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素亚与洛定新降压效果对比研究
1
作者 程芳洲 余细球 +4 位作者 李庚山 唐国华 贺新华 李远重 鲍翠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5期262-263,共2页
目的 观察科素亚(Losartan)与洛定新(Lotensin)的降压效果。方法 对应用科素亚与洛定新治疗的5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记录每日晨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科素亚和洛定新都有明显降压作用,但科素亚降低舒张压及增大... 目的 观察科素亚(Losartan)与洛定新(Lotensin)的降压效果。方法 对应用科素亚与洛定新治疗的5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记录每日晨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科素亚和洛定新都有明显降压作用,但科素亚降低舒张压及增大降压的谷峰比率的效果优于洛定新(P<0.05)。结论 科素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素亚 洛定新 高血压 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6例消化道类癌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浩 朱良如 +4 位作者 夏冰 谭诗云 李钢琴 郑丽端 侯晓华 《胃肠病学》 2015年第11期658-662,共5页
背景:消化道类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上易被忽视。目的:分析消化道类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武汉市8家医院1997年1月—2010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消化道类癌病例116例,采集性别、... 背景:消化道类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上易被忽视。目的:分析消化道类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武汉市8家医院1997年1月—2010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消化道类癌病例116例,采集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诊治经过、肿瘤病理特征、预后等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消化道类癌最多见于直肠(59.5%)和胃(19.8%),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胀和便血。免疫组化指标:NSE(+)92.7%,Syn(+)87.5%,Cg A(+)62.5%。胃类癌直径>2 cm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直肠类癌(73.9%对13.0%,P<0.001),且多侵及浆膜和浆膜外(81.8%),淋巴结转移率较高(72.7%对17.1%,P<0.001),典型类癌所占比率较低(60.9%对95.7%,P<0.001)。胃类癌和直肠类癌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胃类癌内镜治疗率低于直肠类癌(4.3%对34.8%,P=0.003)。直肠类癌3年(92.8%对62.6%)、5年生存率(62.3%对49.2%)均高于胃类癌,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和胃类癌最为多见。与直肠类癌相比,胃类癌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患者定期体检,临床医师加强对类癌的认识,掌握不同部位类癌的特点,有助于尽早确诊,规范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类癌瘤 病理学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60和CD_(44)V_6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志芬 邓长生 +3 位作者 夏冰 朱尤庆 曾俊 龚玲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988-991,共4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CD_(44)V_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60例非癌胃粘膜病变及50例胃腺癌组织手术及内镜活检石蜡标本,应用抗人 HSP60,CD_(44)V_6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 HSP60,CD_(44)V_6的表达.结果 HS...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CD_(44)V_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60例非癌胃粘膜病变及50例胃腺癌组织手术及内镜活检石蜡标本,应用抗人 HSP60,CD_(44)V_6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 HSP60,CD_(44)V_6的表达.结果 HSP60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阳性率为30%,65%,70%,76%,过表达率为10%,25%,35%,58%.CD_(44)V_6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阳性率为5%,25%,30%,78%,HSP60,CD_(44)V_6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HSP60在胃腺癌组织的过表达率高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P<0.05).HSP60在高、中、低分化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77.7%,75.0%.HSP60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 CD_(44)V_6在高、中、低分化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66.2%,91.7%,CD_(44)V_6在低分化胃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度分化胃腺癌(P<0.05).结论 HSP60,CD_(44)V_6在人胃癌及癌前情况或病变中过度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还可能有助于预测胃腺癌的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腺癌 监控蛋白60 生物合成 抗原 CD44 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芳洲 唐国华 +5 位作者 李庚山 余细球 李远重 贺新华 鲍翠玉 周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 :研究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NE -P)和缺血预处理 (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 (I/R)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 ,采用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目的 :研究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NE -P)和缺血预处理 (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 (I/R)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 ,采用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 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I/R组凋亡细胞较多 ,NE -P组及IP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I/R组 (P <0 .0 1 )。在I/R组Bcl- 2的表达少而Bax的表达较多 ,NE -P组及IP组Bcl- 2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 ) ,而Bax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NE -P组与IP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NE -P可抑制I/R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 ,Bcl- 2和Bax的蛋白表达在心肌凋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缺血预处理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BAX基因 心肌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巍 姜黎 +1 位作者 胡兴寿 夏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563-1565,共3页
