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叶准直器叶片宽度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峰 全红 +2 位作者 张俊 胡军 唐焱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宽度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部肿瘤患者12例,划分成大靶区体积(脑胶质瘤)组和小靶区体积(垂体瘤)组。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使用相同的剂量学限制条件,并... 目的:研究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宽度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部肿瘤患者12例,划分成大靶区体积(脑胶质瘤)组和小靶区体积(垂体瘤)组。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使用相同的剂量学限制条件,并将肿瘤靶区置于窄MLC叶片(5mm)区和宽MLC叶片(10mm)区,分别制定两个VMAT治疗计划。通过计算对比剂量分布图和剂量学指标,分析MLC叶片宽度对不同靶区体积肿瘤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无论是大体积靶区肿瘤还是小体积靶区肿瘤,使用较窄的MLC叶片都可以改善剂量学指标,但是这种改进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给定宽度(5mm或10mm)的MLC叶片,大体积靶区肿瘤组的VMAT治疗计划剂量学指标优于小体积靶区肿瘤组,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一方面,随着肿瘤体积的减小,剂量学指标的改进率明显提高。结论:VMAT放疗技术可以改善剂量学指标,并且能够有效减小MLC叶片宽度对剂量分布的影响;靶区体积的大小是影响VMAT治疗计划剂量学指标改进率的重要因素。在VMAT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肿瘤靶区体积大小及其与危及器官的位置关系,合理选择MLC叶片厚度以达到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准直器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靶区体积 剂量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病人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2
2
作者 谢丛华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9-9,共1页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对可治愈恶性肿瘤的治疗贡献占40%,70%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不同时期需接受放疗。随着放疗技术的革新,治疗增益比不断提高,但仍不可避免产生多种近期和远期副作用。近年来同步放化疗得...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对可治愈恶性肿瘤的治疗贡献占40%,70%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不同时期需接受放疗。随着放疗技术的革新,治疗增益比不断提高,但仍不可避免产生多种近期和远期副作用。近年来同步放化疗得到广泛认可,提高了肿瘤控制率,但同时也显著增加的早反应组织放射性损伤,致使放疗中断或延迟,影响预后,降低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病人 肿瘤综合治疗 营养支持 放射性损伤 营养干预 放疗技术 早反应组织 同步放化疗 放射治疗 肿瘤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影直线加速器新型全碳素纤维治疗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婷婷 全红 +3 位作者 刘晖 张俊 蒋大振 苏欢繁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联影直线加速器新型全碳素纤维床床板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将固体水分别置于治疗床中间(offset=0 cm)、右侧(offset=+10 cm)以及左侧(offset=-10 cm),改变机臂角度,让高能X射线从不同角度穿透治疗床,计算出相对应的衰减因... 目的:研究联影直线加速器新型全碳素纤维床床板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将固体水分别置于治疗床中间(offset=0 cm)、右侧(offset=+10 cm)以及左侧(offset=-10 cm),改变机臂角度,让高能X射线从不同角度穿透治疗床,计算出相对应的衰减因子。结果:对于6 MV的X射线,治疗床板中间处的衰减因子范围是0.043 8~0.085 0,在115°时衰减因子最大;右侧位置的衰减因子范围是0.044 1~0.127 2,在110°时衰减因子最大;左侧位置的衰减因子范围是0.043 2~0.093 1,在110°时衰减因子最大。在180°~130°区间时,治疗床中间、右侧和左侧位置的衰减因子之间的差异较小,且右侧衰减因子高于中间和左侧处。结论:不同的机架角度,在联影直线加速器新型全碳素纤维治疗床床板上不同的位置,对X射线的衰减程度不同。治疗床右侧位置在130°~110°区间对剂量的衰减高于中间和左侧,且在110°时衰减最大,在设计患者后斜野计划时应该尽量避开对剂量衰减程度大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碳纤维 治疗床 衰减因子 放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中3种调强技术对摆位误差的敏感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欢繁 全红 +2 位作者 梁志文 张俊 明淑凤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研究治疗鼻咽癌的3种调强技术[静态调强(S-IMRT)、动态调强(D-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对摆位误差的敏感性。方法:选择7例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采用3种调强技术分别设计9野S-IMRT计划、9野D-IMRT计划、双弧VMAT计划,每种计划的... 目的:研究治疗鼻咽癌的3种调强技术[静态调强(S-IMRT)、动态调强(D-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对摆位误差的敏感性。方法:选择7例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采用3种调强技术分别设计9野S-IMRT计划、9野D-IMRT计划、双弧VMAT计划,每种计划的优化目标函数相同。然后分别做Arc Check验证计划,将Arc Check的等中心点在三维(X、Y、Z)方向分别平移1、2、3、4、5 mm来模拟摆位误差,并重新计算剂量分布。