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邓敏 刘莹 +3 位作者 曾吉 代立人 杨汉菊 邹俊宁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 1998年和 1999年度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科室、季节和部位以及对 2 1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 95株肺炎克雷伯菌 ,标本来源为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引流液、伤口分...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 1998年和 1999年度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科室、季节和部位以及对 2 1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 95株肺炎克雷伯菌 ,标本来源为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引流液、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等 ,科室分布以呼吸科最多、季节以第三季度为多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耐药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唑和哌拉西林。结论 :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应进行耐药性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分布特征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琼脂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宏斌 杜靖远 +2 位作者 杨述华 邵增务 王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76-57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63例 ,所有患者都行MRI及X线检查 ,评价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 ,骨折断端是否有软组织嵌入 ,以及合并的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63例 ,所有患者都行MRI及X线检查 ,评价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 ,骨折断端是否有软组织嵌入 ,以及合并的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的韧带或半月板损伤 ,单纯劈裂骨折 11例 ,单纯胫骨髁间骨折 3例 ,49例患者有明显的胫骨平台塌陷 ,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 17例 ,X线未发现的隐性骨折 7例。 13例患者MRI检查后改变了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结论 :MRI能清晰的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隐性骨折 ,并能同时显示骨折的形态和塌陷的程度 ,以及是否有软组织的嵌入和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 ,为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和入路的选择提供详细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朱芳 李振宇 +2 位作者 任精华 伍钢 彭纲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了解VEGF与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中观察细胞株LO2、HepG2、SMMC-7721和A549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能力;RT-PCR半定量检测以上4种细胞株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中,HepG2... 目的:了解VEGF与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中观察细胞株LO2、HepG2、SMMC-7721和A549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能力;RT-PCR半定量检测以上4种细胞株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中,HepG2和A549细胞可以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而LO2和SMMC-7721细胞不能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RT-PCR结果显示,LO2、HepG2、SMMC-7721和A549细胞中VEGF165/GAPDH分别为0.212±0.011、0.208±0.013、0.117±0.009、0.214±0.012;VEGF121/GAPDH分别为0.186±0.018、0.192±0.014、0.050±0.010、0.196±0.017。LO2、HepG2和A549细胞中VEGF165、VEGF121表达明显较SMMC-7721细胞高(P<0.05)。结论:VEGF低表达的细胞株不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EGF高表达的细胞株不一定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而有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细胞株VEGF表达高,说明VEGF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有一定关系,只有VEGF表达高的细胞才有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潜能,但是,其不一定为独立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熊斌 郑传胜 +4 位作者 王奇 冯敢生 梁惠民 李浩 易长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0-632,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治疗良性前列腺电切后难治性出血中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严重血尿,保守治疗无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TAE栓塞...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治疗良性前列腺电切后难治性出血中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严重血尿,保守治疗无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TAE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7例患者DSA造影均发现活动性动脉出血,在TAE栓塞靶血管后出血停止。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再有血尿。结论 TAE是治疗TURP术后严重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电切 出血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正常人阴陵泉穴的脑fMRI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伟 刘玲 +6 位作者 李志勇 支新 刘定西 黄劲柏 孔祥泉 王华 徐海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65-969,共5页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右侧阴陵泉和口面部非穴位点时诱发的脑活动区,比较其异同,推测阴陵泉特异性激活区,探讨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的右侧阴陵泉(5名)和面部非穴位点(5...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右侧阴陵泉和口面部非穴位点时诱发的脑活动区,比较其异同,推测阴陵泉特异性激活区,探讨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的右侧阴陵泉(5名)和面部非穴位点(5名),对全脑行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高分辨率三维T1解剖像,用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预处理,然后将统计参数图叠加到三维解剖图像。结果阴陵泉组5名受试者统计学分析后实验显示不同脑区信号升高和/或降低;信号增高见于右枕叶、右海马、双侧第二躯体感觉区、左顶上小叶;信号降低见于双侧颞下回和右楔前叶;信号呈双向变化见于双侧前额叶。面部非穴位组5名显示的脑激活区与之较相似,其中信号增高区域见于双侧中央后回、双侧前额叶、双侧颞上回、双侧岛叶和右枕叶;信号降低区域见于双侧前额叶、双侧枕叶、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结论电针阴陵泉未见明显特异性脑活动,大脑在针灸阴陵泉促进排尿的临床实践中的作用较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陵泉穴 磁共振成像 针灸 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外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屈新才 刘端盛 +2 位作者 郑启昌 张寿熙 陈道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外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999年 ̄2002年间113例老年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老年病人共施行了131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83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8例行Lich... 