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单元”治疗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洋 马朝阳 +2 位作者 范小艳 李乐 景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单元"程序治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康复单元(干扰电→牵引→"组合手法"→超短波)程序依次... 目的探讨"康复单元"程序治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康复单元(干扰电→牵引→"组合手法"→超短波)程序依次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项目有VAS、Mckenzie运动缺失度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和治疗后10个月的评定分值及治疗后10个月的复发率。结果2组临床治愈率均高,疼痛明显减轻(P<0.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0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单元"治疗法对颈椎病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和颈椎活动度增加方面,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有明显作用,并有较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单元 组合手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秀文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8期34-35,共2页
目的探究将肌肉效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应由于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治疗效果,分析起临床应用意义。方法该次研究实验对象为该院中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入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将其中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中开展实验,通过... 目的探究将肌肉效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应由于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治疗效果,分析起临床应用意义。方法该次研究实验对象为该院中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入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将其中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中开展实验,通过两组随机均分法将患者记录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仅选择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进行配合治疗,治疗完成4周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足背屈改善总有效率为58例(96.67%),对照组为37例(61.67%),即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以及Ba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时,不仅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还可配合肌内效贴进行使用,这样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足下垂程度,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日常能力改善难说均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脑卒中 足下垂 治疗方式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电针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与NT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朝阳 王艳富 +7 位作者 万文俊 熊修安 王颖 王鹂 高光仪 彭铎 李海新 欧阳赛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的变化及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影响,探讨针刺单个特定穴(曲池)的降压效果及降压机制。方法:80例患者经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各40例,电针组予电针曲池治疗,对照组予尼卡地...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的变化及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影响,探讨针刺单个特定穴(曲池)的降压效果及降压机制。方法:80例患者经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各40例,电针组予电针曲池治疗,对照组予尼卡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NPY、NT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NPY浓度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NT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NPY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浆NT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曲池能有效调节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Y与NT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针灸疗法 电针 曲池 神经肽Y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对应取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启龙 武欢 +2 位作者 孙国杰 何承敏 马朝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对应取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均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针刺患者患膝内外膝眼、犊鼻中、梁丘、血海5穴,留针20min;治疗组患者针刺双侧肘部曲池、手三里、肘髎6穴,留针20... 目的:观察关节对应取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均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针刺患者患膝内外膝眼、犊鼻中、梁丘、血海5穴,留针20min;治疗组患者针刺双侧肘部曲池、手三里、肘髎6穴,留针20min,留针期间患者膝关节进行最大关节活动度的主、被动屈伸运动锻炼。使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的《膝关节功能评定表》对2组疗效进行评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疼痛、行走、上下楼及关节屈曲挛缩程度较前显著改善(P<0.01,P<0.05),肿胀程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除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3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关节对应取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提高疗效,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针刺 关节对应取穴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神经肽Y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婷 马朝阳 +3 位作者 唐雷 万文俊 王艳富 陈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7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浆神经... 目的观察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S-CSA)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5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S-CS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FS-CS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眩晕 人迎穴 改良针刺法 神经肽Y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治疗对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翼程 张红星 +4 位作者 陈国华 吴文莉 胡晶晶 万文俊 马朝阳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针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所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I所致VaD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 目的:探讨头针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所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I所致VaD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lesse痴呆量表(Blesse Dementia Scale,BDS)、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bil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的变化。结果:92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BDS、HDS得分均明显上升,ADL得分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HDS、ADL、BDS、MMSE量表评分差值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I所致VaD患者的临床智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头针 智力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游菲 马朝阳 +2 位作者 熊修安 王颖 张婷 《中国康复》 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电兴奋组各30例,分别给予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治疗和电兴奋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电兴奋组各30例,分别给予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治疗和电兴奋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过30次治疗,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P<0.05)。2组间比较,电刺激组表现更明显(P<0.01)。临床疗效比较,电刺激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电兴奋组(26.6%、79.9%与13.3%、56.6%,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调整老年失眠症患者紊乱的睡眠结构,其临床疗效优于电兴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失眠症 低频脉冲电刺激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配合扶他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万文俊 马朝阳 +1 位作者 熊修安 高光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扶他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微波组30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扶他林组30例,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涂抹治疗;微波+扶他林组30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扶他林乳胶剂局部涂...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扶他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微波组30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扶他林组30例,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涂抹治疗;微波+扶他林组30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扶他林乳胶剂局部涂抹联合治疗。三组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测痛,用于观察患者疼痛改善率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SF-MPQ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微波+扶他林组SF-MPQ积分明显低于微波组和扶他林组(P<0.05),并且微波+扶他林组总有效率高于微波组和扶他林组(P<0.05)。