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S398对小鼠皮肤中TIMP-1,P53和PCNA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璃 梁虹 +1 位作者 徐世正 姚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是否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方法采用8甲氧补骨脂素及长波紫外线(8MOP/UVA)共同作用于小白鼠,进行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将NS398注射到实验动物真皮层干预皮肤... 目的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是否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方法采用8甲氧补骨脂素及长波紫外线(8MOP/UVA)共同作用于小白鼠,进行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将NS398注射到实验动物真皮层干预皮肤光老化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Weigert法)分别对与皮肤衰老有关的TIMP1,P53和PCNA表达、皮肤组织结构和弹力纤维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注射NS398的实验组P53的含量减少,TIMP1和PCNA的含量增加,与皮肤光老化有关的皮肤组织结构和弹力纤维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NS398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可能为临床抗皮肤衰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选择性抑制剂 NS398 皮肤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在小鼠皮肤光老化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璃 梁虹 +1 位作者 徐世正 姚莹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8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是否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方法】采用8-甲氧补骨脂素及长波紫外线(8-MOP/UVA)共同作用于小白鼠,进行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将NS398注射到实验动物真... 【目的】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是否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方法】采用8-甲氧补骨脂素及长波紫外线(8-MOP/UVA)共同作用于小白鼠,进行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将NS398注射到实验动物真皮层干预皮肤光老化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Weigert法)分别对与皮肤衰老有关的p53和PCNA表达、皮肤组织结构和弹力纤维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注射NS398的实验组p53的含量减少,PCNA的含量增加,与皮肤光老化有关的皮肤组织结构和弹力纤维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NS398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可能为临床抗皮肤衰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衰老 氧化还原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针联合外用5-氟尿嘧啶诱导白癜风复色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廖蕾 雷铁池 廖志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皮肤微针联合5-氟尿嘧啶(5-FU)诱导白癜风复色的疗效。方法:选择稳定期非节段型白癜风15例,共30片白斑皮损。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15片皮损,给予1.0mm的皮肤微针针刺皮肤联合外涂2.5%5-FU溶液,局部封包,每2周1次,共6次;对照组... 目的:观察皮肤微针联合5-氟尿嘧啶(5-FU)诱导白癜风复色的疗效。方法:选择稳定期非节段型白癜风15例,共30片白斑皮损。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15片皮损,给予1.0mm的皮肤微针针刺皮肤联合外涂2.5%5-FU溶液,局部封包,每2周1次,共6次;对照组:15片皮损,仅予1.0mm微针针刺皮肤,每2周1次,共6次。每次治疗前用透明薄膜描记点计数法(Point counting method)测量白斑面积。结果:两组白癜风皮损经3个月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66.7%,明显优于单用微针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微针联合外用5-FU可诱导白癜风复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5-氟尿嘧啶 复色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皮内注射对UV诱导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邱勰 雷铁池 +3 位作者 韩冰玉 姚云竹 廖志凯 胡双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7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皮内注射对小鼠背部光老化皮肤的改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10只第18.5天(E18.5)BALB/c胎鼠皮肤,体外培养FBs两天;用CM-Dil荧光染料进行活细胞标记,以示FBs注射后在体内存活情况。取...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胎鼠真皮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皮内注射对小鼠背部光老化皮肤的改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10只第18.5天(E18.5)BALB/c胎鼠皮肤,体外培养FBs两天;用CM-Dil荧光染料进行活细胞标记,以示FBs注射后在体内存活情况。取BALB/c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未处理组5只、模型组5只(紫外线照射)、空白组5只(紫外线照射+注射PBS)、治疗组5只(紫外线照射+注射FBs),通过真表皮厚度及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的表达量评估胎鼠FBs对皮肤老化的改善作用。结果:胎鼠FBs形态多为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的细胞核,CM-Dil细胞示踪试验显示培养细胞皮内注射后第3天活性最强。治疗组小鼠真皮厚度(243.659±6.214)μm较空白组(126.198±12.352)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ICP浓度(120.357±10.260)ng/mL高于空白组(95.357±13.4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鼠FBs皮内注射可改善紫外线诱导的小鼠皮肤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皮肤老化 皮内注射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应华 梁虹 +1 位作者 陆玲 蔡桂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9-821,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不同病程分组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以30名正常人为阴性对照,对28名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神经梅毒患者16例(57....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不同病程分组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以30名正常人为阴性对照,对28名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神经梅毒患者16例(57.1%),晚期神经梅毒患者12例(42.9%),没有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早期与晚期患者之间血清和脑脊液RPR滴度、TPAb检测、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及蛋白含量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神经梅毒在入院病人中所占比重较大;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RPR滴度与TPAb检测敏感性高,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结果可以为诊断提供参考;不能将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判定神经梅毒病程进展情况及分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实验室检查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斯奇康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付继成 方春红 +1 位作者 梁虹 蒋正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26,共1页
