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评估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汤浩 胡军武 +7 位作者 王秋霞 胡晓萌 孟晓岩 王梓 李建军 王艳春 刘小玉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价值,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75名肾移植术后需要排除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CDUS及SLEEK扫描... 目的:评估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价值,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75名肾移植术后需要排除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CDUS及SLEEK扫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两名放射科专家对SLEEK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评估,并将SLEEK结果与CDUS及手术记录进行对照。结果:75名肾移植患者均成功进行了SLEEK扫描及CDUS扫描。3名患者移植了2个肾脏,总共有78个移植肾进行了图像评估,所有患者的图像质量都是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的占85%(66/78),良好的占10%(8/78),一般的占5%(4/78)。在检查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方面,SLEEK检查结果与手术记录完全吻合,发现72个肾脏被移植在右侧髂窝,6个肾脏被移植在左侧髂窝。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的有43个,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的有35个,所有78个移植肾静脉均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结果与CDU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记录显示78个移植肾中有9个有副肾动脉,SLEEK发现了其中的8例,超声只发现了2例,SLEEK在检出副肾动脉方面明显优于CDUS(P<0.05)。结论:基于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被证明是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的一种可靠方法。SLEEK可以作为评估移植肾血管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血管解剖 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估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汤浩 胡晓萌 +5 位作者 王秋霞 孟晓岩 王梓 李建军 王艳春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3例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患者行SLEEK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由两位放射医师对SLEEK显示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情况进... 目的:探讨基于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3例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患者行SLEEK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由两位放射医师对SLEEK显示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并将SLEEK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SLEEK扫描,其中移植肾动脉狭窄11例,移植肾动脉闭塞3例,移植肾动脉扭曲3例,移植肾静脉狭窄2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1例,肌纤维发育不良1例。SLEEK检出了所有23例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了其中19例,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无创、无辐射,在显示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血管并发症 SLEEK 非对比剂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汤浩 王秋霞 +7 位作者 孟晓岩 王梓 李建军 王艳春 刘小玉 胡军武 胡晓萌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434-1438,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在评估肝脏门静脉解剖中的临床价值,并与MSCT门静脉成像(MSCTP)进行对照。方法:选择30例受试者分别行SLEEK序列NCE-MRA和MSCTA门静脉成像检查,其中肝硬化10例,肝癌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 目的:探讨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在评估肝脏门静脉解剖中的临床价值,并与MSCT门静脉成像(MSCTP)进行对照。方法:选择30例受试者分别行SLEEK序列NCE-MRA和MSCTA门静脉成像检查,其中肝硬化10例,肝癌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由两位医师分别对所有患者的NCE-MRA和MSCTP门静脉成像质量进行评分(4级评分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E-MRA组和MSCTP组中,门静脉成像质量评分在2分以上者分别占93.3%(28/30)和96.7%(29/30)。两种方法均能显示所有受试者的3级及3级以下的肝内门静脉,符合率为100%(30/30)。2例(6.7%)健康志愿者的门静脉第6级分支在NCE-MRA上未显示,而在CTP上可以显示;3例(1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第5级分支在CTP上未显示,而在NCE-MRA上可以显示;2例(6.7%)肝肿瘤患者门静脉的部分第4级分支在CTP上未显示,而在NCE-MRA上可以显示。两种方法的门静脉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诊断医师对NCE-MRA门静脉成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95。结论:SLEEK序列NCE-MRA是一种无需使用对比剂的非侵入性血管成像方法,能有效地对肝脏门静脉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脏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非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程海林 胡旭东 +2 位作者 龚凤云 甘洪颖 田德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共41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行肝脏炎症活动半定量评分(SSS)。结果异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 SSS 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 IFN-γ浓度水平与 SSS 呈正相关(r =0.7162,P <0.05)。异常组在抗结核治疗前 IFN-γ血清浓度及 SSS 较对照组高,而在年龄、性别及 HBV-DNA 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IFN-γ浓度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其对肝脏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旭东 程海林 +5 位作者 田德安 曹荣 夏冰 柏涛 甘洪颖 黄少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99-1100,共2页
脾切除术是针对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根据临床资料统计,脾切除术虽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脾功能亢进,但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败血症,而且术中容易出现脾静脉和门静脉等部位栓塞。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栓塞术 脾切除术 免疫功能 栓塞剂 门静脉压力 脾静脉 脾脏组织 并发胰腺炎 脾脓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