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基于镜质组反射率证据的修正
1
作者 焦守涛 刘东娜 +14 位作者 张旗 靳职斌 张玉生 原杰 周李岗 刘铁翊 解团结 范宗胜 闫彤彤 周新鹏 张双奎 卫倩倩 闫涛 张坤 尹碧菡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8-431,共14页
我们已经根据花岗岩的资料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本文增加了镜质组反射率资料,重新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经过对比,得出了许多新认识。对比说明,在下地壳填图中,镜质组反射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料。... 我们已经根据花岗岩的资料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本文增加了镜质组反射率资料,重新编制了一份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经过对比,得出了许多新认识。对比说明,在下地壳填图中,镜质组反射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料。镜质组反射率可以记录它形成以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是煤田和石油地质部门成熟度测量中广泛应用且可靠的方法之一。镜质组反射率方法对岩石学和矿床学也非常有用,因此可以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推测深部是否有隐伏岩体以及隐伏岩体的分布和规模,推测下地壳底部是否有地幔上涌以及地幔上涌的分布。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寻找隐伏岩体,再根据隐伏岩体找矿,是一个找矿的新方法。文中根据山西省镜质组反射率的分布,推测在若干R_(o)>3.0%的地区的深部有可能发现隐伏岩体,其中,祁县隐伏岩体已经被钻探验证所证实。山西省煤矿很多,凡是无烟煤分布区均是寻找隐伏岩体的有利地区。文中还根据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对山西省早白垩世下地壳地质图进行了修改,指出山西省中部和南部的深部为大片中生代(主要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区,也是早白垩世时地幔上涌的区域。根据地层资料和花岗岩资料推测山西省北部(大同以北)为地壳厚度正常区,南部为地壳加厚区(为中国东部高原的一部分)。南部为地幔上涌区,北部无地幔上涌迹象;故南部下地壳为高温榴辉岩相区,北部下地壳为低温榴辉岩相区。地表有矿产分布的区域,下地壳为含流体榴辉岩相区。山西省中部和西部的下地壳可能为榴辉岩相-麻粒岩相过渡区,暗示中国东部高原在山西省可能呈现为向西缓慢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镜质组反射率 无烟煤 下地壳地质图 隐伏岩体 高原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类电力廊道树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娜 曹原野 +4 位作者 何勇 陈启浩 原瀚杰 董丽梦 刘修国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5期70-73,共4页
竹子和桉树由于长势快、冠层高成为高压输电线路在植被茂密区面临的主要树障威胁之一,因此识别竹子和桉树是早期树障预警的关键。基于多旋翼无人机获取高压输电走廊区域的多光谱影像,充分利用红边波段优势提取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 竹子和桉树由于长势快、冠层高成为高压输电线路在植被茂密区面临的主要树障威胁之一,因此识别竹子和桉树是早期树障预警的关键。基于多旋翼无人机获取高压输电走廊区域的多光谱影像,充分利用红边波段优势提取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再结合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植被指数特征优选;最后对比最大似然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基于RF的特征优选不仅能降低特征变量维度,而且能保持原有的分类精度,从而提高分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识别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 红边波段 植被指数 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质数据库结构设计与质量控制方法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叶繁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23期92-95,共4页
城市地质数据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实现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与高效访问,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地质数据的构成及特点,结合国内城市地质调查数据现状和应用需求,参考《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内容与数据库结构》等相关规范... 城市地质数据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实现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与高效访问,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地质数据的构成及特点,结合国内城市地质调查数据现状和应用需求,参考《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内容与数据库结构》等相关规范,开展了城市地质数据建库内容与结构设计,建立了“纵向层次、横向专业”的数据库结构,并针对性地探讨了数据建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城市地质数据建库质量,为探讨本轮城市地质调查数据资源建设提供了建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数据库 结构设计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影像白平衡的稀疏光流跟踪河流测速方法
4
作者 刘雅楠 李好胜 +1 位作者 邓刚 胡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8期81-84,共4页
为了提高天然河流测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影像白平衡的稀疏光流跟踪河流测速方法。实验证明:本方法未经图像预处理时的测量精度与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large-sca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LSPIV)相当,然而... 为了提高天然河流测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影像白平衡的稀疏光流跟踪河流测速方法。实验证明:本方法未经图像预处理时的测量精度与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large-sca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LSPIV)相当,然而,本方法无需人工辅助示踪,测量成本低,测量时间减少了约50%,显著提高了测量效率,且对水面复杂的成像条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在天然示踪场景下的应用能力更优。在预处理阶段引入基于影像自动白平衡(auto white balance,AWB)的全反射算法。在高速流场下,测量精度有了显著提升。本方法测量精度合理,人工输入参量少,计算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在高速流场下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测速 稀疏光流 自动白平衡 测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发展
5
作者 李叶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4期185-186,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交通等行业地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就使得工程地质环境地相关数据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数据,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已成为地质环境部门发展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测绘 地理信息技术 地质勘查 应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信息化平台发展综述与研究展望
6
作者 张坤 花卫华 +2 位作者 李叶繁 车文超 冯武超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54-56,148,共4页
本文旨在综述地质信息化平台的研究现状,解决地质信息管理、共享和利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国内外地质信息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地质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架构、数据质量、平台功能、平台安全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 本文旨在综述地质信息化平台的研究现状,解决地质信息管理、共享和利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国内外地质信息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地质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架构、数据质量、平台功能、平台安全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地质信息化平台在提高地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面临共享应用和价值挖掘不足的问题。未来,地质信息化平台应向共建共享发展,并进一步在地质信息产品个性化定制、地质信息云平台集成共享、地质信息大模型智能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充分发挥地质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更高效的地质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信息平台 地质信息集成共享 地质信息智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