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颗粒表面蛋白冠的形成机制和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永杰 黄彬铜 翟月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8-2334,共17页
在生物体液环境中,纳米颗粒表面会快速结合蛋白质,形成蛋白冠,这会极大地改变其理化性质,并影响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理解蛋白冠的形成机制和动态变化有助于优化纳米颗粒的设计,提高纳米药物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减少副作用。在这篇综述... 在生物体液环境中,纳米颗粒表面会快速结合蛋白质,形成蛋白冠,这会极大地改变其理化性质,并影响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理解蛋白冠的形成机制和动态变化有助于优化纳米颗粒的设计,提高纳米药物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减少副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首先回顾了蛋白冠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蛋白冠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方法和现阶段表征技术,最后讨论了现阶段蛋白冠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此提出展望,以期不断深化对蛋白冠的认识,推动纳米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拓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纳米-生物相互作用 蛋白冠 纳米无机-生物界面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新型碲化铯光阴极研究
2
作者 刘子硕 戴责已 +5 位作者 关家宝 刘兰忻 钟建华 姜增公 王纪科 聂元存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0-2227,共8页
目前已有研究将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引入铜阴极和锑钾铯光阴极中,大幅提高其量子效率。碲化铯(Cs_(2)Te)光阴极是一种极佳的在紫外频段可应用于中高平均流强的光阴极材料,而常用贵金属介电函数在紫外频段过低无法满足SPPs激发要求。... 目前已有研究将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引入铜阴极和锑钾铯光阴极中,大幅提高其量子效率。碲化铯(Cs_(2)Te)光阴极是一种极佳的在紫外频段可应用于中高平均流强的光阴极材料,而常用贵金属介电函数在紫外频段过低无法满足SPPs激发要求。本研究通过微纳光栅结构将SPPs引入Cs_(2)Te光阴极,形成局域增强场以提高光子吸收率,并调节光电子初始激发分布。为探索SPPs对Cs_(2)Te光阴极性能的影响,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引入SPPs前后光阴极的光电发射过程。结果表明,引入SPPs会导致光电子数量增加,从而显著提高Cs_(2)Te光阴极的量子效率约60%,且增加的光电子大多数分布于深层界面附近,在逃逸过程中各类碰撞概率增加,使发射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铯光阴极 紫外频段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量子效率 热发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挖掘与分析NJ9108水稻种子寿命的关键基因
3
作者 韩超飞 陈灵 +4 位作者 王源秀 程前 左胜 刘华彬 王程亮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5,共15页
种子寿命是种子在贮藏期间维持生活力的一段时间,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寿命的改变直接影响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幼苗形态建成以及储藏时间。因此,挖掘种子寿命基因对培育耐储藏和长寿命种子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 种子寿命是种子在贮藏期间维持生活力的一段时间,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寿命的改变直接影响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幼苗形态建成以及储藏时间。因此,挖掘种子寿命基因对培育耐储藏和长寿命种子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系的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发现NJ9108种子是一种耐老化的水稻品系。利用转录组技术,对其未老化和老化后所注释的基因进行mfuzz模糊聚类,可分为6个亚类,共有8,384个基因被老化诱导上调/下调表达;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processes,BP)、细胞组分(cellularcomponents,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functions,MF)中的差异显著基因有42个被富集到苯丙烷类生物合成、31个被富集到糖信号以及42个被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中,它们作为最主要的通路参与NJ9108的耐老化过程。qRT-PCR结果显示,与ZH11相比,NJ9108种子经老化处理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中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5(4CL5)、肉桂醇脱氢酶5(CAD5)以及过氧化物酶体3和86(PRX3和PRX86)等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糖信号通路中的β-葡萄糖苷酶18和22(BGLU18和BGLU22)及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3(TPP3)基因同样显著上调表达;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细胞分裂素响应12(RR12)和响应脱落酸(ABA)诱导的蛋白激酶5(SAPK5)基因老化后显著上调表达,而生长素响应基因12和20(IAA12和IAA20)显著下调表达,以上基因的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数据结果一致,暗示它们可能是调控水稻种子寿命的关键基因,其中BGLU18、BGLU22、OsRR12和TPP3作为最新鉴定的种子寿命基因后续可重点进行研究。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水稻种子寿命调控网络和培育耐老化的水稻品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寿命 转录组 植物激素 糖信号 苯丙烷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棉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4
作者 王坤 朱玉贤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7-1415,共9页
棉花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纤维,棉花纤维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和其他工业,占全世界纤维年均需求量的35%[1].全球有80多个国家种植棉花,150多个国家从事棉花进出口贸易,年均产值高达近5000亿美元.我国的... 棉花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纤维,棉花纤维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和其他工业,占全世界纤维年均需求量的35%[1].全球有80多个国家种植棉花,150多个国家从事棉花进出口贸易,年均产值高达近5000亿美元.我国的棉花年产量约600万吨,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棉花纤维 棉花产量 功能基因组学 武汉大学 天然纤维 经济作物 需求量
