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近十年(2002-2012)政治文明研究综述
1
作者 虞崇胜 邹旭怡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6,共6页
自中共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建设以来,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围绕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结构、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建设路径,以及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与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与基本政治制... 自中共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建设以来,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围绕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结构、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建设路径,以及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与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与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政治文明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与公民社会和公民参与、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与权力制衡和监督、政治文明与反腐倡廉、政治文明与民族自治、政治文明与大众传媒等不同层面展开了初步的研究,拓展政治文明研究视野,较好地配合了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然而,由于政治文明问题提出的时间不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政治文明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可以预期,党的十八大以后,政治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仍然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治发展 研究现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
2
作者 虞崇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文明建设道路,其中最具特色也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同的是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科学认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文明建设道路,其中最具特色也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同的是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科学认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深刻把握基层政治文明建设以至整个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对于未来中国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结合基层政治文明的进程,大体可以认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三层特殊意义: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迁的客观要求;它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政治发展第二次转型的现实要求;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治文明 社会关系变迁 政治发展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安全:安全和国家安全研究议程的新拓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舒刚 虞崇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安全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基本人权之一,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球化时代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且明确将政治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核心范畴,这大大拓展了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研究议... 安全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基本人权之一,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球化时代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且明确将政治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核心范畴,这大大拓展了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研究议程。政治安全意味着国家政治体系不存在颠覆性威胁,具有较高政治合法性且呈现治理良好的状态,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体现。为了搭建政治安全研究平台,需对政治安全的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和主要特性做出初步研究,以期引发学界同仁更加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 长治久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合作:未来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流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虞崇胜 王洪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协商合作理论和实践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与深化,正不断地彰显着这一古老而新兴的民主形式在当代民主政治中的旺盛生命力。协商合作内在的多元性、包容性、妥协性、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使之与选举竞争一样,已经成为当代民主政治的重... 协商合作理论和实践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与深化,正不断地彰显着这一古老而新兴的民主形式在当代民主政治中的旺盛生命力。协商合作内在的多元性、包容性、妥协性、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使之与选举竞争一样,已经成为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协商合作作为当代民主的重要形式,不仅在多个维度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甚至可以预测它将成为未来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合作 选举竞争 民主政治 民主治理 民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安全到人本安全:政治安全研究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7
5
作者 虞崇胜 舒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2,共7页
随着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政治安全的重要变量,对政治安全的维护逐渐成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交叉领域,冷战结束后世界安全格局的深刻变化使得国际安全研究的理论渊源得以拓展和深化,并分化为不同的流派和研究范式。这些理论范式... 随着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政治安全的重要变量,对政治安全的维护逐渐成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交叉领域,冷战结束后世界安全格局的深刻变化使得国际安全研究的理论渊源得以拓展和深化,并分化为不同的流派和研究范式。这些理论范式虽然大多源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语境,但也对我国政治安全的研究理念和视角产生了重要启示。中国政治安全理念和范式的确立,必须在批判地吸收国外安全理论研究各流派合理构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方位和走向:中国的政治安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复合的和交互的,即将人本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结合起来,并且积极创造条件,由传统的防范式安全观转变到以保障人的安全为中心的人本安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安全 传统安全 人本安全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的四次转型及其成功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虞崇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9,共4页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四次转型。第一次转型:由城市转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转型: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第三次转型:由"以阶级斗争为...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四次转型。第一次转型:由城市转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转型: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第三次转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推进政治发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次转型: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人为本",通过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开辟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次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发展经验(法宝):第一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二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三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党的领导,第四次政治转型的法宝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发展 政治转型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背景下类文明发展的中国预判 被引量:21
7
作者 虞崇胜 余扬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29,48,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看待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视角,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一种预判。与传统的以民族或国家看待文明的视角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世界人民都纳入解释范围,力求构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民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看待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视角,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一种预判。与传统的以民族或国家看待文明的视角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世界人民都纳入解释范围,力求构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民主秩序和世界文明(类文明),以谋得全人类共同的自由发展。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并不是要建立一种整齐划一的世界文明整体,而是要推进一种由不同文明凝结而成的共识文明即类文明的发展。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向以及其逻辑内涵进行探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进类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类文明 中国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虞崇胜 叶长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道路。通过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不仅加强和健全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而且积累了一些带有普适性意义的政治制度创新经验,呈现出一些值得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的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道路。通过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不仅加强和健全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而且积累了一些带有普适性意义的政治制度创新经验,呈现出一些值得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的特点。其一,制度创新在保持制度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其二,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起来;其三,在学习和借鉴中实行开放式的制度创新;其四,在制度试验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政治发展 政治制度创新: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人”——对“公民”概念中国境遇的政治学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虞崇胜 张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共6页
政治话语的变迁透视着政治文明的转型。中国传统政治中只有"臣民"、"子民"的概念。"公民"概念的引进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开端,而伴随着中国政治的每一次转型,更准确地说是基于每一次政治转型的需要,&qu... 政治话语的变迁透视着政治文明的转型。中国传统政治中只有"臣民"、"子民"的概念。"公民"概念的引进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开端,而伴随着中国政治的每一次转型,更准确地说是基于每一次政治转型的需要,"公民"概念都被其它貌似相关而实有极大不同的概念所覆盖或取代。作为对生活在特定政治共同体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一般性称谓,"公民"概念的中国境遇集中体现了政治场域中个体社会成员的地位与境遇。整个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个体社会成员都存在身份的焦虑,对政治人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本土主义身份政治到意识形态身份政治再到法治下的权利身份政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人” 臣民 国民 人民 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背景下的人大工作创新 被引量:4