目的评价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年人腹外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999年 ̄2002年间113例老年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老年病人共施行了131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83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8例行Lichtenstein手术,单侧疝、双侧疝及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73和92min。术后并发症包括小的皮下血肿,1例巨大切口疝术后出现腹胀,无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股沟疝及切口疝病人分别于3~9d和8~19d出院。73%(82/113)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0个月,无术后复发,1例有腹股沟区疼痛。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老人腹外疝是安全的,其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老年性腹外疝病人施行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利于减少疝复发;对双侧腹股沟疝的病人可同期进行手术,避免再次手术;对腹壁巨大缺损者,可选用防粘连补片,避免腹腔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切口疝 无张力修补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总动脉常规造影与长时间低流率造影对肝癌病灶检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谭一清 余建明 +6 位作者 张晓磷 谭光喜 余成新 谭运海 亢德洪 鲁际 龚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59-962,共4页
目的比较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参数造影(RA)与长时间低流率造影(LTLRA)对肝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并研究肝癌病灶的造影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对就诊的220例肝癌患者行DSA肝总动脉双参数造影(RA与LTLRA),对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对... 目的比较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参数造影(RA)与长时间低流率造影(LTLRA)对肝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并研究肝癌病灶的造影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对就诊的220例肝癌患者行DSA肝总动脉双参数造影(RA与LTLRA),对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对检出病灶在大小及数量方面进行测量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对220例肝癌患者行RA共检出病灶562个,病灶直径最小0.8cm;行LTLRA共检出病灶691个,直径最小0.3cm。220例病例中,140例在两种参数下造影检出病灶数相同,80例出现病灶检出数及染色差异。经统计学卡方检验,RA与LTLRA对肝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RA与LTLRA相比,LTLRA可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血供不丰富及较小病灶的检出更敏感;但RA对显示血供丰富的病灶更明显。(2)RA与LTLRA联合应用对肝癌病灶的检出有更高的敏感性,肝总动脉双参数造影可作为肝脏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的常规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总动脉 长时间低流率造影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宏斌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邵增务 杜靖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椎体变异,以指导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内固定植入这一新方法前后,两组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使用率,矫形率差异... [目的]探讨术前CT测量椎体变异对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椎体变异,以指导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内固定植入这一新方法前后,两组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使用率,矫形率差异等情况。[结果]未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组患者27例,椎弓根钉使用率65%±21%,术前Cobb’s角61.7°±9.0°,术后Cobb’s角29.7°±4.8°,矫正率为52%±4%;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指导手术内植物植入组患者23例,椎弓根钉使用率94%±9%,术前Cobb’s角64.0°±7.6°,术后Cobb’s角21.1°±3.1°,矫正率为67%±6%。两组病例在椎弓根钉使用率和畸形矫正率上有极显著差异,p值皆小于0.001。[结论]使用CT测量椎体变异能提供固定椎体椎弓根直径、内倾角、椎弓根钉的可使用长度等重要个性化资料,能提高术中植入椎弓根钉的植入成功率,提高侧弯畸形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TACE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熊斌 阚雪峰 +3 位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叶天和 李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TACE治疗肝癌过程出现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原因、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 311例次,统计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处理措施及转归,并... 目的 探讨TACE治疗肝癌过程出现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原因、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 311例次,统计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生肝动脉夹层的患者行DSA检查随访。结果 共有12例TACE术中出现肝动脉夹层,发生率为0.92%,均系操作不慎所致。12例中8例发生于肝固有动脉起始处、3例位于肝右动脉血管扭曲处、1例位于肝总动脉,所有夹层的发生部位均为血管转折或迂曲处。12例患者中10例使用3 F微导管导丝、1例使用0.035英寸导丝通过真腔到达肝动脉靶部位,成功完成TACE;1例患者经反复尝试,仍无法通过,最后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患者随访时间3 ~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嗣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中,2例肝动脉造影时未再见夹层,其余8例均见夹层较之前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肝癌TACE中肝动脉夹层的发生与操作者经验、肝动脉走行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采用微导管导丝技术通过夹层段真腔而完成TACE术,其主要不良后果为影响TACE顺利完成,从而影响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应重视其预防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 化疗栓塞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静脉系血管成像对颅内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于群 孔祥泉 +1 位作者 刘定西 徐海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 (MR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和扫描方案 ,评价其对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和 2 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 ,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 (MR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和扫描方案 ,评价其对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和 2 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 ,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脑静脉血栓在MRV中的表现形式。