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雷蕾 彭军 姜丹 《西南军医》 2016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PSD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n=35例)待确定活动性出血已稳定或已趋...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PSD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n=35例)待确定活动性出血已稳定或已趋于稳定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NE表达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脑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NE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C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HBO辅助治疗可明显升高PSD患者血清5-HT、NE表达水平,改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卒中后抑郁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脑缺血早期不同脑区神经细胞DNA损伤研究
2
作者 鲁文果 姜丹 +1 位作者 孙仁虎 张苏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6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早期不同脑区神经细胞的DNA损伤特点。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5只,分别于MCAO后1、3、6 h以断头法各处死5只,分离出额叶、顶叶、海马和尾-壳核脑组织样本进行碱性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DN...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早期不同脑区神经细胞的DNA损伤特点。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5只,分别于MCAO后1、3、6 h以断头法各处死5只,分离出额叶、顶叶、海马和尾-壳核脑组织样本进行碱性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DNA损伤在缺血1、3 h时分别在尾-壳核和皮质细胞中被检出(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缺血细胞的DNA损伤越来越重,但皮质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一直较尾-壳核轻。DNA双链断裂于缺血3 h时首先在尾-壳核被发现;缺血6 h时扩展到梗死边缘的皮质,此时尾-壳核DNA双链断裂水平并不比皮质高。结论:皮质和尾-壳核存在不同的神经细胞死亡模式,缺血性DNA损伤可能由缺血区向周围组织次级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MCAO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双链断裂 神经细胞死亡 皮质细胞 大鼠 壳核 大脑中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娄佳奡 肖丽 +4 位作者 肖艳玲 何芳 姜芳 姜萍 陈秋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期143-149,173,共8页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对照...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对照组采用医院主导的常规脑卒中延续护理,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下脑卒中延续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1项RCT,共19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SMD=1.26,95%CI(0.84,1.69),P<0.01]、运动功能[SMD=1.40,95%CI(1.03,1.77),P<0.01]评分均升高,神经功能缺损[WMD=-2.14,95%CI(-2.48,-1.81),P<0.01]、焦虑[SMD=-1.33,95%CI(-1.73,-0.92),P<0.01]和抑郁[SMD=-1.12,95%CI(-1.45,-0.79),P<0.01]评分均降低。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焦虑、抑郁状态具有积极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续护理 医院 社区 META分析 老年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星 孙冬 +3 位作者 黄承芳 彭军 饶汉武 杜勤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奈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NIHSS、BI指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神经损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醛固酮(AL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9%vs 79.69%,P<0.05);两组NIHSS评分、Hcy、NSE、ALD、PRA、AngⅡ、ET-1水平均下降,而BI指数、VEGF、VEGFR2、NGF、BDNF、NO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38%vs 14.06%,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功能,并可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替奈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应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刚 许利民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341-1342,共2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预防控制策略,以期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方法:选取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的146例纳入研究范围,对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101例,泌尿系统感染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3例,血液感染7例。在...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预防控制策略,以期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方法:选取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的146例纳入研究范围,对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101例,泌尿系统感染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3例,血液感染7例。在146例MDRB之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血液感染紧跟其后。结论:为了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检测,及时进行消毒和隔离,认真完成各项规范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而可有效地对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预防 多重耐药菌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影响
6
作者 吴华丽 彭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11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入院的前后顺序进行标号,随...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11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入院的前后顺序进行标号,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5)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55)予以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MD(16.01±1.97)分、HAMA(14.37±1.48)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MSE(28.74±3.16分)、BI(83.09±7.81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PSD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认知行为 多层次护理 生活质量 康复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步态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婷 盛志勇 +6 位作者 陈琳 黄娟 张馨月 赵嘉豪 田星福 王慧 黄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 睡眠障碍和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通过睡眠量表和可穿戴的步态传感器,探讨睡眠障碍和步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PD患者140例,按照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目的 睡眠障碍和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通过睡眠量表和可穿戴的步态传感器,探讨睡眠障碍和步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PD患者140例,按照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PD不伴睡眠障碍组(PwtSD组,PSQI<7分)和PD伴睡眠障碍组(PwSD组,PSQI≥7分)。使用可穿戴的步态传感器采集患者在单任务行走、认知双任务行走、闭上双眼行走的步态数据。结果 140例PD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1.43%(86例)。单任务和双任务行走范式时,与PwtSD组患者相比,PwSD组患者步伐、节奏时相变异性(P<0.05)受到显著损害;闭眼行走范式时,PwSD组患者步伐变异性(P<0.05)显著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单任务和双任务行走时PSQI-睡眠效率评分越高,步长、跨步长越短,步速越慢(P均<0.05);闭眼行走时较高的PSQI-睡眠效率评分与步伐变异性增加相关(P均<0.01)。