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颈动脉支架狭窄植入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彭立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69-172,共4页
探讨和研究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分组依据为数字抽样,对照组、研究组的样本量均为30例,... 探讨和研究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分组依据为数字抽样,对照组、研究组的样本量均为30例,对照组相关方案为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相关方案为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执行过后续评估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同时调查患者依从性以及并发症事件。结果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依从性等评估后在研究组明显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NIHSS)评估后在研究组明显更低,且并发症率在研究组明显更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有正面影响,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而言能提升个人生活能力,在各方案执行时保持较高依从性,利于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还能通过减少并发症保障干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模式 综合护理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梗死后NF-κB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炳松 毕桂南 +2 位作者 雷丽丽 石胜良 简崇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NF-κ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 目的研究NF-κ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缺血区域NF-κB与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缺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缺血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比[(28.6±3.2)%对(16.2±3.8)%,t=2.668]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缺血预处理组的NF-κB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时间点延迟为48 h。③缺血预处理组的ICAM-1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后NF-κB、I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炎性反应 NF—KB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德深 梁炳松 +2 位作者 李育英 张岐平 李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8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经1个月的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吞咽功能明显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吞咽训练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德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4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并统计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4.5%,有效率为10.3%,总有效率为9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并统计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4.5%,有效率为10.3%,总有效率为9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蛭蛇通络胶囊对脑梗死功能恢复具有满意的疗效,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蛇通络胶囊 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改善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德深 梁炳松 +2 位作者 李育英 张岐平 李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年第6期738-73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42例,常规治疗联合吞咽训练,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经1月的吞咽训练,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3.3%。结论:早期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42例,常规治疗联合吞咽训练,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经1月的吞咽训练,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3.3%。结论:早期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训练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并脑出血急性期体温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培珍 《右江医学》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体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李育英 梁炳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9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方法对40例PCI患者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在治疗前、后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方法对40例PCI患者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在治疗前、后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与单用奥扎格雷钠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4d时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75%)和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42.5%、80%)(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进展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李育英 陈英道 +4 位作者 张岐平 李海宁 梁炳松 李健 陈小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 目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其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丁苯酞组口服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联合口服丁苯酞与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4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9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ADL指数变化,治疗后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4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90 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7、14、30、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5),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14、30、90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4组Barthel-AD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90 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14、30、90 d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治疗后14 d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没有增加,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9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4 位作者 张岐平 李健 陈英道 陈小玲 饶源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I患者248例,将128例病情加重者作为观察组,120例无加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的长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I患者248例,将128例病情加重者作为观察组,120例无加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的长期吸烟者、糖尿病者、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8分者、早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者、有颅内主要血管病变者、梗死区域在侧脑室旁和内囊区者比例以及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肌酸激酶水平高、颅内主要血管发生病变、梗死区域为侧脑室旁和内囊区是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血糖控制水平不佳、肌酸激酶水平高、颅内主要血管硬化或狭窄、梗死部位为侧脑室旁和内囊区的ACI患者病情进展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进展 影响因素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3 位作者 李育英 李海宁 梁炳松 李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7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1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7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1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1)共出现侧支循环开放137例(63.1%),单纯初级侧支54例(39.4%),单纯次级侧支45例(32.8%),初、次级侧支联合开放38例(27.7%),其中前循环动脉病变158例患者有侧支开放108例(68.4%),后循环动脉病变59例患者有侧支开放29例(48.6%)。(2)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侧支循环组吸烟史发生率(58.9%)明显高于有侧支循环组(4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侧支循环组收缩压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的影响因素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侧支循环建立以一级侧支循环为主,其中前循环侧支开放较后循环几率大,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侧支循环开放的几率越大;(2)脑卒中危险因素吸烟和收缩压可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海宁 陈英道 +5 位作者 黄敏 钟菊 黄世福 黄敏林 高海明 何德深 《中国康复》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高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低频双侧rTMS。对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下降(P<0.05),且联合组MMSE、MoC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中枢传导时间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MMSE、MoCA、BBS、MB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中枢传导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低频联合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平衡能力,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平衡能力 中枢运动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育英 梁炳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70-71,共2页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盐酸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同时进...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盐酸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87.5%,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组治疗14d、28d的NDS和BI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同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多塞平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康复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育英 陈英道 +3 位作者 张岐平 李健 梁炳松 李海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58例急性脑梗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其中...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58例急性脑梗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其中前循环动脉病变共188例(72.9%),后循环动脉病变共70例(27.1%),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共207例(80.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4.361,95%CI 3.025~5.184,P=0.001)、收缩压(OR=9.763,95%CI 8.637~15.523,P=0.000)、尿酸(OR=2.384,95%CI 6.325~10.658,P=0.021)是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分析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动脉狭窄概率大,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②吸烟、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可影响脑动脉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英道 李海宁 +5 位作者 李育英 张岐平 梁炳松 饶源 陈小玲 李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行支架置入术的8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行支架置入术的8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病变部位、狭窄长度、术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残余狭窄率。术后6~12个月应用头颈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评估患者支架内狭窄度,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n=24)和非狭窄组(n=5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12个月,8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中,24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58例未见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29.27%(24/82)。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术后LDL水平、残余狭窄率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病变部位、狭窄长度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及术后LDL水平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吸烟史、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及术后LDL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支架置入术 术后支架内狭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6 位作者 张岐平 李健 陈英道 陈小玲 饶源 张坤传 罗旭浪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865-1868,18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42例和预后...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42例和预后欠佳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5分)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急性脑梗死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rLMC评分、急性脑梗死部位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rLMC评分、梗死区域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静脉溶栓 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柳全 黎晓亮 +1 位作者 姚洁文 梁炳松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VA、RVA、BA的血流速度均快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PCIV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盐酸法舒地尔 长春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偏瘫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中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偏瘫 中医药疗法 灯盏花素 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藻酸双酯钠合用防治偏头痛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珏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134-135,共2页
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常见多发病,目前治疗的药物繁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本文采用尼莫地平与藻酸双酯钠联合防治偏头痛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诊断标准:60例中,男15例,女45例,年... 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常见多发病,目前治疗的药物繁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本文采用尼莫地平与藻酸双酯钠联合防治偏头痛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诊断标准:60例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5岁,平均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药物疗法 尼莫地平 藻酸双酯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育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 目的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最高。结论急性脑梗死预后与血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2 位作者 张岐平 李健 陈英道 《内科》 2015年第6期885-886,893,共3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