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国新 陈香 +3 位作者 贺红 熊晖 华先明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ANB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减小了上颌骨突度;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缩。结论: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AngleⅡ类2分类错he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声富 韩光丽 +2 位作者 程祥荣 沈真祥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CGRP)的变化 ,探讨CGRP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35只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40~ 2 80g)分为 7组 ,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 目的 :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CGRP)的变化 ,探讨CGRP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35只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40~ 2 80g)分为 7组 ,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选择右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 ,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 12h、2 4h、3d、7d、14d、2 1d时牙周组织切片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 ,牙周组织不同区域CGRP表达发生改变。加力 3d时 ,根尖牙周膜CGRP表达稍增加 ;加力 7d时 ,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CGRP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CGR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重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 ,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重建和晚期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重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导板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昕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6例经过直丝弓矫治的成年非拔牙患者,其中33例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治疗。治疗前后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2组治疗前后下颌4个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并经过计算机进行χ2...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6例经过直丝弓矫治的成年非拔牙患者,其中33例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治疗。治疗前后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2组治疗前后下颌4个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并经过计算机进行χ2检验。结果:2组正畸治疗后均有明显的牙根吸收,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牙根吸收等级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丝弓配合平面导板矫治组较单独使用直丝弓矫治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平面导板 正畸治疗 全口曲面断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武汉地区33名正常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熊晖 徐菁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成人正常人群进行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为将来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及中国人正常值的提出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也试图为VTO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筛选出生于武汉市的成人正常人群33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成人正常人群进行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为将来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及中国人正常值的提出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也试图为VTO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筛选出生于武汉市的成人正常人群33例(男性13人,平均年龄25岁,女性20人,平均年龄22岁),在自然头位(NaturalHead Posture,NHP)下获取头颅侧位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得到了本地区正常人群部分样本的Ricketts分析正常值。结论:该样本中Ricketts分析结果未显示出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etts分析 头影测量 中国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磨牙萌出与正畸治疗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彤 东耀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第二磨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萌出情况及其对关系的影响,为正畸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第二磨牙错位进行早期矫治提供临床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7例用固定矫治器完成正畸治疗的已结束治疗的恒牙早期病例,开始治疗时患者年... 目的:观察第二磨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萌出情况及其对关系的影响,为正畸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第二磨牙错位进行早期矫治提供临床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7例用固定矫治器完成正畸治疗的已结束治疗的恒牙早期病例,开始治疗时患者年龄范围10~13岁,平均11.8岁,上下第二恒磨牙均未萌出。分析常规正畸治疗(平均治疗时间21个月)中第二磨牙的萌出、建及发生错位时的矫治情况。结果:正畸治疗结束时仅7.02%(4/57)的病例第二磨牙仍未萌出。第二磨牙完全萌出及大部分萌出(已有接触)的53例中,16.98%(9/53)的患者在萌出过程中曾出现错位,包括第二磨牙颊舌向错位、扭转、近远中阻生等。