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甘蔗渣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余军霞 池汝安 +1 位作者 徐源来 张越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2,共4页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在50min内达平衡。该研究可作为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甘蔗渣 改性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铁矿负载甘蔗渣吸附磷酸根开放性综合化学实验
2
作者 余军霞 周如意 池汝安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6期91-97,共7页
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了对磷酸根有较好吸附性能的水铁矿负载甘蔗渣复合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等手段对负载甘蔗渣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查了水铁矿负载... 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了对磷酸根有较好吸附性能的水铁矿负载甘蔗渣复合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等手段对负载甘蔗渣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查了水铁矿负载甘蔗渣吸附剂对磷酸根吸附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负载后的甘蔗渣对磷酸根的吸附量提高显著,吸附可在30 min内达到平衡,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负载吸附剂对废水中磷的去除率高达99.8%。该研究可作为工业分析、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高年级的综合化学实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甘蔗渣 负载 水铁矿 吸附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基光催化剂合成过氧化氢和高价值化学品的最新进展
3
作者 刘高雄 陈润东 +4 位作者 夏兵全 吴珍 刘善堂 Amin Talebian-Kiakalaieh 冉景润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7-110,共14页
过氧化氢(H_(2)O_(2))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燃料电池及漂白剂等领域.尽管传统生产H_(2)O_(2)的蒽醌法拥有成熟的技术基础,但存在能耗高、爆炸风险、毒气排放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合成H_(2)O_(2)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 过氧化氢(H_(2)O_(2))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燃料电池及漂白剂等领域.尽管传统生产H_(2)O_(2)的蒽醌法拥有成熟的技术基础,但存在能耗高、爆炸风险、毒气排放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合成H_(2)O_(2)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技术,展现出替代传统的蒽醌工艺的巨大潜力.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光催化合成H_(2)O_(2)的新兴催化剂,以可调节的能带结构、宽光吸收范围及高光催化效率在克服传统无机光催化剂低转化效率方面显示出优势.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调整氧还原反应(ORR)途径,COFs可提升光催化合成H_(2)O_(2)的产率,并可同时促进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合成.本文综述了基于COFs的光催化剂在H_(2)O_(2)合成及选择性氧化高价值化学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详细讨论了COFs基光催化剂在合成H_(2)O_(2)过程中的三种主要途径:(1)单步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两步单电子氧还原反应;(3)双通道反应机制.同时,强调了牺牲剂对光催化合成H_(2)O_(2)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影响.其次,总结了多种新颖的COF基光催化剂合成策略,包括静电自组装、原位合成、蒸汽辅助工艺、孔隙划分和界面聚合等,这些策略在光催化生产H_(2)O_(2)及高价值化学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接下来,深入探讨了提升COFs在H_(2)O_(2)和高价值化学品生成效率方面的策略,主要包括单原子生长、异质结构建、活性位点调节和催化环境控制等四种修饰策略.这些策略涉及材料的贵金属改性、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官能团设计以及反应界面的亲疏水性质,旨在从整体上推动COFs在光催化的可持续性和增值化学合成方向的研究与创新.最后,提出了COFs基光催化剂面临的挑战与当前进展.其中,COFs的薄膜制备和多相体系构建对于解决催化剂的分离与回收问题至关重要.同时,强调了机理表征在提升COF基光催化剂整体性能中的重要性.综上,COFs基光催化剂在合成设计、反应途径的调控以及牺牲剂的引入等方面都会对合成H_(2)O_(2)和高值化学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为构建COF基光催化剂提升整体光催化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光催化 过氧化氢合成 高价值化学品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Fe)的合成、表征及对草甘膦的吸附实验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军霞 周如意 池汝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2,共5页
该实验以FeCl_(3)·6H_(2)O为铁源,以对苯二甲酸(H_(2)BDC)为有机配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MIL-101-(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草甘膦的吸附。在MIL-101-(Fe)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吸附剂的干燥温度,制备了不同的吸附剂... 该实验以FeCl_(3)·6H_(2)O为铁源,以对苯二甲酸(H_(2)BDC)为有机配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MIL-101-(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草甘膦的吸附。在MIL-101-(Fe)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吸附剂的干燥温度,制备了不同的吸附剂,并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以及模拟废水实验,评价了该吸附剂对草甘膦的吸附性能。该实验设计将课程思政融于其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促进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草甘膦 吸附 综合实验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矿物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5
作者 汪荣 余军霞 +4 位作者 李小菊 康睿娴 黎俊峰 李菲 池汝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6,33,共8页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稀土矿对NH_(4)^(+)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NH_(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 mg·g^(-1)、1.5 mg·g^(-1)、0.9 mg·g^(-1)、0.3 mg·g^(-1)、0.1 mg·g^(-1)、0.1 mg·g^(-1)、0.2 mg·g^(-1)、3.4 mg·g^(-1);粘土矿物对NH_(4)^(+)的吸附亲和力大小顺序为: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5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吸附的最佳pH值分别为8、6、7、6、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铵盐 粘土矿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铜表面Ni-Mo-P三元合金镀层工艺的优化及耐蚀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鑫 韦刘益 +3 位作者 付海霞 袁军 曾婷 陈斯淮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99-605,共7页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紫铜基底化学镀Ni-Mo-P三元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通过改变镀液pH值、Na_(2)MoO_(4)·2H_(2)O浓度和施镀温度,以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为衡量指标,确定Ni-Mo-P三元合金镀层最优...