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外生菌根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晓鸣 黄耀坚 +5 位作者 张艳辉 吴久玲 陈仁华 刘国富 黄长兵 谭荣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处于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位置上,而且从区系成分上据有温热两带俱全的特点,因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并从共生菌的角度再度揭示了物种协同进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残遗与濒危树种 南方铁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倩 郑发科 钟志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侗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数的31.0%,步甲科次之,占22.6...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侗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数的31.0%,步甲科次之,占22.6%,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子科的数量各占5%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甲虫的优势类群。徐家厂甲虫的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黄岗山的均匀度指数最高。4个地区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均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几种常见甲虫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这4种生境内的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整个鞘翅目在针叶林内的个体数量最多,高山灌丛内的最少。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出现不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区的甲虫数量与生境有密切关系,海拔高度其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生境 海拔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策略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进辉 周政华 《林业勘察设计》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研究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教育所具备的优势、生态教育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如何改进保护区生态教育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生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联合保护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荣禄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5-57,共3页
群众参加武夷山保护区联合保护的重点是把区内群众引向联合保护,把周边群众吸引到联合保护。联合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是建立生物走廊带,创建保护区周边生物防火带等。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联合保护 社区 生物走廊带 生物防火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荣禄 《福建林业》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4月,是在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下诞生的国家重点保护区,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光泽、建阳三市(县)境内,与邵武市及江西省铅山县毗邻,面积565平方公里。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4月,是在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下诞生的国家重点保护区,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光泽、建阳三市(县)境内,与邵武市及江西省铅山县毗邻,面积565平方公里。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武夷山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类型保护区,它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武夷山保护区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全球生物多样保护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类型 福建省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机制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国富 《森林防火》 2004年第3期15-16,共2页
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区位、地形和植被,社区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火灾的发生情况等特点。阐述了武夷山保护区建立的森林防火的联合保护、社区参与式管理等有效机制,以及取得社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等明显成效。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机制 地理区位 植被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控制毛竹蚕食天然林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世宝 《林业勘察设计》 1999年第1期84-86,共3页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如何解决好保护区内村民生产生活问题是保护自然资源的关键。建区20年来,区内丰富的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但由于偏重了“低产毛竹林的改造”,以致毛竹林纯林化,天然阔叶林减...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如何解决好保护区内村民生产生活问题是保护自然资源的关键。建区20年来,区内丰富的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但由于偏重了“低产毛竹林的改造”,以致毛竹林纯林化,天然阔叶林减少,并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造成食物减少。文章就如何遏制毛竹林纯林化、恢复“生境”、积极引导村民从事种、养业和旅游服务业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毛竹纯林化 生境恢复 天然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社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政华 《林业勘察设计》 2008年第2期174-176,共3页
促进协助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社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保护区的任务之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关联产业,发展红茶种植加工业等多种途径,促进保护区社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社区 经济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9
作者 方福清 《森林防火》 2004年第4期10-11,共2页
从制定方案、队伍组建、资金来源、队伍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方法。从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分析了森林消防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 从制定方案、队伍组建、资金来源、队伍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方法。从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分析了森林消防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班子建设 制度建设 素质教育 后勤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对策
10
作者 周世宝 《林业勘察设计》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 经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生态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政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33,51,共4页
生态旅游人力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人力资源是生态旅游的组织者、建设者、维护者。生态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诸多问题制约了武夷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树立"以人为本"... 生态旅游人力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人力资源是生态旅游的组织者、建设者、维护者。生态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诸多问题制约了武夷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建立符合市场与生态旅游需求管理模式、完善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强化激励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生态旅游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甜槠群落 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28
12
作者 林益明 何建源 +3 位作者 杨志伟 刘初钿 林鹏 李振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0-286,共7页
主要讨论了武夷山先峰岭甜槠(Castanopsiseyrei)群落1992~1995年4年凋落物的产量和季节动态.甜槠群落1992~1995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556.26、379.20、364.35、258.70g... 主要讨论了武夷山先峰岭甜槠(Castanopsiseyrei)群落1992~1995年4年凋落物的产量和季节动态.甜槠群落1992~1995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556.26、379.20、364.35、258.70g/m2,凋落物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年的平均值为389.63g/m2,4年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为2.15∶1.1993年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的归还量分别为:N3.645、P0.139、K1.282、Na0.057、Ca2.623、Mg0.548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群落 凋落物 武夷山 森林生态系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子 被引量:39
13
作者 施政 汪家社 +5 位作者 何容 方燕鸿 徐自坤 权伟 张增信 阮宏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3-568,共6页