在上下第二磨牙开始萌出而尚未建时即对错位牙进行早期矫治,采用粘贴托槽或舌钮的片段弓技术、橡皮圈牵引、近中阻生时使用分牙圈多次分牙等方法引导上下第二磨牙正常建,均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论:第二磨牙的萌出及建是恒牙列早期的错畸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认真观察、及早发现和早期矫治是简化治疗,缩短疗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 萌出 正畸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1例正畸患者第三磨牙发育的X线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少群 孟玉娥 +1 位作者 谈新锋 张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程度及萌出方向。方法 :通过对全颌曲面断层片的观察将 6 6 1例正畸患者第三磨牙牙胚发育程度分级。结果 :6岁时男女均无M3牙胚出现 ,女孩第三磨牙发育比男孩早 ,下颌比上颌早 ;萌出方向下颌近中倾斜向出... 目的 :研究青少年第三磨牙发育程度及萌出方向。方法 :通过对全颌曲面断层片的观察将 6 6 1例正畸患者第三磨牙牙胚发育程度分级。结果 :6岁时男女均无M3牙胚出现 ,女孩第三磨牙发育比男孩早 ,下颌比上颌早 ;萌出方向下颌近中倾斜向出现率高 ,上颌远中倾斜向出现率高。结论 :错牙合畸形的发生与第三磨牙发育的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发育 X线检查 正畸治疗 错HE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肥大术后正畸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新 龙星 +1 位作者 杨友谊 蔡善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1-642,644,共3页
目的:评价髁突肥大患者术后正畸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髁突肥大术后转诊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5-36,平均25.5岁,上下颌安装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髁突肥大患... 目的:评价髁突肥大患者术后正畸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髁突肥大术后转诊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5-36,平均25.5岁,上下颌安装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髁突肥大患者手术后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及健侧后牙开[牙合],建立前牙正常覆合覆盖关系,双侧后牙I类关系或完全远中关系,后牙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紧密。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髁突肥大患者术后错合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肥大 手术治疗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美舒利胶囊对减轻成人固定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婧 刘艳萍 彭友俭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0期798-799,共2页
目的对尼美舒利胶囊减轻成人初戴固定矫治器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选择戴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96例成人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尼美舒利组48例与安慰剂组48例。2组分别在戴固定矫治器后当日口服尼美舒利胶囊或安慰剂0.1... 目的对尼美舒利胶囊减轻成人初戴固定矫治器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选择戴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96例成人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尼美舒利组48例与安慰剂组48例。2组分别在戴固定矫治器后当日口服尼美舒利胶囊或安慰剂0.1g,2次/d,连服3d。比较尼美舒利组与安慰剂组疗效。结果安慰剂组48例患者有44例出现牙周疼痛,疼痛发生率为91.7%;尼美舒利组48例患者有34例出现牙周疼痛,疼痛发生率70.8%。2组经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疼痛持续时间1~7d,平均(4.3±1.3)d;尼美舒利组疼痛持续时间0—3d,平均(1.8±0.3)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粘戴固定矫治器后6h、24h,2d、3d尼美舒利组疼痛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7d后2组疼痛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美舒利胶囊能有效地减轻成人初戴固定矫治器后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尼美舒利胶囊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燕萍 于海鹏 刘婧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快速移动尖牙术后牙根的吸收和改建。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成年患者15例,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远中移动尖牙26颗,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CBCT,测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结果 26颗...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快速移动尖牙术后牙根的吸收和改建。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成年患者15例,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远中移动尖牙26颗,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拍摄CBCT,测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结果 26颗尖牙在2至3周内快速远中移动到位,尖牙快速远中移动术后3个月无明显的牙根吸收,尖牙近中骨组织密度正常。结论快速移动尖牙安全有效,可缩短正畸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牙齿移动 根尖吸收 CBCT 牙周膜牵引成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指数间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正畸治疗指数评价正畸治疗需要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选取220副正畸记存模型,采用常用的4种指数评估这些模型是否需要正畸治疗,并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指数鉴定出有不同数量的模型需要正畸治疗(31.6... 目的:观察不同的正畸治疗指数评价正畸治疗需要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选取220副正畸记存模型,采用常用的4种指数评估这些模型是否需要正畸治疗,并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指数鉴定出有不同数量的模型需要正畸治疗(31.6%-85.9%),各指数间的判断结果有显著但弱的相关性,各指数间的一致性较低。