结果 CE MRA静脉系成像对 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及 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系的阳性显示率为 10 0 %。 2D PCA及 2D TOF MRA对细小引流静脉显示欠佳 ,且 2D TOF MRA对复杂区域内静脉血管亦显示欠佳。结论  3D CE MRA结合 2D PCA及 2D TOF MRA静脉成像技术为脑静脉系最佳成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静脉系血管成像 颅脑 静脉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宏斌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邵增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取自体半腱肌对已行端端吻合的跟腱在吻合处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上钻洞形成环扎,分散跟腱吻合处的分离张力。[... [目的]研究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取自体半腱肌对已行端端吻合的跟腱在吻合处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上钻洞形成环扎,分散跟腱吻合处的分离张力。[结果]3例患者直接行端端缝合并自体半腱肌加强,13例患者行V-Y肌瓣延长后,断端吻合并自体半腱肌加强,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皮肤切口平整,随访9~38个月,平均18个月,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87.5%),良2例(12.5%),优良率100%。[结论]自体半腱肌加强并V-Y肌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 自体移植 陈旧性跟腱断裂 V-Y肌瓣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辉 韩萍 +4 位作者 梁波 刘芳 田志梁 雷子乔 孔维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32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患耳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32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患耳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以下几种:(1)Michel型(1耳):内耳结构完全缺如。(2)共同腔畸形(2耳):耳蜗和前庭呈一囊状结构,二者不能相互区分。(3)不完全分隔Ⅰ型(3耳):耳蜗缺乏完整的蜗轴,呈囊状改变,同时前庭扩大呈囊状。(4)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型)(4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5)前庭及半规管畸形(14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粗大或缺如。(6)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其中6耳伴随其他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呈喇叭口状或与总脚相通。(7)内耳道畸形(8耳均伴随其他畸形):内耳道缺如、狭窄或扩大。结论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其特殊的形态学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可清晰显示各种畸形的二维和三维解剖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畸形 多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式外展架的研制及其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喜善 王信胜 +3 位作者 罗怀灿 杨述华 杜靖远 董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索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外展架前瞻性地对 34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病人进行治疗 ,经过临床随访观察 ,对症状、体征及X线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优良率达 94% ,X线显示喙锁距离 ,肩锁间... 目的 :探索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外展架前瞻性地对 34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病人进行治疗 ,经过临床随访观察 ,对症状、体征及X线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优良率达 94% ,X线显示喙锁距离 ,肩锁间距 ,锁骨远端移位均恢复满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治疗 可调式外展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在抓取腔内管状异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斌 郑传胜 +2 位作者 王奇 梁明 曾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在抓取腔内管状异物中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3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患者、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管患者及2例更换双"J"管患者...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在抓取腔内管状异物中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3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患者、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管患者及2例更换双"J"管患者,均为女性。采用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即将导丝和鹅颈套圈分别置于管状物两侧,用鹅颈套圈将泥鳅导丝前端柔软部分套住后即形成一圈型结构)对6例患者进行取管操作。结果应用成圈技术均顺利、安全的取出6例患者体内断管或双"J"管。结论泥鳅导丝配合鹅颈套圈成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抓取腔内管状异物的方法,值得掌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断管 鹅颈套圈 泥鳅导丝 双“J”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静脉入路套取中心静脉导管体内断管五例经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熊斌 王奇 +4 位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陈少锋 李浩 阚雪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穿刺套取中央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例PICC体内断管患者于断管后l~10d经股静脉穿刺.在透视下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套取PICC断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套取出全部PICC体内断管,技术成功率10...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穿刺套取中央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例PICC体内断管患者于断管后l~10d经股静脉穿刺.在透视下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套取PICC断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套取出全部PICC体内断管,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患者未诉不适,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穿刺人路,利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有可能取出PICC体内断管,手术安全、便捷、创伤小,可做为PICC体内断管取出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股静脉 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儿童左心室径向应变率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岚 谢明星 +3 位作者 王新房 卢晓芳 王蕾 李玉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0~18岁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SrR)参考值,及其与年龄、心率的相关性。