肝病内科推广实施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明确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于2016年12月—2017年6月、2017年8—12月分别选取了50例高危跌倒风险肝病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跌倒风险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肝病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20%(10例),高于实施后跌倒事件发生率(P<0.05);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降低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住院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肝病内科 跌倒风险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小南 王大冰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8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胰岛素联...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由,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事件,对照组有2例出现低血糖,经简单处理恢复;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的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依从性高,且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二甲双胍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沙良宽 董斌 李冬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0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基于Insall线...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基于Insall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试验组35例,采用基于Akagi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通过CT影像数据对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机进行测量并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K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SS评分总优良率为82.86%,试验组为9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的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总体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胫骨假体外旋角度小于对照组,内旋角度大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胫骨假体外旋占比少于对照组,胫骨假体内旋占比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与基于Insall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相比,基于Akagi线行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发生胫骨假体旋转不佳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 膝关节 K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CPR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大冰 冯小楠 +5 位作者 吴修辉 韩玉娟 李海燕 陈冲 黄青 巩晋成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心搏骤停(cadiac arrest,CA)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3-07至2017-07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抢救的65例C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心搏骤停(cadiac arrest,CA)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3-07至2017-07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抢救的65例C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CPR组(CA-CPR,n=32)和标准CPR组(S-CPR,n=33)。记录并比较按压30 min后,两组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 CO2)、乳酸(lactate acid,La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 CO2)指标水平及两组的治疗转归。结果(1)两组出现ROSC患者中,CA-CPR组HR、MAP、Pa O2、Pet CO2显著高于S-CPR组,而Pa CO2、Lac显著低于S-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CPR组出现ROSC的平均复苏时间为(6.3±1.8)min,显著低于S-CPR组的(11.2±1.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73,P<0.001);CA-CPR组ROSC率、CPR成功率、24 h存活率、存活出院率均高于标准CP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CPR较标准CPR可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增加CA患者的肺通气,并显著缩短ROSC的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腹部提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胡倩 郭超 李冬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0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3例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6)。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3例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6)。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脑血流[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双侧MCA、PCA及VA血流速度均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提高CIS患者脑部血液流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丁苯酞 脑血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G对糖尿病难治性溃疡创面中MMP-1、MMP-9及IMP-1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张静 邓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第2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 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溃疡过程中,溃疡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 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溃疡过程中,溃疡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因糖尿病引起的皮肤溃疡患者26例,将其随机地分为标准治疗组和APG组(以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PG治疗),标准治疗组仅使用溃疡性标准治疗。APG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9、 15 d及标准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5 d时采集创面的肉芽组织,将其中25例在治疗的时间点观测得到的肉芽组织参数进行分析,其中APG组13例,标准治疗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肉芽组织中MMP-1、MMP-9和TIMP-1浓度,同时观察患者慢性溃疡的伤口愈合恢复情况。结果 APG治疗后溃疡的面积于各个观察期间面积均较接受治疗前减少;APG组肉芽组织中的MMP-1随接受治疗时间呈现出无规律性的明显变化,在患者治疗后第15天时明显下降至最低;MMP-9从接受治疗后第3天开始逐渐减少,但各个患者治疗点相对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第3天开始明显增高,第6天可以达到最高;MMP-9/TIMP-1比值于接受治疗后的第6、15天比患者接受治疗前明显减少。标准治疗组溃疡面积在治疗后第15天时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天缩小;该组肉芽组织MMP-1浓度第6天明显升高,于第15天降低但仍高于APG组;MMP-9浓度第15天时较治疗前降低;TIMP-1的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TIMP-1比值第15天较治疗前降低。MMP-9/TIMP-1比值与溃疡面积的大小呈现正相关。结论 APG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性肉芽组织中MMPs的浓度,同时也可以提高TIMPs的浓度,进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局部MMPs-TIMPs平衡;MMP-9/TIMP-1比值是影响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愈合的重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G MMP-1 MMP-9 TIMP-1 糖尿病溃疡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患联合宣教'模式对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唐媛媛 戚敬虎 +1 位作者 吕亭亭 刘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422-422,共1页
