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花鸣春 邵家松 +4 位作者 周海 张敏 刘诗君 陆巍 岳毅刚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股沟巨大性斜疝患儿随机分成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组(补片组)50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组(结扎组)50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股沟巨大性斜疝患儿随机分成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组(补片组)50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组(结扎组)50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片组复发率为2.00%,明显低于结扎组的14.00%(P<0.05)。结论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斜疝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修补术 可吸收补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爱乐医用胶粘合小儿手术切口1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敏 岳毅刚 +2 位作者 邵家松 周海 花鸣春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儿童 手术切口 福爱乐医用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3
作者 闫秀兰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863-864,共2页
关键词 斜疝 腹腔镜 小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作用分析
4
作者 易婷婷 闫秀兰 +2 位作者 蒋怡文 欧阳群 赵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12期00106-00106,共1页
探讨分析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选取的41例尿道下裂患儿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尿道成型术治疗方案,且围术期间... 探讨分析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选取的41例尿道下裂患儿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尿道成型术治疗方案,且围术期间均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临床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回顾性分析,所选41例患儿均手术顺利,且术后一个月随访时,仅有1例患儿出现切口裂开,经对症处理后,患儿并发症消失,恢复正常。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予患儿手术治疗后行预防性护理干预针,不仅降低了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促进了患儿预后改善,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小儿尿道下裂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在采用套管支架的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闫秀兰 赵芳 +2 位作者 段杰 蒋怡文 易婷婷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针对采用自制套管支架管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为其制定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分析其优势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入住我院小儿外科的164例因诊断尿道下裂需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针对采用自制套管支架管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为其制定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分析其优势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入住我院小儿外科的164例因诊断尿道下裂需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盲试验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尿道感染、尿瘘及出院后随访尿道狭窄、排尿射程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泌尿系感染、尿道狭窄术后并发症、患儿术后恢复后排尿射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采用自制套管支架管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为患儿及家属制定标准化的术前至术后整个治疗期间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积极促进术后康复进程,也有助于减少尿道下裂手术相关并发症,让患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 尿道下裂 自制套管支架管 超前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早期干预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6
作者 朱秀连 邵家松 +10 位作者 詹球 蒙凤姬 李榕生 邓春江 周海 李家柱 辛海明 朱富军 杨福旺 童森 崔培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 35,IL-35)早期干预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致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 35,IL-35)早期干预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致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其中每个观察点5只)。正常组大鼠不作处理,其余3组大鼠麻醉后经暴露的气管滴注10 mg/kg LPS建立大鼠ALI模型。造模后,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重组人IL-352μ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天;正常组和致伤组大鼠不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后第1、3天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评分、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致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建模后第1天的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aO_(2)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大鼠第3天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低于致伤组和对照组、PaO_(2)显著高于致伤组和对照组,致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第3天PCO_(2)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致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第1、3天TNF-α、IL-10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大鼠第1、3天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第1天IL-10含量明显低于致伤组和对照组,但第3天IL-10含量明显高于致伤组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人IL-35具有减轻LPS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可降低肺损伤组织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差异分析
7
作者 花鸣春 李朝旭 +1 位作者 贝朝勇 韦凯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7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 比较自体贫白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Lp-PRP)和富白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Lr-PRP)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比较自体贫白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Lp-PRP)和富白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Lr-PRP)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p-PRP组、Lr-PRP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Lp-PRP组予以自体Lp-PRP膝关节腔内注射+常规运动疗法,Lr-PRP组给予Lr-PRP膝关节腔内注射+常规运动疗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以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系统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治疗前、治疗后3周及治疗结束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浆P物质变化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以膝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患者关节炎症程度;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以膝关节伸肌群峰力矩、总做功评价患者膝关节伸肌群肌力变化;并统计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Lp-PRP组WOMAC评分低于Lr-PRP组、对照组,Lp-PRP组KSS评分则显著高于Lr-PRP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r-PRP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Lp-PRP组VAS评分低于Lr-PRP组、对照组,且Lp-PRP组治疗后3周、治疗结束后血浆P物质水平均低于Lr-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治疗结束后,Lr-PRP组VAS评分、血浆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Lp-PRP组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Lr-PRP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PRP组与对照组IL-6、IL-1β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Lp-PRP组、对照组伸肌峰力矩均高于Lr-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p-PR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RP组伸肌总做功高于Lr-PR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r-PRP组、对照组伸肌群总做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Lr-PRP,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自体Lp-PRP能更明显获益,对其疼痛控制、炎症控制及功能改善均有积极意义,还有利于膝关节肌肉群力量改善,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炎症 自体Lp-PRP Lr-PRP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花鸣春 邵家松 +4 位作者 周海 张敏 刘诗君 陆巍 岳毅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探讨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开展的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 目的:通过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探讨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开展的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同期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6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5项指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住院费用少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辅助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用于多型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较传统三孔法术式创伤减少,美容效果好,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儿童 自制带线腹腔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快速发育期氯胺酮暴露对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奕红 于俊芳 +2 位作者 姚新宇 林高翔 岳毅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734-3737,共4页
