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梦莉 王智超 +3 位作者 张婧 袁琪 张衡 孙茹雪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qSOFA)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病人3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qSOFA)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病人3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8 d病人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入院24 h内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分对病人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SIRS评分[1(0,2)分比2(0,4)分]、SOFA评分[3(0,11)分比6(3,16)分]、qSOFA评分[1(0,2)分比2(0,3)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qSOFA评分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71.97%,特异度为80.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3~0.843);SIRS评分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69.08%,特异度为71.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95%CI:0.694~0.820);SOFA评分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73.12%,特异度为78.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33~0.855);三者联合应用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68.21%,特异度为91.3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809~0.903),三者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最高(P<0.05)。结论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均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死亡情况具有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病人病情 危险性评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梦莉 朱维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及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PICC诊治的14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及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PICC诊治的14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消极情绪、CRBSI感染率及感染时间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实施前的消极情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CRBSI感染8例(11.4%);而研究组患者CRBSI感染1例(1.4%)。研究组CRBSI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及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发生CRBSI时间延长(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降低CRBSI发生率,值得积极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急诊科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室如何发现新发传染病的蛛丝马迹?
3
作者 刘霖 王智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肺炎及疫情在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中都留下了深刻且不可磨灭的印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是有效阻断疫情蔓延的前提与关键.急诊科室及内科系统有关科室如何在疫情防控中通过剥丝抽茧发现蛛丝马迹... 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肺炎及疫情在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中都留下了深刻且不可磨灭的印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是有效阻断疫情蔓延的前提与关键.急诊科室及内科系统有关科室如何在疫情防控中通过剥丝抽茧发现蛛丝马迹,继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成为新发传染病的"吹哨人"值得业界有识之士关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室 疫情防控 蛛丝马迹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急诊救治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方案及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莹 朱梦莉 +3 位作者 张衡 潘虹 何苗 韩瑞萍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对合并血气胸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并对急诊救治方案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的入院诊断、急诊救治及术后观察及护理,分析救治效果。结果本次研究86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急诊救治痊愈率为90.70%,严重颅脑损... 目的对合并血气胸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并对急诊救治方案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的入院诊断、急诊救治及术后观察及护理,分析救治效果。结果本次研究86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急诊救治痊愈率为90.70%,严重颅脑损伤发生率为3.49%,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81%;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胸腔闭式引流+切开复位(53.49%)、切开复位固定(29.07%)、气管呼吸机治疗(17.44%)等,其中,胸腔闭式引流+胸骨切开复位术应用比例最高(P<0.05)。结论对合并血气胸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积极的急诊救治可获得较好的救治效果,严重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胸 多发肋骨骨折 急诊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艳 朱梦莉 何苗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生62名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分成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32名),根据实习教育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生62名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分成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32名),根据实习教育要求,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模式开展解剖学教学培训,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模式开展解剖学教学培训,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护生急诊科理论、专科技能考核成绩、临床抢救应对能力、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临床教学质量总分及各5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及教学满意度,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临床护理胜任力的护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 急诊科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AP磷酸化介导紧密连接蛋白参与保护脓毒症肠上皮屏障功能
6
作者 张继龙 单萍 +1 位作者 韩杨 朱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24-1429,共6页
