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EWM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综合评价
1
作者 廉冠 梁钰瑶 +3 位作者 李文勇 王文宇 陈杰 卢睿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270-276,共7页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与指标权重不够客观的问题,以南宁市为例,通过构建包括交通、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子系统,以及14个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提出AHP-EWM法主客观组合赋权,...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与指标权重不够客观的问题,以南宁市为例,通过构建包括交通、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子系统,以及14个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提出AHP-EWM法主客观组合赋权,并采用M(^(*),+)算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结果。结果表明,2020-2022年南宁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评价值分别为3.767、3.845、4.061,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等级都为良。影响南宁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的敏感性指标为经济增长效益、运力替代效益、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效益、减少事故效益及沿线土地增值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组合赋权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运营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X环境下基于圆风险域的交通冲突识别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红专 代静 +3 位作者 张继康 李文勇 展新 周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为提高快速路匝道区域合流冲突的识别精度,并缓解合流冲突提供决策依据,提出一种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环境下基于圆风险域的交通冲突识别模型.通过V2X技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和速度,以冲突风险时间为关键参数,分析主线车辆和匝道车... 为提高快速路匝道区域合流冲突的识别精度,并缓解合流冲突提供决策依据,提出一种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环境下基于圆风险域的交通冲突识别模型.通过V2X技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和速度,以冲突风险时间为关键参数,分析主线车辆和匝道车辆的不同运动状态特性;引入风险域概念,结合车辆运动学,构建基于圆风险域冲突识别模型,进而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表征两车之间的运动关系,实现交通冲突的识别;为细化冲突风险程度,采用累计频率曲线法判定冲突风险程度等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冲突识别模型的识别率相比未采用时提高25.81%,说明该模型能有效识别匝道合流冲突,提高通行效率,并可为V2X环境下匝道合流车辆提供安全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车联网 入口匝道 冲突识别 风险域 累计频率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BiLSTM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预测
3
作者 何庆龄 刘静 +1 位作者 李珊 程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5,共9页
为减少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和事故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提高事故持续时间预测结果精度和适用性,基于1362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甄选16个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影响因素作为特征变量。通过对连续特征变量统计分析和离散特征变量赋值后,... 为减少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和事故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提高事故持续时间预测结果精度和适用性,基于1362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甄选16个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影响因素作为特征变量。通过对连续特征变量统计分析和离散特征变量赋值后,构建基于SO-BiLSTM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事故持续时间大于120 min的路段内平均交通流量、平均车速和车速离差等均值最小,分别为27882 pcu/h、90.4 km/h和18.0 km/h;事故持续时间小于30 min的路段内大型车混入率均值最小,为34.0%;事故持续时间为[60,90)min的肇事者年龄均值最大,为45岁;事故持续时间大于120 min的肇事者驾龄均值最大,为91月。SO-BiLSTM模型的迭代次数和种群规模分别设置为40和30为最优,对应的事故持续时间预测结果MAPE值为8.9%,相较于PSO-Elman、BiLSTM-CNN、GA-BP和LSTM等降低1.7%~7.6%,且提高了事故持续时间大于120 min的预测结果精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疏解管控和应急救援措施,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持续时间 蛇群优化算法 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场面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廉冠 于嘉欣 +1 位作者 张晓玥 郭雪松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3-37,55,共6页