采用Sun Nuclear Patient QA分析软件将平移后获得的剂量分布与等中心点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基于γ分析方法(3 mm/3%)获得在不同摆位误差下3种调强技术的绝对剂量通过率(γ_(3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X(左右)、Y(前后)、Z(腹背)方向的γ_(33),得出不同调强技术对摆位误差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在X、Y方向,VMAT的γ_(33)显著高于S-IMRT与D-IMRT,在Z方向,VMAT的γ_(33)显著低于SIMRT与D-IMRT;S-IMRT与D-IMRT在三维方向的γ_(33)无显著差异。结论:鼻咽癌的S-IMRT和D-IMRT对摆位误差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VMAT对Z方向摆位误差相对更敏感,在X、Y方向相对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静态调强 动态调强 容积旋转调强 摆位误差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体模对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疗影像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琳 Aget Hélèna +1 位作者 全红 刘晖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制作出体模来评估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疗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影像的质量,以保证放疗的精度。方法:设计和制作出一个可用于评估的体模,并且在与放疗病人影像扫描相同的条件下,将该体模分别放在CT和MRI下进... 目的:制作出体模来评估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疗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影像的质量,以保证放疗的精度。方法:设计和制作出一个可用于评估的体模,并且在与放疗病人影像扫描相同的条件下,将该体模分别放在CT和MRI下进行扫描,最后在Brainlab工作站将几何参数进行对比得到MRI几何失真的大小,同时也可对融合的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制作出的体模满足设计的要求,得到的MRI的几何失真在2mm以内,而勾画靶区体积的准确性超过99%,手工融合的误差在2 mm内,都在报道过的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满足了放疗精度的要求。结论:由于病人和机器所引起的MRI几何失真,靶区体积的误差和手工融合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在一定的周期内对这些误差进行评估。实践证明,本文所介绍的体模的方法将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 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胸腺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6
作者 廖美焱 屈艳娟 +2 位作者 周福祥 汪必成 周云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异位胸腺瘤及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胸腺瘤常见于中后纵隔、心包、颈部、甲状腺、肺实质、胸膜及胸壁等部位,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及局部压迫症状,肿块... 目的:探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异位胸腺瘤及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胸腺瘤常见于中后纵隔、心包、颈部、甲状腺、肺实质、胸膜及胸壁等部位,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及局部压迫症状,肿块多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可见钙化,直径多大于5cm。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易误诊,术前诊断困难。胸腺瘤镜下由不同比例瘤样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混合组成,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异位胸腺瘤术前诊断困难,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预后与病理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胸腺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刚 周福祥 +1 位作者 高霞 夏东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和乳腺癌组织(50例)中的表达以及Cas...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和乳腺癌组织(50例)中的表达以及Caspase-3、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无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1/18)、45.0%(9/20)、72.0%(3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关。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的乳腺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P<0.01)。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其通过抑制凋亡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通过与激活的Caspase-3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凋亡。Survivin不仅参与凋亡的调控,还促进了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SURVIVIN 凋亡 增殖 Survivin蛋白 CASPASE-3 PCNA表达 乳腺癌组织 正常乳腺组织 不典型增生组织 免疫组化S-P法 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癌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肉瘤的临床和CT诊断(附3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廖美焱 周云峰 +4 位作者 汪必成 屈艳娟 田志雄 张在鹏 罗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12-215,22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肺癌肉瘤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例肺癌肉瘤均为周围型病变,直径为1.5-5.0 cm。