目的:验证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和Occludin保护脓毒症肠屏障功能与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VASP)相关。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VASP磷... 目的:验证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和Occludin保护脓毒症肠屏障功能与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VASP)相关。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VASP磷酸化(p-VASP)激动剂Bucladesine组。ELISA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含量。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形态。TUNEL染色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p-VASP、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绒毛断裂、TUNEL阳性细胞增加、DAO和D-LA含量升高(P<0.05),Bax蛋白、p-VAS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ucladesine组中小肠绒毛数量增加、绒毛断裂减少、TUNEL阳性细胞减少、DAO和D-LA含量降低(P<0.05),p-VAS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抑制脓毒症小鼠p-VASP后小肠上皮屏障功能恢复,这与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p-VASP 肠上皮屏障功能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铁调素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李艳 谢先龙 +1 位作者 朱梦莉 苏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25-2429,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Rankin量表(m RS)分组,mRS≥3分为预后不良组97例、mRS<3分为预后良好组128例。对比患者血清VILIP-1、Hepc25水平及对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价值。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血糖、LYM、NIHSS评分、PLT、WBC、VILIP-1、Hepc25均是AIS患者预后影响的因素(P<0.05);与轻度缺损相比,中度和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上升;与中度缺损相比,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增高;而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VILIP-1、Hepc25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VILIP-1、Hepc25单项诊断低于联合诊断(P<0.05)。结论VILIP-1、Hepc25水平增高,参与了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影响患者预后,可作为AIS患者预后诊断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锥蛋白样蛋白1 铁调素2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F介导的Th17极化在急性胰腺炎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茹雪 朱梦莉 +1 位作者 刘晶晶 陈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探讨Rho相关GTP结合蛋白F(RhoF)介导的Th17极化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RhoF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10)和SAP+Y-27632组(n=10)。另将WT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 目的探讨Rho相关GTP结合蛋白F(RhoF)介导的Th17极化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RhoF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10)和SAP+Y-27632组(n=10)。另将WT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SAP组(n=10)和SAP+Y-27632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建立SAP模型。SAP+Y-27632组在模型建立后,通过尾静脉输注Y-27632。分离小鼠血液样本中的T细胞,用于RhoF、p-MYPT1蛋白检测和ROCK活性测定,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产生IL-17的淋巴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小鼠T细胞中RhoF、p-MYPT1表达量增加(P<0.01),并且RhoF的水平与p-MYPT1的水平密切相关(P<0.05)。与WT组相比,RhoF组小鼠T细胞的RhoF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加约30%,并且CD4+T细胞自发产生IL-17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WT小鼠相比,RhoF转基因小鼠胰腺损伤的组织学评分,T细胞的RhoF、p-MYPT1表达量,IL-17+T细胞数量和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加(P<0.05)。SAP+Y-27632组的组织学评分,T细胞的RhoF、p-MYPT1表达量,IL-17+T细胞数量和血清IL-17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结论RhoF/ROCK信号通路介导的Th17细胞极化参与SAP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GTP结合蛋白F TH17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激酶抑制剂蛋白信号通路表达影响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9
作者 孙茹雪 朱梦莉 +1 位作者 刘晶晶 陈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35-1940,共6页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剂蛋白(RKIP)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脑出血(ICH)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ham+Vector组、ICH+Vector组和ICH+RKIP组,每组16只。ICH+Vector组和ICH+RKIP组建立胶...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剂蛋白(RKIP)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脑出血(ICH)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ham+Vector组、ICH+Vector组和ICH+RKIP组,每组16只。ICH+Vector组和ICH+RKIP组建立胶原酶ICH模型。在手术前及手术后1、3、5和7 d,每组有8只动物行为测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在ICH后7 d,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血肿周围RKIP、p-p65、TRAF6表达。结果与ICH+Vector组相比,ICH+RKIP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缩短,并且在目标象限中花费时间和跨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ICH+RKIP组Nissl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ICH+Vector组(P<0.05)。此外,ICH+RKIP组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低于ICH+Vector组(P<0.05)。与Sham组相比,接受ICH的大鼠表现出RKIP表达逐渐降低,并在第7天达到最低值(P<0.05)。在ICH后7 d,ICH+RKIP组大鼠血肿中RKIP蛋白表达较ICH+Vector组显著增加(P<0.05),p-p65、TRAF6蛋白表达较ICH+Vector组显著降低(P<0.05)。与ICH+Vector组相比,ICH+RKIP组iNOS+Ibal1+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5),和Arg-1+Ibal1+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RKIP上调促进ICH后的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TRAF6/NF-κB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激酶抑制剂蛋白 小胶质细胞 极化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血清Ghrelin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瑞萍 朱梦莉 +2 位作者 陈慰 张衡 王智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SAE早期诊断的因素,BIS、Ghrelin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SAE早期诊断的因素,BIS、Ghrelin早期诊断SAE的价值,不同病情严重程度SAE患者BIS、Ghrelin水平。结果109例脓毒症患者中42例诊断为SAE,其余67例未发生SAE。