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和关键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俭 朱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是人类法治史上一种全新的法治国家模式。中国共产党具有双重政党功能,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因此,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不仅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依法领导,因此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法治化是建设...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是人类法治史上一种全新的法治国家模式。中国共产党具有双重政党功能,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因此,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不仅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依法领导,因此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应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党依法领导"的理念和"逐步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的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突破口在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与领导方式,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与领导方式改革的思路,与中共十三大提出的改革思路是基本一致的,体现了法治国家建设和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现代国家治理 依法领导 领导制度与领导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曹亚雄 王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共8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论断系统凝练为逻辑严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之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把传统安全和非传...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论断系统凝练为逻辑严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之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拓宽了国家安全领域;提出国家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国家安全主旨的转换;阐述了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出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突出其极端重要性;阐明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创新性、整体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国共产党 国家安全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政党协商的法理困境及其破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宋俭 袁珠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70,共5页
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域分析,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政党协商还面临多重法理困境:一是民主党派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难以实现"依法参政";二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难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的程序成为国家意志&qu... 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域分析,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政党协商还面临多重法理困境:一是民主党派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难以实现"依法参政";二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难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的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三是政党协商作为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渠道,难以实现"依法协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化"的主张,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纳入重点立法的领域,是破解当前政党协商法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治理 法治国家 政党协商 法定程序 法理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重要维度 被引量:8
4
作者 宋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2,共9页
实现国家现代化、复兴中华文化、贡献人类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个重要维度。近代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目... 实现国家现代化、复兴中华文化、贡献人类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个重要维度。近代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是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复兴,复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维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天下意识和人类关怀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的先进中国人仍然高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责任,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也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与本民族的发展,也以贡献人类社会为责任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国家现代化 传承中华文明 贡献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青年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磊 丁俊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1,共5页
改革开放初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工作的习仲勋着眼于我国青年的具体实际,强调要重视青年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作用,认清青年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对青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党组织、团组织和学校共同做好新时... 改革开放初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工作的习仲勋着眼于我国青年的具体实际,强调要重视青年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作用,认清青年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对青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党组织、团组织和学校共同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并希望青年既要自觉地同工农相结合又要注重培养创新创造精神。系统梳理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青年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刻领会其当代价值,对于在新形势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习仲勋 青年思想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学生开展红色家风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俭 钟道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2,25,共3页
新时代,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红色家风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即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有利于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 新时代,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红色家风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即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有利于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应构建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五推进":推进红色家风教育走入思政课堂,推进红色家风教育渗透校园文化,推进红色家风教育进军网络阵地,推进红色家风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推进红色家风教育取得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红色家风教育 意义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查检查考核:“重”在实效 “要”在规范 被引量:6
7
作者 宋俭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0,共3页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党的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基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在发挥激励鞭策"指挥棒"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名目繁多、频次过密,重留痕、轻实绩,不问因果就追究责任等问题。新时代推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要积极借鉴党在不同...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党的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基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在发挥激励鞭策"指挥棒"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名目繁多、频次过密,重留痕、轻实绩,不问因果就追究责任等问题。新时代推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要积极借鉴党在不同时期的有益经验,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思路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查检查 考核 实效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关联·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之解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永宽 丰姣 乔红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10,共4页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懈锻造政治品格、树立价值标杆的精神成长史。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历程中培育和淬炼的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懈锻造政治品格、树立价值标杆的精神成长史。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历程中培育和淬炼的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宗旨立场,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重在以“内涵”“关联”“价值”为着眼点,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凝练原则和逻辑思路,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定位和贯穿特点,透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和动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内涵 关联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组织体系与新时代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养成——重温刘少奇的《论党》 被引量:2
9
作者 宋俭 廖玉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17,共4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中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传统和优势。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刻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的组织体系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重温中共七大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于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党》 党的组织体系 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纲要”课程与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及问题——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子荣 宋俭 潘婷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年第6期43-50,共8页
十八大以来,"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其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备受关注,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文献计量学视角下呈现出显著特征。从研究主体特质来看,作者的高生产能力并不代表其学术影响力,文献来源机构区域分布广... 十八大以来,"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其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备受关注,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文献计量学视角下呈现出显著特征。从研究主体特质来看,作者的高生产能力并不代表其学术影响力,文献来源机构区域分布广泛,以经济发达地区和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为主;从研究样本的特质来看,核心期刊的文献虽然占比极低,但具有显著的学术影响力;从研究内容来看,基于对关键词的词频和共现分析,从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功能三个方面探讨目前"纲要"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热点。十八大以来,相关研究虽成果层出不穷,但存在着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探讨;历史性突出,政治性淡化等问题,既有研究成果的视野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研究 文献计量学 热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讲深讲透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俭 潘婷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2,共9页
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正确党史观是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是... 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正确党史观是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是正确党史观的根本原则,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是正确党史观的核心内容。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性飞跃”,从大历史观视野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根本出发点和主旨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历史决议 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 历史经验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属性与政党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俭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第4期24-29,115,共7页
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具有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双重属性与功能。"领导"与"执政"具有不同的内涵,其活动空间也是有区别的,不能把"领导"与"执政"混同起来。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双... 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具有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双重属性与功能。"领导"与"执政"具有不同的内涵,其活动空间也是有区别的,不能把"领导"与"执政"混同起来。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双重属性和功能相对应,中国各民主党派体现为合作党与参政党的双重属性和功能;如果仅仅将各民主党派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内容和活动空间要比"参政"的内容和活动空间更全面、更广泛。"合作党"是中国民主党派的本质属性,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属性与功能是寓于"合作党"属性与功能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本质是基于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这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政党关系的本质,也体现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政党属性 政党功能 领导与合作 执政与参政
原文传递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重温《出发归来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俭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第8期78-81,共4页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在党的全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而调查研究则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前提和基础,不做广泛、深入的调查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在党的全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而调查研究则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前提和基础,不做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可能了解客观实际,也就不可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曾明确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196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中央局 一封信 百年历史 传家宝 发言权 客观实际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俭 廖伊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9,共6页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和优势,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突出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法宝。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指导地位的巩...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和优势,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突出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法宝。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指导地位的巩固,关乎全体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现代国家治理,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国家治理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 新形势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