针对机场场面交通可获数据的局限性,为精准提取机场交通数据时空特征及预测场面交通流量。首先,基于推出控制理论,建立机场场面运行数值仿真模型,得到因数据局限无法获取的预测指标;其次,搭建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针对机场场面交通可获数据的局限性,为精准提取机场交通数据时空特征及预测场面交通流量。首先,基于推出控制理论,建立机场场面运行数值仿真模型,得到因数据局限无法获取的预测指标;其次,搭建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组合预测模型提取时空特征;最后,以河南郑州机场为例进行试验验证,比较模型在不同训练数据量下的预测性能与误差指标,结果表明基于仿真指标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精确度高且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预测 机场场面交通仿真 推出控制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互联交通信息的居民出行方式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勇 赵寅飞 +2 位作者 廉冠 李俊卓 宋艺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246-15251,共6页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民出行特性,探索在出行链过程中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特性的影响。通过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调查获取出行者基本属性、实时交通信息属性及出行特征属性,建立居民出行方式...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民出行特性,探索在出行链过程中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特性的影响。通过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调查获取出行者基本属性、实时交通信息属性及出行特征属性,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巢式Logit模型,对桂林市居民展开出行方式选择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出行链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个体的出行活动和交通行为与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关系愈发紧密;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居民出行方式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私家车出行影响最大,其中实时路况信息属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拥堵延误时间;交通信息获取的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该结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推动移动互联交通信息下的路径选择与交通出行诱导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交通信息 出行特性 出行链 RP-SP融合调查 巢式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的可变单向交通控制算法研究
6
作者 赵红专 李林 +2 位作者 周旦 陈建鹏 展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双向两车道场景下不均衡交通流通行需求不满足、时间分布不规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单向交通控制算法。将路侧获取的交通密度、排队长度信息作为约束,利用模糊控制与滚动交通切换因子方法形成优化切换模型,通过Q学习清空算法获... 为解决双向两车道场景下不均衡交通流通行需求不满足、时间分布不规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单向交通控制算法。将路侧获取的交通密度、排队长度信息作为约束,利用模糊控制与滚动交通切换因子方法形成优化切换模型,通过Q学习清空算法获取可变路段多个区域的最优过渡清空方案。仿真验证表明:以90s为一个检测步长实时采集生成切换方案,准确率达91.5%,过渡清空模块根据实时状态生成划分区域最优清空方案,减少了空放时间;在方向不均系数为1.5和5.0时,相比现状路网整体延误降低29.4%、25.2%,平均运行速度提高6.8%、9.1%,车辆绕行时间减少6.2%、7.9%,显著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智能交通 可变单向交通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 单向交通 车联网环境 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道路运输事故致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勇 卢睿 +4 位作者 廉冠 吴樱梓 陈杰 王文宇 梁钰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深入研究我国道路运输事故的致因因素,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系,提出一种改进的关联规则算法,并将其运用于道路运输事故数据分析。首先,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多维层体系框架;其次,对影响事故属性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生... 为深入研究我国道路运输事故的致因因素,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系,提出一种改进的关联规则算法,并将其运用于道路运输事故数据分析。首先,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多维层体系框架;其次,对影响事故属性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生成新的候选项集;最后,运用考虑定向约束的Apriori算法挖掘关联规则。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2年道路运输事故数据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道路运输事故中夜间时段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为疲劳驾驶,由于驾驶员行车速度不当造成追尾事故的发生。与运用传统的Apriori算法相比,该方法生成的无效规则减少了69.15%,准确率提高了49.14%,在保证准确性提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算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运输事故 致因因素 关联规则 APRIORI算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出入口与邻接城市道路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文勇 秦宇哲 +1 位作者 廉冠 王元顺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针对高峰时期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周边区域交通需求过大和交通负荷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了高速公路出入口与邻接城市道路协同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研究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内各节点之间进出的交通需求和通行能力关系,以收费... 针对高峰时期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周边区域交通需求过大和交通负荷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了高速公路出入口与邻接城市道路协同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研究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内各节点之间进出的交通需求和通行能力关系,以收费站及其衔接交叉口通行量最大为控制目标,构建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协同控制模型。