幽门螺杆菌除了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有关外,还与一些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肾病等有关,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进行介绍,并提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综合预防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瑞红 李远发 +1 位作者 杨新 夏冰 《胃肠病学》 2012年第4期221-225,共5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微生态制剂在U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对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UC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微生态制剂在U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对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UC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截至2011.8)、MEDLINE(1966.11~2011.8)、EMBASE(1975.10-2011.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11-2011.8)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85.4-2011.8)等数据库.纳入微生态制剂组(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与对照组(标准方案联合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4.2软件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包括533例患者。微生态制剂组的UC临床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OR分别为2.48(95%CI:1.54-4.00)和7.38(95%CI:1.65~33.06),临床有效率无明显差异(OR=2.64.95%CI:0.46~5.88),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5。0.87)。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对诱导和维持UC缓解的疗效优于单用标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结肠炎 溃疡性 治疗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程芳洲 余细球 +4 位作者 唐国华 李庚山 郭衍坤 鲍翠玉 周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缺血预处理 (IP)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I/ R)模型 ,采用末端标记技术 (TU NEL )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Bcl- 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缺血预处理 (IP)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I/ R)模型 ,采用末端标记技术 (TU NEL )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Bcl- 2和 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 (P<0 .0 5 ) ,而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低 (P<0 .0 5 )。缺血再灌注组 Bcl- 2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比正常组低 (P<0 .0 5 ) ,而缺血预处理组 Bcl- 2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高 (P<0 .0 5 )。缺血再灌注组 Bax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正常组高 ,而缺血预处理组 Bax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低 (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缺血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Bcl- 2和 Bax的蛋白表达在心肌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缺血预处理可上调 Bcl- 2蛋白表达和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Bcl-2 BAX蛋白表达 心肌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芳洲 唐国华 +3 位作者 余细球 李庚山 李远重 周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邓长生 陈志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临床表现 X线检查 内镜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Skp2和p27^(kipl)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斌 宋军 +1 位作者 徐少勇 邓长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p27^(kipl)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食管癌中Skp2、p27^(kipl)蛋白的表达。结果58例食管癌组织中Skp2、p27^(k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6%和58.62%;二者的阳性表... 目的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p27^(kipl)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食管癌中Skp2、p27^(kipl)蛋白的表达。结果58例食管癌组织中Skp2、p27^(k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6%和58.62%;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均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Skp2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27^(kipl)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恶性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Skp2与p27^(kipl)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管癌中Skp2主要的泛素化降解靶物质是p27^(kipl),它通过影响p27^(kipl)降解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导致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SKP2 P27^KIPL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血清PG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利剑 欧阳静萍 王红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为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亚群 (PG 、PG )含量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选取体检健康者 3 0例 (对照组 )和疾病组 14 4例 (实验组 )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47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5例 ,... 