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1
作者 沙莎 陶辉 +3 位作者 李陈昕 施晓燕 陈继红 江学为 《纺织服装教育》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实现我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针织产品对纺织产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促进针织产业发展,亟需结合针织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系统地构建了面向针织产业发展需求的“五模块、五结合”虚拟仿真创新实践教学体... 在实现我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针织产品对纺织产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促进针织产业发展,亟需结合针织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系统地构建了面向针织产业发展需求的“五模块、五结合”虚拟仿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之中,建立“1+4+X”的创新实践培养机制,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将产学研融入虚拟仿真实验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有效对接,以实现更具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服装设计” 虚拟实验 实践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科思融合下的“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探索与发展研究
2
作者 吴忻舟 肖蕾 +1 位作者 张婉睿 程哲 《纺织服装教育》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在高等教育增效提质的关键时期,艺科融合辅以思政育人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新途径。结合“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以项目式、问题引导式以及体验式学习为主导,组成体现艺科思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的多元化教学模型,... 在高等教育增效提质的关键时期,艺科融合辅以思政育人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新途径。结合“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以项目式、问题引导式以及体验式学习为主导,组成体现艺科思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的多元化教学模型,推动课程中艺、科、思元素的耦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科思融合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性” 项目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 问题导向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吸盘抓取单层服装裁片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金钊 侯珏 +2 位作者 杨阳 封磊 刘正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45,共8页
为了探究服装生产中针刺吸盘自动抓取单层裁片的影响因素,选取18种织物裁片进行抓取实验。通过确定裁片抓取效果的评价尺度,对裁片物理属性与抓取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吸盘出针长度的抓取效果模型,定义针刺吸... 为了探究服装生产中针刺吸盘自动抓取单层裁片的影响因素,选取18种织物裁片进行抓取实验。通过确定裁片抓取效果的评价尺度,对裁片物理属性与抓取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吸盘出针长度的抓取效果模型,定义针刺吸盘抓取指数,并提出针刺吸盘抓取裁片的参数设置方法。研究表明:裁片抓取效果与织物厚度、密度、面密度和硬挺度相关性较高,对应相关性指标分别为0.697,0.687,0.733和0.443;面料柔软度和光滑度及纱线参数可影响抓取效果;针刺吸盘抓取指数可通过裁片物理属性进行回归预测;预测模型的调整R2达到0.91,进而确定吸盘出针长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吸盘 服装裁片 单层抓取 预测模型 硬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纺织神话与传说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刘安定 孙婉莹 +1 位作者 张玉琳 程轶凡 《服饰导刊》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研究方法]针对中日纺织神话与传说的比较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得到相同的纺织神话原型基础上,由于文化意识上的差异会导致民间传说上出现较大区别。[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1)中日两国"夫权"意识出现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导... [研究方法]针对中日纺织神话与传说的比较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得到相同的纺织神话原型基础上,由于文化意识上的差异会导致民间传说上出现较大区别。[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1)中日两国"夫权"意识出现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牛郎织女》神话在中国从道德说教型向异类妻子型转变,而日本《星星的恋人》则保留着原型神话道德说教的鲜明特性,而《仙人妻子》则带有明显的"羽衣仙女"的特征,并且很可能是从中国《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获得原型;(2)日本的织女祭仪式是在中国乞巧仪式的基础融合日本本土"棚机津女"而形成;(3)异类婚姻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纺织神话传说在中国更多地体现了民间情感的宣泄,追求幸福的渴望,日本则更多的是淡然理性地接受现实的思想,将女性形象作为表现自我的方式的一种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 神话 传说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楚国墓葬纺织品图像复原 被引量:4
5
作者 沙莎 魏宛彤 +3 位作者 李强 李斌 陶辉 江学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楚国时期纺织品由于其墓葬所属年份较为久远,故其纺织品文物在结构和纹样方面存在残缺、破损、污渍等问题。纺织品文物在修复时只能依赖纺织品修复者的经验和审美,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复人员的主观审美及经验出现修复结果不... 中国楚国时期纺织品由于其墓葬所属年份较为久远,故其纺织品文物在结构和纹样方面存在残缺、破损、污渍等问题。纺织品文物在修复时只能依赖纺织品修复者的经验和审美,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复人员的主观审美及经验出现修复结果不理想或二次损毁等情况。本文通过收集纺织品文物的图像数据建立纺织品图像数据库,采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AN),针对残缺的纺织品文物,在图像层面进行补全修复,避免了对纺织品文物的接触,减少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损毁。通过数字化方法复原纺织品文物的图像,使其结构完整,纹样连贯,从主观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复原效果。复原后的纺织品文物图像可以用于指导实物复原、展览展出等,对楚国墓葬纺织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复原 生成对抗网络 楚国墓葬 纺织品文物 破损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态监测的运动过程中关节及肌肉保护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邹婉频 陈苗苗 江学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2-492,共1页