原文传递
介孔炭材料应用于电化学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振金 洪梓博 +1 位作者 解明月 顾栋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79,共28页
由于介孔炭材料具有高比表面、均一可调的孔径尺寸和形貌、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催化、吸附、分离和电化学储能等领域。近年来,多组分的掺杂与复合使介孔炭材料拥有可调变的功能性,已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 由于介孔炭材料具有高比表面、均一可调的孔径尺寸和形貌、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催化、吸附、分离和电化学储能等领域。近年来,多组分的掺杂与复合使介孔炭材料拥有可调变的功能性,已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介孔炭材料的合成,包括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和无模板法等。接着论述介孔炭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杂原子掺杂介孔炭材料以及介孔炭材料与金属化合物的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催化氧还原(ORR)、析氧(OER)、析氢(HER)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论述了此类材料在电催化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最后对介孔炭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催化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炭材料 复合材料 模板法 电化学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婧 何有军 闵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1-1238,共18页
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从2009年低于5%的能量转换效率到现在经过认证的超过22%的效率,成为科研热点和最有希望商业化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在高性能的PSCs中,空穴传输材料是关键的一环,起到从钙钛矿活性层材料到对电极有效抽取... 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从2009年低于5%的能量转换效率到现在经过认证的超过22%的效率,成为科研热点和最有希望商业化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在高性能的PSCs中,空穴传输材料是关键的一环,起到从钙钛矿活性层材料到对电极有效抽取和传输空穴的作用。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机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在PSC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分子材料结构对PSC器件性能(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分子 分子工程 空穴传输材料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HS视角的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与安全管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也卉 徐鑫 +1 位作者 许漪 谢章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2-275,共4页
交叉学科研究是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基地。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与安全管理可借鉴国际通行的EHS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这类平台的建设与安全管理,为高校"... 交叉学科研究是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基地。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与安全管理可借鉴国际通行的EHS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这类平台的建设与安全管理,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平台 EHS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与增强光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利 王取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2-126,共15页
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指表面等离激元将俘获的能量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转移到邻近的半导体或分子等激子体系中,它是等离激元非辐射弛豫的一个通道,也可作为获取和利用等离激元共振能量的一种方式.此外,等离激元能量还可以通过热电子弛... 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指表面等离激元将俘获的能量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转移到邻近的半导体或分子等激子体系中,它是等离激元非辐射弛豫的一个通道,也可作为获取和利用等离激元共振能量的一种方式.此外,等离激元能量还可以通过热电子弛豫(非辐射)和光散射(辐射)等方式耗散.等离激元各个弛豫通道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相关的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过程可以将等离激元耗散的能量输送到其他体系或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和与其相关的能量和电荷转移过程(包括等离激元近场增强及耦合、远场散射、热电子弛豫等)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学性质,并详细介绍了这些机制在增强光催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光催化 能量转换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光源一期工程加速器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浩虎 聂元存 +7 位作者 王纪科 张静敏 郝雪瑞 向Π 魏耕 李健 王勇 何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60-1868,共9页