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紫铜基底化学镀Ni-Mo-P三元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通过改变镀液pH值、Na_(2)MoO_(4)·2H_(2)O浓度和施镀温度,以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为衡量指标,确定Ni-Mo-P三元合金镀层最优的化学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对该条件下镀层进行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其耐腐蚀机理最优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结果为:NiSO_(4)·6H_(2)O 27 g/L,NaH_(2)PO_(2)·H_(2)O 20 g/L,纳米复合添加剂30 g/L,Na_(2)MoO_(4)·2H_(2)O 4 g/L,SDBS 0.008 g/L,pH=9.0,温度90℃。在该条件下Ni-Mo-P三元合金镀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表面平整致密,以及良好的疏水性。镀层表面元素分布均匀,但Mo的含量增多导致P的含量下降,使其非晶态特征减弱。本研究中Ni-Mo-P三元合金镀层工艺为在紫铜表面制备优异耐蚀性能的多元镀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Mo-P合金镀层 耐蚀性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混合配体七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会生 乐琳 +3 位作者 潘敏 钟文达 涂伟 潘志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3MnⅢ4(Cl)6(hmp)6(thme)2]·H2O·3CH3CN(1·H2O·3CH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3为三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 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3MnⅢ4(Cl)6(hmp)6(thme)2]·H2O·3CH3CN(1·H2O·3CH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3为三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性研究。1·H2O·3CH3CN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核骨架可看成由交替的MnⅡ和MnⅢ离子形成一个六边形,而这个六边形又围绕在1个MnⅢ离子的周围,这种结构类型的配合物以前并没有报道过。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H2O中MnⅢ与MnⅡ或MnⅢ与MnⅢ离子之间总体是铁磁性耦合的,交流磁化率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有弱的频率依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核Mn配合物 混合螯合配体 多齿螯合配体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可控多孔炭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室温脱除低浓度氮氧化物(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明玺 郭泽宇 +1 位作者 黄正宏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得到具有孔径发达和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控制纺丝液的浓度和活化条件,可制得织构可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将所制备的纤维用于室温低浓度NO(20 ppm)的脱除,脱除效果主要基...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得到具有孔径发达和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控制纺丝液的浓度和活化条件,可制得织构可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将所制备的纤维用于室温低浓度NO(20 ppm)的脱除,脱除效果主要基于吸附和催化氧化作用。纤维的织构影响其脱除NO的性能,直径越小、微孔越丰富、比表面积越大,对NO的吸附与催化氧化效果越好。当NO进口浓度为20 ppm时,在900℃下活化的平均直径为175 nm的多孔炭纳米纤维脱除NO率可高达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纳米纤维 NO脱除 织构可控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甘蔗渣对染料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东 廖虎辉 +1 位作者 喻德忠 张帆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0,66,共4页
以甘蔗渣为基质,环氧氯丙烷为改性剂制备了一种新型吸附剂,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了其表面特征。研究了溶液初始p H值、染料浓度、吸附时间、盐浓度对刚果红(CR)染料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对刚果红(CR)的最大吸附量为1... 以甘蔗渣为基质,环氧氯丙烷为改性剂制备了一种新型吸附剂,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了其表面特征。研究了溶液初始p H值、染料浓度、吸附时间、盐浓度对刚果红(CR)染料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对刚果红(CR)的最大吸附量为108.9 mg/g,为未改性吸附剂的2.1倍,吸附平衡时间为1.5 h;染料与吸附剂通过静电引力实现吸附,吸附平衡为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当Na Cl的浓度低于0.8g/L时,对刚果红(CR)吸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环氧氯丙烷 吸附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油菜秸秆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东 常伟晓 +2 位作者 吴振宇 张小燕 喻德忠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1,66,共4页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均苯四甲酸酐为改性剂,四氧化三铁为磁性包裹材料,制备了磁性油菜秸秆吸附剂。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初始p H值、无机盐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时,在染料为自然p H值,吸附4 h后,改性吸附剂对...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均苯四甲酸酐为改性剂,四氧化三铁为磁性包裹材料,制备了磁性油菜秸秆吸附剂。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初始p H值、无机盐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时,在染料为自然p H值,吸附4 h后,改性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量分别为450、320 mg/g。p H在2~10范围内时,吸附量随着p H值的增大而增加;p H〉10之后,吸附量保持不变。高浓度盐的存在对吸附无明显影响,但K+要大于Na+的影响。改性吸附剂对两种染料吸附动力学模拟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油菜秸秆 均苯四甲酸酐 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2-NH2保护的多胺基壳聚糖吸附剂的研究
11