其次,研究了城市道路区域边界节点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之间进出的交通需求和通行能力关系,结合红波协调控制思想,构建城市路段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最后以南宁市石埠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周边区域为例,通过开展VISSIM仿真试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虽然协调区域上的边界节点交通负荷有所增加,但高速公路出入口衔接节点平均排队长度和平均延误分别降低了22.36%和13.10%,其他节点总的平均排队长度降低了18.54%,从区域路网的角度考虑,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能有效缓解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周边的区域性交通拥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协同控制 通行能力 区域交通拥堵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司机寻客路径优化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旦 孙家煜 +2 位作者 顾国斌 钟楚捷 王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出租车寻客路径规划是降低出租车空载率的重要手段。为高效解决出租车寻客路径规划问题,综合考虑载客概率、空载行驶时间和区域供需比3个指标,提出一种出租车寻客路径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挖... 出租车寻客路径规划是降低出租车空载率的重要手段。为高效解决出租车寻客路径规划问题,综合考虑载客概率、空载行驶时间和区域供需比3个指标,提出一种出租车寻客路径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挖掘滴滴快/专车载客热点区域并确定寻客目标点,通过引进标号永久化新规则和双向搜索改进的Dijkstra算法获取出租车寻客路径。最后,使用成都市核心城区的滴滴订单数据对算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Dijkstra算法较Best-first、Foyld等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最短路径搜索速度;同时,通过该方法获取的寻客路径与常见寻客路径相比,寻客距离减少约21.33%,寻客时间减少约22.16%。该方法能有效指导出租车司机选取较优的寻客路径,为出租车调度和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DBSCAN聚类 灰色综合评价 改进的Dijkstra算法 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FACS的道路运输事故致因分析与分类系统研究
10
作者 李文勇 卢睿 +3 位作者 廉冠 李智嘉 吴樱梓 梁钰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道路运输事故的致因因素,挖掘出关键致因规则,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的基础上,构建道路运输事故致因分析与分类系统(RTAACS),并根据该系统框架对收集到的事故进行分析。首先将RTAACS框架分为监管部门、道路运输企业... 为了深入研究道路运输事故的致因因素,挖掘出关键致因规则,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的基础上,构建道路运输事故致因分析与分类系统(RTAACS),并根据该系统框架对收集到的事故进行分析。首先将RTAACS框架分为监管部门、道路运输企业、驾驶人3个层级,将事故致因因素纳入该系统框架进行频率统计,通过R语言改进卡方检验、让步比分析得出致因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最后根据ANP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致因因素的权重,并确定关键致因规则。结果表明:工作流程与不充分的企业监督、工具技术与习惯性违规、资源管理与工具技术、资源管理与习惯性违规、未纠正的已知错误与习惯性违规为道路运输事故的关键致因规则。研究构建的系统框架以及提出的分析方法为道路运输业的安全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道路运输事故致因分析 分类系统 R语言 卡方检验 网络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视觉算法的自动驾驶风险预判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红专 张继康 +5 位作者 潘佳雯 袁泉 许恩永 魏金占 周旦 刘承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90,139,共13页
针对传统车辆切入过近导致自动驾驶产生脱离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YOLOV7-Tiny(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7 Tiny)和SS-LSTM(Strong Sort 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自动驾驶风险预判模型。首先,模型改进了视觉目标检测模型YOLOV7-Tiny... 针对传统车辆切入过近导致自动驾驶产生脱离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YOLOV7-Tiny(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7 Tiny)和SS-LSTM(Strong Sort 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自动驾驶风险预判模型。首先,模型改进了视觉目标检测模型YOLOV7-Tiny,增加小目标检测层;其次,引入SimAM(A Simple,Parameter-Free Attention Module 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无参注意力机制模块,优化训练损失函数,并对其目标车辆进行轨迹跟踪及预测,通过改进的多目标跟踪算法StrongSORT(Strong 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的短期预测不断矫正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长期预测,即建立SS-LSTM模型,并将预测的超车轨迹与智能网联车自身轨迹在同一时间纬度下进行拟合,得到传统车辆切入时的风险预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自动驾驶风险预判方法有效预判了传统车辆切入时的风险。仿真实验表明,改进YOLOV7-Tiny相比于原有算法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提高了2.3个百分点,FPS(Frames Per Second)为61.35 Hz,模型大小为12.6 MB,模型满足车载端轻量化的需求。实车实验表明,根据SS-LSTM模型所得到的风险预判准确率为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风险预判 YOLOV7-Tiny 自动驾驶 长短期记忆网络 轨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机动车CO_(2)排放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韩杰 李新月 +2 位作者 谢练 王涛 陈小开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5-714,共10页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是机动车加速、减速与怠速频繁的地段,机动车不仅会在此产生延误,而且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排放更多的CO_(2)。探索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机动车CO_(2)排放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有利于减少交叉口CO_(2)排放,实现...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是机动车加速、减速与怠速频繁的地段,机动车不仅会在此产生延误,而且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排放更多的CO_(2)。