病灶CT值平均为25HU,密度均匀,轻度强化,可见空洞,病变周围可见...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例病理证实的肺癌肉瘤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例肺癌肉瘤均为周围型病变,直径为1.5-5.0 cm。病灶CT值平均为25HU,密度均匀,轻度强化,可见空洞,病变周围可见磨玻璃样影。术前CT诊断均不准确,术后均出现复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脑、胸膜、肝或骨转移。2例术后10,14月死亡,1例存活超过33月。镜下见癌与肉瘤成分共存,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结论:肺癌肉瘤临床和CT表现与肺癌不易区别,临床病史有助于诊断,但最终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肉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剖结构的三维剂量验证系统物理模型测试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俊 王昊 +5 位作者 谢丛华 刘晖 钟亚华 周福祥 戴静 鲍志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测试基于矩阵探测器测量引导,在患者解剖图像上对计划剂量进行扰动修正的三维剂量验证系统(3DVH)的准确性,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分别设计一系列固体水模体测试计划,以指型电离室和慢感光胶片测量各测试计划的点剂量和平面剂... 目的:测试基于矩阵探测器测量引导,在患者解剖图像上对计划剂量进行扰动修正的三维剂量验证系统(3DVH)的准确性,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分别设计一系列固体水模体测试计划,以指型电离室和慢感光胶片测量各测试计划的点剂量和平面剂量;利用3DVH系统得到重建剂量,将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重建剂量分别与上述的测量剂量进行比较,以评估系统剂量重建准确性。分别选取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计划和前列腺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计划各6例,比较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3DVH系统重建剂量,分析系统验证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就点剂量而言,除6周期振荡窄缝野和模拟C形靶区的IMRT和VMAT计划外,其他测试例的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指型电离室测量剂量的偏差、PDP重建剂量和电离室测量剂量的偏差均不超过3%;就面剂量而言,其他测试例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PDP重建剂量分布的γ通过率(3%/3 mm)均高于98%。6例头颈部肿瘤IMRT计划靶区、PGTVnx、PGTVnd和6例前列腺癌VMAT计划靶区的D95和Dmean的重建偏差均小于3%,γ通过率均高于95%;两种计划的危及器官验证结果为,除IMRT计划左右晶体外,其他器官剂量-体积参数在总体上均有较好的符合率,γ通过率也均高于95%。结论:基于患者解剖结构的3DVH系统是调强剂量验证的一个理想工具,可以提供基于患者解剖信息的剂量验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结构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剂量验证系统 剂量学 质量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I-2、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刚 周云峰 +1 位作者 高霞 夏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7期674-675,共2页
目的检测Survt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BcI-2的相关性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和乳腺癌组织(50例)中的表达以及BcI-2、PC... 目的检测Survt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BcI-2的相关性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和乳腺癌组织(50例)中的表达以及BcI-2、PCNA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无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1/18)、45.0%(9/20)、72.0%(3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关。Survivin与BcI-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的乳晾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P<0.01)。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趋势;Survivin与BcI-2是通过不同的生物学途径来调控凋亡;Survivin不仅参与凋亡的调控,还促进了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乳腺癌 表达 BCI-2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TNM97分期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鲁植艳 孙骏谟 +2 位作者 戈伟 陈德基 刘铭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 以 5 a生存率为指标探讨肺癌 TNM分期的适用性。方法 收集 365例肺癌病例的临床及 5 a随访资料 ,用 Fox- pro6.0建立数据库并采用 K- M生存曲线描述各因素间的生存过程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分... 目的 以 5 a生存率为指标探讨肺癌 TNM分期的适用性。方法 收集 365例肺癌病例的临床及 5 a随访资料 ,用 Fox- pro6.0建立数据库并采用 K- M生存曲线描述各因素间的生存过程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对重要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与卡方检验。结果  UICC97分期 T1 、N与 M分期较为合理 ,但 T2 生存率偏低 ,而 T3 与 T4生存曲线出现重迭交叉 (P>0 .0 5)。T2 期肿瘤大于 8cm,T3 期心包侵犯并积液组 5a生存率低于均同期其他组。结论  UICC T分期尚存不足。T2 类肿瘤直径大于 8cm,宜作 T3 ,T3 类心包侵犯并积液 ,建议归为T4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NM分期 临床研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差分析法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啸天 张俊 +3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晖 全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579-584,共6页
