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心维系120奉献点缀绿色通道——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医德医风建设纪实
1
作者 黎东眉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9期192-192,共1页
在美丽的西江河畔,坐落着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120急救中心就设立在该院的急诊科。
关键词 120 急诊科 医德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黎玉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00064-00064,82,共2页
对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急诊科所有收治患者中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风险管理护理的... 对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急诊科所有收治患者中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风险管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诊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0.46±4.38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6.57±2.14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护理等闲时间的概率分别为18%和4%(P<0.05),两组对策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可使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显著降低,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时机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晓钧 孙欣 +6 位作者 曾庆允 苏波 卢柄棋 陈柱林 张玉奇 李恒 李小悦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中的应用时机及分析不同应用时间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8例,随机分为PCI前组和PCI后组,PCI前组...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中的应用时机及分析不同应用时间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8例,随机分为PCI前组和PCI后组,PCI前组患者在入院后PCI术前开始置入IABP,PCI后组患者在PCI术后1 h内置入IAB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对比两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IABP相关并的发症,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和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I前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尿量显著高于PCI后组(t=9.295,P<0.01;t=5.676,P<0.01),PCI前组的心率显著低于PCI后组(t=3.100,P=0.03),PCI前组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显著低于PCI后组患者( X^2=4.346,P=0.037),两组患者的各项IABP相关的并发症和总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和NYHA分级、LVEF、LVED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CI术前应用IABP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不增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但未能提高其远期生存率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ACE和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兵 于晓钧 卢炳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4-117,125,共5页
目的:分析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是否存活,分别纳入生存组(n=41)和死亡组(n=67)。对比两组HB-... 目的:分析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是否存活,分别纳入生存组(n=41)和死亡组(n=67)。对比两组HB-RTS评分、静脉血ACE、ACE2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的诊断效能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ISS评分、输血情况、休克持续时间、HB-RTS和ACE、ACE2水平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ISS评分、HB-RTS和ACE、ACE2水平是影响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B-RTS和ACE、ACE2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最高,ROC曲线下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结论:HB-RTS评分、ACE、ACE2水平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升高,急诊时联合检测三指标表达水平在预测患者预后中有较高诊断效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修正创伤评分 ACE ACE2 急诊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妮 刘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前急诊护理包括现场急救护理、转运护理及院前溶栓处理。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干预,患者均安全转送至急诊科或心血管内科给予静脉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前急诊护理包括现场急救护理、转运护理及院前溶栓处理。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干预,患者均安全转送至急诊科或心血管内科给予静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5例死亡(10.42%)。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诊护理,能够使患者安全、及时的到达医院进行就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内科对症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梁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1期2803-2804,2807,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内科对症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未使用对症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和...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内科对症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未使用对症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和预后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且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脑钠肽的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急诊内科就诊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采取对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脑钠肽的变化更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对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2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9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处理方案,提高抢救质量。方法观察2007年至2010年间152例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治疗护理过程并分析总结。结果 152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成功137人,死亡15人,抢救成功率90.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良...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处理方案,提高抢救质量。方法观察2007年至2010年间152例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治疗护理过程并分析总结。结果 152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成功137人,死亡15人,抢救成功率90.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流程和护理质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诊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晓钧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6期1076-1076,1078,共2页
目的:对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所接收的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对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所接收的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称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抢救,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6.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7.5%,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发病突然,在早期时候致死率比较高,因此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急诊抢救 早期救治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Ⅱ与SAPSⅡ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健宇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184例,入院时即使用APACHEⅡ和SAPSⅡ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死亡危险...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184例,入院时即使用APACHEⅡ和SAPSⅡ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死亡危险度、分辨度,比较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评价分辨度。结果死亡患者APACHEⅡ、SAPSⅡ评分和死亡危险度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APACHEⅡ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SⅡ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SAPSⅡ的AUROCC分别为0.900、0.88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和SAPSⅡ都能用于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其分辨度相近,但APACHEⅡ预计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急诊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 内科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欣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896-896,898,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分别为(16.6±3.4)min和(25.8±9.2)min,抢...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分别为(16.6±3.4)min和(25.8±9.2)min,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和68%。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干预极为有效,能够显著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危重症患者 可预见性干预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收住内科ICU502例重症患者追踪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雄文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8期545-545,共1页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诊治水平,为急诊培训和EICU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1小。2010.12.31期间由我院急诊收住MICU的502例重症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73:1,≥50岁患者高达83.07%(417/502),...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诊治水平,为急诊培训和EICU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1小。2010.12.31期间由我院急诊收住MICU的502例重症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73:1,≥50岁患者高达83.07%(417/502),疾病类别构成比前五位分别是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及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的疾病。脑卒中、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肺脑复苏及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多见病种。MICU死亡率高达43.63%。结论:加强对老年医学的研究,提高对脑卒中、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肺脑复苏及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水平,可能对降低死亡率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重症救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急诊病因的Meta分析