结论:采用不同的指数会有不完全相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需要指数 错[牙合]畸形 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抗菌性和粘接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福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评价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的长期抗菌活性和粘接强度。方法:将纳米银抗菌粉体以5种不同的比例加入增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GC Fuji ORTHO LC;GC Corporation,Tokyo,Japan)中获得一系列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nano silver-containing c... 目的:评价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的长期抗菌活性和粘接强度。方法:将纳米银抗菌粉体以5种不同的比例加入增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GC Fuji ORTHO LC;GC Corporation,Tokyo,Japan)中获得一系列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NSC),然后通过直接接触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评价3种成品托槽粘接剂和五种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样本的抗菌特性。同时,应用万能测力机就以上材料的粘接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新鲜的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和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无差异性。在直接接触试验中,所有新鲜复合纳米银材料均呈现强抗菌性,但是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抗菌成分呈逐渐丧失的趋势。最后,所有测试的材料在老化8周后完全丧失抗菌活性。即便所有测试的材料均能满足临床粘接强度的要求,但是结果显示,随着纳米银抗菌粉体掺入比例的增加,粘接强度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在不影响粘接强度的前提下有助于减少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出现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正畸粘接剂 抗菌性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重度牙周炎伴牙移位1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雨虹 杨柳 +4 位作者 王硕 夏露露 郭瓅 曹正国 华先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0-1102,共3页
前牙重度牙周炎患者常由于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牙齿移位、松动和继发性[牙合]创伤等,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移位的复杂病例。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实现前牙骨再生,改善前牙咬合和美观,取得了良好的临... 前牙重度牙周炎患者常由于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牙齿移位、松动和继发性[牙合]创伤等,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移位的复杂病例。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实现前牙骨再生,改善前牙咬合和美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移位 正畸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牙正畸治疗后唇组织变化预测方法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晓波 牛赟 张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59-963,共5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的唇组织改变的预测方法。方法: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32位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患者,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行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及... 目的:探索并建立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的唇组织改变的预测方法。方法: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32位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患者,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行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及逐步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水平向唇组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而垂直向改变无统计学差异。上唇水平向的位置变化(H-LS)与上切牙颈部的位置变化(H-Pro)正相关,下唇水平向的位置变化(H-Li)与上切牙突点(H-UIP)的位置变化正相关。结论:双颌前突中国成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正畸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切牙回收量较好地预测其唇组织水平向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双颌前突 预测 唇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后牙正锁正畸矫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守建 陈国新 +1 位作者 蔡善明 杨友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0,614,共3页
目的:评价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方法。方法: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3-2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治疗中上颌使用前牙平面导板和健侧后牙[牙合]垫,患侧上下... 目的:评价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方法。方法: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3-2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治疗中上颌使用前牙平面导板和健侧后牙[牙合]垫,患侧上下颌后牙交互牵引。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后牙正锁[牙合]得到了矫治,牙弓形态正常,前牙覆[牙合]超[牙合]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下1/3高度增加。