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人群糖尿病调查中视网膜病变检出情况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湄 胡世红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DM)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994年7、8月间我院对柳州市11886人进行了DM患病率调查,同时进行了DRP调查。结果在275例DM中检出DRP27例(50眼).发生率为9.82%,其中男性14例(27眼)为8.6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DM)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994年7、8月间我院对柳州市11886人进行了DM患病率调查,同时进行了DRP调查。结果在275例DM中检出DRP27例(50眼).发生率为9.82%,其中男性14例(27眼)为8.62%,女性13例(23眼)为11.21%.50岁~70岁年龄组中为14.72%.病程11年以上为100%,5年~10年为71.43%.5年以下为18.37%,首次检出的DM病人中发生率为4.55%,糖耐量低减病人中为0.28%(3/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并发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韦笑一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2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161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16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的效果优良率、并发症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2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161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16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的效果优良率、并发症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提高眼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住院天数,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眼科手术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欧穗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985-986,共2页
关键词 眼科疾病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地区眼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唐柳苹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423-424,共2页
本文统计1989年11月至1991年12月本院眼外伤住院病例100例(104眼),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00例(104眼)中,男87例,女13例,男女之比约6.7:1。
关键词 眼外伤 临床分析 穿通伤 外伤性白内障 晶体脱位 临床资料 角膜深层异物 防盲 穿孔者 手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仪在临床眼科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师强 《柳州医学》 2009年第3期151-151,共1页
随着激光设备工程师不断深入研究,激光仪在临床眼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在2003年购人一台半导体激光仪至今,已成功在眼科中广泛应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等疾病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激光 糖尿病黄斑水肿 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刘卓 付鹏 +2 位作者 沈念 曹曦 孙廷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1-0075,共5页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及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实施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的病例...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及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实施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的病例资料,对象为就诊我院的POAG及OHT患者共计纳入200例,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MLT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视力、双侧眼压、眼部反应、眼部用药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整体对比(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对侧眼眼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OAG及OHT患者治疗中,MLT治疗可有效、安全降低患者眼压,减少眼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 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360°和180°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差异研究
7
作者 刘卓 沈念 +1 位作者 宁作莲 任敏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11-0114,共4页
对比选择性360°和18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M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0年2月到202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单日组41例)和对照组(双日组39例)。分... 对比选择性360°和18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M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0年2月到202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单日组41例)和对照组(双日组39例)。分别行36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和18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1d、6个月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选择性360°和选择性180°MLT都能提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辩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小梁成形术(MLT) 360°激光 180°激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视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胱抑素C基因多态性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秋菊 李玉兰 +4 位作者 韦秀英 马翔 周玉 龙入虹 钟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162-5165,共4页
目的考察胱抑素(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Cys-C基因多态性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6例按病变程度分为3组,即A(增殖期视网膜病变33例)、B(背景期视网膜病变50例)、C(无视网膜病变43例)... 目的考察胱抑素(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Cys-C基因多态性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6例按病变程度分为3组,即A(增殖期视网膜病变33例)、B(背景期视网膜病变50例)、C(无视网膜病变43例)3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Cys-C基因多态性、血糖、血脂、Cys-C和ACR。结果各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总胆固醇(TC)、Cys-C和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血压、Cys-C基因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组Cys-C基因分型Cys-C和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显著影响DR的因素分别为病程、Cys-C和FBG(P<0. 05),Cys-C和ACR均与DR正相关(r=0. 791,P=0. 004;r=0. 598,P=0. 032)。结论血清Cys-C水平不受Cys-C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Cys-C与ACR呈正相关,Cys-C与ACR可反映并预测老年DR的程度,可作为指示老年DR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彭稚薇 张淑莉 +2 位作者 武永红 张琪 李素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5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224例(448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双氯芬酸钠及人工泪液联合组)和对照组(人工...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224例(448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双氯芬酸钠及人工泪液联合组)和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组),每组112例(224眼)。所有药物的用法均为4次/天点眼,每次1滴,实验疗程为20d。分别观察及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d、7d、14d和20d的各项指标,包括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2组疗效。