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安全管理要精细化、差异化、智能化 访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晖
1
作者 翟晓汀 张晖 《经济》 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
智慧交通是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网络技术来优化交通系统运行和管理。它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安全和环保的出行体验。武汉理... 智慧交通是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网络技术来优化交通系统运行和管理。它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安全和环保的出行体验。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晖教授在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智慧交通的新形势下,交通安全有了新的含义,给车企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经济》:目前制约我国智慧交通普及的因素有哪些?张晖:目前制约我国智慧交通普及的因素主要在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技术 智慧交通 交通安全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效率 差异化 武汉理工大学 精细化
原文传递
第三届智能交通学术论坛暨武汉理工大学ITS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2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10年11月27日,第三届智能交通学术论坛暨武汉理工大学ITS研究中心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智能交通行业的知名专家、湖北省领导、合作企业领导以及ITS研究中心校友近300人欢聚一堂,共同参加论坛并庆... 2010年11月27日,第三届智能交通学术论坛暨武汉理工大学ITS研究中心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智能交通行业的知名专家、湖北省领导、合作企业领导以及ITS研究中心校友近300人欢聚一堂,共同参加论坛并庆祝ITS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理工大学 智能交通 ITS 论坛 学术 庆典活动 交通行业 企业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技术分中心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3
《交通与计算机》 2007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武汉理工大学 技术中心 中心工作 远洋运输 中国 分中心 副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路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严新平 韩亚 +2 位作者 吴兵 李梦霞 张笛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水路交通系统是以船舶等为载运工具、以港口为节点、以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为通道的一种运输方式,能够实现货物、人员的搭载与时空位移,是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路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梳理了水路... 水路交通系统是以船舶等为载运工具、以港口为节点、以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为通道的一种运输方式,能够实现货物、人员的搭载与时空位移,是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路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梳理了水路交通系统未来需求及技术特征,提出了水路交通运输规划与组织优化、绿色船舶动力系统及供给体系、人机共融船舶岸基驾控系统、海域立体综合运输系统、水路交通系统控制体系、气象导航与安全航行等未来水路交通系统发展方向,为提高水路交通系统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新一代航运系统 岸基驾控 新能源动力 海域立体运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网格的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子琦 张存保 +1 位作者 霍礼辉 潘寿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利用无人机俯视拍摄交叉口交通流数据,并通过Tracker软件从视频中提取多个时段的交通冲突数据;将交叉口划分成若干个相同尺寸的空间网格,并综合考虑冲突频率和冲突严重程度,提出空间网格冲突率、空间网格冲突速度和空间网格潜在危险度3... 利用无人机俯视拍摄交叉口交通流数据,并通过Tracker软件从视频中提取多个时段的交通冲突数据;将交叉口划分成若干个相同尺寸的空间网格,并综合考虑冲突频率和冲突严重程度,提出空间网格冲突率、空间网格冲突速度和空间网格潜在危险度3个指标量化空间网格的风险.利用基于模糊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和CRITIC赋权法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得到空间网格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计算各时段交叉口内空间网格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同时段交叉口内不同位置的风险.分别选取无信号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反映交叉口空间内的风险分布,并能评价不同时段交叉口的安全水平,为精细化治理交叉口提供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安全评价 交通冲突 空间网格风险评估 加权FCM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长江航运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严忠贞 严新平 +1 位作者 马枫 初秀民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年第6期76-81,共6页
在构建绿色长江船舶动态交通流智能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绿色长江航运的特点,从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方面对长江航运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长江绿色航运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绿色长江航运 信息采集 智能决策 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的虚拟仿真测试技术研究
7
作者 刘佳仑 杨帆 +2 位作者 谢玲利 李诗杰 王腾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0-1789,共10页