10
作者 虞崇胜 张星 《人大研究》 2012年第4期14-19,共6页
当下的中国,网络政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网络政治具有虚拟性、互动性、平等性、直接性、开放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点,对于主要以民意集中和表达为功能的人大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政治 人大工作 创新 政治生态 虚拟性 平等性 便捷性 民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再认识——纪念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发表30周年 被引量:7
11
作者 虞崇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共7页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路高歌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深化。以前围绕着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不同程度上都与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认识上的偏差有关。因此,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有科学的认识。总结30...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路高歌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深化。以前围绕着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不同程度上都与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认识上的偏差有关。因此,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有科学的认识。总结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性质,可从以下三重视角来进行再认识:其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二,政治体制改革是制度、人事与文化的协同变革;其三,政治体制改革是扬优、借鉴、创新结合的变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性质 邓小平“8·18”讲话 政治制度 协同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 被引量:6
12
作者 虞崇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35,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是一个完整的政治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最能体现人类社会政治价值最一般要求的,同时又是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本质的东西。概括来讲,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之所以说公... 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是一个完整的政治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最能体现人类社会政治价值最一般要求的,同时又是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本质的东西。概括来讲,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之所以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因为公平正义不仅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普遍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本质体现,而且还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较之其他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能够较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政治价值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政协政治生态营造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虞崇胜 张继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8,共7页
人民政协的政治生态,主要是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政治生态。人民政协履职的政治生态是由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政协机关的政治风尚、政治风貌、政治风气构成的政治生态体系。人民政协政治生态建设需要坚持四条原则(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 人民政协的政治生态,主要是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政治生态。人民政协履职的政治生态是由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政协机关的政治风尚、政治风貌、政治风气构成的政治生态体系。人民政协政治生态建设需要坚持四条原则(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大民主大团结、坚持人民民主),突出三个重点(政协组织生态、政协委员生态、政协机关生态),抓住五个环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机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政治生态 政协组织 政协委员 政协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协商政治模式蕴含的现代民主政治机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虞崇胜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构建的协商民主政治模式,是一种将现代民主政治机理与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新型政治模式。这种协商政治模式既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反映了非对称权力制衡的发展趋势并...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构建的协商民主政治模式,是一种将现代民主政治机理与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新型政治模式。这种协商政治模式既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反映了非对称权力制衡的发展趋势并蕴含了共识民主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政治 协商民主 非对称性权力制衡 共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宪政确保政治安全 被引量:3
15
作者 虞崇胜 《同舟共进》 2012年第5期24-25,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后,政治安全问题被中国执政者突出地提了出来。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确保国家的政... 进入21世纪以后,政治安全问题被中国执政者突出地提了出来。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中共十七大指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安全 两大历史性课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六大 宪政 抵御风险能力 中共十七大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期制与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生活制度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虞崇胜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任期制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制度之一,它是对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社会规律和自然法则的遵循。在当代中国,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虽然直接缘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现实需要,但其深远意义则远远超出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任期制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制度之一,它是对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社会规律和自然法则的遵循。在当代中国,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虽然直接缘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现实需要,但其深远意义则远远超出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本身。从规范和优化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是党和国家权力和平有序更替的民主机制,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领导干部制度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的建立,不仅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和平更替提供了制度规范,而且使党和国家权力顺利实现了代际更迭,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证。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而不能随意改变或放弃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期制 党政领导干部 政治生活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态势(1998~2015)——基于CiteSpaceⅢ软件的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虞崇胜 温潇俊 《人大研究》 2016年第6期20-26,共7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1954年建立,至今已逾一个甲子时光。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层次上不尽人意,呈现出两大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1954年建立,至今已逾一个甲子时光。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层次上不尽人意,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研究方法上重定性、轻定量;第二,研究层次上重微观、轻宏观。即使对人大60多年特别改革以来的研究成果也未作出深层次的定量分析,如,关于人大,哪些人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人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图谱 软件 现状 根本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道德化:腐败的政治哲学根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虞崇胜 何路社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8-89,共12页
通过对权力道德化成为腐败根源的客观评述和逻辑分析,从权力道德化这一理论"制高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为否定权力优越和抑制制约与竞争,是权力激励不足、制约不力产生特权腐败的最深层原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即是... 通过对权力道德化成为腐败根源的客观评述和逻辑分析,从权力道德化这一理论"制高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为否定权力优越和抑制制约与竞争,是权力激励不足、制约不力产生特权腐败的最深层原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即是: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多元化时代,权力者道德规范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承认和尊重其个体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上,忽视权力者的利益诉求,虚伪地宣扬超利益的权力道德化,事实上很难行得通,反而必然会滋生出权力者的腐败动机及行为。当今权力腐败的最主要根源,便正在于这种权力道德化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不协调、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道德化 腐败根源 政治哲学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崇胜 《领导之友》 2012年第12期19-20,29,共3页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密切关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门话题,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密切关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组成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胡锦涛同志 长治久安 人民群众 人民民主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优越:关键性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核心概念
20
作者 虞崇胜 何路社 《学术探索》 2019年第6期15-27,共13页
政治学核心概念是政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形成自己的有效政治学核心概念基石,构建出与西方国家政治学概念体系不同的、适用于自己的概念体系。权力优越即是这样一个关键性的社会... 政治学核心概念是政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形成自己的有效政治学核心概念基石,构建出与西方国家政治学概念体系不同的、适用于自己的概念体系。权力优越即是这样一个关键性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核心概念,其具体阐述包括权力优越的定义与客观现实,权力优越的诠释与客观分析,关于权力优越政治哲理与治吏实践两个层面上的答疑。权力与公有制有着天然的渊源和联系,权力优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政治哲学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权力优越 政治学 核心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