结果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使用和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比较,在用药早期,患者的症状和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用药14d后,联合使用较单纯使用患者眼部的自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改善明显,但是Schirmer I tes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功能质量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人工泪眼滴眼液 白内障术后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晓湄 马师强 孙廷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将视觉电生理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探索一种有效、敏感及简便的青光眼诊断方法。方法:对可疑青光眼60例(105眼)、正常对照30例(60眼)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振荡电位(OPs)各项指标的检测;对... 目的:将视觉电生理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探索一种有效、敏感及简便的青光眼诊断方法。方法:对可疑青光眼60例(105眼)、正常对照30例(60眼)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振荡电位(OPs)各项指标的检测;对有以上指标异常的66眼进行分组,干预组34眼,观察组32眼,干预组局部用药,眼压下降至患者基础眼压的30%。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追踪6~12mo。结果:可疑青光眼组P-ERG幅值降低及潜伏期延长、OPs波总值降低和P-VEP幅值降低及潜伏期延长,阳性率分别为57.1%,33.3%,47.6%,两项以上异常为36.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0.6%。6mo追踪随访各指标再进行组间对照,P-VEP幅值有显著差异。12mo追踪随访各指标再进行组间对照,OPs的总值有显著性差异,P-VEP的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视觉电生理中的(P-ERG,P-VEP,OPs)检测在可疑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中有临床意义。经过6~12mo的追踪检查在所有的指标中P-VEP潜伏期、幅值及OPs总值比较敏感。因此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作为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并可作为观察病情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网膜电图 图形视诱发电位 振荡电位 青光眼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剑峰 杜娟 +2 位作者 唐柳萍 李向荣 黄艳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15只/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15只/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用0.1mol/L、pH4.5柠檬酸盐缓冲液配制)诱发糖尿病,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于糖尿病发病后4,6,12周,将两组大鼠空腹麻醉后尾静脉采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常规过碘酸-Schiff染色法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的视网膜微血管壁的细胞数。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微柱层析法,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用SDZ-3型自动电子计时黏度计,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触性的测定采用LG-B-190型红细胞聚集仪。结果:实验共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腹腔注药前后血糖变化:腹腔注药前,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均低于6.5mmol/L(t=1.6149,P>0.05),尿糖定性均为阴性。腹腔注药后第1,3,7天,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均持续高于19mmol/L,且尿糖持续阳性,而对照组大鼠血糖均低于6.5mmol/L以下,尿糖阴性。注药后两组大鼠血糖具有显著性差异(t=5.6482~5.6694,P<0.01)。②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后4周,毛细血管行走尚规则,血管壁细胞数目及血管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发病后6周,血管壁细胞数目减少;发病后12周,血管壁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毛细血管迂曲,管径粗细不一,毛细血管呈囊样扩张。对照组在以上各实验时点毛细血管行走规则,管径粗细均一,视网膜毛细血管无异常改变。③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目的变化:发病后4,6,12周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9±1.3),(6.1±1.2)%,P<0.05;(10.3±2.1),(6.2±1.1)%,P<0.01;(10.4±2.5),(6.2±1.1)%,P<0.01犦。发病后4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与对照组基本相近犤(56±6.5),(58±6.2)个,P>0.05犦,而发病后6,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犤(42±5.3),(59±6.1);(28±4.5),(58±5.9)个,P均<0.01犦。④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糖尿病病程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16,-0.7518,-0.7422,-0.7651,-0.7366,-0.7537,P均<0.01),而与血液流变触性呈正相关(r=0.768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周即可检测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发病后6周开始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改变。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异常和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纠正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糖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毛细血管 视网膜 糖尿病血管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永红 张晓湄 付鹏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欲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55例,96眼,对照组55例,102眼,两组患者均行微创...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欲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55例,96眼,对照组55例,102眼,两组患者均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雷珠单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力水平以及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均下降,视力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低,视力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率较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明显改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VEGF以及视力水平,患者手术的出血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剑峰 唐柳苹 +3 位作者 胡世红 马翔 李向荣 沈念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索提高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效果的新术式。方法 在门诊选择确诊的房角粘连超过 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80例 112眼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4 0例。对照组 4 0例 5 7眼 ,采用激光房... 目的 探索提高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效果的新术式。方法 在门诊选择确诊的房角粘连超过 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80例 112眼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4 0例。对照组 4 0例 5 7眼 ,采用激光房角成形术加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实验组 4 0例 5 5眼 ,在激光房角成形术的基础上再光凝巩膜突及根部虹膜打微孔 ,每个象限 1~ 2个。术后随访 2a以上 ,观察眼压、视力、视野、房角宽度和C值。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 97.5 % ,对照组成功率为 87.7% ,χ2 检验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组患者激光术后眼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房角与C值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但以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 2组间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和C值比较无差异 (P均 >0 .0 5 ) ,但术后比较则有差异 (P均 <0 .0 5 ) ,视力、视野均比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外科 房角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自由基防御机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剑峰 鲍连云 仇宜解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0-163,共4页
观察了糖尿病大鼠在不同病程时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各实验时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 观察了糖尿病大鼠在不同病程时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各实验时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LPO水平显著升高,SOD/LPO和CAT/LPO明显降低,且随病程延长改变更明显。提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自由基防御机能明显降低,这种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自由基 防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永红 张晓湄 +3 位作者 韦笑一 唐柳苹 刘代华 凌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690-2696,共7页