目的:使用Yukinori方差分析法验证性地计算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摆位误差大小和计划靶区(PTV)外放边界,并比较Yukinori方差分析法和传统误差计算方法(Van Herk法、Remeijer法)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σ)、PTV外放边界上的差异... 目的:使用Yukinori方差分析法验证性地计算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摆位误差大小和计划靶区(PTV)外放边界,并比较Yukinori方差分析法和传统误差计算方法(Van Herk法、Remeijer法)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σ)、PTV外放边界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8月,使用瓦里安i X直线加速器治疗的肺癌患者20例,在放射治疗前后做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获得每位患者不同分次在左右(X)、头脚(Y)、垂直(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使用Yukinori方差分析法,计算所有患者在以上3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差,根据Stroom和Van Herk的PTV经验公式,给出3个方向上的PTV外放值,并与Van Herk法、Remeijer法的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根据Yukinori方差分析法,计算得出患者在左右(X)、头脚(Y)、垂直(Z)3个方向的分次间误差分别为(1.11±1.82)、(0.28±1.66)、(-0.65±1.25)mm。Yukinori方差分析法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σ)的标准差在以上3个方向分别为(2.11和2.39)、(2.02和2.14)、(1.06和1.61)mm;Van Herk法分别为(2.30和2.14)、(2.19和1.93)、(1.25和1.43)mm;Remeijer法分别为(2.36和2.39)、(2.24和2.14)、(1.28和1.61)mm。由Stroom和Van Herk的PTV经验公式,计算得到Yukinori方差分析法的PTV外放边界在左右(X)、头脚(Y)、垂直(Z)3个方向上大小分别为(5.89和3.95)、(5.54和3.55)、(3.24和0.78)mm;Van Herk法得到的结果为(6.10和4.25)、(5.73和3.83)、(3.51和1.13)mm;Remeijer法得到的结果为(6.39和4.57)、(5.98和4.10)、(3.69和1.33)mm。结论:在肺癌SBRT治疗中,由于SBRT分次数少、单次剂量高的特点,Yukinori方差分析法可以有效消除系统误差中随机成分的影响。相比于Van Herk法和Remeijer法,可以减少PTV外放边界,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Yukinori方差分析法 千伏级锥形束 计划靶区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CT扫描参数和扫描模式对CT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丁屹 蒋大振 +6 位作者 全红 柳刚 刘晖 鲍志荣 陈诚 王大奖 张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919-923,共5页
目的:研究四维CT的不同扫描参数和模式对图像CT值的影响。方法:在扫描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量电子密度模体中相应的组织替代材料的CT值均值及标准差,分析曝光时间和旋转时间参数对电影扫描和轴向扫描模式的影响,并比较轴向扫描、螺旋扫... 目的:研究四维CT的不同扫描参数和模式对图像CT值的影响。方法:在扫描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量电子密度模体中相应的组织替代材料的CT值均值及标准差,分析曝光时间和旋转时间参数对电影扫描和轴向扫描模式的影响,并比较轴向扫描、螺旋扫描和电影扫描3种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电影扫描模式下,CT值相差较大的有CB2 50%(含有50%碳酸钙的骨)和致密骨两处:旋转时间分别为0.5 s/rot和1.0 s/rot时,CT值差值分别为14.7 HU和23.1 HU,均小于3.0%;轴向扫描模式下,致密骨处CT值相差较大:旋转时间分别为0.5 s/rot和4.0 s/rot时,CT值差值为27.1 HU(2.4%)。相同扫描条件下对同一组织扫描,电影扫描与轴向扫描模式间差别可忽略不计;螺旋扫描与轴向扫描模式,对低密度组织成像CT值差别较大,如呼气态肺和吸气态肺相对密度误差分别为4.3%和2.3%,致密骨的CT值误差较大为46.0 HU,换算成相对电子密度误差为1.6%。结论:旋转时间与曝光时间参数对电影扫描及轴向扫描的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相同扫描条件下对同一组织扫描,3种扫描模式间差别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CT CT值 电影扫描 轴向扫描 螺旋扫描 相对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计划评估的放射生物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婷婷 代智涛 +4 位作者 李妩舟 张俊 全红 刘晖 陈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7期770-777,共8页
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方式主要是基于体积剂量,未能反映肿瘤以及正常组织接受剂量后的生物学效应,将生物学模型应用到放疗计划评估中进一步反映其生物学效应和临床效果。本研究主要对细胞存活率模型、肿瘤控制率模型、正常组织并发症模型以... 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方式主要是基于体积剂量,未能反映肿瘤以及正常组织接受剂量后的生物学效应,将生物学模型应用到放疗计划评估中进一步反映其生物学效应和临床效果。本研究主要对细胞存活率模型、肿瘤控制率模型、正常组织并发症模型以及次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等不同生物学模型的发展进行简要概括。对于细胞存活模型简述其典型模型线性二次模型,以及针对高剂量、高剂量率以及损伤修复等提出的其他修正模型。在肿瘤控制率以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模型简述基于泊松函数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泊松模型、逻辑模型。对于次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对基于线性二次模型以及考虑细胞增殖等不同的预测模型发展进行简要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生物模型 计划评估 肿瘤控制率 正常组织并发症 次级肿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透明细胞癌1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颖 乔媛 +4 位作者 王细文 梅自洁 杨春旭 邱惠 邬东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544-546,共3页