武汉光源一期工程计划建造一台第4代同步辐射装置,由1台1.5 GeV的低能量储存环和1台全能量直线注入器组成。储存环设计周长180 m,由8个标准混合型的7BA磁聚焦结构单元周期组成,能够储存500 mA的1.5 GeV电子。储存环自然发射度优化至222.... 武汉光源一期工程计划建造一台第4代同步辐射装置,由1台1.5 GeV的低能量储存环和1台全能量直线注入器组成。储存环设计周长180 m,由8个标准混合型的7BA磁聚焦结构单元周期组成,能够储存500 mA的1.5 GeV电子。储存环自然发射度优化至222.8 pm·rad,可达到软X射线的衍射极限。为了满足用户对硬X射线的需求,每个标准单元的中心处安装了1台3.5 T的超强二极铁。同时为了提高因发射度减小造成的低寿命和动力学孔径过小造成的注入困难等问题,储存环的设计中还使用了三次谐波腔用于束团拉伸以及替换式注入系统等措施。全能量直线加速器位于储存环地下6 m处,采用S波段加速结构。本文将对武汉光源一期工程加速器系统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源 衍射极限储存环 磁聚焦结构设计 直线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晨希 《自然科学》 2019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这些数据无法完全通过地面调查方式收集。遥感技术的兴起,弥补了地面调查易受时空局限和主观偏差影响的缺陷。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被分类、综合生态系统度量、环境变化监测三个方面的应用,分析... 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这些数据无法完全通过地面调查方式收集。遥感技术的兴起,弥补了地面调查易受时空局限和主观偏差影响的缺陷。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被分类、综合生态系统度量、环境变化监测三个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生态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的C-H功能化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轩 张敬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3,共9页
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反应,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光催化剂催化或光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协同催化不同,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中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唯一催化剂,它既能够吸收可见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 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反应,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光催化剂催化或光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协同催化不同,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中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唯一催化剂,它既能够吸收可见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又参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在催化循环中起到"双重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基态过渡金属络合物参与的热反应,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是利用激发态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反应特性,使得反应条件更温和,底物范围更广,选择性更好.本文概述了可见光诱导过渡金属催化的C-H功能化最新进展.本综述内容按C(sp^(3))-H和C(sp^(2))-H功能化分类,涉及Pd、Co、Mn、Ir、Rh和Ru金属催化剂参与的C-H键的远程去饱和化、烷基化、芳基化、硼基化、氨基化等反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过渡金属催化 可见光 激发态 C-H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转座元件注释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郑永强 邹洁 +1 位作者 温兴鹏 吴志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3-551,共9页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在植物中,多种类型的转座元件,特别是占比较高的LTR类逆转录转座元件,可以通过产生新基因和转录本、提供调节元件、改变基因结构等多种途径广泛调控基因表达,...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在植物中,多种类型的转座元件,特别是占比较高的LTR类逆转录转座元件,可以通过产生新基因和转录本、提供调节元件、改变基因结构等多种途径广泛调控基因表达,最终多维度有效推动基因组进化。同时,基因组测序组装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转座元件的检测、注释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从结构分类、全基因组检测、功能研究、基因组进化4个方面对当前植物转座元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转座元件 基因组进化 检测注释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资发放结构对年所得12万元人员税后收入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范波 张也卉 《中国市场》 2018年第30期7-9,共3页
个人所得税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文章在研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绘制年工资、薪金所得12万元人员税后所得与月所得之间的映射图,以期为年所得12万人员税收筹划提供参考,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成本估算提供依据,尤其为创业公司降低人力... 个人所得税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文章在研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绘制年工资、薪金所得12万元人员税后所得与月所得之间的映射图,以期为年所得12万人员税收筹划提供参考,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成本估算提供依据,尤其为创业公司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 税收筹划 纳税 年终奖 薪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
14
作者 吴萍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160-163,共4页
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目前高校单一辅导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分析了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中辅导员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意义。结合当前协同育人机制的开展情况,对其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行了探... 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目前高校单一辅导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分析了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中辅导员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意义。结合当前协同育人机制的开展情况,对其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从沟通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实施机制三个方面为促进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载体缓解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阳极水淹