目的研究在胎儿大脑快速发育期接受不同剂量氯胺酮暴露后新生鼠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 24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0)、小剂量(K1)、临床剂量(K2)、大剂量氯胺酮(K3)组,在孕10 d经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氯胺酮暴露后,排外流产、死产、畸形新... 目的研究在胎儿大脑快速发育期接受不同剂量氯胺酮暴露后新生鼠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 24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0)、小剂量(K1)、临床剂量(K2)、大剂量氯胺酮(K3)组,在孕10 d经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氯胺酮暴露后,排外流产、死产、畸形新生鼠等情况,于新生鼠产出20 d时每组随机抽取2只分别进行旷场试验、洞板试验、悬崖逃避实验。结果 42只新生鼠进入实验。与K0(n=12)相比,旷场试验K2组(n=8)及K3组(n=10)新生鼠穿越格子数减少(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而K1组(n=12)新生鼠穿越格子数减少(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改变无显著性意义;洞板试验中K2、K3组新生鼠探头次数减少(P<0.05);悬崖逃避实验中K1、K2、K3组新生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P<0.05)。结论在大脑快速发育期接受氯胺酮暴露对新生鼠探索学习认知能力、对抗伤害防御反应能力及空间认知能力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大脑快速发育期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发育期大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奕红 岳毅刚 +2 位作者 黄龄瑾 于俊芳 林高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舒芬太尼全麻对3岁前儿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及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4,6,24 h及48 h对每位患儿采用中国婴幼儿能力... 目的:观察芬太尼、舒芬太尼全麻对3岁前儿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及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4,6,24 h及48 h对每位患儿采用中国婴幼儿能力测试智力验测表,按月龄进行相应年龄段的认知评分测试。结果:与术前相比,SF组患儿术后4,6 h认知功能评分下降(P<0.05),F组患儿术后4 h认知功能评分下降(P<0.05);与F组相比,SF组6,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降低(P<0.05)。结论: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发育期大脑认知功能均有一过性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舒芬太尼 认知功能 中国婴幼儿智力验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与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花鸣春 邵家松 +4 位作者 周海 张敏 刘诗君 陆巍 岳毅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与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两种治疗方式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单孔腹腔镜凿门环肌切开术与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两种术式的基本情况和疗效,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儿...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与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两种治疗方式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单孔腹腔镜凿门环肌切开术与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两种术式的基本情况和疗效,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切口瘢痕情况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发生并发症情况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回访显示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远期并发症发生,但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腹部切口瘢痕明显,而单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脐部瘢痕不明显.结论:单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在确保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效果的同时,隐藏手术瘢痕,美容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单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 三孔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9ave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116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敏 岳毅刚 +2 位作者 邵家松 周海 花鸣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2-473,共2页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Hirschsprung’s—Disease病(H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疗方法很多,并发症较多。1998年,墨西哥小儿外科医生De la Torte报道了I期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5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治疗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秀兰 唐琳 +2 位作者 曾庆玲 蒋中华 欧阳群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叫赫希施普龙病,病理基础为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或发育障碍,故临床上也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本病如不及时积极治疗,有20%30%的患儿在新...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叫赫希施普龙病,病理基础为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或发育障碍,故临床上也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本病如不及时积极治疗,有20%30%的患儿在新生儿期并发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的患儿常常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1-2]。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巨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琳 闫秀兰 彭艳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10期60-61,共2页
总结了5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的护理,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及系统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和训练是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庆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6期18-20,共3页
综述了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目的、灌肠用具的选择、灌肠的方式及灌肠液的配置等方面。认为将厚朴和甲硝唑添加到改良灌肠液中进行回流灌肠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功能,促进肠道排便排气及扩张肠管的功能... 综述了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目的、灌肠用具的选择、灌肠的方式及灌肠液的配置等方面。认为将厚朴和甲硝唑添加到改良灌肠液中进行回流灌肠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功能,促进肠道排便排气及扩张肠管的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肠道麻痹,并能有效预防肠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回流灌肠 灌肠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继发回肠坏死、穿孔一例报告
16
作者 周海 岳毅刚 +2 位作者 邵家松 花鸣春 张敏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97-797,810,共2页
1临床资料 何某,男,42d,出生后7d因排大便困难、腹胀而高度怀疑先天性巨结肠病,经保守灌肠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由家长自行灌肠治疗。再次入院时患者腹胀较第1次入院严重,无发热,无呕吐,仍能自解少量大便。检查:腹胀,未见腹壁浅静脉显... 1临床资料 何某,男,42d,出生后7d因排大便困难、腹胀而高度怀疑先天性巨结肠病,经保守灌肠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由家长自行灌肠治疗。再次入院时患者腹胀较第1次入院严重,无发热,无呕吐,仍能自解少量大便。检查:腹胀,未见腹壁浅静脉显露,腹壁张力稍高,腹壁无炎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回肠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扎法包皮环切术207例体会
17
作者 周海 岳毅刚 +2 位作者 邵家松 张敏 花鸣春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环扎法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方法以及该术式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一次性塑料包皮环扎器对207例包皮及包茎过长患者施行环扎术,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仅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术中注意技巧可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 目的:探讨环扎法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方法以及该术式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一次性塑料包皮环扎器对207例包皮及包茎过长患者施行环扎术,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仅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术中注意技巧可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包皮环扎术应用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效果满意、不需拆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包皮切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茎 包皮过长 包皮环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闫秀兰 赵芳 唐琳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969-970,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根治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儿童腹股沟疝452例
19
作者 邵家松 岳毅刚 周海 《华夏医学》 200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腹横纹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位结扎术3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珍永 岳毅刚 +1 位作者 邵家松 周海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用腹腔镜下直视手术治疗3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右侧斜疝152例,左侧137例,双侧39例,传统方法术后复发性斜疝4例。所有斜疝均在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用腹腔镜下直视手术治疗3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右侧斜疝152例,左侧137例,双侧39例,传统方法术后复发性斜疝4例。所有斜疝均在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单侧疝12min,双侧疝20min;术后平均2d出院。随诊2个月至3年,2例复发,1例半年后形成小裂孔造成鞘膜积液。结论: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位结扎适合治疗不同年龄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囊超高位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