为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亚群 (PG 、PG )含量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选取体检健康者 3 0例 (对照组 )和疾病组 14 4例 (实验组 )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47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5例 ,胃溃疡 40例 ,胃癌 2 2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及病理切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 ,旨在研究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RUT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79.17% )高于病理切片法 (4 0 .2 8%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胃癌组患者 Hp感染率低于胃炎及胃溃疡组 ;在血清 PG含量检测中 ,胃癌组低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 (P<0 .0 1) ,胃癌组 PG /PG 比值低于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Hp(+ )组 PG 、PG 含量均高于 H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胃癌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对照组 PG 胃疾病 含量 相关性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患者FFA、AMH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肖建群 李高杰 +2 位作者 陈薇 彭定辉 胡汉宁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抗穆勒氏管(AMH)等指标的变化及关联性,探讨FFA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且确诊为不孕症患者56例,以35岁为节点,分为适龄不孕组... 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抗穆勒氏管(AMH)等指标的变化及关联性,探讨FFA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且确诊为不孕症患者56例,以35岁为节点,分为适龄不孕组(30例)和高龄不孕组(26例)。筛选同期来妇产科就医孕前检查为正常、后确认受孕成功者4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AMH水平,以及血清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指标水平。结果:高龄不孕组、适龄不孕组血清FFA水平(762.8±254.3μmol/L;894.9±491.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591.9±163.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不孕组、适龄不孕组血清AMH水平(3.73±2.09ng/ml;2.77±1.82ng/ml)均低于对照组(4.01±1.73 ng/ml),但高龄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不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不孕症患者血清FFA水平与AMH等各检测指标不具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FFA与AMH的水平变化无关联性,但血清FFA水平持续增高对不孕症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是独立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游离脂肪酸 抗穆勒氏管激素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庞琬玉 王帆 赵秋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584-3589,共6页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disc、CNKI、WANGFANG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disc、CNKI、WANGFANG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计患者10 797例。Meta分析结果示,合并乳头旁憩室(OR=2.43,95%CI:1.84~3.21)、术前多发结石(OR=1.63,95%CI:1.20~2.20)、术前结石直径>1 cm(OR=2.53,95%CI:1.73~3.70)、胆总管直径>15 mm(OR=2.39,95%CI:1.84~3.11)、合并胆囊结石(OR=1.20,95%CI:0.82~1.76)、胆道狭窄(OR=2.70,95%CI:1.66~4.41)、机械碎石术(OR=2.15,95%CI:1.65~2.79)、胆道手术史(OR=10.90,95%CI:6.07~19.56)、胆道积气(OR=2.05,95%CI:1.52~2.77)、乳头大切开(OR=2.80,95%CI:1.61~4.84)、老年人(OR=1.62,95%CI:1.13~2.31)等因素与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高度相关。结论 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复发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结肠ESD术后肠穿孔患者的护理
14
作者 高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261-261,共1页
内镜粘膜剥离术(ESD)是由内镜下切除术(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将大块病灶完整切除还具有创伤小、且安全等有点,其治疗效果不仅与外科手术大致相同,还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风险[1],因此,近年来学者成功的采用ESD切除胃肠道... 内镜粘膜剥离术(ESD)是由内镜下切除术(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将大块病灶完整切除还具有创伤小、且安全等有点,其治疗效果不仅与外科手术大致相同,还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风险[1],因此,近年来学者成功的采用ESD切除胃肠道粘膜下肿瘤,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2,3]。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1例降结肠隆起性病变行ESD,术后患者出现了肠穿孔、痛风等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结肠 术后患者 肠穿孔 内镜下切除术 粘膜下肿瘤 粘膜剥离术 现报道如下 治疗效果 完整切除 外科手术 病情稳定 新技术 胃肠道 隆起性 创伤小 并发症 学者 痛风 基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环胺摄入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蒙 林雪 +1 位作者 谢华兵 李瑾 《胃肠病学》 2020年第6期348-357,共10页
背景: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杂环胺(HCAs)作为肉质食品加工的中间诱变物,可能为肉质食品致癌的潜在危险因素。目的:系统评价HCAs摄入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制定结直肠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 背景: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杂环胺(HCAs)作为肉质食品加工的中间诱变物,可能为肉质食品致癌的潜在危险因素。目的:系统评价HCAs摄入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制定结直肠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HCAs摄入与结直肠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其质量,采用Stata 12.1软件对纳入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研究,其中14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队列研究,包括18295例结直肠癌患者。MeIQx摄入可增加结直肠癌风险(OR=1.16,95%CI:1.01~1.32,P=0.032);DiMeIQx(OR=1.20,95%CI:1.01~1.43,P=0.045)、MeIQx摄入(OR=1.24,95%CI:1.03~1.50,P=0.023)可增加结肠癌风险,PhIP、HCAs与结直肠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无关。DiMeIQx、MeIQx、PhIP、HCAs与结直肠癌之间均未发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eIQx摄入可增加结直肠癌风险,DiMeIQx和MeIQx摄入可增加结肠癌风险,未发现HCAs摄入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胺 PHIP MeIQx DiMeIQx 结直肠肿瘤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穿孔1例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训军 林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7期119-121,F0003,共4页
