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98059抑制大鼠听泡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
1
作者 黄玉 刘豆 +1 位作者 黄文霞 梁耕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探究ERK抑制剂PD98059对大鼠听泡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0.25%胰酶和I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提取SD乳鼠听泡成骨细胞,分别与浓度为0、10、25和50μmol/L的ERK抑制剂PD98059进行共培养,然后采用EDU法连续4天对4组成骨细胞... 目的 探究ERK抑制剂PD98059对大鼠听泡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0.25%胰酶和I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提取SD乳鼠听泡成骨细胞,分别与浓度为0、10、25和50μmol/L的ERK抑制剂PD98059进行共培养,然后采用EDU法连续4天对4组成骨细胞的增殖进行检测,对各组增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用10 mmol/L、50μg/ml和10^(-7) mol/L的浓度的β-甘油磷酸钠、L-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对4组成骨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24 h后采用RT-qPCR技术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因子Ocn、Bsp、Runx2、Bmp2、OPG和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结果 浓度为10、25和50μmol/L的ERK抑制剂PD98059对SD乳鼠听泡成骨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10μmol/L的PD98059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其余3组(P<0.05)。此外,上述不同浓度的PD98059对Ocn、Bsp、Runx2、Bmp2和OPG 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Ocn、Bsp、Runx2和Bmp2 mRNA的表达在10μmol/L的PD98059组明显低于0、25和50μmol/L的PD98059组(P<0.05);OPG mRNA的表达在10和25μmol/L的PD98059组明显低于0和50μmol/L的PD98059组(P<0.05),而前二者间的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ANKL mRNA的表达在各组中均未检测出CT值。结论 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SD乳鼠听泡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推测ERK1/2-MAPK通路可能通过影响大鼠听泡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介导了鼓室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泡 成骨细胞 PD98059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犬声带瘢痕模型及初步筛选声带瘢痕形成相关靶基因
2
作者 黄玉 刘豆 +1 位作者 黄文霞 梁耕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构建犬声带瘢痕模型,并初步筛选出与声带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靶基因。方法对4只中华田园犬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损伤左侧声带至肌层,对侧声带不予处理。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周和术后12周对犬双侧声带大体形... 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构建犬声带瘢痕模型,并初步筛选出与声带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靶基因。方法对4只中华田园犬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损伤左侧声带至肌层,对侧声带不予处理。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周和术后12周对犬双侧声带大体形态进行观察,通过HE染色观察声带病理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声带超微结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双侧声带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靶基因。结果术后3周术侧声带组织充血肿胀,边缘不齐,可见红色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周声带创面局部挛缩凹陷,瘢痕形成;HE染色见瘢痕声带鳞状上皮层明显增厚,纤维层增厚、排列紊乱,局部成团状或束状聚集,肌层亦可见散在的纤维束;透射电镜下见间质增厚、密度不均,细胞肿胀,细胞间界线不清,细胞核增生、线粒体增多,细胞处于活跃状态。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众多基因家族参与了声带的瘢痕修复过程,其中密切相关的基因家族有IL家族、趋化因子CCL和CXCL家族、MMPs家族及其抑制剂TIMPs家族、Wnt家族、HSP家族、MAPK家族和TGF-β家族等。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犬声带瘢痕模型,并初步筛选出了与声带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靶基因,为声带瘢痕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高通量测序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听泡原代成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3
作者 黄玉 刘豆 +1 位作者 黄文霞 梁耕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对SD大鼠听泡的原代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选取6只出生24 h的SD乳鼠,从颞区无菌分离出听泡组织,经0.25%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消化后接种培养;待生长融合至80%密度时,进行传代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成骨细胞... 目的对SD大鼠听泡的原代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选取6只出生24 h的SD乳鼠,从颞区无菌分离出听泡组织,经0.25%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消化后接种培养;待生长融合至80%密度时,进行传代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成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用EDU法分析其增殖趋势。对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并用ALP试剂盒和茜素红试剂盒进行染色分析,鉴定分化效果。结果大鼠听泡原代及传代成骨细胞培养中,细胞均贴壁良好、生长旺盛,第2 d分别可融合生长至50%、30%的密度,第4 d分别可融合生长至80%、70%的密度,形态呈现多样化。EDU法检测分析见:第1~4 d细胞增殖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第5 d起呈直线下降趋势。经诱导分化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形态依旧多样化,早期以梭形为主,中后期形态较为丰腴。分化后2周,ALP染色见大量细胞胞质呈现深蓝色;第15 d经茜素红染色便可见局部出现橙红色钙化结节。结论通过胰酶联合胶原酶两步消化法,成功地从SD乳鼠听泡中分离出原代成骨细胞,所得细胞生长及传代能力强,经诱导分化后具备良好的成骨活性,为鼓室硬化等疾病的体外研究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听泡 成骨细胞 鼓室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