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围术期护理对手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1
作者 柴卓玉 马晓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0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全面围术期护理对手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88例手足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全面围术期护理对手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88例手足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及出院时,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轻手足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手术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手足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外科手术 全面围术期护理 术后疼痛 康复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耀军 薛佳杰 +4 位作者 任忠亮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干...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治疗,两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为89.23%,高于对照组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RP、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修复后3个月整体美观、修复部位色泽、修复部位外形、颜色不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可获得较高的整形美容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转移修复 乳腺癌根治术 放射性溃疡 背阔肌肌皮瓣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美容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联合心理强化教育对烧伤康复患者自我意识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胡冬英 张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8期2709-2711,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联合心理强化教育对烧伤康复患者自我意识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联合心理强化教育对烧伤康复患者自我意识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整体护理联合心理强化教育,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烧伤康复患者自我意识及负面情绪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量表)中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康复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联合心理强化教育模式,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患者自我意识的完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心理强化教育 烧伤康复 自我意识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忠亮 薛佳杰 +2 位作者 郭雷 郑朝 王耀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CRP)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6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烧伤120例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烧伤脓毒症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和烧伤不伴感染组各40例,检测...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CRP)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6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烧伤120例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烧伤脓毒症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和烧伤不伴感染组各40例,检测比较各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并比较烧伤脓毒症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RP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3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烧伤脓毒症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烧伤局部感染组及烧伤不伴感染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烧伤不伴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脓毒症组治疗1周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Y(0.943)>CRP(0.910)>中性粒细胞CD_(64)(0.926),灵敏度与特异度新变量Y优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结论临床可通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检测来确定烧伤患者感染程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可以为烧伤感染严重程度诊断及治疗结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性粒细胞CD64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忠亮 薛佳杰 +2 位作者 郭雷 郑朝 王耀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45例,按照补充谷氨酰胺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组(22例)和静脉滴注组(23组)两组。口服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口服,静脉滴注组...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45例,按照补充谷氨酰胺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组(22例)和静脉滴注组(23组)两组。口服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口服,静脉滴注组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1、2天及第1、2周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治疗第1、3天及第1、2周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脏器损伤指标。结果两组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脏器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均高于治疗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各时间点二氨氯化酶(DAO)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DAO水平逐渐下降,两组组内治疗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天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第3天L/M值明显回落接近正常值,治疗第1周和第2周L/M值基本回落至正常水平,两组组内治疗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从治疗第1天起至治疗第2周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总胆红素逐渐降低,两组组内治疗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和静脉滴注补充谷氨酰胺治疗严重烧伤均效果良好,且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谷氨酰胺 投药 口服 输注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忠亮 王耀军 +5 位作者 马平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新。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按植皮方式分为meek植皮组和邮票植皮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目的对比分析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新。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按植皮方式分为meek植皮组和邮票植皮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meek植皮组患者手术耗时、供皮面积、植皮面积率、治疗费用均低于邮票植皮组,患者皮片融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患者植皮皮片成活率高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邮票植皮组(P均<0.05)。结论meek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效率明显优于邮票植皮方式,且有效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是更优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 meek植皮修复 邮票植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6-5p/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高富成 王耀军 +3 位作者 薛佳杰 郝青晔 高登文 郭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73-780,797,共9页
