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荣 滕藤 马振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834-838,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病死率高,预后差,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卫生负担。尽管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众多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s)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病死率高,预后差,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卫生负担。尽管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众多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s)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通过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炎症、自然免疫反应。作为TLRs的关键成员,TLR5可以通过髓样分化蛋白88依赖或非依赖信号途径调控促炎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的表达,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本文将系统总结TLR5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解决心血管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5 TOLL样受体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宏杰 孔彬 黄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611-615,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尽管在过去二十年中,房颤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房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需继续探索房颤的新型治疗靶点,从而造福患者。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核...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尽管在过去二十年中,房颤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房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需继续探索房颤的新型治疗靶点,从而造福患者。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多项研究证实NLRP3炎症小体与房颤关系密切,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深入阐明NLRP3炎症小体与房颤的关系,对房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NLRP3炎症小体与房颤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NLRP3炎症小体 心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窦电刺激对肥胖大鼠心脏重构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吴园 代地林 包明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926-931,共6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窦电刺激(CB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心脏重构的保护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中心进行。20只雄性SD大鼠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sham)、正常手术组(C-CBS)、... 目的观察颈动脉窦电刺激(CB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心脏重构的保护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中心进行。20只雄性SD大鼠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sham)、正常手术组(C-CBS)、肥胖对照组(O-sham)、肥胖手术组(O-CBS),每组5只。大鼠在有充足普通饲料和水的SPF环境中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实验。正常组继续普通饲料喂养、肥胖组改用高脂饲料喂养直至实验结束(第16周)。大鼠于第8周行置入术。对照组置入刺激仪模型,不发放刺激;手术组置入刺激仪,并于术后1周开始发放刺激至实验结束。每周测量体重。采用组织学染色评估心脏病理改变,qPCR技术用于测定ANP、BNP的相对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技术用于评估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率。结果实验结束时,与C-sham组大鼠比较,O-sham组大鼠的体重[(563.7±9.1)g比(644.3±11.1)g,P<0.01]和内脏脂肪重量[(14.3±0.3)g比(29.8±1.0)g,P<0.01]、心肌纤维直径[(102.83±6.52)μm比(124.94±2.36)μm,P<0.05]、胶原容积分数[(42.94±8.24)%比(68.09±1.73)%,P<0.01]增加。另外,心房利钠肽(ANP)[(1.38±0.27)比(3.82±0.57),P<0.01]、B型利钠肽原(BNP)[(0.9±0.08)比(1.28±0.15),P<0.05]的相对mRNA水平增加,p-PI3K[(0.27±0.03)比(1.00±0.27),P<0.01]、p-AKT[(0.28±0.04)比(0.77±0.02),P<0.01]、p-mTOR[(0.12±0.01)比(0.79±0.16),P=0.063]的相对蛋白水平增加;在肥胖大鼠中,CBS可改善以上异常。结论CBS对肥胖大鼠心脏重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抑制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电刺激 肥胖 心脏重构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O-A通过激活ROS/JNK通路加重心肌细胞脂质沉积
4
作者 代地林 吴园 包明威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9期23-28,34,共7页
目的观察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对与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的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NRCM)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出生1~3天的SD大鼠心肌细胞与3T3-L1脂肪细胞构建NRCM/3T3-L1... 目的观察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对与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的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NRCM)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出生1~3天的SD大鼠心肌细胞与3T3-L1脂肪细胞构建NRCM/3T3-L1共培养体系,并加入棕榈酸(palmitic acid,PA),模拟肥胖时心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A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组、NE+CLG组、氯吉兰(clorgyline,CLG)组。