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正锁[牙合]直丝弓矫治器 交互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丁少华 邹廷前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研究使用和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病例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Ⅱ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 目的:研究使用和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病例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Ⅱ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正结束,两组病例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Ⅰ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69 mm和3.56 mm,磨牙平均前移2.36 mm,Ⅱ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93 mm和4.26 mm,磨牙平均前移1.12 mm。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可以使上下前牙内收更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双颌前突 头颅侧位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矫治器用于上颌骨LeFortⅠ、Ⅱ型骨折治疗2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仲 陈国新 +1 位作者 赵吉宏 黄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运用正畸矫治器早期治疗复合外伤患者的上颌骨骨折,使上颌骨骨折片尽快复位并获得良好咬合关系。方法:对2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于伤后1周内,口内运用正畸托槽和钢丝,口外运用前牵引弓和复合头帽,进行颌间和口外牵引,并进行制动和固... 目的:运用正畸矫治器早期治疗复合外伤患者的上颌骨骨折,使上颌骨骨折片尽快复位并获得良好咬合关系。方法:对2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于伤后1周内,口内运用正畸托槽和钢丝,口外运用前牵引弓和复合头帽,进行颌间和口外牵引,并进行制动和固定。结果:通过这种方法,20例患者能获得良好咬合关系,骨折片得到较好复位。结论:运用正畸矫治器治疗骨折端错位不明显,失牙少或无失牙的上颌骨骨折,能尽快开始骨折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前牵引面弓 复合头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治疗前牙龈下根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柯伟 陈国新 唐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评价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治疗前牙龈下根折,使其与龈缘平齐的效果。方法:6例9颗龈下根折前牙应用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使根折断面暴露,观察患牙牵引前后及固定保持3个月后的牙龈形态及牙根的稳固性,通过X线片分析牙周膜... 目的:评价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治疗前牙龈下根折,使其与龈缘平齐的效果。方法:6例9颗龈下根折前牙应用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使根折断面暴露,观察患牙牵引前后及固定保持3个月后的牙龈形态及牙根的稳固性,通过X线片分析牙周膜健康情况。结果:患牙应用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不仅根折断面能安全的到达与龈缘平齐的位置,且固定保持后3个月无复发。结论:预置临时桩冠的正畸牵引术能安全稳定使龈下根折的前牙达到修复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牵引 龈下根折 临时桩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托槽间接黏结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佳奇 叶翁三杰 王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索间接黏结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糊精将托槽黏结在硬石膏模型上,然后用弹性塑胶薄膜制作转移托盘,口内托槽黏结采用化学固化或光固化方法。结果:运用该方法共黏结20位患者;观察2个月,托槽脱落率为4.6%。结论:间接... 目的:探索间接黏结技术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糊精将托槽黏结在硬石膏模型上,然后用弹性塑胶薄膜制作转移托盘,口内托槽黏结采用化学固化或光固化方法。结果:运用该方法共黏结20位患者;观察2个月,托槽脱落率为4.6%。结论:间接黏结法由于自身的优势,可以作为直接黏结法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黏结 正畸托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指数对正畸临床设计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伟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4-746,共3页
目的:依据矫正治疗成功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以及模型测量分析,研究正畸患者实际拔牙情形和拔牙指数(E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矫治成功的错畸形病例141个,筛除EI拔牙指数值在150~155的临界病例21个,根据年龄及错分组,作拔... 目的:依据矫正治疗成功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以及模型测量分析,研究正畸患者实际拔牙情形和拔牙指数(E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矫治成功的错畸形病例141个,筛除EI拔牙指数值在150~155的临界病例21个,根据年龄及错分组,作拔牙指数EI准确性及相关性指标的回顾性检验。结果:拔牙指数EI对总样本中74.17%的病例做出了正确的预测,在青少年患者组中拔牙指数EI的预测一致率为81.63%,在成人组为69.01%,按错类型分类中,安氏Ⅰ类错病例总的一致率为75.00%,安氏II类错病例总的一致率为80.00%,安氏Ⅲ类错组中病例总的一致率为67.50%。总样本中拔牙指数EI对54例严重及中度拥挤病例所预测的一致率为68.52%,而对66例轻度拥挤病例的预测一致率为78.79%。结论:拔牙指数EI对矫治错畸形临床拔牙与否的判断中,无论是对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错或是严重及中度拥挤组还是在轻度拥挤组,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指数 正畸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合力正畸牵引复杂阻生尖牙 被引量:1
20
作者 柯伟 陈国新 +2 位作者 付刚 杨友谊 蔡善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6,共2页
目的:通过施加组合力,将复杂埋伏阻生尖牙矫治就位,保留牙列的完整性,并避免损伤邻牙。方法:对5例7颗埋伏阻生尖牙进行翻瓣导萌术,术后正畸使用组合力牵引埋伏牙。结果:7颗埋伏阻生尖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牙周附着良好,咬合功能正常。结... 目的:通过施加组合力,将复杂埋伏阻生尖牙矫治就位,保留牙列的完整性,并避免损伤邻牙。方法:对5例7颗埋伏阻生尖牙进行翻瓣导萌术,术后正畸使用组合力牵引埋伏牙。结果:7颗埋伏阻生尖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牙周附着良好,咬合功能正常。结论:使用组合力有助于保护邻牙,降低牵引的阻力,节约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尖牙 组合力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