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杨婷 郑晓丹 +4 位作者 傅茂菱 黄靓颍 谢航博 陈思忆 华子衿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 了解头颈部肿瘤患者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为构建有效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及相关文献、专家咨询制订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15例头颈部肿瘤住院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定... 目的 了解头颈部肿瘤患者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为构建有效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及相关文献、专家咨询制订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15例头颈部肿瘤住院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剖析提炼主题。结果 共归纳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健康知识和信念(疾病相关知识缺乏、自我管理认知不全面、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自我调节技能和能力(症状和毒副作用管理、负面情绪调节能力、工作及日常生活管理),社会支持需求(医护人员的支持需求、亲友支持需求、经济支持需求)。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障碍因素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可基于患者需求,通过加强自我管理知识教育、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及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自我管理 健康行为 健康信念 自我效能 自我调节 社会支持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用于血液肿瘤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默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用于血液肿瘤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肿瘤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用于血液肿瘤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肿瘤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后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血液透析的肿瘤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血液透析 肿瘤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3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杨婷 陈思忆 +1 位作者 郑晓丹 杨怡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法探讨国际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为我国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000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法探讨国际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为我国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000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CiteSpace去重后共纳入860篇相关文献,年度发文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研究主体集中在美国和英国的高校及研究所,各机构和国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合作团体;研究热点为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的干预和管理。结论建议研究者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及模式,进一步研制更适合我国口腔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未来应重点关注个性化治疗方案、康复训练方法及管理、支持性照护需求、身体意象改变,以更好地提高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生活质量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丹 张念 +1 位作者 程辉 易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113-115,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将5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2组出血...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将5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2组出血表现、血小板变化情况、输血依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血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平均为(7.35±2.64)d,对照组为(9.73±1.89)d,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治疗组平均每位患者输血依赖频率为(2.73±0.43),对照组为(4.21±0.60),治疗组输液依赖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hT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hIL-11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重组人白介素-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平 王兰兰 +4 位作者 关军 周英 王秋香 程辉 邹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联合AHSCT治疗的4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诊... 目的:探讨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联合AHSCT治疗的4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4岁,初治时均不同程度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循环超负荷(外周水肿、胸腹腔积液)、骨硬化症、内分泌病变(甲状腺、性腺等)、皮肤改变(色素沉着、血管瘤、白甲等)、M蛋白、视乳头水肿等临床表现及特征。2例患者合并Castleman病,3例患者行脑脊液检测且均提示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周期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诱导化疗后序贯AHSCT。随访时间10-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无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可控,治疗后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伊沙佐米作为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毒性更小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AHSCT治疗POEMS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蛋白酶体抑制剂 伊沙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VEGF、bFGF因子水平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亮 周英 +1 位作者 程平 关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349-351,432,共4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VEGF、b FGF因子水平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接受体检的6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治疗后,...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VEGF、b FGF因子水平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接受体检的6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治疗后,按照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参试者入组前、后,分别测试记录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VEGF、b FG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临床分期III、IV期及分子亚型N-GCB患者的VEGF及b FGF水平明显高于I、II期及分子亚型GCB患者;治疗后,所有患者的VEGF及b FGF水平明显降低,但临床分期III、IV期及分子亚型N-GCB患者仍略微高于I、II期及分子亚型GC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有效组患者的血清中VEGF及b FGF明显低于无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血清中VEGF及b FGF因子水平能反映患者病情,能预测患者病理分期及对预后做出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VEGF BFGF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丝分裂调控蛋白DIS3的表达调控对3株人骨髓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邹亮 程辉 +4 位作者 张婷 周英 关军 程平 王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目的:探究有丝分裂调控蛋白DIS3的表达调控对3株人骨髓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RPMI 8226和U266B1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并构建DIS3基因过表达载体和DIS3-siRNA。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DIS3过表达-空载体... 目的:探究有丝分裂调控蛋白DIS3的表达调控对3株人骨髓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RPMI 8226和U266B1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并构建DIS3基因过表达载体和DIS3-siRNA。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DIS3过表达-空载体组、DIS3-siRNA阴性对照组、DIS3过表达组以及DIS3-siRNA组共5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应用MTT法检测3种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收集培养了72 h的细胞样本,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MTT检测显示,与同时间点(24、48或72 h)DIS3过表达-空载体组比较,DIS3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P<0.01);与同时间点(24、48或72 h)DIS3-siRNA阴性对照组比较,DIS3-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增加(P<0.01)。