2005年4月—2006年3月,选择福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4个不同的群落作为实验地,每月测量1次土壤呼吸,测定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氮、... 2005年4月—2006年3月,选择福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4个不同的群落作为实验地,每月测量1次土壤呼吸,测定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氮、硫含量,凋落物量,微生物量以及细根生物量等),研究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而土壤碳、氮、硫含量,土壤微生物量以及细根生物量等却增大;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是高山草甸的1.82倍;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化只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相关性;证明在影响土壤呼吸的土壤因子中,土壤温度是调控其在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海拔高度 常绿阔叶林 土壤温度 高山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商值(qMB,qCO2) 被引量:47
14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5 位作者 王丰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商值(微生物商(qMB)、微生物呼吸商(qCO2))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指标。本文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商值(微生物商(qMB)、微生物呼吸商(qCO2))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指标。本文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加大,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qMB、qCO2没有表现出随海拔变化的规律,qMB的最大值(2.23%±0.28%)出现在高山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最小值(0.51%±0.09%)为常绿阔叶林25~40cm土层土壤,针叶林的值大于亚高山矮林;qCO2的最大值(5.88%±0.94%)为针叶林25~40cm土层土壤,最小值(1.38%±0.09%)为高山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在同一林分,qMB值随土层加深而减小,qCO2值在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无此规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可用来评价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植被类型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呼吸 微生物商值(qMB q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59
15
作者 何容 汪家社 +5 位作者 施政 方燕鸿 徐自坤 权伟 张增信 阮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38-5144,共7页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cm土壤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增大,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为4.07g·kg-1,分别为DF、CF和EBF的2.06、3.21倍和3.91倍;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DF、CF和AM(p<0.01),D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EBF、CF(p<0.05),EBF和C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0~25cm土壤层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上层基本一致;在0~10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含量以及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5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武夷山亚热带森林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和土壤湿度可能是调控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武夷山 海拔梯度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黄山松群落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林鹏 林益明 +3 位作者 李振基 杨志伟 刘初钿 何建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干重热值测定,对黄山松( Pinus taiw anensis)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结果表明:(1)黄山松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干重热值测定,对黄山松( Pinus taiw anensis)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结果表明:(1)黄山松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的干重热值最高,为 2214k J/g,枯根的干重热值最低,为 1627k J/g。(2)黄山松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 3798323k J/m 2,其中地上部分为 2754880k J/m 2 (占 725% ),地下部分为 1043443k J/m 2 (占 275% );1993 年黄山松群落的能量净固定量为206541k J/m 2·a,其中用于群落自身增长的能量为 138944k J/m 2·a,而释放至其它子系统的能量为 67597k J/m 2·a。(3)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为 09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群落 干重热值 能量现存量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2 位作者 李振基 何建源 刘初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69-275,共7页
主要讨论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12月甜槠群落的现存生物量为40728.1g/m2,其中地上部为35082.0g/m2,占总量的86.14%,地下部为5646.1g/m2,... 主要讨论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12月甜槠群落的现存生物量为40728.1g/m2,其中地上部为35082.0g/m2,占总量的86.14%,地下部为5646.1g/m2,占13.86%.甜槠群落1992年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381.6g/m2·a,其中凋落物产量为379.20g/m2·a,占净初级生产量的27.45%.而用于植物自身生长的存留量为1002.4g/m2·a,占72.55%.甜槠群落的生物量累积比为29.48,已达成熟林的比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群落 生物量 生产力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57
18
作者 周焱 徐宪根 +4 位作者 阮宏华 汪家社 方燕鸿 吴焰玉 徐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1-1907,共7页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高山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快14.3%、60.0%和166.7%,差异主要存在于0~10cm。土壤碳矿化率以针叶林最高(16.6%),分别比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高37.0%、67.6%和79.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递减的幅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矿化比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海拔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甜槠群落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62
19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3 位作者 李振基 杨志伟 刘初钿 何建源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2期989-994,共6页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基础上,对武夷山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 p.ex Benth.) Tutch.)群落各组分的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年净固定量以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基础上,对武夷山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 p.ex Benth.) Tutch.)群落各组分的热值、群落能量现存量、能量年净固定量以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槠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热值最高,细根热值最低。(2)甜槠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780584.1 kJ·m - 2,其中地上部分为678913.8 kJ·m - 2,占总量的86.98% ;地下部分为101670.3 kJ·m - 2,占13.02% 。(3)甜槠群落的能量年净固定量(1992年)为26856.2 kJ·m - 2·a- 1,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为1.29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甜槠 群落 热值 能量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益明 李振基 +3 位作者 杨志伟 林鹏 刘初钿 何建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6-32,共7页
本文是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氮(N)、磷(P)的库量分别为925.844kghm-2和45.981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719.438kghm-... 本文是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氮(N)、磷(P)的库量分别为925.844kghm-2和45.981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719.438kghm-2(占总库量的77.706%)和35.534kghm-2占77.280%),地下部分别为206.406kghm-2(占22.294%)和10.447kghm-2(占22.720%);(2)N、P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65.344kghm-2和2627kghm-2,年存留量分别为37.019kghm-2和1.695kghm-2,年归还量分别为28.325kghm-2和0.932kghm-2;(3)氮、磷的富集率分别为1.324和1.083两者均大于1,说明该群落对N、P仍在不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群落 生物循环 元素累积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