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上交通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武雄 初秀民 刘兴龙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67,共6页
为直观地探究GPS、AIS、雷达和VTS等助航设备产生的信息中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需对这些信息进行可视化,因此对水上交通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论述。首先,从数据处理、可视化呈现、人机交互和可视化工具等方面阐述信息可视化... 为直观地探究GPS、AIS、雷达和VTS等助航设备产生的信息中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需对这些信息进行可视化,因此对水上交通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论述。首先,从数据处理、可视化呈现、人机交互和可视化工具等方面阐述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然后,从轨迹可视化、密度可视化和属性可视化等分析水上交通的可视化任务,并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最后,总结水上交通信息可视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该研究可为海事监管人员掌握水上交通流的特征、分析船舶行为和评估航行风险等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水上交通 信息可视化 可视化分析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兵 严新平 +1 位作者 汪洋 魏晓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0,共7页
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一方面在风险预防阶段会受到风险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险情发展及应对过程中会存在与外部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为全面评价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从风险预防和险情应对这两个角度,提出了基于风险系数和... 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一方面在风险预防阶段会受到风险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险情发展及应对过程中会存在与外部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为全面评价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从风险预防和险情应对这两个角度,提出了基于风险系数和置信度的人因可靠性的定量评价方法.首先,利用三角模糊数分别建立了各风险要素和风险系数的评价标准,并应用证据理论对这3个风险要素进行融合,获取了该险情的风险系数.其次,引用人因交互模型全面分析了人因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人因可靠性检查表,并利用置信度建立了各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模型.最后,选取了一起典型沉船事故为案例定量评价了人因可靠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分析人因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人因可靠性 证据理论 水上交通事故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盘电控单元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欧阳琰 王贵槐 +1 位作者 陈先桥 初秀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将汽车电控单元与机械仪表盘结合,针对成本可控制和机械指针仪表读数不准等问题,在研究汽车电子仪表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电子机械式汽车仪表盘显示的电控单元。经过测试工装测试及显示数据对比等实验,该电控单元能够精... 将汽车电控单元与机械仪表盘结合,针对成本可控制和机械指针仪表读数不准等问题,在研究汽车电子仪表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电子机械式汽车仪表盘显示的电控单元。经过测试工装测试及显示数据对比等实验,该电控单元能够精确驱动汽车仪表盘进行显示,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仪表盘 CAN总线 电控单元 信息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破损图像的模糊增强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欧阳琰 陈先桥 初秀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针对传统路面破损图像模糊增强算法增强效果不明显、无法划分与背景灰度区域重叠的病害区域、控制参量难以设置、运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面破损图像模糊增强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并设计一种新的分段隶属度计算函数,使... 针对传统路面破损图像模糊增强算法增强效果不明显、无法划分与背景灰度区域重叠的病害区域、控制参量难以设置、运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面破损图像模糊增强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并设计一种新的分段隶属度计算函数,使每个块区域内各像素点的灰度值完整细致地映射到隶属度上,能通过少量迭代次数获得一定的增强效果。在模糊逆映射上,采用灰度级扩展的逆变换函数,使增强效果进一步提升,消除了由于截断带来的灰度信息损失。新算法对多灰度级的路面破损图像的增强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并且控制参量无需人为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破损图像 模糊增强 模糊隶属度函数 渡越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桥水域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武雄 初秀民 刘兴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了确定内河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提出多桥航道的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江武汉段的多桥航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船舶交通流历史数据,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交通流特征,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船舶生成模型、队列模型、航路... 为了确定内河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提出多桥航道的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江武汉段的多桥航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船舶交通流历史数据,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交通流特征,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船舶生成模型、队列模型、航路模型和船舶运动模型等;开发仿真系统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实验确定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内河多桥航道交通流仿真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目前的通航条件下,长江武汉段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与实际的交通流量相比显得非常富余;在安全航速范围内,通过整体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航道水深的变化对上行和下行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通过能力 多桥航道 建模与仿真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吕能超 秦羚 罗毅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2017年第6期54-59,共6页
研究驾驶人对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ADAS的推广和功能改善。招募46名被试,分2次驾驶未安装和安装有ADAS的车辆,行驶于武汉市典型道路各105km,并完成驾驶人基本信息和关于ADAS接受程度问卷。基于技术接受模型(... 研究驾驶人对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ADAS的推广和功能改善。招募46名被试,分2次驾驶未安装和安装有ADAS的车辆,行驶于武汉市典型道路各105km,并完成驾驶人基本信息和关于ADAS接受程度问卷。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驾驶人对ADAS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3名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均值为80.9%(SD=0.191);驾驶人的性别、年龄和驾驶经验对ADAS的接受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ADAS类别对驾驶人的接受程度有显著性影响,驾驶人对于FCW系统的接受程度较高,而对LDW系统接受程度较低;道路类型对驾驶人的接受程度也有显著性影响,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上对ADAS的接受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 驾驶人接受程度 技术接受模型(TAM)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规划框架的区域综合货运规划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桂花 钟鸣 +2 位作者 RAZA Asif HUNT John-douglas 周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2,共13页
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系统谋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使经济、土地/空间及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统筹考虑经济、土地/空间及交通和环境要素的动态交互关系,提出大区域综合货... 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系统谋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使经济、土地/空间及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统筹考虑经济、土地/空间及交通和环境要素的动态交互关系,提出大区域综合货运整体规划模型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利用PECAS(Production,Exchange and Consumption Allocation System)理论框架分析生产者、消费者、交换商品、土地(空间)和运输方式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通过PECAS的集计经济流表设计模型结构,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配、空间开发以及交通运输需求预测这4个模块,模拟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增长及其空间分布与土地/空间开发及综合交通需求时变等特征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空间和环境等约束条件下,通过构建空间经济模型和综合交通一体化网络分配模型,实现面向多货品和多方式的综合货运整体规划建模方法,以辅助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与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案例,基于相关数据构建相应的大区域综合货运整体规划模型,分析评估2012—2035年模型预测结果。结果显示,预测得到的综合交通年平均日货运量拟合优度超过85%,分担率误差低于1%,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综合货运规划模型 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建模 多货品货物运输 超级网络 区域整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理特性的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严利鑫 贺宜 +2 位作者 糜子越 万平 张志坚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9,27,共9页
生理指标是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状态最直观的体现,探讨生理指标与驾驶行为险态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实现危险驾驶行为的辨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驾驶人生物反馈系统采集的3项生理特性指标为特征向量,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不同生理... 生理指标是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状态最直观的体现,探讨生理指标与驾驶行为险态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实现危险驾驶行为的辨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驾驶人生物反馈系统采集的3项生理特性指标为特征向量,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不同生理指标与险态等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构建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模型。通过对30组模拟驾驶实验数据的分析,最终得出驾驶人的血流量脉冲值(BVP)和皮肤表面电位(SC)与驾驶行为险态等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呼吸率(RESP)与驾驶行为险态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是规律性不强。采用BVP和SC作为特征向量构建模型对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精度最高达到96%,对可忽略、可容忍和不可容忍3种状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7.33%,98.16%和8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危险状态 生理特性 K-均值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