作者 刘东 程文 +1 位作者 常伟晓 喻德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壳聚糖(CS)为原料,先用苯甲醛对壳聚糖中的C_2—NH_2进行保护,再用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中的C_6—OH进行环氧化反应并与乙二胺交联,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苯甲醛,制备了多胺基壳聚糖(MCS)。实验结果表明,在298 K下,MCS对活性艳蓝X-... 以壳聚糖(CS)为原料,先用苯甲醛对壳聚糖中的C_2—NH_2进行保护,再用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中的C_6—OH进行环氧化反应并与乙二胺交联,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苯甲醛,制备了多胺基壳聚糖(MCS)。实验结果表明,在298 K下,MCS对活性艳蓝X-BR(RBB)平衡吸附量为1 290.12 mg/g,是CS的6.28倍,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吸附 活性艳蓝 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苯和乙醇性能(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国强 王明玺 +1 位作者 黄正宏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571,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MOF/GO)复合材料,通过氮吸附/脱附、红外光谱对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吸附苯和乙醇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为5.25 wt%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MOF/GO)复合材料,通过氮吸附/脱附、红外光谱对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吸附苯和乙醇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为5.25 wt%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该材料对苯和乙醇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其最大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72和77 cm^3/g。MOF-5/GO复合材料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容量不仅受孔结构的影响,其表面特性也对吸附性能有重要作用。氧化石墨烯含量为3.5 wt%的GO/MOF复合材料对乙醇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强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5) 氧化石墨烯(GO) 吸附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催化氨化合成乙二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华良 杨师 +2 位作者 洪超 徐潮 袁华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为了探索乙二胺绿色合成的新工艺,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双组分复合金属氧化物Ni O/Cu O/Al2O3为催化剂,对乙二醇进行催化氨化制备乙二胺,用气相色谱法对反应物进行分析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技术手段对... 为了探索乙二胺绿色合成的新工艺,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双组分复合金属氧化物Ni O/Cu O/Al2O3为催化剂,对乙二醇进行催化氨化制备乙二胺,用气相色谱法对反应物进行分析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催化剂组成、物料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乙二胺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活性组分n(Ni)∶n(Cu)=3∶1、催化剂加入量3%、氨醇质量比4∶1、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0.6 MPa、反应时间4 h,乙二胺的选择性达56.7%,乙二醇转化率达68.6%。与传统的二氯乙烷法相比较,本工艺更清洁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乙二胺 催化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x对Mn-T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全瑞 赵培 刘善堂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2041-22045,2205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MnOx-TiO2催化剂,使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类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CB)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活...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MnOx-TiO2催化剂,使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类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CB)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Fe的添加改善了MnOxTiO2催化剂的活性,同时显著提高了该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结果表明,适量FeOx的添加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了各活性组分的分散,提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和晶格氧的数量,使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了FeOx-MnOx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FeOx-MnOx-TiO2催化剂 氯苯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铜铈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鹏 聂天明 +1 位作者 邓黎丹 陈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3,334,共8页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上CuO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两种复合材料中CuO颗粒的尺寸较复合前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间结合紧密,形成连通的孔结构,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物孔径分布较窄.测定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催化丙烯还原NO的转化率(C_3H_6-SCR).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催化剂都表现出优于单组分CuO和CeO_2的催化活性,其中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协同作用,350℃时NO转化率可达74%.其可能的原因是,沉淀-水热法能使得复合材料上的CuO物种更均匀地分散在CeO_2表面并与之充分接触,使材料整体形成更有利于多相反应的介孔结构从而增强了协同作用,提高了材料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SCR CuO/CeO2 协同作用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改性稻秆和稻叶对Pb2+的静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如意 李红霞 +4 位作者 余军霞 池汝安 余航 黄书鑫 汪景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11-118,共8页
本研究以农业废弃物稻秆和稻叶为原料,以尿素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磷酸改性的稻秆和稻叶生物吸附剂,并利用SEM、EDS和Zeta电势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稻秆和稻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酸基团被成功地修饰在稻秆和稻叶表面。在静态实验... 本研究以农业废弃物稻秆和稻叶为原料,以尿素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磷酸改性的稻秆和稻叶生物吸附剂,并利用SEM、EDS和Zeta电势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稻秆和稻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酸基团被成功地修饰在稻秆和稻叶表面。在静态实验条件下,探究了磷酸改性稻秆和稻叶对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酸度及双组份体系中Cd^2+、Zn^2+、Cu^2+、Ca^2+等干扰共存离子及其初始浓度对Pb^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稻秆和稻叶对Pb^2+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3.6倍和4.5倍,对Pb^2+的吸附可在30 min达到平衡,吸附最佳适用pH范围均在4.0-5.5,共存离子实验结果表明,Cd^2+、Zn^2+和Cu^2+对铅离子吸附的干扰不大,Ca^2+的干扰较小,改性吸附剂可望用于含铅废水的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剂 磷酸改性 铅离子(Pb^2+) 静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对葡甲苷伯羟基的选择催化氧化