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DIS3过表达-空载体组比较,DIS3过表达组细胞中PCNA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与DIS3-siRNA阴性对照组比较,DIS3-siRNA组细胞中PCNA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DIS3能显著降低3株人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这可能与降低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调控蛋白DIS3 骨髓瘤细胞 细胞增殖能力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3表达调控对人骨髓瘤细胞集落形成及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邹亮 程辉 +4 位作者 张婷 周英 关军 程平 王兰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目的:探究DIS3表达调控对人骨髓瘤细胞集落形成及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RPMI-8226和U266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并构建DIS3基因过表达载体和DIS3-siRNA。3种细胞实验均分成5组:对照(control... 目的:探究DIS3表达调控对人骨髓瘤细胞集落形成及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RPMI-8226和U266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并构建DIS3基因过表达载体和DIS3-siRNA。3种细胞实验均分成5组:对照(control)组、siRNA阴性对照(siRNA-NC)组、siRNA-DIS3组、空载体(empty vector)组以及DIS3过表达(over-DIS3)组。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的变化;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形成相关基因Ang1、Ang2及VEGF-A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Matrigel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管形结构生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下述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在NCI-H929、RPMI-8226和U266 3种细胞中存在相似性:与空载体组比较,DIS3过表达组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而与siRNA-NC组比较,siRNA-DIS3显著增强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P<0.01)。DIS3过表达降低了HIF-1α和HIF-3α蛋白的表达(P<0.05),敲减DIS3表达则显著促进了HIF-1α和HIF-3α蛋白的表达(P<0.05)。此外,DIS3过表达显著降低了Ang1和Ang2及VEGF-A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而siRNA-DIS3则显著促进了Ang1和Ang2及VEGF-A的表达(P<0.05)。与空载体组比较,DIS3过表达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显著抑制了HUVECs的成管能力(P<0.01);而与siRNA-NC组比较,siRNA-DIS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则显著提高了HUVECs的成管能力(P<0.05)。结论:DIS3过表达能显著抑制人骨髓瘤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及HUVECs的成管能力,这可能与其对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的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3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集落形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成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黑色素瘤抗原-A3的表达及其对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高峰 黄智红 +6 位作者 吕磊 向威 孙莹 朱金燕 袁敬东 章传华 吴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该院膀胱癌患者12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该院膀胱癌患者12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AGE-A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膀胱癌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分析MAGE-A3阳性率和炎症因子含量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类型及肿瘤分期等的关系;培养膀胱癌细胞系T24,采用小干扰RNA(si RNA)敲减MAGE-A3的表达后,检测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变化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变化。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AGE-A3 m RNA、蛋白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GE-A3阳性率及患者肿瘤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与一般临床资料无相关,而与膀胱癌分期呈正相关;si RNA敲减MAGE-A3的表达后,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AGE-A3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膀胱癌细胞炎症状态,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AGE-A3 NF-ΚB信号通路 p65磷酸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黏蛋白1、干扰素-γ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易雪 关军 +3 位作者 周英 余丹 邹亮 张婷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751-752,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为特点的B细胞性肿瘤。骨髓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存活、转移是肿瘤微环境中的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3例MM患者CD4+CD2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为特点的B细胞性肿瘤。骨髓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存活、转移是肿瘤微环境中的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3例MM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黏蛋白1(MUC1)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旨在探讨三者间关系及在MM疾病进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黏蛋白1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血栓通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丹 程辉 +1 位作者 张婷 易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胶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V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红细胞单采及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胶囊及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值变... 目的观察血栓通胶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V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红细胞单采及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胶囊及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值变化情况,治疗中脑梗死发生率,患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及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患者。结论加用血栓通胶囊及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明显改善疗效,降低血红蛋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栓塞等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参芪扶正注射液 重组人干扰素Α-2A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高白细胞血症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英 关军 +2 位作者 程平 吴思静 程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伴高白细胞血症的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白细胞分离术后行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10名伴高白细胞血症的RAML患者,并观...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伴高白细胞血症的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白细胞分离术后行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10名伴高白细胞血症的RAML患者,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10名患者有5名达形态学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CR率达50%,4名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名治疗失败,总有效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为90%。10名患者行白细胞分离术后白细胞瘀滞综合征均改善缓解,化疗过程中未新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均未发生早期死亡和治疗相关死亡。10名患者的感染和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均未发生严重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含地西他滨方案可以有效治疗伴高白细胞血症的RAML,且早期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血症 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细胞分离术 地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军 周英 +5 位作者 王兰兰 张婷 毛霞 胡彬 程辉 邹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例BPDCN患者,应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例BPDCN患者,应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热点基因突变,动态监测其基因水平变化,分析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者诊断明确,均接受化疗,例1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无病存活至今,例2、3死亡。