结论 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病患者的步伐、步伐/节奏时相变异性相关,和步伐/节奏时相不对称性之间没有发现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步态障碍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阿塞那平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水杰 童晓云 +1 位作者 曾媛 雷刚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目的 制备马来酸阿塞那平微乳凝胶剂(ASPM-Emulgel),并通过鼻腔给药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根据马来酸阿塞那平(ASPM)在不同种类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辅料相容性结果确定马来酸阿塞那平微乳(ASPMEmul)的处方组成及用量... 目的 制备马来酸阿塞那平微乳凝胶剂(ASPM-Emulgel),并通过鼻腔给药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根据马来酸阿塞那平(ASPM)在不同种类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辅料相容性结果确定马来酸阿塞那平微乳(ASPMEmul)的处方组成及用量,并以卡波姆940作为凝胶基质将ASPM-Emul制备成凝胶剂;考察ASPM-Emul的粒径分布及微观形态,通过Franz扩散池法比较ASPM-Emul与ASPM-Emulgel的体外释放速率以及在羊鼻黏膜的渗透性;采用在体蟾蜍上颚模型法考察ASPM-Emulgel的鼻腔纤毛毒性;评价ASPM-Emulgel经大鼠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结果根据平衡溶解度和相容性结果,选择单亚油酸甘油酯、吐温80和二乙二醇单乙基醚分别作为ASPM-Emul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比为4为淡蓝色半透明状微乳液,粒径为(73.6±7.4)nm,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呈规则球形,均匀分散;体外释放及渗透结果显示,ASPM-Emul的释药速率较快,ASPMEmulgel释药速率持续平缓,但两者在羊鼻黏膜中的渗透率基本一致;ASPM-Emul和ASPM-Emulgel对蟾蜍鼻腔纤毛无明显毒性;与尾静脉ASPM组相比,ASPM-Emul和ASPM-Emulgel经鼻腔给药后在大脑中的药物含量显著增高,均表现出明显的脑靶向性,且ASPM-Emulgel的脑靶向效率更高。结论 将ASPM制备成微乳凝胶剂,经鼻腔给药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脑靶向性,有望提高马来酸阿塞那平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阿塞那平 微乳凝胶剂 鼻腔给药 脑靶向性 Franz扩散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9
作者 陈桂欣 陈桂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44-047,共4页
本研讨要深入分析天丹通络片和丁苯酞注射液的联合疗效于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试验受邀了80位病患,随机选取40人/组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尝试了结合天丹通络片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的剂量是天丹通络... 本研讨要深入分析天丹通络片和丁苯酞注射液的联合疗效于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试验受邀了80位病患,随机选取40人/组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尝试了结合天丹通络片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的剂量是天丹通络片5片/次,3次/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日,另一方面,对照组仅按照常规的治疗步调,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日的治疗。结果 经过比较,显示出在研究组中,其受试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用NIHSS和BI评分(现改为ADL评分)标定治疗后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大为缓和,而且其辅助治疗的反应率也极低,这都超过了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研究表明,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降低血清相关指标,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并且副反应发生率低。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丹通络片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5
10
作者 李小好 尚桂莲 +1 位作者 周志斌 姜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06-300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营养支持第10天分别检测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评分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CD4/CD8。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研究组TP、PA、Hb、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GCS、A-PACHEⅡ、CP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GCS、APACHEⅡ、CP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肠内营养 卒中 营养状况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il基因沉默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丽芳 梅元武 +2 位作者 张小乔 张红 杨杨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722,共6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C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侵袭力的影响和对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第3代的细...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C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侵袭力的影响和对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第3代的细胞进行鉴定。用改良的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细胞迁移力的影响;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作用不同时间细胞Snail、MMP-2 mRNA表达以及Snail蛋白表达情况。用脂质体转染针对Snail基因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TGF-β1对Snail、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29、CD44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外源性TGF-β1对MSCs迁移力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2μg/L时达到最高。Snail、MMP-2 mRNA及Snail蛋白表达明显增高。Snail基因沉默可以明显抑制TGF-β1对MMP-2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GF-β1可显著增加促进MSCs的MMP-2表达,从而促进其迁移能力,此作用是通过TGF-β1对Snail表达的上调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NAIL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季芳 刘承延 +1 位作者 石华英 祁小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MLI)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MRI和CT扫描... 目的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MLI)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MRI和CT扫描,确定这些患者有否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用Kapaln-Meier生存分析法评定MLI对MCI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结果经临床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有120例MCI患者入选,其中43例(35.8%)经影像学诊断为伴有MLI,77例(64.1%)不伴MLI。经6-24个月随访,伴有MLI的患者有27(62.8%)例进展为痴呆,不伴MLI的患者有15例(19.4%)进展为痴呆。随访期内伴有MLI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MLI的患者(P〈0.05)。结论伴有MLI的MCI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痴呆。这类MCI患者必须尽早进行干预,去除可控危险因素,预防痴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检生 姜丹 +8 位作者 桂培根 左奇 彭军 定正超 阮争光 吴银霞 王晓萍 张智燕 雷蕾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应用亚低温疗法,包括用冰毯进行全身降温,冬非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维库溴胺200~...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应用亚低温疗法,包括用冰毯进行全身降温,冬非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维库溴胺200~400mg+生理盐水至50ml、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l用微量泵注入,持续6~11d,维持肛温在32~33℃;根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疗效,并统计死亡率和癫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显著提高(均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I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亚低温组的死亡率(9例,25.7%)明显低于对照组(19例,57.6%)(P<0.05);两组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哑低温 大面积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季芳 李蕾 戚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均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7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均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7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8例),比较3组之间HCY水平。