0引言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0%~15%。内异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以卵巢、腹膜、子宫骶韧带最常见,也可种植在膀胱、输尿管、肺和腹壁等处。尽管内异症为良... 0引言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0%~15%。内异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以卵巢、腹膜、子宫骶韧带最常见,也可种植在膀胱、输尿管、肺和腹壁等处。尽管内异症为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的恶变率^([1])。大约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部位发生在卵巢,20%的恶变发生在卵巢以外的部位,其中发生在腹壁疤痕处的恶变仅占0.9%^([2])。内异症恶变的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本文报道一例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诊疗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透明细胞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妇科肿瘤 化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联影直线加速器剂量输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中豪 蒋大振 +2 位作者 王大奖 刘晖 王骁踊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1期81-85,共5页
目的验证最新国产联影uRT-linac 506c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剂量输出水平和稳定性。方法对我院联影uRT-linac 506c医用直线加速器与瓦里安IX5570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每日质控,采集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绝对剂量,并采集剂量输出的平坦度和对称性,... 目的验证最新国产联影uRT-linac 506c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剂量输出水平和稳定性。方法对我院联影uRT-linac 506c医用直线加速器与瓦里安IX5570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每日质控,采集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绝对剂量,并采集剂量输出的平坦度和对称性,分析两种直线加速器剂量输出稳定性。结果联影uRT-linac 506c和瓦里安IX5570两种加速器6 MV能量的绝对剂量分别为(100.33±0.267)、(99.54±0.460)MU,剂量输出均符合正态分布。对于10 cm×10 cm辐射野的平坦度和对称性,联影uRT-linac 506c加速器和瓦里安IX5570加速器K-S检验为非正态分布,两种加速器平坦度平均在105%左右,整体分布均优于法规要求的106%;对称性平均分布在101%左右,整体分布均优于法规要求的103%。GT和LR方向平坦度和对称性测量误差均在0.5%以内。结论考虑到测量过程、摆位以及测量工具等带来的误差,联影uRT-linac 506c加速器与瓦里安IX5570绝对剂量、平坦度、对称性和稳定性基本在同一水平,即国产联影uRT-linac 506c直线加速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质控 平坦度 对称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t/GO纳米复合材料在放化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缪洪涛 马诗静 +1 位作者 全红 谢丛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索FePt/GO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肺癌效果。方法: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出径粒约为3 nm的Fe Pt纳米颗粒,并通过超声将Fe Pt纳米颗粒装载于氧化石墨烯(GO)表面得到FePt/GO纳米复合材料,运用TEM、AF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将得到Fe... 目的:探索FePt/GO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肺癌效果。方法: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出径粒约为3 nm的Fe Pt纳米颗粒,并通过超声将Fe Pt纳米颗粒装载于氧化石墨烯(GO)表面得到FePt/GO纳米复合材料,运用TEM、AF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将得到FePt/GO纳米复合材料分别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975)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共同培养,用CCK-8法对其进行毒性评估;通过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与CCK-8法评估FePt/GO复合纳米材料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成功制备出FePt/GO纳米复合材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ePt/GO对H1975细胞表现出很明显的毒性而对正常HELF细胞无明显毒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增强X射线对H1975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FePt/GO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可能用于临床的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t/GO纳米复合材料 放射增敏 细胞毒性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SBRT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晖 张俊 +4 位作者 钟亚华 张俊红 张弓 邓涤 谭康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 应用千伏级CBCT评价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肺部SB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SBRT肺肿瘤患者10例(中央型、周围型各5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每次SBRT前后骨性配准和软组织配准的平均摆位误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型别分次间骨性配准... 