探索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机动车CO_(2)排放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有利于减少交叉口CO_(2)排放,实现交通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从影响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机动车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碳排放模型以及减排措施三方面回顾了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机动车CO_(2)排放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机动车CO_(2)排放的研究存在影响因素多、排放量计算不准、仿真软件与车辆排放模型的耦合过程复杂等问题。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混行条件下交叉口碳排放规律的探索、CO_(2)排放数学模型的优化和以交叉口CO_(2)减排为目标的智慧交通系统设计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环境 机动车碳排放 城市道路 信号交叉口 机动车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LightGBM模型的高速公路拥堵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勇 田润泽 +1 位作者 廉冠 陈天贵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5期91-95,103,共6页
由于传统的高速公路拥堵预测方法大多构建的是单一的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精度不高,并且大多以交通流的时间特征为基础,缺少对交通流空间特征的深度挖掘,往往导致预测结果不理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VR与LightGBM组合的高速公路拥堵预... 由于传统的高速公路拥堵预测方法大多构建的是单一的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精度不高,并且大多以交通流的时间特征为基础,缺少对交通流空间特征的深度挖掘,往往导致预测结果不理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VR与LightGBM组合的高速公路拥堵预测模型,由于高速公路上中下游路段具有时空相关性,因此首先运用SVR模型实现上下游路段对中游目标路段流量、速度和占有率的预测,进而将预测值与目标路段真实的拥堵阈值输入到LightGBM模型进行训练来预测拥堵。为验证组合模型的有效性,选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等系数(EC)三项评价指标对不同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分析。实验表明所提出的SVR-LightGBM拥堵预测模型能显著减少预测误差,预测精度更高,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拥堵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规划与管理 拥堵预测 SVR-LightGBM 高速公路 时空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行者偏好特征的路径诱导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文勇 黎顺虎 廉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存在出行者偏好的最优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者偏好特征的路径诱导方法。建立了以行驶距离、行驶时间、拥挤程度、出行费用、转弯次数、沿途景观、信号灯数量、出行经验、车辆组成成分、道路等级为指标的路径诱导体系。首... 针对存在出行者偏好的最优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者偏好特征的路径诱导方法。建立了以行驶距离、行驶时间、拥挤程度、出行费用、转弯次数、沿途景观、信号灯数量、出行经验、车辆组成成分、道路等级为指标的路径诱导体系。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出行者主观偏好和路径属性贴合度最大的优化模型,并采用基于偏好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路径指标的权重值,由此求得路径综合属性值。其次,建立各个路径间的可能度矩阵及排序向量,据此选出符合出行者偏好的最优路径。最后,以桂林交通网络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路径诱导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遗传算法 出行者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估与路侧安全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瑞 盘烨 +2 位作者 代军吉 王涛 解忠操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4-226,共13页
为全面了解路侧安全相关领域研究进展,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从文献占比、文献所属地、文献来源3方面分析路侧安全当前发展趋势;从路侧事故风险评估和路侧安全设计方面综述路侧安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从研究方法入手,... 为全面了解路侧安全相关领域研究进展,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从文献占比、文献所属地、文献来源3方面分析路侧安全当前发展趋势;从路侧事故风险评估和路侧安全设计方面综述路侧安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从研究方法入手,评述用于路侧事故风险评估的不同预测手段和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路侧事故高风险的前10种显著性致因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驾驶人年龄≤25岁或≥65岁、饮酒、小半径弯道、超速、未使用安全带、大型车、较大交通量、紧邻道路边缘的物体、无照明/夜间、窄路肩。在路侧事故风险评价方面,未来研究应进行动静态多源数据融合,通过探究事故致因因素交互机制,提出路侧事故风险态势研判方法;在路侧安全设计方面,应从精准量化净区宽度、制定净区设置条件、合理匹配护栏等级和降低交通设施解体消能设计成本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路侧安全防护方法。另外,在当前智能网联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人、车、路协同综合感知体系和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车辆行车稳定性同样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侧事故 风险评估 路侧安全设计 安全防护 显著性致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协同控制优化方法
16