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OR=5.254(95%CI:2.162,12.769)]、S100β[OR=3.831(95%CI:1.576,9.309)]、BIS[OR=5.859(95%CI:2.411,14.240)]、Ghrelin[OR=4.477(95%CI:1.842,10.881)]是影响SAE早期诊断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IS、Ghrelin及两者联合诊断SAE的敏感性分别为73.81%(95%CI:0.577,0.856)、78.57%(95%CI:0.628,0.892)和73.81%(95%CI:0.577,0.856),特异性分别为76.12%(95%CI:0.639,0.853)、73.13%(95%CI:0.607,0.829)和91.04%(95%CI:0.809,0.963),AUC分别为0.754(95%CI:0.656,0.852)、0.772(95%CI:0.675,0.869)和0.879(95%CI:0.807,0.951)。重度组BIS、Ghrelin均高于中、轻度组(P<0.05),中度组BIS、Ghrelin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BIS联合Ghrelin早期诊断SAE效能良好,且两者可能与SAE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脑电双频指数 生长激素释放肽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瑞萍 袁光新 +3 位作者 陈慰 苏清 朱梦莉 王智超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1例AR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81)与对照组(n=8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间...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1例AR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81)与对照组(n=8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电解质[钾(K^(+))、钠(Na^(+))、氯(Cl^(-))]、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Cc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IL-1、IL-6、IL-8、TNF-α、K^(+)、Na^(+)、Cl^(-)、BUN、Scr、β2-MG水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ARF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电解质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肾脏代替治疗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衡 朱梦莉 +1 位作者 朱维芳 王智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间隙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7.4岁。按照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 目的观察间隙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7.4岁。按照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5.3±14.8)岁,体质量(57.7±10.4) kg;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1±13.3)岁,体质量(58.1±14.9) kg。对比分析两组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12 h及72 h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血乳酸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8 d存活率、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血乳酸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治疗12 h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及全身炎症反应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在治疗72 h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8.1 d±3.8 d vs 10.5 d±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 d存活率比较(72.20%vs 5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间隙性HVHF可以有效清除脓毒症患者炎性介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人力消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超声导向CRRT超滤控制在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肺超声为导向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超滤控制对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容量超负荷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CRRT的脓毒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容量评估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以肺超声为导向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超滤控制对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容量超负荷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CRRT的脓毒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容量评估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评估容量状态以调整治疗参数,观察组采用实时肺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容量状态以调整治疗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每小时尿量、清蛋白、血浆渗透压、尿比重及心脏功能超声检测指标,治疗24 h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用量、液体总入量。结果 两组接受CRRT 24 h后心率、中心静脉压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每小时尿量及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各项心脏功能超声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超声检测无风险、易操作,可随时进行快速、简易的重复评估,在合并AKI的脓毒症患者CRRT期间的容量负荷个体化管理中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超声 脓毒症 早期液体复苏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潘虹 朱梦莉 +2 位作者 王媛媛 苏清 李倩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 2)均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 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有效提升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使机体的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者尽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虹 王智超 +3 位作者 朱梦莉 韩瑞萍 苏清 沈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5-89,共5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血管转流术组和孙氏手术组,分别为39例和4... 目的比较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血管转流术组和孙氏手术组,分别为39例和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转流术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孙氏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术后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0.05)。血管转流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P<0.05)。随访3年,孙氏手术组患者有1例患者于术后31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血管转流术组患者无死亡。