采用α横纹肌肌动蛋白评估心肌细胞的纯度和面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定心肌细胞内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心肌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油红O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内脂质沉积,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内MAO-A、JNK的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组心肌细胞面积(14.681±0.481μm^(2) vs 19.932±0.220μm^(2),P<0.01)增大,ANP的相对mRNA水平(1.006±0.017 vs 1.914±0.152,P<0.01)、MAO-A的相对蛋白水平(0.117±0.022 vs 0.430±0.092,P<0.01)、ROS水平(0.001±0.001 vs 0.004±0.002,P<0.01)、脂滴面积比(0.001±0.001 vs 0.054±0.002,P<0.01)及p-JNK的相对蛋白水平(0.032±0.007 vs 0.263±0.119,P<0.05)均增加。与PA组比较,NE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内MAO-A的相对蛋白水平(0.430±0.092 vs 1.114±0.091,P<0.01)和ROS水平(0.004±0.002 vs 0.013±0.001,P<0.01)。另外,NE和H 2O 2均能增加心肌细胞脂滴面积比(0.054±0.002 vs 0.106±0.005,P<0.05;0.054±0.002 vs 0.092±0.002,P<0.01)和p-JNK的相对蛋白水平(0.263±0.119 vs 0.969±0.082,P<0.05;0.263±0.119 vs 0.640±0.101,P<0.05)。CLG可明显改善NE诱导的异常。结论MAO-A相对蛋白水平增加会加重与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的心肌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ROS/JNK信号级联反应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MAO-A 氧化应激 脂质沉积 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SAA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礼文 夏豪 +1 位作者 田国卫 郑雅格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41-544,549,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从)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121例...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从)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是否存在支架血管直径狭窄≥50%分为再狭窄组(ISR组)34例和非再狭窄组(NISR组)8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数量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术后hs-CRP、SAA升高明显高于NISR组(t=3.825、3.723,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水平的hs-CRP、SAA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1、1.058,P<0.05)。结论 PCI术后hsCRP、SAA水平越高,发生再狭窄的风险越大,高水平的hs-CRP、SAA可能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23) 被引量:5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56 位作者 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林 陈明龙 陈维 储慧民 樊友启 范洁 付华 高连君 郭军 何建桂 华伟 黄从新 黄德嘉 黄鹤 蒋晨阳 江洪 李莉 李毅刚 林文华 刘启明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梅举 孟旭 邵永丰 宋治远 苏晞 宿燕岗 汤宝鹏 唐闽 唐艳红 王景峰 王群山 王玉堂 王祖禄 吴立群 夏云龙 谢强 谢瑞芹 徐伟 徐亚伟 杨兵 杨新春 杨延宗 姚焰 于胜波 袁义强 张澍 张树龙 郑良荣 钟敬泉 周达新 周胜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63-489,共27页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组织56位专家对《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组织56位专家对《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9)》进行修订, 专家们在充分讨论、提炼、升华的基础上, 形成该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血栓栓塞 专家共识 治疗
原文传递
百多力AAI模式时起搏阈值测试的散点图
7
作者 向晋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常用心电散点图有2类:①时间RR(t-RR)散点图:以R波发生的时间点为横坐标,以该R波与其前一个R波的RR间期长度为纵坐标在二维坐标系中作点形成的散点集,即((tn+1,R,Rn+1),n≥1)的集合;反映的是心动周期(节律)随时间发生的情形。
关键词 RR间期 心电散点图 起搏阈值 心动周期 R波 横坐标 纵坐标
原文传递
单纯型和复合型长QT综合征3型患者的基因与临床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中和 左静 +4 位作者 黄燕 段弘毅 夏豪 江洪 胡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7-783,共7页
目的:探讨长QT综合征3型(LQT3)患者的遗传背景及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199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LQT3患者,根据是否携带单个SCN5A基因突变分为单纯型组与复合型组,... 目的:探讨长QT综合征3型(LQT3)患者的遗传背景及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199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LQT3患者,根据是否携带单个SCN5A基因突变分为单纯型组与复合型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及先证者的基线特征、心电图及临床事件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及先证者无首次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7例LQT3患者(含先证者59例),诊断年龄(23.45±19.86)岁,男性46例(47.4%)。其中单纯型组89例,复合型组8例。基因检测发现了49个SCN5A基因突变,绝大部分是错义突变(91.8%),主要分布在跨膜区(40.8%, n=20)、连接区(28.6%, n=14)和C端(22.4%, n=11)。44例(45.4%)患者发生首次心脏事件,发病年龄(13.82±12.50)岁,诱因主要是休息或睡眠(54.5%, n=24)。与单纯型组相比,复合型组诊断年龄较小[(10.35±10.28)岁比(24.63±20.13)岁, P=0.040],出现晕厥[87.5%(7/8)比33.7%(30/89), P=0.009]、心搏骤停幸存[62.5%(5/8)比11.2%(10/89), P=0.001]的患者比例较高,无首次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12.5%(1/8)比58.4%(52/89),log-rank P=0.001]。复合型LQT3先证者出现心搏骤停幸存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型LQT3先证者[62.5%(5/8)比17.6%(9/51), P=0.020],两组无首次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1/8)比39.2%(20/51),log-rank P=0.08]。 结论:复合型LQT3在LQT3中并不少见,该类患者被诊断年龄更小,且表型更严重,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密切的随访以及更积极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延长综合征 基因突变 SCN5A 心原性猝死 晕厥 危险分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