消化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中穿孔可以在术中以钛夹夹闭的方式修补。但对迟发性结肠穿孔一般主张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本院1例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穿孔,经急诊内镜下修补成功。本文就穿孔原因、修补方式选择、术后观察等方面加以探讨,... 消化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中穿孔可以在术中以钛夹夹闭的方式修补。但对迟发性结肠穿孔一般主张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本院1例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穿孔,经急诊内镜下修补成功。本文就穿孔原因、修补方式选择、术后观察等方面加以探讨,对感染不严重、发现及时的迟发穿孔行急诊内镜下修补仍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息肉切除 迟发穿孔 钛夹 尼龙绳圈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系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艺 邓长生 +2 位作者 姚学军 刘汉燕 陈默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病因 SGC-7901
原文传递
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袁岸龙 寇继光 夏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7-419,共3页
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以口唇黏膜及四肢末梢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至2009年国内报告的155例PJS病例。现将调... 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以口唇黏膜及四肢末梢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至2009年国内报告的155例PJS病例。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 临床特点 调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胃肠道多发息肉 患者 皮肤色素沉着
原文传递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红玲 邓长生 +2 位作者 林军 潘定宇 邹祖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促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1、Ang2、Tie2及V...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促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1、Ang2、Tie2及VEGF在45例大肠腺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组织中的Ang2蛋白及VEGF蛋白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Ang2及VEGF蛋白的表达率越高(P<0.05),Ang2与VEGF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997,P<0.01);大肠腺癌组织中的Ang1蛋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腺癌的分化程度越高,Ang1蛋白的表达率越高(P<0.05);Tie2蛋白在大肠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MVD越高(P<0.05),腺癌组织中Ang1蛋白阳性表达组MVD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Ang2蛋白阳性表达组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5cm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χ2=8.889,P<0.01;χ2=10.020,P<0.01)。结论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相对Ang1占优势的Ang2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成素 大肠腺癌 基因表达 微血管密度(MVD) 大肠腺癌组织 临床病理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EGF蛋白 癌旁正常组织 Ang-1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明 邓长生 +1 位作者 郑家驹 夏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研究肠黏膜、脾细胞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45只Sprague-Dawley大鼠经直肠注入TNBS(100 mg/kg)诱导肠炎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TNBS)和姜黄素治疗...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研究肠黏膜、脾细胞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45只Sprague-Dawley大鼠经直肠注入TNBS(100 mg/kg)诱导肠炎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TNBS)和姜黄素治疗组(30 mg·kg^(-1)·d^(-1),腹腔注射)。RT-PCR测定肠黏膜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脾细胞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结果姜黄素治疗前后肠黏膜大体评分(3.9±1.0比2.2±0.7),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每毫克蛋白(15.0±2.6)U比(7.3±1.4)U],肠黏膜中Th1类细胞因子IFN-0γ(1.02±0.07比0.06±0.02)、IL-12 mRNA相对表达水平(0.29±0.05比0.11±0.01)和IFN-γ/IL-4比值(11.44±0.97比0.38±0.10),脾细胞中IFN-γCD4^+细胞百分比(31.7±7.5比21.1±3.7)和IFN-γ/IL-4 CD4^+比值(19.9±5.1比6.1±1.8),血清中IFN-γ质量浓度[(1528±159)pg/ml比(513±14)pg/ml]和IFN-γ/IL-4比值(19.5±4.1比4.2±0.6)均降低(P<0.05或P<0.01)。且姜黄素治疗前后肠黏膜中Th2类细胞因子IL-4 mRNA(0.09±0.01比0.15±0.04)和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0.28±0.08比0.63±0.12),脾细胞中IL-4 CD4^+细胞百分比(1.6±0.5比3.4±1.1)和血清IL-4质量浓度[(81±1 5)pg/ml比(124±20)pg/ml]升高(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能治疗TNBS诱导的肠炎,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局部和机体Th1/Th2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结肠炎 三硝基苯磺酸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