目的 应用千伏级CBCT评价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肺部SB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SBRT肺肿瘤患者10例(中央型、周围型各5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每次SBRT前后骨性配准和软组织配准的平均摆位误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型别分次间骨性配准后摆位误差差别.结果 中央型和周围型患者分次间骨性配准摆位误差在横断面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不同(P=0.001),分别为(0.01 ±0.32)、(-0.08 ±0.38)、(0.14±0.36) cm和(-0.23 ±0.39)、(-0.13±0.52)、(0.21±0.33) cm,上下方向误差最大(P=0.003),左右方向误差最小(P=0.001).总平均误差分别为(0.09±0.33)、(-0.10±0.44)、(0.17±0.35) cm,效果优于其他常见固定方式.利用骨性配准分次内摆位误差为(0.00±0.00) cm.软组织配准的结果也类似.结论 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可降低SBRT中肺肿瘤运动范围,提高摆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疗法 体部固定器
原文传递
加速器运行误差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光俊 李衍龙 +4 位作者 袁青青 王大奖 王强 肖江洪 柏森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4-829,共6页
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例已行VMAT的宫颈癌计划,提取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美国Philips公司)中每个临床计划的plan... 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例已行VMAT的宫颈癌计划,提取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美国Philips公司)中每个临床计划的plan.Trail文件,使用Matlab编写的程序读取并修改每个控制点运行参数,从而模拟加速器运行误差。通过各引入误差的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比较,评估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对VMAT的剂量学影响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引入机架旋转角度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两侧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中,PTV各剂量限值的最大变化分别为0.16%、0.46%和0.57%,危及器官(OAR)各剂量限值的最大变化分别为0.38%、-1.32%和-0.44%。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其幅度为±0.5、4^-1和±2mm时,导致PTV各剂量限值变化的最大值分别为2.11%、3.04%和6.03%,各OAR平均剂量变化的最大值分别为2.17%、3.92%和7.97%,且PTV和OAR各剂量限值与MLC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呈强线性相关(t=21.201~90.562,P〈0.05)。引入各参数实际执行误差值时,PTV和OAR各剂量限值的最大变化分别为0.16%和1.30%,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基本不变。结论执行宫颈癌VMAT计划时,两侧MLC叶片反向或同向运动误差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对VMAT剂量学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强对加速器质控尤其MLC叶片到位误差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放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学 容积旋转调强 直线加速器 到位精度
原文传递
加速器运行误差对盆腔肿瘤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青青 李衍龙 +3 位作者 王大奖 全红 李光俊 柏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 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误差计划与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分析各参数误差对γ通过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引入机架旋转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和准直器到位误差后的直肠癌和宫颈癌计划相比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均<7.0%,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相向、同向运动误差后,每毫米误差导致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分别<19.13%、18.53%、0.19%,19.87%、20.01%、0.42%和23.11%、23.45%、0.65%。结论执行VMAT计划时,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对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更加明显,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受加速器各参数误差影响依次递增。执行特定患者剂量验证时,应适当使用评价指标并以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为评估计算和测量剂量分布一致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验证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到位精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