研究了面向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的虚拟仿真测试技术。介绍了智能航行在货运船舶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当下避碰决策策略、路径规划算法以及避碰决策与规划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面向货运船舶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能力,基于避碰规则中... 研究了面向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的虚拟仿真测试技术。介绍了智能航行在货运船舶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当下避碰决策策略、路径规划算法以及避碰决策与规划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面向货运船舶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能力,基于避碰规则中的会遇态势划分,结合四元船舶领域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理论,提出了一种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算法。构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环境的避碰决策与规划算法仿真测试方法,通过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模拟器模拟目标船的状态数据,结合船载综合导航系统(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INS)实现了避碰决策与规划算法的测试。通过复杂水域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货运船舶智能航行功能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航行 避碰决策 路径规划 虚拟仿真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2017年会——行人交通及智能交通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少博 张晖 吴超仲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介绍了2017年第96届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年会(2017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96th Annual Meeting,TRB2017)的概况,包括TRB的组织构架、TRB年会的组织形式及所涉及的领域等。重点介绍行人交通及智能交通2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介绍了2017年第96届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年会(2017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96th Annual Meeting,TRB2017)的概况,包括TRB的组织构架、TRB年会的组织形式及所涉及的领域等。重点介绍行人交通及智能交通2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行人交通方面,结合交通流理论与特征、应急疏散、行人等6个相关TRB(分)委员会的会议组织情况,分别从群集动力学、人员疏散、道路行人交通和客流服务与安全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智能交通方面,结合智能交通系统、自动化与互联化车辆的角色和车辆-高速公路自动化3个TRB委员会的大会组织情况以及讨论情况,分别从智能交通对驾驶安全的影响以及车路协同对交通效率和环境的影响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B年会 行人交通 人员疏散 智能交通 车路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智能算法在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石永辉 鲍俊 +1 位作者 严忠贞 蒋圣萍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年第4期58-61,共4页
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进行准确预测是实现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关键。针对目前单一预测方法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小波与支持向量机(SVM)融合的预测新方法;同时为了避免SVM知识学习过程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PSO)... 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进行准确预测是实现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关键。针对目前单一预测方法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小波与支持向量机(SVM)融合的预测新方法;同时为了避免SVM知识学习过程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PSO)来优化SVM的关键参数,以提高对短时交通流量的预测精度。通过对武汉市道路交通流数据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实验数据关键特征,显著提高SVM的预测精度,且结果比单一使用方法提高了近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 短时预测 小波变换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严新平 涂敏 +2 位作者 杨家其 徐浩然 张桐霞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7,共12页
海洋港口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是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水平、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面向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现实需求,辨识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基... 海洋港口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是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水平、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面向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现实需求,辨识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重点研判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过程中近中期、中长期、远期等主要阶段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点任务,包括智能感知网络建设、数字孪生港口建设、港口新能源应用、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港口风险评估与预警、“港产城”融合发展、国际营商环境优化、多式联运网络构建。研究建议,在加强港口科技创新、推进港口能源融合发展、提高港口韧性水平、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完善港口枢纽功能、推进区域港口集群化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明晰我国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路径,推进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港口 智能港口 数智化 绿色低碳 韧性提升 高效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数据驱动的船舶智能避碰测试场景构建方法
11
作者 陈立家 刘岩植 +1 位作者 许毅 汪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95-202,209,共9页
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的场景构建理论,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的蒙特卡洛场景构建方法.基于AIS历史航迹数据构建了完整的船舶航行轨迹,并结合船舶会遇的时空特性,对真实的会遇避碰场景进行了识别.通过定义避碰测试场景要素,实现了... 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的场景构建理论,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的蒙特卡洛场景构建方法.基于AIS历史航迹数据构建了完整的船舶航行轨迹,并结合船舶会遇的时空特性,对真实的会遇避碰场景进行了识别.通过定义避碰测试场景要素,实现了场景要素的参数化,从而将真实的会遇避碰场景解构.通过拟合真实场景的参数概率分布,利用基于重要性采样的蒙特卡洛方法生成具备真实性的避碰测试场景.利用相对速度,相对距离等指标对不同场景下的碰撞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生成高风险避碰测试场景的概率,使测试过程算法的潜在问题和漏洞更容易暴露,加速了测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 会遇避碰 测试场景 蒙特卡洛法 场景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化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与自洽能源系统适配性评估与优化方法