同时根据HCY测定结果分为HCY低水平组(5~15μmol/L)、HCY中水平组(15~26μmol/L)和HCY高水平组(≥26μmol/L),比较3组间双侧下肢动脉IMT厚度。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HCY水平(36.85±16.86)μmol/L高于稳定斑块组(23.74±15.42)μmol/L和无斑块组(9.23±6.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HCY水平组IMT厚度(左1.37±0.74,右1.41±0.73 mm)高于低HCY水平组IMT厚度(左0.91±0.58,右0.92±0.4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P=0.001,右P=0.004)。结论血清HCY水平随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加重逐渐升高,高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有关。对急性脑梗死高HCY血症者应积极干预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雷蕾 周志斌 +1 位作者 姜丹 彭军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表达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表达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另入选2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正常组),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5、10天分离两组患者PBMCs,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LR-4mRNA表达。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5、10天及起病21 d患者随访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起病时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LR-4mRNA表达均下降,高压氧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第10天及起病21 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LR-4mRNA的表达,减轻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TOLL样受体4 神经功能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ail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丽芳 梅元武 +2 位作者 姜丹 张小乔 黄承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2-708,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Snail表达改变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免疫荧...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Snail表达改变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第3代的细胞进行鉴定。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对p-ERK1/2及p-Akt表达的影响,以不同浓度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或PI3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干预后检测BMSCs ERK、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确定PD98059和Wortmannin分别抑制Snail诱导的BMSCs ERK和Akt磷酸化的有效浓度,进而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证实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SCs,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29、CD44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TGF-β1作用6h后BMSCs p-Akt和p-ERK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ortmannin和PD98059可分别以剂量依赖性抑制BMSCs p-Akt和p-ERK水平;可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BMSCs ERK及Akt的磷酸化,PD98059和Wortmannin相应浓度分别为30μmol/L和40 nmol/L。PD98059(30μmol/L)、Wortmannin(40 nmol/L)明显抑制了TGF-β1诱导的Snail mRNA及蛋白水平,而两者联合应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促进BMSCs的Snail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且ERK1/2及PI3K转导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NAIL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与上调Snail表达有关(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丽芳 梅元武 +1 位作者 张小乔 张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4253-4258,共6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增殖,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对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增殖,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对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改良的Transwell小室检测0,0.5,1,2,5,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用脂质体转染针对Snail基因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前后Snai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2μg/L时达到最高。在此浓度下,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明显增高。Snail基因沉默可以明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促进作用。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提高其迁移能力,此作用与上调Snail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NAIL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文果 姜丹 +1 位作者 孙仁虎 张苏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Glu)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 ...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Glu)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 Postcond)组,每组12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缺血脑组织匀浆Glu浓度。结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6 h后,I Postcond组Glu浓度相较I/R组明显降低(P<0.01),局灶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I Postcond组Glu浓度较I/R组低,但两者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I Postcond能够减轻MCAO大鼠模型中I/R损伤。细胞间隙Glu清除的加速可能是其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 谷氨酸 大脑中动脉阻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对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琳 朱鸣 +3 位作者 雷蕾 赵英 潘国雄 张明洁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5-56,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4例经临床确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7)和对照治疗组(n=47),...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4例经临床确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7)和对照治疗组(n=47),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检测治疗前后DD、FIB及TF-PC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D、FIB明显增高,TF-PCA增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DD、FIB及TF-PCA较治疗前及对照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鲁文果 姜丹 +1 位作者 彭军 张苏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线栓插入后立即拔出;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线栓插入后立即拔出;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60min后拔出线栓;缺血后适应组大鼠脑缺血60min后,再灌注20S、再缺血20s,反复5次后恢复再灌注。于术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大鼠术后24h、72h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与双链损伤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适应组大鼠术后24h、72h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与双链损伤均明显减少(均P〈0.01)。与术后24h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大鼠术后72h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与双链损伤均明显减少(P〈0.05~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脑缺血再灌注 淋巴细胞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