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洪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9期137-138,共2页
对本科130例进行检查的患者现存和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对策。认为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对前来放射科检查的患者,医技人员、环境等各方面加强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才能达到提高医疗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 放射科 护理行为 潜在风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检测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熊丽琴 陈军 +2 位作者 王亚瑟 冯金坤 王俊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列对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及在SWI上的分布特点,并根据SWI序列上CMBs的检出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对所搜集病例中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h后复查。结果:在64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序列、常规MR序列、DWI序列、CT扫描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39.0%、0.03%、7.8%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比例分别为20%、64%、16%。CMBs中度患者最常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后复查,SWI检测出新出血灶,并且微出血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SWI比常规MRI更敏感地检测出脑出血灶。结论:SWI与常规MR、DWI序列及CT相比,在CMBs的检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筛查及评估具有重大价值。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复查中能敏感地检测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重要的预后监测作用。SWI有望替代CT扫描,成为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敏感成像 微出血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螺旋CT影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谭一清 张晓磷 +4 位作者 王亚瑟 谭光喜 宋浩 覃晓燕 王俊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颌下腺影像的显示。方法:选择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对其颌下腺行4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颌下腺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最大截面积及左右径的大...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颌下腺影像的显示。方法:选择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对其颌下腺行4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颌下腺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最大截面积及左右径的大小、左右两腺体间的最近距离、两侧颌下腺后缘连线与颈椎前缘的距离以及腺体CT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冠状面、矢状面最大截面积、最大径线及腺间距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冠状面面积及上下径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分组的冠状位面积、腺间距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颌下腺的影像解剖,并可测量出颌下腺各截面积及各径线长度、腺体CT值,为颌下腺的研究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颌下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及单弯导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 谭一清 +1 位作者 李海涛 张晓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1-912,共2页
目的探讨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配合单弯导管在输卵管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患者120例,年龄22~45岁(平均32.4岁)。介入术中因子宫倾曲等原因而致选择性插管难以到达目标输卵管时,即换用单弯导管行选择性插管,同时加强术前、术中... 目的探讨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配合单弯导管在输卵管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患者120例,年龄22~45岁(平均32.4岁)。介入术中因子宫倾曲等原因而致选择性插管难以到达目标输卵管时,即换用单弯导管行选择性插管,同时加强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结果更换导管后,全部病例均成功地完成选择性输卵管插管,平均插管时间仅12s。均顺利实施治疗,未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输卵管插管是输卵管阻塞再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对病人的优质护理不仅能够保障治疗顺利完成,还可以增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介入术 单弯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俊 谭一清 +1 位作者 王亚瑟 李海涛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4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以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12月-2009年08月间在妇科求治的86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过导丝和微...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以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12月-2009年08月间在妇科求治的86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过导丝和微导管对1433条阻塞输卵管进行机械再通,并经微导管直接造影和注入多种药物,试验组注入丹参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入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两组术后常规输液消炎5天,随访6-12个月,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结果 术后6-12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1.00%,对照组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61.00%。试验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再度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病人的护理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不孕 介入再通 丹参注射液 灌注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方法对输卵管通而不畅者186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谭一清 王亚瑟 +3 位作者 戴洪修 李海涛 邓奕 熊丽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输卵管通而不畅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通而不畅186例患者。根据患者同意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非介入治疗组)78例,干预方法包括通水、灌肠、中药...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输卵管通而不畅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通而不畅186例患者。根据患者同意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非介入治疗组)78例,干预方法包括通水、灌肠、中药、理疗、腹腔镜等;B组(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治疗组)10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受孕率及6个月后复查输卵管堵塞情况。逐一记录追踪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6个月后A组受孕10例,受孕率12.82%,未孕者6个月复查造影28例48条输卵管不同程度堵塞,堵塞率31.58%;B组6个月后受孕63例,受孕率58.33%,未孕者6个月后复查造影1例1条输卵管间质部堵塞,堵塞率0.47%。两组比较,受孕率及堵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干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输卵管通而不畅者需积极干预,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梗阻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 再通 通水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 及 rADC 值对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余乐熺 秦彤 +3 位作者 王亚瑟 张顺 姚义好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评价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MRI、DSA检查,并于24h后行CT及MRI复查,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评价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MRI、DSA检查,并于24h后行CT及MRI复查,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6h以内)、急性期(6~24h)和亚急性早期(24h^7d)。