背景:糖尿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为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建立具有临床视网膜新生血管相似病理特征且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 背景:糖尿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为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建立具有临床视网膜新生血管相似病理特征且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于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连续注射14 d,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与结论:1透射电镜观察: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呈现出均匀的染色,细胞膜完整,内质网呈轻微肿胀,细胞核周围线粒体存在数量较少的空泡;2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组Caspase-3激活型、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Caspase-3原型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0.05),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和Survivn基因的表达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证实: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细胞损伤与修复模型 糖尿病 并发症 玻璃体 玻璃体腔 腔内注射 视网膜病变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细胞凋亡 凋亡因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组织中GS、GPC3蛋白和血清AF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珊 李伟 +2 位作者 潘智玲 戴文斌 任敏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HCV-related liver cirrhosis,HCV-Crri)和老年丙肝相关肝癌(HC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 目的:探讨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HCV-related liver cirrhosis,HCV-Crri)和老年丙肝相关肝癌(HC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V-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32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材料和30例老年对照组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GS、GPC3蛋白的表达,分析评价老年丙肝相关肝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AFP水平和组织中GS、GPC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HCV-Crri组和HCV-HCC组中血清AF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老年HCV-Crri组与HCV-HCC组之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和GPC3蛋白在HCV-Crri组和HCV-H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40)、87.5%(28/32)和27.5%(11/40)、78.1%(25/32),HCV-HCC组均显著高于HCV-Crri组(P<0.05),而两者在对照组中均为阴性表达。HCV-HCC组中11例AFP阴性病例中GS和GPC3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2.7%(8/11),HCV-HCC组中GS蛋白的表达与GPC3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2)。HCV-HCC组中GPC3蛋白在肿瘤病理分级Ⅲ-Ⅳ级和TNM分期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Ⅱ级和Ⅰ-Ⅱ期(P=0.03),而GS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无关。结论:GS、GPC3蛋白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组织中GS和GPC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提高对老年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率和科学评价预后,尤其在血清AFP水平呈阴性的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相关肝细胞癌 老年人 GS GPC3 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小波 马翔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2例22眼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均通过角膜透明切口植入软性IO...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2例22眼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均通过角膜透明切口植入软性IOL。结果:患者19眼视力均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1以上者13例,3例同术前视力;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均顺利植入软性可折叠IOL;5例术后不同程度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d内消退。22例硅油均顺利取出。3例术后1mo内发现玻璃体腔积血,其中2例约4wk内玻璃体腔积血自行吸收,1例再行玻璃体手术去除积血联合眼内光凝。22例术后均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硅油取出手术效果满意,可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硅油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期行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卓 钟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每组各32例,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每组各32例,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待间隔1个月以上后再行青光眼滤过术;C组先行青光眼滤过术,待间隔1个月以上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期间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满意度和患者自我评价术后视觉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并无显著区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满意率(93.8%)明显高于B组(78.1%)和C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自我评价满意率(90.6%)明显高于B组(75.0%)和C组(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具有进一步研究优化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Argon激光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欧穗珍 张晓湄 唐柳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Argon激光治疗方式及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310例(511眼)DR患者行激光治疗,包括局部光凝、改良格栅样光凝、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次全视网膜光凝术...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Argon激光治疗方式及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310例(511眼)DR患者行激光治疗,包括局部光凝、改良格栅样光凝、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次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48个月。结果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视力提高和不变148眼(82.7%),非高危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视力提高和不变162眼(80.2%),高危PDR视力提高和不变82眼(63.1%);PPDR有效167眼(93.3%),非高危PDR有效182眼(90.1%),高危PDR有效86眼(66.2%)。PPDR28眼(15.6%)、非高危PDR92眼(45.5%)、高危PDR113眼(86.9%)需补充光凝。结论掌握适宜的激光方式及时机和操作技巧、定期随诊、及时补充光凝、全身治疗,是提高DR激光光凝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rgon激光 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耘 万小波 孙庭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189-119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患者经1~3a的治疗观察,按弱视的程度、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是76%... 目的:探讨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患者经1~3a的治疗观察,按弱视的程度、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是76%,治愈率是22%,31%的患儿恢复了立体视,治疗的有效率与弱视的程度,不同年龄组无相关性,与不同的注视性质有关(P<0.05)。结论:不同程度及不同年龄的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是有治疗的可行性,但要提高治愈率还需要更深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度数斜视 弱视 注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