15
作者 江文涌 葛创新 +3 位作者 王功伟 陆君涛 肖丽 庄林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s)相较于目前研究最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其优势体现在阴/阳两极均可使用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有望降低燃料电池的使用成本.APEFCs的研究在过去20年飞速发展,主要集中在高效碱性聚电解质(APE... 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s)相较于目前研究最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其优势体现在阴/阳两极均可使用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有望降低燃料电池的使用成本.APEFCs的研究在过去20年飞速发展,主要集中在高效碱性聚电解质(APE)隔膜和阴/阳极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研发.目前,APEFCs的性能已接近于PEMFCs,针对其研究也逐渐从关键材料的研发扩展到电池的稳定性和水管理等更深层次问题.相较于PEMFCs,APEFCs的水管理问题更为复杂.每当阳极产生4个水分子,阴极会消耗2个水分子,容易导致阴极缺水和阳极水淹,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对APEFCs水管理的优化将是实现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突破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碳载体对APEFCs水管理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介孔碳负载的Ru催化剂(Ru/MCP-x,x为MCP的孔径,x=30,50,100 nm),并以Ru/XC72催化剂为对照.扫描电镜和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介孔碳载体具有三维贯通的孔结构,而XC72为实心碳颗粒.溶液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在0.1 mol/L的KOH溶液中的氢氧化反应(HOR)活性相当.以Ru/MCP-x和Ru/XC72为阳极催化剂进行电池装配(记为Ru/MCP-x电池和Ru/XC72电池),结果表明,当使用高进气流量(1000 mL/min)时,Ru/MCP-x电池和Ru/XC72电池性能接近;当使用更接近实际工况的低进气流量(200 mL/min)时,所有电池性能均有所下降,且降幅存在明显差距.其中,Ru/MCP-50电池和Ru/MCP-100电池的降幅分别为36%和35%,而Ru/MCP-30电池和Ru/XC72电池的降幅分别为43%和72%.通过在低进气流量下改变进气湿度,结果发现,Ru/MCP-30电池和Ru/XC72电池性能大幅下降的原因是阳极发生水淹.弛豫时间分布(DRT)方法可以将不同弛豫时间的极化过程在时域中分离开来,从而可以分辨各极化过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结合DRT方法进一步分析各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阻抗行为,DRT结果表明,在低进气流量下Ru/XC72电池的传质极化电阻显著高于Ru/MCP-x电池,说明阳极水淹导致了Ru/XC72电池的气体传质受阻,因而电池性能大幅下降.当MCP孔径增加至50和100 nm时,传质极化电阻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电池未发生明显水淹.这说明孔径的增加有效地缓解了低进气流量下阳极的水淹问题,从而保持较高的电池性能.综上,本文利用EIS-DRT方法比较了不同阳极碳载体对APEFCs性能和气体传质极化电阻的影响,表明介孔碳载体有利于缓解APEFCs中的阳极水淹问题,具有作为阳极载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 水淹 弛豫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估计的微振动测试与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16
作者 王红娟 唐琳 邹进贵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2,共7页
随着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对束流亮度和发射度的要求日益严苛,微振动对束流品质的影响逐渐凸显。然而,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来全面测试和评估地基微振动的影响,对微振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困难。本文建立基于谱估计的振动数据处理模... 随着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对束流亮度和发射度的要求日益严苛,微振动对束流品质的影响逐渐凸显。然而,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来全面测试和评估地基微振动的影响,对微振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困难。本文建立基于谱估计的振动数据处理模型,并提出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来评估地基微振动位移,全面客观地评价振动位移有效值。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先进光源预研基地的实验大厅进行振动对比测试、振源分析及振动位移评估,得出垂直方向的振动位移有效值的平均值(Average Root Mean Square,Ave RMS)为8.08 nm,标准偏差σ为4.55 nm,即垂直振动位移(Ave RMS+3σ)为21.73 nm,满足40 nm的设计要求。该振动数据处理方法不仅适用于初始地块与基础隔振处理后地基的振动评估,还适用于元部件级别的振源排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振动 随机振动 位移功率谱密度 振动位移有效值 同步辐射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氢能体系和相关电化学技术
17
作者 王功伟 肖丽 庄林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以及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结构和化工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二次清洁能源,一直备受关注.通常认为氢能是一种以氢气(H_(2))作为能源载体的能源生产、储运和利用体系.然而... 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以及绿色低碳的新能源结构和化工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二次清洁能源,一直备受关注.通常认为氢能是一种以氢气(H_(2))作为能源载体的能源生产、储运和利用体系.然而,氢能作为一种化学能,储存于H–H化学键之中,而非孤立的H原子.本文提出广义氢能体系,涵盖所有含H化学键(例如H–H,C–H,N–H等)形成或断裂过程伴随的能量储存或释放,即氢能载体不仅限于H_(2),亦可为其它含氢化合物(例如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本文针对氢能储存于H–H(氢循环)、C–H(碳循环)和N–H(氮循环)所涉及的几种关键电化学技术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于氢循环,目前H_(2)生产仍依赖化石资源,受限于电解成本高,采用电解水制备的H_(2)仅占很小比例.电解成本受电价、电解设备造价、电解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商业化的碱性水电解器和质子膜水电解器技术均存在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碱性膜水电解器技术能够集前二者所长,有望实现H_(2)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但其目前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燃料电池技术是H_(2)化学能高效释放利用的重要途径,质子膜燃料电池已经进行商业化,但成本较高.