方法获取164名0~18岁正常儿童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维动态图像,采用GE Echo PAC软件分析并得到左心室SrR,比较各节段SrR值,对SrR与年... 目的探讨0~18岁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SrR)参考值,及其与年龄、心率的相关性。方法获取164名0~18岁正常儿童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维动态图像,采用GE Echo PAC软件分析并得到左心室SrR,比较各节段SrR值,对SrR与年龄、心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二尖瓣水平前间隔基底段与下壁基底段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乳头肌水平前间隔中间段与侧壁中间段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心尖水平各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前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以外,其余节段SrR与年龄均相关(R^2=0.014~0.206,P〈0.05);左心室壁各节段SrR与心率均相关(R^2=0.048~0.237,P〈0.05)。二尖瓣水平各节段SrR与心率相关(R^2=0.066~0.123,P〈0.05);乳头肌水平各节段SrR与年龄和心率相关(R2=0.088~0.268,P〈0.05);心尖水平各节段SrR与心率相关(R^2=0.048~0.127,P〈0.05)。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8.6%。结论运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SrR时需考虑年龄、心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儿童 径向应变率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536株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吉 刘莹 戴立人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 B纸片扩散法对 5 3 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为主 ,其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 ( 7.3 % )...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 B纸片扩散法对 5 3 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为主 ,其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 ( 7.3 % )、头孢他啶 ( 9.3 % )、环丙沙星 ( 9.8% )和阿米卡星 ( 9.9% ) ,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一般在 2 0 %左右。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谨慎使用抗生素是延缓耐药株快速上升的最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K-B纸片扩散法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亚急性期的半规管轻瘫程度与静态姿势平衡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波 孔维佳 +2 位作者 赖嫦芹 冷杨名 周延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uPVD)亚急性期的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程度与静态姿势描记(static posturography,SPG)的关系,探讨眩晕患者在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眼动反射和前庭脊髓... 目的分析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uPVD)亚急性期的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程度与静态姿势描记(static posturography,SPG)的关系,探讨眩晕患者在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眼动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患者组有36例处于亚急性期的uPVD患者,均进行冷热试验及SPG,以CP值为冷热试验参数,同时以人体直立时足底压力中心晃动平均速度(sway velocity,SV)为SPG参数。对照组有36例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人,以其SPG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分析(1)处于亚急性期uPVD患者的姿势稳定性;(2)处于亚急性期uPVD患者CP值与SV间的相关性;(3)分别以冷热试验中的CP值15%和30%进行分组,分析以不同CP值为单侧前庭功能障碍标准划分时,uPVD亚急性期患者SPG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间SV比较,睁眼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13,P=0.422),闭眼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2.847,P=0.007);(2)患者组的CP值与闭眼时SV值无相关性(r=0.043,P=0.802);(3)以CP值为15%划分时,≥15%者有25例[SV=(39.100±12.647)mm/s],<15%者有11例[SV=(25.053±9.411)mm/s],两者SV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44,P=0.001)。以CP值为30%划分时,≥30%者有10例[SV=(36.541±10.254)mm/s],<30%者有26例[SV=(30.714±12.497)mm/s],两者SV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43,P=0.092)。结论处于亚急性期的uPVD患者姿势平衡性较健康人群低,提示这部分患者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未完全代偿;以不同CP值作为划分单侧前庭功能障碍程度时,其所反映的VSR功能存在不同临床意义,表明在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眼动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间存在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病变 冷热试验 肌肉骨骼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岱 曾水清 +2 位作者 陈晓 易明望 管志华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球后注射对缺血再灌注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房灌注液体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RIR模型 ,并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 ,防护组大鼠损伤前30min球后注射复方丹参 0 0 5ml,对照组球后注射生理盐水 0 0 5ml...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球后注射对缺血再灌注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房灌注液体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RIR模型 ,并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 ,防护组大鼠损伤前30min球后注射复方丹参 0 0 5ml,对照组球后注射生理盐水 0 0 5ml,两组均缺血 6 0min后 ,分别在恢复灌注 30min、2 4h和 72h后进行透射电镜 (TEM)和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检测。结果 :再灌注 30min、2 4h、72h后防护组与对照组相比 ,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减轻 ,HSP70表达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应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褚淑娟 张小洺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或子宫肌瘤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采用0·238%甲磺酸罗比卡因(含0·002m... 目的比较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或子宫肌瘤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采用0·238%甲磺酸罗比卡因(含0·002mg/ml吗啡);对照组(n=40)采用0·2%盐酸罗比卡因(含0·002mg/ml吗啡)。观察术后15min、2、4、8、24、48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在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镇静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硬膜外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比卡因 盐酸罗比卡因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