目的探讨miR-486-5p/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 subfamily 1,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调节机制。方法小鼠建立深二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NC mimic+Vector组、FOXO... 目的探讨miR-486-5p/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 subfamily 1,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调节机制。方法小鼠建立深二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NC mimic+Vector组、FOXO1组、miR-486-5p mimic组和miR-486-5p mimic+FOXO1组。采用miR-486-5p mimic和(或)FOXO1处理伤面,观察伤面愈合情况。在烧伤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止血(0 d)、炎症(1 d)和增殖(7 d和14 d)]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伤面边缘组织中miR-486-5p表达部位和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FOXO1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分析FOXO1与miR-486-5p结合关系。构建miR-486-5p过表达或敲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HaCaTKeratinocytes,HaCaT)模型,通过EdU法和划痕试验考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FOXO1蛋白表达。结果miR-486-5p在小鼠深二度烧伤伤面愈合过程中显著上调。体内模型显示,miR-486-5p通过抑制FOXO1表达促进伤面愈合。在HaCaT细胞中,miR-486-5p过表达增加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miR-486-5p则具有相反的效果。FOXO1是角质形成细胞中miR-486-5p的直接靶标。FOXO1过表达导致HaCaT细胞的EdU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伤面愈合降低,并且逆转了miR-486-5p对EdU阳性细胞和伤面愈合的诱导作用。结论miR-486-5p是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关键调节剂,通过抑制FOXO1表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miR-486-5p 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尤虎艳 陈晓敏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以55例接受CBP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对象,通过启动CBP应急小组,给予患者个体化护理,观察患者血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7 d患者p H、乳酸值、血肌酐、...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以55例接受CBP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对象,通过启动CBP应急小组,给予患者个体化护理,观察患者血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7 d患者p H、乳酸值、血肌酐、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入院1 d(P <0.05)。本组55例患者入院后5例患者继发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死亡,其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特重度烧伤患者CBP治疗的同时配合应急护理,有助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抢救成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特重度烧伤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式心理干预在颜面创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瘢痕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晓慧 马娇 尤虎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在颜面创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瘢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颜面创伤整形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9例,结构式心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在颜面创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瘢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颜面创伤整形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9例,结构式心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收缩压(SBP)、心率(HR)及皮质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面对评分均升高,屈服、回避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在颜面创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降低应激反应水平,促进瘢痕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创伤 整形 结构式心理干预 瘢痕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任忠亮 孟晓敏 +6 位作者 高登文 高富成 薛佳杰 马平 郝青晔 郭雷 王耀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予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予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 目的探讨与分析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予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予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均低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的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面颈部外形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的面颈部外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观主观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能降低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也可降低患者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改善患者的面颈部外形与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 面颈部瘢痕 疤痕硬度 外形与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PD-1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h17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鼠ADSC细胞与分化或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鼠ADSC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在Th1/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第0、1、4、6天程序性死亡受...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鼠ADSC细胞与分化或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鼠ADSC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在Th1/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第0、1、4、6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给予分化或成熟T细胞PD-1/PD-L1单抗后,流式细胞检测作用第0、4天后PD-1的表达。结果间充质干细胞与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与Th1比较,Th17细胞PD-L1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39.06±1.14)%、(75.08±1.52)%。在Th1/Th17分化期间,细胞的PD-1表达量逐渐增加,于第6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37±1.23)%、(57.38±1.39)%;给予PD-1/PD-L1单抗对分化或成熟的Th1细胞增殖无显著作用(P>0.05);鼠ADSC与成熟的Th17细胞共培养后阻断PD-L1,其增殖率由(43.14±1.57)%上升至(80.32±1.38)%。结论鼠ADSC选择性免疫抑制成熟Th17细胞通过上调细胞间的接触因子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辅助性T细胞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冬英 安晓霞 贾亚莉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观察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康复护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与我院接受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患者70例(70指),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n=35,35指)和综合康复训练组(n=35,35指)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再植再... 目的观察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康复护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与我院接受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患者70例(70指),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n=35,35指)和综合康复训练组(n=35,35指)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再植再造指成活、残端缝合情况、再植再造指功能、临床疗效、患指消肿时间、再植断指握力。结果综合康复训练组患者的再植再造指成活率97.1%(34/35)显著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85.7%(30/35)(P<0.05),残端缝合率2.9%(1/35)显著低于常规康复训练组14.3%(5/35)(P<0.05)。