结论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用于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 孙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结局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娜 张继龙 +7 位作者 明阳灿 任选辉 王美丽 汪伯毅 孙敏 徐婉仪 陈志鑫 魏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揭示与治疗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0日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治疗结局,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揭示与治疗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0日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治疗结局,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治疗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至2020年3月3日,100例COVID-19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5例(生存组),死亡15例(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44.0岁,女性占60.0%,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除胸部CT示“右肺斑片状阴影”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0岁,既往合并慢性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淋巴细胞计数<0.5×10^9/L、乳酸脱氢酶≥250 U/L、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血肌酐≥97μmol/L、纤维蛋白原≥4 g/L、D-二聚体≥1 mg/L,治疗上未联合中药及使用机械通气(P<0.05),以上因素所占比例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COVID-19治疗结局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COVID-19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结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大鼠逼尿肌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黎 王智超 朱保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氯胺酮诱导膀胱炎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基于氯胺酮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膀胱炎模型,选择不同时间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收缩功能,收集大鼠膀胱组织,常规病理染色观察膀胱粘膜及逼尿肌结构,免疫组化法... 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氯胺酮诱导膀胱炎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基于氯胺酮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膀胱炎模型,选择不同时间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收缩功能,收集大鼠膀胱组织,常规病理染色观察膀胱粘膜及逼尿肌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HSP27在逼尿肌中的表达水平.实验后观察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动力学表现为膀胱收缩频率显著增加及初感膀胱容量明显减小;对照组膀胱组织无明显病理及免疫表达变化,而实验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膀胱粘膜充血,炎症细胞浸润,HSP27表达水平的上升,且HSP27表达水平与诱导时间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HSP27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氯胺酮膀胱炎的逼尿肌收缩活动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热休克蛋白27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虹 陈莹 +2 位作者 陈烈 陈慰 韩瑞萍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的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某院心内科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的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某院心内科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溶栓前使用低分子肝素,而对照组在溶栓后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再通率、再梗死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清BNP和RBP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够改善病患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左心室射血分数 脑钠肽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芸 刘霖 +2 位作者 韩瑞萍 张婧 吴艳霞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50-55,共6页
目的 评估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56例SFTS患者(SFTS组)和同期30例有发热但没有SFTS临床特征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使用小RNA测序分析对照组(n=13)和... 目的 评估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56例SFTS患者(SFTS组)和同期30例有发热但没有SFTS临床特征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使用小RNA测序分析对照组(n=13)和SFTS组患者(n=13)血浆血小板中的miRNA表达谱,并通过定量PCR验证失调的miRNA。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与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56例SFTS患者中,35例为普通SFTS,21例为重症SFTS。与普通SFTS患者相比,重症SFTS患者的年龄、脑病、死亡人数、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所有SFTS患者的病死率为8.93%(95%CI,4.92%~15.67%),重症SFTS患者的病死率为23.81%(95%CI,13.48%~38.53%)。与普通SFTS患者相比,重症SFTS患者的30 d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SFTS患者血小板中发现26个显著失调的miRNA(倍数变化>8和FDR<0.000 1%)。miR-106b、miR-25、miR-92a、miR-21、miR-590-5p在SFTS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SFTS患者的miR-106b、miR-25、miR-92a、miR-21、miR-590-5p表达显著高于普通SFTS患者(P<0.05)。miR-106b、miR-25、miR-92a、miR-21、miR-590-5p是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SFTS患者的血小板中发现了一个独特的miRNA表达特征,并能够对SFTS患者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患者进行有效区分。此外,这些miRNA还可作为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不良预后 小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降压作用的meta分析
20
作者 柯孟婷 陈慰 《临床荟萃》 2023年第11期965-971,共7页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OS核心合集(含SCIE、SSCI、A&HCI、CPCI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OS核心合集(含SCIE、SSCI、A&HCI、CPCI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收集瑞舒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与单独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27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瑞舒伐他汀联合降压药物)696例,对照组(单独降压药物)5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收缩压:WMD=-1.97,95%CI:-3.55~0.38,P=0.02;舒张压:WMD=-1.24,95%CI:-2.20~-0.29,P=0.01);其中亚组分析显示,瑞舒伐他汀与两类降压药物(氨氯地平+沙坦类降压药)三联用药的降压效果更显著(收缩压:WMD=-4.06,95%CI:-6.84~-1.29,P=0.004;舒张压:WMD=-1.46,95%CI:-2.90~-0.02,P=0.047);且两组治疗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73~1.86,P=0.52)。结论 与单独使用降压药物相比较,瑞舒伐他汀联合降压药可更有效的降低血压水平,其中瑞舒伐他汀与氨氯地平以及沙坦类降压药三联用药的降压效果更显著,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氨氯地平 沙坦类降压药 META分析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