目的观察'医护患联合宣教'模式对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2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由医生、护士、典范患者三方联合进行宣教,对照组有医护人员进行宣教... 目的观察'医护患联合宣教'模式对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2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由医生、护士、典范患者三方联合进行宣教,对照组有医护人员进行宣教,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的满意度、、对疾病的认识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结果经过随访及统计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分别为83.3%,40%,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0.01),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得分分别为(23.7±2.00)分,(19.7±2.26)分,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0.01),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及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结论'医护患联合宣教'模式对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理想,优于医护普通宣教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患联合宣教 典范患者 宣教模式 乙肝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多奈哌齐和美金刚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
13
作者 胡倩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多奈哌齐、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me,V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12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多奈哌齐、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me,V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12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美金刚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多奈哌齐、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治疗1周、1个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研究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研究组NO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多奈哌齐、美金刚治疗年龄>60岁VD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智力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NO、BDNF水平,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多奈哌齐 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原文传递
插入式腹部提压能提高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大冰 冯小南 韩玉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 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IAPP-CPR)对心脏停搏(CA)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2例CA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配至标准心肺复苏(S-CPR)组(62例)和IAPP-CP... 目的 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IAPP-CPR)对心脏停搏(CA)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2例CA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配至标准心肺复苏(S-CPR)组(62例)和IAPP-CPR组(60例).S-CPR组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常规药物抢救,发现心室纤颤(室颤)时给予电除颤;IAPP-CPR组在常规胸部按压基础上,于按压放松期进行腹部提压(幅度4~5 cm、频率100次/min、提压时间比1:1).采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测CPR后呼吸循环相关指标,并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治疗转归.以CRP是否成功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R成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CPR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122例患者均纳入分析.与S-CPR组相比,IAPP-CPR组复苏30 min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明显升高〔HR(次/min):66.3±11.5比53.1±12.6, MAP(mmHg,1 mmHg=0.133 kPa):65.4±6.5比53.2±5.4,PaO2(mmHg):77.7±11.8比61.8±14.3,PETCO2 (mmHg):45.5±9.6比31.8±8.2,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乳酸(Lac)均明显下降〔PaCO2 (mmHg):46.7±6.2比57.9±9.5,Lac(mmol/L):2.1±1.5比4.4±2.2,均P<0.05〕.IAPP-CPR组CA至ROSC时间较S-CPR组明显缩短(min:6.3±1.8比11.2±1.4,P<0.05),ROSC率和CPR成功率较S-CPR组显著提高〔ROSC率:61.7%(37/60)比43.5%(27/62),CPR成功率:40.0%(24/60)比21.0%(13/62),均P<0.05〕,患者的24 h存活率和存活出院率也显著高于S-CPR组〔24 h存活率:46.7%(28/60)比29.0%(18/62),存活出院率:20.0%(12/60)比11.3%(7/6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PaCO2、PETCO2是CPR成功的影响因素〔PaO2:β=-3.76,优势比(OR)=0.23,95%可信区间(95%CI)=0.12~0.86,P=0.031;PaCO2:β=1.41, OR=4.09,95%CI=1.70~9.82,P=0.002;PETCO2:β=0.78,OR=2.18,95%CI=1.42~3.35,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3个影响因素对CPR成功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以PaCO2和PETCO2的预测价值更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和0.92;当截断值分别为46.7 mmHg和48.8 mmHg时,敏感度分别为92.0%、88.0%,特异度均为94.3%.结论 PaO2、PaCO2、PETCO2是CPR成功的影响因素,其中PaCO2和PETCO2对CPR成功的预测价值较大;IAPP-CPR较S-CPR可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有效增加肺通气,并能提高ROSC率和CPR成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 治疗转归
原文传递
艾司洛尔联合左西孟旦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大冰 冯小南 王世喜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8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联合左西孟旦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3例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心率仍t〉95~.V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左西孟旦组(Z组)和艾司洛尔联合左西孟...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联合左西孟旦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3例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心率仍t〉95~.V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左西孟旦组(Z组)和艾司洛尔联合左西孟旦(ZA组)。c组按照脓毒症指南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I〉65mmHg(1mmHg=0.133kPa),米力农注射液1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注射液40ml,微量泵静脉以0.4-0.6g/(kg·min)泵入48h。Z组在c组治疗基础上将强心药物米力农注射液改为左西孟旦持续静脉泵入0.2μg/(kg·min)24h;ZA组在Z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艾司洛尔0.05-0.30mg/(kg·min),将患者心率控制在75-94次/min。同时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96h的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乳酸(Lac)、B型尿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ropninI)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MAP、CVP、HR、Lac、BNP、CK-MB、Tropnin I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MAP、CV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Z组BNP、CK-MB、TropninI、Lac低于C组(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ZA组HR、BNP、CK-MB、Lac水平低于Z组(P〈0.05),TropninI水平低于Z组(P〈0.01);治疗后Z组与C组比较、ZA组与Z组比较: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5),治愈例数增加(P〈0.05),死亡例数下降(P〈0.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左西孟旦可显著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并能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及病死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左西孟旦 脓毒症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