综合康复训练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外观、血液循环、恢复工作评分及总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在再植再造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综合康复训练组为91.4%(32/35),常规康复训练组为74.3%(26/3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综合康复训练组患者的患指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再植断指握力显著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综合康复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再植与再造手术 康复护理 护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佳杰 任忠亮 +5 位作者 马平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王耀军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治疗的1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治疗的1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两组均用药3个疗程,每个疗程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治疗效果、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表达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硬度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瘢痕疙瘩复发率分别为13.79%、8.62%,对照组分别为8.77%、1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瘢痕外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IL-17、TGF-β1水平表达、抑制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序贯治疗 复方倍他米松 曲安奈德 疗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在上肢高压电击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佳杰 王耀军 +1 位作者 任忠亮 郭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对上肢高压电击伤的保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5例上肢高压电击伤患者,患肢均存在广泛的软组织坏死伴血循环障碍,急诊予以患肢切开减张、坏死组织清除... 目的探讨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对上肢高压电击伤的保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5例上肢高压电击伤患者,患肢均存在广泛的软组织坏死伴血循环障碍,急诊予以患肢切开减张、坏死组织清除、血管探查及游离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并重建肢体远端血运。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6.0cm×4.0cm~17.1 cm×10.3cm,切取皮瓣面积为7.2cm×5.0cm~18.3cm×11.5cm。供区均Ⅰ期闭合。结果1例患者术后7d发生皮瓣下感染,经扩创缝合后顺利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创面I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保肢成功,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患肢尺、桡动脉通畅,手、腕部血运良好,功能有一定恢复。供区残余片状瘢痕,小范围感觉麻木。结论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可及时有效重建肢体血运的同时修复创面,是上肢高压电击伤保肢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Flow-through皮瓣 急诊手术 保肢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外单侧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剑飞 雷黎力 +2 位作者 覃卫常 陈焕诗 任忠亮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组(18例),后外单侧入路组采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侧前方入路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胸腰椎后凸角(Cobb角)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定的下腰痛疾患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Cobb角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外单侧入路组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侧前方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两组患者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评价:后外单侧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侧前方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与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相比疗效显著,术后胸腰椎后凸角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外单侧入路 侧前方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心功能指标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娇 马晓慧 张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施... 目的探讨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负担、身体负担及经济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症状管理、共性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疾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冠心病心绞痛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彦明 陈艺清 +4 位作者 苏云 孙强 严佐发 邵全升 郑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对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2018年10月之前发表的符合纳入标... 目的对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2018年10月之前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结果13篇文献纳入研究,锁定钢板组372例,髓内钉组361例。与锁定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术后12个月时疼痛VAS评分更高、ASE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髓内钉内固定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ASES评分更高、疼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内固定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在瘢痕整形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祥海 薛佳杰 +2 位作者 华振 孙超峰 赵卓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136-139,163,共5页
目的:探讨与观察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在瘢痕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与观察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在瘢痕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面颈部吸脂治疗,联合组给予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瘢痕部位的疼痛分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美容权重评分与瘢痕基底深度都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的感染、栓塞、出血、神经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28.2%(P<0.05)。结论:面颈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在瘢痕整形中的临床应用并不会增加患者的疼痛,还能降低瘢痕基底深度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美容度与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吸脂 脂肪移植 瘢痕整形 疼痛 瘢痕基底深度 美容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范围为5cm×3cm^13cm×9cm,切取修复创面皮瓣及修复第1供区的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6cm×4cm^14cm×10cm、5cm×4cm^10cm×6cm。通过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患者均获8~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良好、色泽接近正常;第2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不影响肢体整体外观。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且血供可靠,手术部位均位于小腿外侧,在修复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以改善第1供区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小腿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疗法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换药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7±10)岁]。急诊行清创、骨折外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显微外科修复术后,NPWT组患者行NPWT治疗,常规换药组行常规换药治疗。急诊术后7~10d,计算2组患者动脉栓塞率并观察创面感染情况。统计2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肢体存活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急诊术后7~10d,NPWT组患者动脉栓塞率为6.67%(3/45),与常规换药组患者的5.56%(2/36)相近(χ2=0.043,P>0.05)。急诊术后7~10d,NPWT组1例患者创面感染,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6例,χ2=5.847,P<0.05。NPWT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30±4)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36±8)d,t=2.813,P<0.01。NPWT组24例患者肢体存活,与常规换药组的18例相近(χ2=1.293,P>0.05)。结论NPWT治疗可明显降低毁损肢体急诊术后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四肢救助 创伤和损伤 急诊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