关键词 治疗前后 斯奇康注射液 复发性尖锐湿疣 联合 中药薰洗 初步研究 IL-2 观察 临床疗效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致光敏性皮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刚 刘美玲 余开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氟喹诺酮类药 光敏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刚 刘美玲 况枝兵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白塞病 血液流变性 血液粘度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疼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小云 梁虹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1期1146-114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疼痛中的疗效。方法:84例带状疱疹伴神经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伐昔洛韦与普瑞巴林行正规抗病毒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小剂量(20mg/d)泼尼松,观察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疼痛中的疗效。方法:84例带状疱疹伴神经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伐昔洛韦与普瑞巴林行正规抗病毒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小剂量(20mg/d)泼尼松,观察组给予中等剂量(40mg/d)泼尼松,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止泡时间、水泡消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同时应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疼痛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泡时间、水泡消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Mc Gill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带状疱疹病毒患者神经疼痛效果较好,可减少止泡时间、水泡消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剖宫产疤痕缺陷 月经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局部注射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萍 成于珈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Γ-干扰素 局部注射 预防 尖锐湿疣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应华 梁虹 陆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探讨316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05-2008年316例住院女性SLE患者病案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16例患者中,未婚年龄组面部... 探讨316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05-2008年316例住院女性SLE患者病案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16例患者中,未婚年龄组面部红斑、肾脏损害、浆膜积液和白细胞升高四项指标较之已婚生育年龄组和围绝经期及其以上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未婚年龄组肾脏损害和浆膜积液发生率低于后两组,而白细胞升高和面部红斑发生率高于后两组。已婚生育年龄组和围绝经期及其以上年龄组SLE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未婚年龄组女性SLE患者与已婚生育年龄组和围绝经期及其以上年龄组部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性,对SLE病因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有部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PBMC中IFN-γ和IL-6的表达
12
作者 付继成 蒋正义 +1 位作者 黄玉玲 徐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患者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情况。结果 :...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患者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情况。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L 6及Th2 Th1 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在SLE患者PBMC中细胞因子IL 6升高 ,表达倾向于向Th2 偏移 ,Th1 Th2 平衡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Γ干扰素 白介素6 酶联免疫斑点法 SLE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器疱疹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芳 雷铁池 《皮肤科学通报》 2020年第4期402-405,M0007,共5页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性传播疾病。有证据表明生殖器疱疹是人类感染并传播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药物,因此研发高效的...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性传播疾病。有证据表明生殖器疱疹是人类感染并传播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药物,因此研发高效的针对HSV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疫苗 生殖器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吡啶治疗冻疮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方春红 梁虹 付继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86-587,共2页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硝苯吡啶(NFP)治疗73例冻疮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压的影响。数字随机法将73例冻疮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NFP10mg,每日2次口服,3日后改为20mg,每日2次,连服14日。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连续14日。两...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硝苯吡啶(NFP)治疗73例冻疮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压的影响。数字随机法将73例冻疮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NFP10mg,每日2次口服,3日后改为20mg,每日2次,连服14日。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连续14日。两组均外用喜疗妥,比较其疗效、起效时间及对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NFP是治疗冻疮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吡啶 治疗 冻疮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重构小鼠毛囊氧化应激的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海粟 雷铁池 +3 位作者 刘小明 罗龙飞 史赢 徐世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氧化应激对重构小鼠毛囊新生能力的影响及二苯乙烯苷(TSG,一种中药何首乌活性成分)对新生毛囊的抗氧化保护。方法:用硅胶小室法重构毛囊;用不同辐照剂量(3 J/cm^2及20 J/cm^2)长波紫外线(UVA)和不同浓度(100μmol/L及500... 目的:观察外源性氧化应激对重构小鼠毛囊新生能力的影响及二苯乙烯苷(TSG,一种中药何首乌活性成分)对新生毛囊的抗氧化保护。方法:用硅胶小室法重构毛囊;用不同辐照剂量(3 J/cm^2及20 J/cm^2)长波紫外线(UVA)和不同浓度(100μmol/L及500μmol/L)过氧化氢(H_2O_2)处理新鲜制备的表皮及真皮细胞,比较观察处理细胞的毛囊新生能力改变,同时用10μμmol/L TSG联合5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观察其抗氧化能力;毛囊重构部位皮肤活检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毛囊计数,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标本过氧化氢酶(CAT)表达;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TSG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3 J/cm^2UVA照射组重建毛囊密度为(304±11.79)个,20 J/cm^2 UVA为(135±11.24)个,与对照组(202±11.79)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μmol/L H_2O_2组毛囊密度为(109±20.50)个,500μmol/L H_2O_2联合10μmol/L TSG处理组为(207±15.01)个。