12
作者 何康 刘少博 +2 位作者 沈官威 吕天泽 潘晓锋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共16页
高速公路用能需求与能源供给的不适配,会造成了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低、不稳定,以及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难消纳等问题。为此,考虑智能化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影响,分析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与自洽能源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高速公路自洽能... 高速公路用能需求与能源供给的不适配,会造成了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低、不稳定,以及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难消纳等问题。为此,考虑智能化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影响,分析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与自洽能源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高速公路自洽能源系统动态演化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并筛选出节能增效、负荷匹配、高效通行、灵活调度、自然禀赋匹配5个方面的15个定量指标,构建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与自洽能源系统的适配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SD模型的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熵值法的改进策略,并对指标权重赋权方法的兼容性与区分性进行验证,检验了该赋权方法和改进策略的有效性。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及TOPSIS的综合评估方法计算适配性评估指标权重,并以适配性评估模型为目标函数,自洽率、负荷匹配与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基础设施能耗优化模型;最后基于SD模型模拟的高速公路交能融合场景开展案例分析,对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与自洽能源系统适配性评估方法以及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针对考虑智能化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与自洽能源系统的适配性情况进行推演与评价,与实际情况相符。通过对关键指标的优化,将供电裕度提高了34%,充电桩利用效率上升了49.2%,自洽率增长了64%,适配性综合得分提升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与管理 交通能源系统 适配性评估 综合评估 系统动力学模型 交通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交通感知环境下干线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秦瑞阳 张存保 +1 位作者 李雪梅 王厚沂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4期622-627,共6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干线协调控制模型.将全息交叉口的实时交通信息离散化建模,与车流的延误、停车次数等交通特征参数共同作为状态输入智能体;将干线车流的延误与停车次数作为奖励函数,逐渐调整干线交叉口...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干线协调控制模型.将全息交叉口的实时交通信息离散化建模,与车流的延误、停车次数等交通特征参数共同作为状态输入智能体;将干线车流的延误与停车次数作为奖励函数,逐渐调整干线交叉口的公共周期,按时间步长更新交叉口之间相位差,实现干线交叉口的自适应控制;以传统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控制方法及MAXBAND协调控制方法为参照模型,分别在低峰期、平峰期及高峰期时段,对比车均延误及平均排队长度两项指标.该控制模型使车均延误降低了21.6%、31.8%和22.1%,平均排队长度降低了34.3%、18.4%和24.1%,表明在全息感知环境下,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干线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交通感知 干线协调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远程驾控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胡欣珏 李麒 +3 位作者 刘佳仑 周云龙 林楠 李诗杰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旨在优化现有远程驾控船舶的通信架构,以应对不同环境(如港口、深海和极地区域)下的网络连通性挑战,解决覆盖范围、网络带宽及通信延迟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岸基通信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特点,深... 旨在优化现有远程驾控船舶的通信架构,以应对不同环境(如港口、深海和极地区域)下的网络连通性挑战,解决覆盖范围、网络带宽及通信延迟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岸基通信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特点,深入分析远程驾控船舶在不同水域环境下的无线通信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多种无线系统的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架构的设计思路,将卫星与岸基网络深度融合,以期构建智能化、稳定的船舶通信系统。通过揭示具备经济性与服务质量优势的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架构在复杂通航环境船舶远程驾控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梳理相关关键技术及现存瓶颈问题,期望所提出的集成通信网络架构可为远程驾控船舶在多样化通航网络条件下的通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通信网络 卫星-岸基集成网络 远程驾控通信 通信和数据链 网络接入管理 通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IMFAC的船舶路径跟随控制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李诗杰 刘泰序 +2 位作者 刘佳仑 徐诚祺 何家伟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5,共9页
[目的]旨在解决环境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下的路径跟随控制问题,特别是外部风浪环境对船舶路径跟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IMFAC)作为路径跟随控制补偿器,修正船舶状态与预测状... [目的]旨在解决环境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下的路径跟随控制问题,特别是外部风浪环境对船舶路径跟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IMFAC)作为路径跟随控制补偿器,修正船舶状态与预测状态之间的误差,以解决在突发横风和外部存在风浪等环境干扰下的模型精度不足问题,从而提高路径跟随控制精度。并以缩比KVLCC2船模为对象进行船舶路径跟随控制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MPC控制相比,MPC-IMFAC方法使船舶在突发干扰下最大绝对航向误差降低25.4%。在时变环境干扰下绝对航向平均误差减少2.6%。