作者 何廷全 宋浪 +1 位作者 王涛 李恒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36-343,共8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区段存在的交叉口排队过长溢出至收费站出口方向外广场、收费站入口方向外广场排队过长溢出至交叉口等问题,提出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协同控制优化方法。分析收费站车辆排队溢出原因,基于邻... 为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区段存在的交叉口排队过长溢出至收费站出口方向外广场、收费站入口方向外广场排队过长溢出至交叉口等问题,提出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协同控制优化方法。分析收费站车辆排队溢出原因,基于邻接交叉口双环相位结构信号控制方案,制定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协同控制策略,从收费站放流控制、交叉口信号相位两个方面构建系统约束方程,建立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协同控制优化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输入的流量场景中,当交叉口邻接方向进口通行能力为400 pcu·h^(-1)时,传统控制、协同控制的收费站出口流量分别为309,403 pcu·h^(-1),当收费站入口通行能力为1125 pcu·h^(-1)时,传统控制、协同控制的交叉口邻接方向出口流量分别为1194,1096 pcu·h^(-1),传统控制出现车辆排队溢出现象,而协同控制解决了车辆排队溢出问题;协同控制相对于传统控制,在几乎不影响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前提下,保证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邻接交叉口稳定的运行状态,提升了高速公路收费站与邻接交叉口区段的整体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设计应与邻接交叉口通行能力相匹配,以避免两者成为通行瓶颈所在,从而导致收费站或邻接交叉口通行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通行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协同控制 非线性规划 收费站 邻接交叉口
原文传递
考虑驾驶人补偿行为特征的行车安全评价方法
17
作者 谢练 吕能超 吴超仲 《中国公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补偿行为是复杂交通场景下驾驶人平衡工作负荷和驾驶任务、维持驾驶绩效、保证行车安全的操作过程。为了探究高负荷状态下驾驶人补偿行为特征,并量化这些行为对提升行车安全的效能,设计了3种次任务与3种跟车条件组合的驾驶负荷加载场景... 补偿行为是复杂交通场景下驾驶人平衡工作负荷和驾驶任务、维持驾驶绩效、保证行车安全的操作过程。为了探究高负荷状态下驾驶人补偿行为特征,并量化这些行为对提升行车安全的效能,设计了3种次任务与3种跟车条件组合的驾驶负荷加载场景,招募42名被试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首先,选取制动减速度、车头时距、次任务完成率等6项指标,构建补偿行为测定指标体系,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其次,提取跟车过程安全裕度指标,基于Logit连接函数构建跟车驾驶碰撞风险预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然后,考虑驾驶人个体差异,基于逼近理想解算法,对补偿行为积极性量化排序,结合聚类方法对驾驶人进行分类;最后,在极限梯度提升树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算法对模型最大深度、学习率和树的数量等超参数寻优,构建行车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负荷场景下驾驶人采取了降低车速、增大车头时距、提升努力程度、中断次任务等补偿策略,前车一般制动和紧急制动场景下,驾驶人通过降速补偿策略将车头时距分别提升46.2%和49.5%,可维持行车安全状态不变,验证了补偿行为有效性;融入驾驶人补偿行为特征变量后,行车安全评价模型召回率提升了7.13%、准确率提升了3.08%。研究结果可为高负荷环境下的驾驶行为调控和交通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安全评价 极限梯度提升树模型 补偿行为 驾驶负荷
原文传递
V2X环境下基于MPC算法的弯道区域CACC车队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18
作者 赵红专 吴浩 +4 位作者 卢宁宁 付建胜 许恩永 展新 何水龙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5-984,共10页
针对CACC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车队在弯道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环境下基于MP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算法的弯道区域CACC车队行驶轨迹跟踪策略.首先,分析CACC车队在弯... 针对CACC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车队在弯道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环境下基于MP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算法的弯道区域CACC车队行驶轨迹跟踪策略.首先,分析CACC车队在弯道区域的行驶工况以及纵向平衡问题,并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构建车辆在弯道行驶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其次, CACC车队基于V2X技术实现车车之间状态信息的实时交互,并以基于车辆运动学的MPC算法为基础,引入可变间距的车队安全距离控制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弯道区域的轨迹跟踪模型;最后,通过二次规划进行模型求解.实验分析结果表明:V2X环境下的CACC车队在弯道行驶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行驶工况能够不同程度地保证车车之间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有效验证了所提V2X环境下基于MPC算法的弯道区域CACC车队轨迹跟踪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区域 CACC车队 轨迹跟踪 MPC 可变间距 二次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竞合理论的“双Y形”接驳公交线路共线段站点优化
19
作者 李文勇 魏聪 +1 位作者 杨瑞新 廉冠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0-320,共11页
城市交通系统中,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是促进公共交通出行的有效措施。随着轨道交通网络日益扩大,既有接驳公交线路已无法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通勤需求,且存在运营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轨道接驳公交线网规划的关键环节是如何... 城市交通系统中,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是促进公共交通出行的有效措施。随着轨道交通网络日益扩大,既有接驳公交线路已无法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通勤需求,且存在运营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轨道接驳公交线网规划的关键环节是如何优化选取接驳站点和接驳线路。为解决“双Y形”接驳公交线路共线段站点重复引发的资源浪费与乘客乘车时间过长的问题,引入了竞合理论的公交线路站点跳停优化方法,同时考虑乘客出行时间成本与公交企业运营成本两个优化目标,通过共线段重复站点数量以及线路在该站的客流量给出公交线路的竞合强度约束,建立公交线路共线段站点跳停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市公交IC卡数据为例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验证。结果表明:与既有停站方案相比,优化后的乘客在途时长降低了22.5%,公交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32.1%。研究结果可为增强接驳公交出行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站点优化 竞合理论 接驳公交 发车间隔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