12
作者 梁兵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根据现有相关报道,综合性分析神经内科急诊收治患者的病因。方法在计算机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选以"内科"、"急诊"、"病因"、"昏迷"等为关键词的参考文献,对病例的病因进行Meta分... 目的根据现有相关报道,综合性分析神经内科急诊收治患者的病因。方法在计算机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选以"内科"、"急诊"、"病因"、"昏迷"等为关键词的参考文献,对病例的病因进行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除脑出血(Q=2.12)、急性中毒(Q=1.87)、脑梗死(Q=2.09)、代谢性脑病(Q=2.87)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外,其他研究结果均存在异质性。各病因和神经内科急诊病因关联程度从强-弱依次为:脑出血(OR合并=3.24)、脑梗死(OR合并=2.89)、急性中毒(OR合并=2.23)、肺心脑综合征(OR合并=2.12)、代谢性脑病(OR合并=2.09)。结论在所纳入的参考文献中,导致我国神经内科急诊昏迷患者的最常见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急性中毒、肺心脑综合征、代谢性脑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急诊病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门诊/急诊静脉滴注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9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门诊/急诊静脉滴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月收治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门诊/急诊静脉滴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月收治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滴注首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滴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滴注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静脉滴注期间皮下肿胀发生率、拔针后出血/瘀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门诊/急诊静脉滴注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对提高静脉滴注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滴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医疗 注射 静脉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麦咏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5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各类急诊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工...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各类急诊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工作模式,试验组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及急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总有效率为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耗时,提高急诊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内科学 护理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在重症监护室躁动患者保护性约束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李运香 李宏钊 潘少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124-126,共3页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躁动患者应用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的效果与安全性,以及对其应用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ICU接受约束干预的150例躁动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躁动患者应用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的效果与安全性,以及对其应用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ICU接受约束干预的150例躁动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球拍约束带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下降≤2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约束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约束带脱落、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约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动自由度、舒适度、安全性、耐用性、心理接受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CU躁动患者接受改良露指指环翻盖式手套约束器干预增强了约束效果,降低其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升安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动 重症监护室 约束带 约束手套 保护性约束 约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60例急性腹痛的病种构成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雄文 莫渂龙 +3 位作者 饶贵云 朱鋆 莫伟强 唐旭军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228-122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的病种构成和临床特点,为急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 060例非创伤性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66例急性腹痛疾病性质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梗阻性急性腹痛(43.20%)、炎症性急性腹痛(30.49%)、出...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的病种构成和临床特点,为急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 060例非创伤性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66例急性腹痛疾病性质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梗阻性急性腹痛(43.20%)、炎症性急性腹痛(30.49%)、出血性急性腹痛(19.76%),最常见的疾病是泌尿系结石(31.84%)、消化道出血(16.6%),胃肠道炎症(12.9%)。主要死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和重症胰腺炎。结论急性腹痛以梗阻性腹痛及炎症性腹痛、出血性腹痛多见,了解急性腹痛的病种构成和临床特点有利于拓展诊断思路,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欣 于晓钧 +1 位作者 欧永健 毛得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8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持续1周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介素-17(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分布水平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中HMGB-1、IL-17、MCP-1、CRP、PC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分布水平及CD4^+/CD8^+比值大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分布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便秘、皮疹水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弥散内血管内凝血、脓毒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间心力衰竭、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应用同时采用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进行联合干预,可积极提升疗效并均衡机体炎症反应、免疫紊乱,一定程度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肺炎 早期肠内营养制剂 炎症反应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肝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与血氨水平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莫东 谢宁 +1 位作者 严柳媚 陈康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发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出现肝肾综合征;对照组64例,未出现肝肾...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发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出现肝肾综合征;对照组64例,未出现肝肾综合征。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相关生化指标与血氨水平,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蛋白、氯离子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素氮、肌酐与血氨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肝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与血氨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氨水平升高直接增加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肾综合征 肾功能 血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镜联合负压吸引在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伟强 朱鋆 +2 位作者 黄健宇 梁兵 于晓钧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50-851,共2页
目的观察喉镜联合负压吸引应用于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需心肺复苏行气管插管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喉镜方式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实施喉镜联合负压吸引行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 目的观察喉镜联合负压吸引应用于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需心肺复苏行气管插管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喉镜方式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实施喉镜联合负压吸引行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28例(93.33%),失败2例(6.67%),对照组分别为22例(73.33%)、8例(26.67%),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为(46.2±0.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7.3±1.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联合负压吸引行气管插管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负压吸引 插管时间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HEART评分系统对筛选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鋆 龚晓波 +2 位作者 麦锋 董承武 莫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EART评分系统在筛选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胸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HEART评分系统评分,观察组接受改良HE... 目的探讨改良HEART评分系统在筛选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胸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HEART评分系统评分,观察组接受改良HEART评分系统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病情预后评估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高危及中危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测结果的ROC曲线面积(AUC)为0.829[95%CI(0.780,0.876)],敏感性为76.54%,特异性为79.50%;观察组预测结果的ROC曲线面积为0.926[95%CI(0.889,0.959)],敏感性为88.01%,特异性为87.9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ART评分系统在筛选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以及病情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改良HEART评分系统 预后 病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