三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波配合扶他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扶他林 膝骨关节炎 疼痛评级指数 视觉模拟评分 现时疼痛强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婷 万文俊 马朝阳 《中国康复》 2016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止晕药物、牵引及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加...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止晕药物、牵引及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加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及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2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时比较,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时,2组间ESCV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A、BA的Vm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SA患者,能够快速有效且持续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igan手法 针刺 人迎穴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朝阳 高光仪 +2 位作者 万文俊 熊修安 王鹂 《中国康复》 2010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BI)积分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治疗21 d后,FMA及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FMA积分,B、C组上肢高于A组(P<0.05);A、C组下肢高于B组(P<0.05);BI积分,C组高于A、B组(P<0.01)。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40.0%与13.3%、13.3%;86.7%与73.3%、66.7%,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促通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启龙 武欢 +2 位作者 马朝阳 何承敏 孙国杰 《中国康复》 2012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肘部与膝关节对应的双侧曲池、手三里、肘髎等6穴针刺结合坐-立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患膝关节局部针刺;2组针... 目的:观察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肘部与膝关节对应的双侧曲池、手三里、肘髎等6穴针刺结合坐-立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患膝关节局部针刺;2组针刺治疗后均行膝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定及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 sit-to-stand test,FTSST)进行评测。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除肿胀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0.05)。治疗后,2组行1次FTSST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0.05)。结论: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能显著缓解KOA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膝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膝关节局部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对应 膝关节 针刺 坐-立试验 骨关节炎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丽华 陈燕浩 王郦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搜集25例AD患者(AD组),30例VD患者(VD组),另选取无痴呆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G组),比较3组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AD组和VD组血...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搜集25例AD患者(AD组),30例VD患者(VD组),另选取无痴呆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G组),比较3组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AD组和VD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CG组(P<0.05或<0.01);AD组和VD组载脂蛋白A1低于CG组(P<0.05或<0.01),VD组α-脂蛋白高于AD组和CG组(P<0.05或<0.01),VD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高于CG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A1降低可能与痴呆的发病有关,依据患者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血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足浴佐治Wagner 0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琳 黄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佐治Wagner 0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90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足浴,对照组实施安慰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及经...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佐治Wagner 0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90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足浴,对照组实施安慰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及经皮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足浴能有效提高Wagner 0级糖尿病足局部经皮氧分压,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Wagner 0级 中药足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五脏俞治疗PCPA诱导大鼠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雷 徐芬 +1 位作者 胡星 李云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五脏俞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PCPA致失眠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PCPA失眠模型,分别采用电针五脏俞及西药地西泮给予治疗,监测大鼠治疗期间行为学与体质量变化,治疗结束后试剂盒检测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T... 目的:比较电针五脏俞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PCPA致失眠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PCPA失眠模型,分别采用电针五脏俞及西药地西泮给予治疗,监测大鼠治疗期间行为学与体质量变化,治疗结束后试剂盒检测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euN、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相较PCPA模型组,电针五脏俞刺激与西药地西泮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失眠大鼠海马区BDNF的合成,增加脑内能正常表达NeuN的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提高血清SOD活性,下调MDA含量以缓解PCPA造成的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紊乱,使大鼠外在精神面貌愈发转好、体质量增速愈发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结论:电针五脏俞刺激能对失眠大鼠大脑发挥明显的修复损伤和保护作用,其促进体内生理功能、改善中枢神经活动的效果好于常规西药地西泮或与其相当,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五脏俞 PCPA 失眠 地西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洋 马朝阳 范小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7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从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的特点、疗法的分析、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T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文俊 王艳富 +2 位作者 马朝阳 李海新 欧阳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化以及血浆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影响。方法给予结合组EH患者48例电针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药治疗。15 d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浓度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化以及血浆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影响。方法给予结合组EH患者48例电针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药治疗。15 d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浓度的变化。结果结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NT浓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BP、DBP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电针曲池穴加药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电针 曲池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偏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光仪 马朝阳 +4 位作者 万文俊 熊修安 王鹂 王颖 丁琳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第1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偏瘫 头针 促通技术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铎 马朝阳 王艳富 《湖北中医杂志》 2011年第9期66-67,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以腰部剧烈疼痛并向一侧下肢放射、腰部屈伸及侧向活动受阻为主要症状。自2009-2010年,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了快速提插后溪穴与传统电针相结合的途径治疗本病,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满...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以腰部剧烈疼痛并向一侧下肢放射、腰部屈伸及侧向活动受阻为主要症状。自2009-2010年,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了快速提插后溪穴与传统电针相结合的途径治疗本病,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发作 针灸疗法 快速提插 后溪穴 起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燕 马朝阳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穴位埋线、针刺及单纯药物治疗,对3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测定。结果治疗30天后,A组痊...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穴位埋线、针刺及单纯药物治疗,对3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胃电图测定。结果治疗30天后,A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5)。胃电图检测示治疗后餐前及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B组高于C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并促进胃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穴位埋线 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牵引致心脏骤停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修安 姚启明 徐甫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5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颈椎牵引 心脏骤停 病例报告 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