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患侧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与健侧镜像区的ADC及rADC值。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梗死核心区ADC值及rADC值均低于健侧镜像区,缺血半暗带ADC值及rADC值仅轻度下降,平均降幅为20%。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ADC值及rADC值随着发病时间延长,上升趋势不同。缺血半暗带ADC值及rADC值均高于梗死核心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值及rADC值对判定缺血半暗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确定缺血半暗带的检查方法,为指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配合单弯导管在输卵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谭一清 王亚瑟 +2 位作者 张晓磷 李海涛 熊丽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配合单弯导管在输卵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患者介入术中因子宫倾曲等原因而致选择性插管难以到达目标输卵管时,即换用单弯导管行选择性插管。结果:更换导管后,全部病例均成功地完成选择性... 目的:探讨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配合单弯导管在输卵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患者介入术中因子宫倾曲等原因而致选择性插管难以到达目标输卵管时,即换用单弯导管行选择性插管。结果:更换导管后,全部病例均成功地完成选择性输卵管插管,平均插管时间仅12s。结论:选择性输卵管插管是输卵管阻塞再通成功的关键,应用Mencini双球囊导管系统配合单弯导管能较好地消除妨碍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的不利因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放射学 介入性 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亚瑟 谭一清 +2 位作者 余乐 冯金坤 李海涛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以武汉市武昌医院及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12月-2011年03月间求治的86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以武汉市武昌医院及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12月-2011年03月间求治的86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过导丝和微导管对1449条阻塞输卵管进行机械再通,并经微导管直接造影和注入多种药物,试验组注入丹参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入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随访6-12个月,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结果 术后6-12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3.61%,对照组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60.18%。试验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再度阻塞率、通而不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丹参注射液对感染性炎症及机械性损伤输卵管内皮的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不孕 介入再通 丹参注射液 灌注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C不同参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一清 王亚瑟 +3 位作者 李海涛 邓奕 丁晖 张晓磷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3期493-497,共5页
目的分析PHC经肝总动脉RA与LTLR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的PHC患者300例(男性25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1岁),根据造影参数的不同分为RA、LTLRA两组。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完善术前检查;在DSA设备下行肝总动脉不同参数造影(RA与LTL... 目的分析PHC经肝总动脉RA与LTLR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的PHC患者300例(男性25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1岁),根据造影参数的不同分为RA、LTLRA两组。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完善术前检查;在DSA设备下行肝总动脉不同参数造影(RA与LTLRA),对造影表现、检出病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检查300例病例,曝光采集1225个序列,其造影图像血供表现为:变异肝动脉、侧枝供血、肝总动脉增粗、肝动脉受侵、抱球征、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血管湖等。造影表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造影表现显现率由高到低前四位的是肿瘤染色、肿瘤血管、抱球征、肝动脉受侵,RA组共1865处,LTLRA组2071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A组共检出病灶766个,直径≤1cm的202个;LTLRA组检出病灶942个,直径≤1cm的358个;病灶检出方面,LTLRA组较RA组检出病灶多176个,检出率提高18.6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cm病灶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不同大小的病灶血供特点各不相同。结论肝总动脉不同参数造影(RA与LTLRA)对PHC肿瘤血供的显示、病灶的检出有着重要的意义。PHC病灶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血供不断的复杂的变化;LTLRA可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血供不丰富及较小病灶的检出更敏感,LTLRA可作为肝癌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常规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PHC) 肝总动脉 长时间低流率造影(LTLRA) 血供表现 病灶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艾滋病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彤 汪明月 +3 位作者 张寒菲 程光远 龙清云 鲁植艳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艾滋病毒(HIV)阳性患者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行B超、CT检查,常规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肝功能以及门静...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艾滋病毒(HIV)阳性患者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行B超、CT检查,常规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肝功能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分别为(58.3±15.0)×10^9/L、(2.24±0.58)×10^9/L和(2.97±0.78)×10^9/L,术后1周PLT、WBC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化不明显。术后1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稍有升高,但2周恢复正常,白蛋白(ALB)术后均升高。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HIV阳性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减轻患者血细胞减少,短期内肝功能恢复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阳性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金坤 王亚瑟 +1 位作者 谭一清 张永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 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增强检查中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华浩 余开湖 +3 位作者 何家湖 盛炼 肖红慧 谭一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分析MRI增强检查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一般表现,以探讨或促使钆喷酸葡胺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1200例做MRI增强扫描患者,其中男性659例,女性541例;年龄10个月~90岁,其中10个月~3岁15例。使用北京北陆公司生... 目的分析MRI增强检查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一般表现,以探讨或促使钆喷酸葡胺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1200例做MRI增强扫描患者,其中男性659例,女性541例;年龄10个月~90岁,其中10个月~3岁15例。使用北京北陆公司生产的钆喷酸葡胺,进行MRI增强检查,分析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人数共14例(约占1.17%),其中严重过敏反应致死亡1例;过敏性反应发生率为0.42%。其中对磺胺过敏1例,对青霉素过敏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2例,追踪观察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碘过敏试验阳性1例,有轻微呕吐、心慌不良反应。结论在实践工作中无论有无过敏史、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及时抢救严重过敏反应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喷酸葡胺 不良反应 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通而不畅的诊治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亚瑟 谭一清 +1 位作者 冯金坤 余乐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9-672,共4页