[结论]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法在确保路径跟随控制精度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操纵性 运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航运系统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严新平 李晨 +3 位作者 刘佳仑 游旭 王树武 马枫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29,76,共9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提出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定义及其绿色化、智能化、韧性化的特征;通过梳理分析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基本内涵,设计了系统的体系架构,运用信息物理系统的方法理论,将层级结构划分为:要素单元级、功能系统级及架构集成级;阐述了系统的核心组分:绿色智能船舶、数字生态设施、可靠岸基支持和韧性运营服务,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在梳理分析系统基本服务和功能逻辑的基础上,阐述该系统物理“船-港-货”、信息“人-机-环”的运行模式,明确了运输船舶组织运营“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运新业态,凝练了航运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智能航运装备技术、数字生态航道建养技术、船舶运行智能控制技术、交通运营组织技术、水上应急救援技术,及测试验证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创新技术体系,能够支撑“人-船-岸-云”的高度协同,实现信息互联、系统共建和体系性创新,促进航运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出水路运输未来的变革性方向,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应用,为自立自强的水路运输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新一代航运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体系架构 岸基驾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安全的思维转型:风险与韧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洋 黄金辉 +2 位作者 付姗姗 魏晓阳 吴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深入理解安全工程中韧性理论的核心思路,论述国内外韧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找出传统风险理论体系和研究的瓶颈,揭示韧性理论的发展动因和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韧性与风险的定位及关系,比较两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展望两... 为深入理解安全工程中韧性理论的核心思路,论述国内外韧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找出传统风险理论体系和研究的瓶颈,揭示韧性理论的发展动因和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韧性与风险的定位及关系,比较两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展望两者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安全工程研究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安全科学领域中传统的风险理论,韧性理论强调全过程的系统性能表现;这2种理论并不相互排斥,也不存在取代关系。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韧性和传统风险理论为系统安全提供不同的视角,共同推动系统安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 韧性 风险分析 建模方法 事故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41
18
作者 严新平 张晖 +2 位作者 吴超仲 毛喆 雷虎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年第1期45-51,共7页
汽车驾驶行为被认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一直是交通安全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对驾驶行为的涵义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分成了信息感知、决策和操作、车辆状态表现3个主要阶段,提出了表... 汽车驾驶行为被认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一直是交通安全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对驾驶行为的涵义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分成了信息感知、决策和操作、车辆状态表现3个主要阶段,提出了表征3个阶段驾驶行为风险的方法,建立了具体的表征指标。根据所建立指标体系,介绍目前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主要内容、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驾驶行为研究的趋势。结合目前其他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驾驶行为研究的主要方向,阐述用于研究驾驶行为的新方法和手段,对驾驶行为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交通安全 主动安全 风险管理 交通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货运船舶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严新平 王树武 马枫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智能货运船舶是涉及船舶设计、动力组成、状态感知、信息处理、通信控制、风险辨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发展旨在使水路运输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首先,分析货运船舶自主控制与决策的特点与难点,阐述国内外智能货运... 智能货运船舶是涉及船舶设计、动力组成、状态感知、信息处理、通信控制、风险辨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发展旨在使水路运输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首先,分析货运船舶自主控制与决策的特点与难点,阐述国内外智能货运船舶的研究现状;然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和远程驾驶等技术方面,展望未来智能货运船舶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发展智能货运船舶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货运船舶 水路运输 人工智能 远程驾驶 智能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交通检测系统中探测车的样本数量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存保 杨晓光 严新平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基于各国移动交通检测系统中探测车样本数量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在考虑探测车速度、计算时间间隔、数据精度要求等因素基础上,针对交通流密度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两种情况,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道路网上探测... 基于各国移动交通检测系统中探测车样本数量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在考虑探测车速度、计算时间间隔、数据精度要求等因素基础上,针对交通流密度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两种情况,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道路网上探测车样本数量的双层模型。结果表明:当计算时间间隔为5 min时,若道路网上交通流密度均匀分布,则探测车比例至少为5.0%;若道路网上交通流密度非均匀分布,则探测车比例至少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移动交通检测系统 数理统计方法 探测车 样本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