目的步态是反映运动效果和健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身体各部位及相关物理参数对步态相位识别的影响,建立更加简单与准确的步态识别模型,结合生物力学仿真技术,讨论运动状态下,运动装备对人体不同部位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探索... 目的步态是反映运动效果和健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身体各部位及相关物理参数对步态相位识别的影响,建立更加简单与准确的步态识别模型,结合生物力学仿真技术,讨论运动状态下,运动装备对人体不同部位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探索运动装备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三维动捕系统收集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足部、小腿、大腿等部位的运动数据,并进行相位划分。为确定最佳步态识别模型,对不同部位组成的方案,使用多种识别算法训练,探索最佳监测部位及其运动参数,构建基于关键部位与参数的步态识别模型;结合测力台数据,运用运动生物力学仿真技术获取不同运动装备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结合步态识别模型提取各相位的关节力矩和肌肉激活数据,分析不同相位中运动装备对人体关节和肌肉的影响。结果基于足部和小腿数据的相位识别模型效果最优,其平衡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等参数均大于0.90;结合步态识别模型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套筒式护膝对膝关节和肌肉保护作用最显著。结论基于步态识别模型和运动生物力学仿真技术,探索了运动过程中运动装备对人体关节与肌肉的保护机制,验证了基于步态监测的关节及肌肉保护方案的可行性,证明穿着护膝对人体关节及肌肉的保护作用,并为护膝功能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关节 步态识别 运动数据 生物力学参数 关节力矩 相位识别 套筒式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观的“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教学实践
7
作者 程哲 张婉睿 +1 位作者 陈嘉怡 吴忻舟 《纺织服装教育》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新工科理念下,国家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育人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通过分析三位一体元素与“服装舒适与功能性... 新工科理念下,国家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育人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通过分析三位一体元素与“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方法,并总结了三位一体观下的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思政教学的经验和改进建议,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为新工科背景下服装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应用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舒适与功能性” 课程思政 课程设计 新工科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工学的贴合型防护口罩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方雪娇 江学为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4,41,共7页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防护口罩舒适性与贴合度的要求,以人体工效学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立体裁剪与服装结构原理,分析了影响口罩贴合度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发现颧骨间距、鼻中宽和鼻中高是影响脸型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关键因素设...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防护口罩舒适性与贴合度的要求,以人体工效学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立体裁剪与服装结构原理,分析了影响口罩贴合度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发现颧骨间距、鼻中宽和鼻中高是影响脸型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关键因素设计了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口罩结构,实现了贴合型防护口罩制作。对贴合型防护口罩主观评测的结果表明,该口罩满足了消费者对贴合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合型口罩 人体工效学 口罩结构 脸部特征 贴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服装起源辨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安定 唐素 +1 位作者 李强 陶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7-73,80,共8页
为探究甲骨文与中国服装起源的内在联系,结合文献学与考古学的相关发现,运用古汉字字源学解析甲骨文中的腰带、帽以及足服等与服装相关的汉字,得到服装起源于劳动需要的结论。即:中国传统服装的本源是原始皮质腰带,是一种携带工具的工具... 为探究甲骨文与中国服装起源的内在联系,结合文献学与考古学的相关发现,运用古汉字字源学解析甲骨文中的腰带、帽以及足服等与服装相关的汉字,得到服装起源于劳动需要的结论。即:中国传统服装的本源是原始皮质腰带,是一种携带工具的工具,甲骨文“(带)”字就是服装的初态,即皮质腰带加上前巾与后巾的形制;首服中的“帽”最初是原始人类捕猎时的重要工具或手段,随着原始人类生产技术的提高,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冠”,到了新石器时代“冠”逐渐发展成为礼仪文化中的重要道具;足服的产生与原始战争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最终的成型受限于制革与纤维加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提取甲骨文中的相关信息作为服装起源的基准点,可以合理地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起源进行科学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服装 起源 首服 足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评分的服装推荐改进算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学为 田润雨 +1 位作者 卢方骁 张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针对传统服装推荐算法中缺乏对消费者与服装特性的关注,以及预测结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利用服装编码、时间间隔和欧氏距离等参数构建了消费者购物兴趣衰减模型,提出基于模拟评分的服装推荐改进算法。