17
作者 张培 袁华 +1 位作者 吴加雄 张华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采用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对甲基葡萄糖苷的伯羟基进行选择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考察了不同催化氧化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产物用HPLC检测,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对葡甲苷伯羟基的氧化具有较好... 采用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对甲基葡萄糖苷的伯羟基进行选择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考察了不同催化氧化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产物用HPLC检测,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对葡甲苷伯羟基的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反应选择性,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总收率可达到74.07%。与传统的淀粉硝酸氧化法工艺相比,该方法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 葡甲苷 葡萄糖醛酸 选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剂中NH^(+)_(4)的吸附和脱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书鑫 冯健 +2 位作者 刘杰泉 余军霞 池汝安 《中国矿业》 2021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为了消除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残留浸矿剂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黏土矿物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石对稀土浸矿剂中NH^(+)_(4)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和机理,并采用纳氏比色-分光光度法对NH^(+)_(4)进行测定... 为了消除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残留浸矿剂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黏土矿物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石对稀土浸矿剂中NH^(+)_(4)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和机理,并采用纳氏比色-分光光度法对NH^(+)_(4)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石对NH^(+)_(4)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且NH^(+)_(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9 mg/g、0.12 mg/g、1.10 mg/g,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NH^(+)_(4)的释放源主要来自于蒙脱土和伊利石。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和去离子水对NH^(+)_(4)的解吸附能力遵循Fe ^(3+)≈Al ^(3+)≥Mg ^(2+)>Ca ^(2+)>K^(+)>Na^(+)>H_(2)O。镁盐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黏土矿物上NH^(+)_(4)的解吸附速度快,解吸附率高,同等条件下其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残留NH^(+)_(4)的洗脱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解吸附 NH^(+)_(4) 吸附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产氢 被引量:4
19
作者 宁靖 李广芳 +1 位作者 陈嵘 赵慧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09-515,共7页
采用种子介导法制备得到具有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的Au纳米球(AuNPs),再通过简单旋蒸方法将其负载于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层材料,制得一系列不同AuNPs负载量的Au/g-C_(3)N_(4)复合材料。得到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利用AuNPs的表面等离激... 采用种子介导法制备得到具有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的Au纳米球(AuNPs),再通过简单旋蒸方法将其负载于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层材料,制得一系列不同AuNPs负载量的Au/g-C_(3)N_(4)复合材料。得到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利用AuNPs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并拓宽g-C_(3)N_(4)在可见光区的光响应能力。将制得的复合材料用于可见光下光催化产氢,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g-C_(3)N_(4)纳米材料,Au/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AuNPs负载质量分数为2.5%的Au/g-C_(3)N_(4)样品在催化剂用量为10 mg、且以体积分数20%的三乙醇胺为牺牲剂时光催化产氢活性最优。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uNPs的引入能够有效促进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迁移、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进而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激元纳米金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产氢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Cu(Ⅱ)的吸附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洋 李红霞 +2 位作者 欧阳泽 余军霞 池汝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了从复杂的实际废水中选择性地分离重金属离子,以生物质甘蔗渣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将聚乙烯亚胺键合到甘蔗渣表面,以铜(Ⅱ)为模板离子,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Zet... 为了从复杂的实际废水中选择性地分离重金属离子,以生物质甘蔗渣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将聚乙烯亚胺键合到甘蔗渣表面,以铜(Ⅱ)为模板离子,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Zeta电位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其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行为,探讨了pH和共存离子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 4时,印迹聚合物对铜(Ⅱ)的吸附在4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36.10 mg·g^(-1),且该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铜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铜(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这为从复杂的实际废水体系中选择性地分离重金属离子铜(Ⅱ)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印迹技术 吸附 铜(Ⅱ) 甘蔗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