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疗中,输卵管通而不畅占有相当的比率,诊断准确、治疗及时,其自然受孕率较高。虽然有人认为妇科内镜(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可以作为诊断和评价输卵管性不孕的金标准,并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其费用高、创伤性... 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疗中,输卵管通而不畅占有相当的比率,诊断准确、治疗及时,其自然受孕率较高。虽然有人认为妇科内镜(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可以作为诊断和评价输卵管性不孕的金标准,并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其费用高、创伤性相对较大,而且受术者操作技术影响较大,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广泛用于临床,它作为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得到普遍认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在诊断及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方面明显优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腹腔镜相媲美,而且可动态观察输卵管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费用低,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通畅性 诊断治疗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再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亚瑟 谭一清 熊丽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5期337-340,共4页
1998年推出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CT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笔者就MSCT原理、几个重要的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临床应用 MSCT 扫描参数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外伤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的诊断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勇 《中外医疗》 2016年第5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65例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膝关节外伤检出率为98.5%高于64排螺旋CT的90... 目的探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65例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膝关节外伤检出率为98.5%高于64排螺旋CT的90.8%(P<0.05),且磁共振在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积液上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6.0%、100.0%、100.0%,64排螺旋CT分别为95.5%、92.0%、75.0%、90.0%,但除半月板损伤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外伤采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诊断,但磁共振的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 排螺旋 CT 膝关节外伤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乐熺 谭一清 《当代医学》 2012年第6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CT对67例可疑为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对输尿管结石确64例(95.5%);输尿管下端结石41例(64.1%),中上段23例(35.9%);结石在CT图像上均为高密度;CT对结石引起的继发性改...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CT对67例可疑为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对输尿管结石确64例(95.5%);输尿管下端结石41例(64.1%),中上段23例(35.9%);结石在CT图像上均为高密度;CT对结石引起的继发性改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 CT对输尿管结石的检查优于X线平片级B超,尤其是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显示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肝细胞癌的CT表现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丽琴 王亚瑟 谭一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55-35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方法选择17例HCC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2岁。分析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螺旋CT扫描中呈不典型表现的CT征像和病理学改变。结果17例共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方法选择17例HCC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2岁。分析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螺旋CT扫描中呈不典型表现的CT征像和病理学改变。结果17例共发现18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10个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或高密度;6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密度;2个病灶动脉期病灶边缘有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结论肝癌在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病理学基础等是其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及介入再通术、介入栓堵术对比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亚瑟 谭一清 熊丽琴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4期107-108,共2页
在子宫及输卵管性疾病诊疗中,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广泛用于临床,它作为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得到普遍认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在诊断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方面明显优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而且可动态观察输卵管功能、副作用较少、... 在子宫及输卵管性疾病诊疗中,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广泛用于临床,它作为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得到普遍认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在诊断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方面明显优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而且可动态观察输卵管功能、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费用低,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输卵管介入栓堵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等优点在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方面应用越来越广。子宫输卵管造影及介入再通术、介入栓堵术的对比剂主要为碘化油及碘水,但对于部分碘过敏、肾功能不良者,碘对比剂使用的风险很大,被列为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造影 对比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肾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丽琴 王亚瑟 +2 位作者 冯金坤 王俊 刘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小肾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肾脏形态改变,病灶边缘出现假包膜征以及局部病变部位皮髓质分界消失,是小肾癌的主要表现。结论小肾癌MRI的病灶信...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小肾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肾脏形态改变,病灶边缘出现假包膜征以及局部病变部位皮髓质分界消失,是小肾癌的主要表现。结论小肾癌MRI的病灶信号表现复杂多变,假包膜的出现对其有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动态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取决于肿瘤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