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 |
晏汀
|
《科技创新与品牌》
|
2024 |
0 |
|
2
|
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展品展览等展教资源的教育活动开发研究 |
晏汀
|
《科技视界》
|
2020 |
1
|
|
3
|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武汉科学技术馆构建科学文化传播交流的思路 |
晏汀
晏暐
|
《科技传播》
|
2019 |
0 |
|
4
|
武汉科学技术馆新馆正式开放 |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2016 |
0 |
|
5
|
表演类实验教育活动效果研究——以武汉科技馆科学秀《大力士帕斯卡》为例 |
杨遍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2019 |
0 |
|
6
|
小学天文与数学跨学科项目式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小比例大智慧——手绘太阳系”教育活动为例 |
万望辉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25 |
0 |
|
7
|
英国格拉斯哥科学中心渗透职业教育的启示 |
万望辉
乔翠兰
崔辰州
刘阳
陈迪
陈丹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20 |
1
|
|
8
|
浅析科技馆做心理健康科普的可行性与展望——以武汉科技馆“云尚心苑”线上心理健康项目为例 |
陈丹
|
《科技传播》
|
2022 |
1
|
|
9
|
武汉科技馆微信公众号标题制作特点、问题及策略研究 |
张娅菲
|
《新媒体研究》
|
2023 |
0 |
|
10
|
科普场馆微信公众号文本呈现特点研究——基于武汉科技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本分析 |
张娅菲
|
《科技传播》
|
2023 |
0 |
|
11
|
天问——武汉科技馆展品 |
张晨(文/图)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21 |
0 |
|
12
|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武汉科技馆新馆科普工作 |
连瑛
|
《当代旅游(下旬刊)》
|
2018 |
0 |
|
13
|
关于科技馆展品研发的思考与探讨 |
邓佳婧
|
《科技传播》
|
2024 |
0 |
|
14
|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探究 |
陈玉婷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
2024 |
0 |
|
15
|
中国传统星空资源的WWT集成与共享 |
万望辉
崔辰州
乔翠兰
樊东卫
米琳莹
齐锐
万昊宜
|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
2018 |
1
|
|
16
|
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科技馆发展趋势探究 |
周娈
|
《科技传播》
|
2021 |
1
|
|
17
|
链式多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想模型 |
张忠斌
|
《中学数学(初中版)》
|
2018 |
2
|
|
18
|
三角形的确定性问题探究 |
张忠斌
|
《中学数学(初中版)》
|
2017 |
2
|
|
19
|
浅析儿童展览中地方资源的转化 |
瞿胜清
王晓宇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2018 |
1
|
|
20
|
创新与发展 |
陈斌兵
|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