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216±1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00μmol/L H_2O_2处理组CAT染色强度18.67±2.17较对照组26.07±3.74明显减低,而500μmol/L H_2O_2联合10μmol/L TSG处理组50.02±3.82较对照组增强(P<0.05);ESR结果示TSG自身缺乏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不同水平的氧化应激对重构小鼠毛囊新生能力影响不同,低水平刺激而高水平则抑制毛囊生长。TSG对小鼠重构毛囊的抗氧化保护可能是通过上调皮肤细胞(主要是真皮细胞)CA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重构毛囊 二苯乙烯苷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拉刺激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荟 雷铁池 +2 位作者 罗龙飞 史赢 徐世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牵拉刺激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直接影响。方法 :自人包皮组织建立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将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接种至Falcon细胞培养小室(美国BD公司,货号353092),培养小室底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 目的:探讨机械牵拉刺激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直接影响。方法 :自人包皮组织建立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将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接种至Falcon细胞培养小室(美国BD公司,货号353092),培养小室底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含有直径3μm的小孔,待成纤维细胞生长至融合,通过重力加压致使PET膜变形,借以机械牵拉PET膜表面附着生长的成纤维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机械牵拉后成纤维细胞形态学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机械牵拉对成纤维细胞的Ⅰ型胶原蛋白(COL1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α2整合素(ITGA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A2)5种基因m 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机械牵拉组细胞被拉长呈细长梭形,细胞长轴沿应力方向排列,而未牵拉对照组细胞呈梭形,排列无序散乱;qPCR结果显示机械牵拉组细胞COL1A,TIMP1,ITGA2和ACTA2基因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未牵拉对照组的1.43、1.83、1.62、2.18倍(P<0.05),而MMP1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5种蛋白表达改变与其基因m RNA表达一致。结论 :机械牵拉刺激能改变真皮胶原蛋白合成-降解平衡,增加Ⅰ型胶原蛋白的从头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机械牵拉 胶原合成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面部皮肤年轻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戴杏 江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2期1433-1438,共6页
在过去的十年里,激光皮肤重建技术显著推进了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的发展。激光治疗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激活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促进真皮层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纤维的合成,并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本文综合分析了面部... 在过去的十年里,激光皮肤重建技术显著推进了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的发展。激光治疗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激活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促进真皮层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纤维的合成,并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本文综合分析了面部皮肤老化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特征,以及不同种类激光治疗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面部皮肤年轻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激光在皮肤年轻化中的应用提供临床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化 激光 皮肤老化 激光治疗
原文传递
播散性带状疱疹误诊为血管炎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凡 骆月 +1 位作者 万静 江珊 《新医学》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播散性带状疱疹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个体,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人群。因该病少见,而且病情严重,可有发热等其他全身症状,因此早期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该文报道1例误诊为血管炎的患者,入院后结合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 播散性带状疱疹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个体,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人群。因该病少见,而且病情严重,可有发热等其他全身症状,因此早期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该文报道1例误诊为血管炎的患者,入院后结合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及细胞学涂片,确诊为播散性带状疱疹。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等治疗后好转出院。该例提示免疫功能受限的带状疱疹患者皮疹可以泛发且严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播散性带状疱疹的认识,关注早期皮损特点及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完善相关检查,正确诊治播散性带状疱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带状疱疹 误诊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脑回状真皮内痣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晓燕 雷铁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1-782,共2页
回状颅皮主要表现为头皮过度增生和重复折叠,形成一种脑回状的特有外观,它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脑回状真皮内痣(cerebriform intradermal naevus,CIDN)是一种少见的继发型回状颅皮,皮损波及整个枕部和部分顶部头皮的巨大型... 回状颅皮主要表现为头皮过度增生和重复折叠,形成一种脑回状的特有外观,它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脑回状真皮内痣(cerebriform intradermal naevus,CIDN)是一种少见的继发型回状颅皮,皮损波及整个枕部和部分顶部头皮的巨大型更为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儿童巨大型脑回状真皮内痣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内痣 脑回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带状疱疹一例
20
作者 严丹 袁静萍 +3 位作者 阎红琳 江珊 任俊奇 饶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患者,女,51岁。左下肢红斑及水疱伴阵发性疼痛20余天,泛发伴发热1周。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分布粟粒至黄豆大暗紫红色斑疹、丘疹及丘疱疹,部分融合成片,中央处可见褐色痂皮。细胞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 患者,女,51岁。左下肢红斑及水疱伴阵发性疼痛20余天,泛发伴发热1周。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分布粟粒至黄豆大暗紫红色斑疹、丘疹及丘疱疹,部分融合成片,中央处可见褐色痂皮。细胞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予以甲泼尼龙、更昔洛韦等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