碱性膜燃料电池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目前受限于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和碱性聚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开发.对于碳循环,鉴于很多碳氢化学品在化工体系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何通过非化石资源制备高价值碳氢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CO_(2)电解转化是一条极具前景的技术路径.分别从CO_(2)电还原的催化路径控制和电解器件技术开发两方面进行剖析,明晰不同产物的反应路径、从电极催化剂和电解质微环境两个维度构筑高效催化界面,以及发展纯水膜电解器技术,将有助于促使CO_(2)电解转化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工业化应用.对于氮循环,目前合成氨工业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电化学N_(2)还原是一条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氨合成路径,但由于N≡N键活化困难,导致转化速率极低.除了催化剂设计合成之外,在催化界面引入其它附加作用协同N_(2)活化、与其它反应物共还原或采用其它物理手段等促进N_(2)活化,将为电化学N_(2)还原合成氨带来新的机遇.归纳了相关电化学技术研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制H_(2)、CO_(2)还原和N_(2)还原的电解技术,目前阳极主要耦合氧析出反应,产生的O2经济价值较低,如果耦合其它高价值有机物的氧化合成,不仅提升电解转化整体经济性,还可同时能带来其它附加优点.综上,本篇观点文章认为氢能不应局限于以H_(2)为能源载体,而是可以拓展为其它含氢化合物.水可以作为廉价清洁的质子源,是氢能成为可再生电能高效储存利用的原因之一.本文剖析了几种重要的相关电化学技术的研发现状,旨在揭示研发及实际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限制.未来,随着这些电化学技术的发展成熟,将有助于促进广义氢能体系的建立,从而为降低碳排放和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燃料电池 水电解 CO_(2)电解 N_(2)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质氮杂环丙烷化反应中间体的原位质谱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凯祥 魏是奇 陈素明 《质谱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I0005,共9页
脂质结构决定生物功能,对不饱和脂质C C双键异构体的鉴定面临着挑战。直接的氮-甲基(N-Me)氮杂环丙烷化反应可以对不饱和脂质双键进行衍生,通过与串联质谱结合可实现不饱和脂质双键位置的解析。然而,目前N-Me氮杂环丙烷化反应机理研究... 脂质结构决定生物功能,对不饱和脂质C C双键异构体的鉴定面临着挑战。直接的氮-甲基(N-Me)氮杂环丙烷化反应可以对不饱和脂质双键进行衍生,通过与串联质谱结合可实现不饱和脂质双键位置的解析。然而,目前N-Me氮杂环丙烷化反应机理研究尚缺乏中间过程的直接证据。本工作采用一种基于θ毛细管的纳升静电喷雾离子化质谱(nESTASI-MS)分析装置,研究不饱和磷脂酰胆碱的氮杂环丙烷化反应过程,捕获并鉴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为阐明氮杂环丙烷化反应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MS) 化学反应中间体 氮杂环丙烷化反应 双键位置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调控配体间距和配体-受体结合动力学来改变细胞迁移模式
19
作者 冯晶晶 熊朝辉 +3 位作者 马跃峰 胡钰茹 陈伟 刘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2-403,共2页
目的细胞通过单个整合素蛋白和细胞膜内较大的黏附复合物,来感知细胞外基质分子的密度和分布,从而在各种正常和病理情况下驱动细胞活动。先前的研究表明机械力在细胞感知纳米级配体间距上的黏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机械力是... 目的细胞通过单个整合素蛋白和细胞膜内较大的黏附复合物,来感知细胞外基质分子的密度和分布,从而在各种正常和病理情况下驱动细胞活动。先前的研究表明机械力在细胞感知纳米级配体间距上的黏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机械力是如何介导细胞感知配体间距从而调控细胞的迁移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揭示细胞迁移过程中感知配体间距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利用分子张力探针可视化技术和嵌段共聚物胶束纳米光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可以调控整合素配体间距和配-受体结合动力学的基底,运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该基底上的迁移。结果在合适的配体密度和限制力阈值条件下,成纤维细胞可以从缓慢的间充质细胞迁移自发地切换到快速的阿米巴细胞迁移表型。而这种快速迁移现象的出现与机械力的大小和机械力的加载方式有关。此外,整合素β1的结合活性,是介导细胞发生快速迁移所必需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相对迁移速度和迁移模式,而这种感知配体间距的细胞迁移过程是整合素张力介导的。本研究工作为减少高度恶性癌细胞的扩散,延缓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的入侵以及促进伤口的愈合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成纤维细胞 细胞迁移 间充质细胞 受体结合 整合素 病理情况 生物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氮信号感知与根系发育
20
作者 余悦 冉贵平 皮利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5-832,共8页
氮素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也是植物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为应对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变化,植物体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通路来精密调控根部构型,以达到最优的氮吸收效率。本文综述了植物根部接收氮素信号的感受器及其调控根系发育的具... 氮素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也是植物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为应对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变化,植物体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通路来精密调控根部构型,以达到最优的氮吸收效率。本文综述了植物根部接收氮素信号的感受器及其调控根系发育的具体途径,详细阐述了氮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以及其他分子间的交互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协同调控,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应用方向,以期为今后植物根系与氮素信号互作机制的探索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信号 根系发育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