例1以急性白血病起病,初诊时表现为TET2基因双位点突变,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逐渐出现了KRAS和BRAF等突变;例2及例3均检测到胚系来源基因突变各1个,分别为PDGFβ突变(c.C283T)、rs2191566GG。结论:BPDCN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具有异质性,NGS基因筛查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KRAS、BRAF突变可能参与了伴TET2突变的BPDCN的发展,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样化疗方案对该类患者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肿瘤 浆细胞样 母细胞性 测序 TE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反复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平 王兰兰 +1 位作者 程辉 邹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5-75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目前仍无法治愈的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灶多局限于骨髓,少部分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lesion,EMD),发生率约3.5%~18%[1]。在骨髓瘤细胞破坏的骨质周围形成病灶为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目前仍无法治愈的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灶多局限于骨髓,少部分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lesion,EMD),发生率约3.5%~18%[1]。在骨髓瘤细胞破坏的骨质周围形成病灶为骨旁髓外病变(bone-related EMD,bEMD),而远离破坏的原发灶骨质,侵犯诸如皮肤、中枢、胸膜、睾丸等部位,称为非骨旁髓外病变(strict EMD,sEMD)。目前普遍认为,合并EMD的MM治疗棘手,预后差,生存期短。我们报告一例诊治过程复杂、初诊时同时合并sEMD和bEMD的MM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平 王秋香 +8 位作者 王兰兰 关军 周英 张婷 苏飞 陈柳青 曹阳 程辉 邹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6-901,共6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市同济医院诊治的5例BPD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28(10-52...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市同济医院诊治的5例BPDC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28(10-52)岁。4例起病时有明显皮肤损害,1例以急性白血病起病,无明显皮肤损害,但在复发时累及皮肤。其他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骨髓(2/5)、外周血(2/5)、淋巴结(3/5)、肝脾(2/5),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肿瘤细胞特征性的免疫标记物CD4、CD56、CD123均为阳性,中位Ki-67指数为70%。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发现3例患者分别存在TET2、ASXL1、NRAS基因突变。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1例早期死亡,3例达CR,1例达PR。2例患者复发、进展,更换治疗方案后其中1例再次达CR。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OS时间87个月;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死亡,2例存活。可评价疗效的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5(9-84)个月,中位OS时间为31.5(10-87)个月。结论:BPDCN异质性强,总体预后不良。造血干细胞移植特别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BPDCN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化疗 分子生物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3对人骨髓瘤细胞周期及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亮 程辉 +4 位作者 张婷 周英 关军 程平 王兰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究DIS3对人骨髓瘤细胞周期及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RPMI 8226和U266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并构建DIS3基因过表达载体和DIS3-siRNA。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 目的探究DIS3对人骨髓瘤细胞周期及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RPMI 8226和U266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并构建DIS3基因过表达载体和DIS3-siRNA。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P21、CDK2以及肿瘤相关蛋白MYC、RAS、TP53及BRAF的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结果与空载体组比较,DIS3过表达组细胞存在明显的G0/G1期阻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CDK2以及肿瘤相关蛋白MYC、RAS、TP53、BRAF和p-ERK1/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P21表达水平升高(P<0.01),siRNA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DIS3过表达组相反。结论DIS3过表达能使人骨髓瘤细胞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降低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这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3 人骨髓瘤细胞 细胞周期 肿瘤相关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新的AD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晚发型非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军 胡倩倩 +3 位作者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邹亮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8-994,共7页
目的探讨1种新的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基因突变致非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ciency disease,SCID)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非典型SCID患者,应用疾病相关基因目标序... 目的探讨1种新的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基因突变致非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ciency disease,SCID)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非典型SCID患者,应用疾病相关基因目标序列捕获和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及家系分析,筛选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突变类型,分析伴ADA基因相关非典型SCID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结果该患者诊断为ADA Pro297Gln/Arg235Gln复合杂合突变的非典型SCID或Leaky SCID(LS),以反复感染、低IgM/IgA血症、B淋巴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NGS检测显示,患者存在ADA基因双位点突变:8号外显子c.704G>A(p.Arg235Gln)和10号外显子c.890C>A(p.Pro297Gln)。其父母分别携带该基因c.704G>A(p.Arg235Gln)和c.890C>A(p.Pro297Gln)突变,但无SCID相关依据。结论ADA Pro297Gln/Arg235Gln复合杂合突变可导致晚发型非典型SCID或LS,以B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性粒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丙球替代治疗维持IgG水平在12 g/L以上可能减少患者感染风险;早期NGS检测有助识别非典型SCID或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脱氨酶 基因突变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娟 吴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239例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数38例,其余201例为非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239例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数38例,其余201例为非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PICC置管之后,至形成血栓的时间为(17.19±2.09)d;38例血栓患者中,其中2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均在PICC置管之后的10d之内,构成比为52.63%(20/38),有3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在PICC置管之后的20d之内,构成比为78.95%(30/38),其余8例均在置管20d之后,构成比为21.05%(8/38);(2)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如下几点:使用ESA,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以及血小板数。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重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并采取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相关静脉血栓 形成时间 影响因素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平 王秋香 +1 位作者 程辉 邹亮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42-343,共2页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是起源于胃肠道黏膜下层及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GIL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较困难,治...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是起源于胃肠道黏膜下层及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GIL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较困难,治疗手段无统一标准,预后差异较大。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20例原发性胃肠道NHL(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