对比了模拟评分算法与基于... 针对传统服装推荐算法中缺乏对消费者与服装特性的关注,以及预测结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利用服装编码、时间间隔和欧氏距离等参数构建了消费者购物兴趣衰减模型,提出基于模拟评分的服装推荐改进算法。对比了模拟评分算法与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改进算法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结果表明:模拟评分算法预测评分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808,相对于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改进算法,误差降低了0.024,其中25%的个案的误差大于1,排除这部分个案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32;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回访分析发现,90%消费者的推荐准确率大于96%,只有10%的消费者的推荐准确率为60%~64%;导致误差较大的原因是这部分消费者的喜好发生变化,或是长期没有购买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推荐算法 稀疏数据 模拟评分 卷积神经网络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后中国男士茄克衫变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慧娴 刘勇 李斌 《服饰导刊》 2022年第6期94-100,共7页
[研究方法]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茄克衫的变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与实物双向印证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茄克衫在面料、款式以及设计上朝着多元化方向嬗变的具体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1)中国人民生活... [研究方法]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茄克衫的变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与实物双向印证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茄克衫在面料、款式以及设计上朝着多元化方向嬗变的具体因素。[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1)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男士茄克衫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其品类朝着丰富化发展;(2)海外港台影视作品的传播为男士茄克衫的流行提供了思想准备,推动了茄克衫在国内市场的传播;(3)纺织服装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男士茄克衫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创新茄克衫的功能性;(4)无性别化的设计理念为中国男士茄克衫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思维,扩展了茄克衫的设计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男装 茄克衫 款式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的服装曲变条纹图案设计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磊 黄皆明 《服饰导刊》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条纹经常被应用于服装的图案设计,条纹的结构参数对服装的美观性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大多数对图案条纹的研究是基于结构的定性研究,而曲线条纹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研究对图案机理的探索非常重要。为了更加系统的探索条纹图案的设计机理,选... 条纹经常被应用于服装的图案设计,条纹的结构参数对服装的美观性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大多数对图案条纹的研究是基于结构的定性研究,而曲线条纹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研究对图案机理的探索非常重要。为了更加系统的探索条纹图案的设计机理,选择了19张不同结构的条纹图案,采用李克特量表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了条纹结构对消费者感性认知的影响,讨论了结构参数与感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图案的曲变角度、条纹宽度和条纹色彩对感性评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曲变角度在0°到30°时,观者感觉最清醒,心境状态最放松,图案构成最简约,着装后最显修身。当条纹宽度为3cm时,视觉感官最清醒,心境状态最放松,图案构成最简约,体型最显宽大;条纹宽度为1cm时,体型最显修身。条纹色彩为黑白时,视觉感官最清醒,图案构成最简约,条纹色彩为同色系时,心境状态最放松,条纹色彩为渐变色时,体型最显修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曲变条纹图案 服装设计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树下四屏风”臈缬视角下中原蜡缬嬗变研究
13
作者 黄雅萌 严雅琪 +1 位作者 林芷淇 刘安定 《服饰导刊》 2021年第4期4-9,共6页
[研究方法]针对古代中原地区蜡缬工艺嬗变的研究,将日本正仓院保存的树下四屏风蜡缬作为风格与工艺分析的对象,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与文物两维印证的方法,得到蜡缬技艺在唐代已经在中原地区达到发展的最高峰的结论。[研究结果与结论]研... [研究方法]针对古代中原地区蜡缬工艺嬗变的研究,将日本正仓院保存的树下四屏风蜡缬作为风格与工艺分析的对象,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与文物两维印证的方法,得到蜡缬技艺在唐代已经在中原地区达到发展的最高峰的结论。[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一方面,丝织蜡缬工艺是由魏晋时期迁徒到西域的汉族工匠所创造,并在隋唐时期回传至中原,继而通过日本留学生以及游学僧传播到日本,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另一方面,随着宋代染缬禁令的颁布,蜡缬逐渐在中原乃至汉族地区消亡。究其本原,蜡原料的短缺是蜡缬在中原地区消亡的根本原因,灰缬的发明创造则促使蜡缬在中原地区彻底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缬 丝织物 正仓院 中原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男式T恤变迁研究(1978-2021年)
14
作者 库偲雨 刘勇 李斌 《服饰导刊》 2022年第5期92-98,共7页
[研究方法]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男式T恤变迁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与实物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中国男式T恤从传统内衣的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功能化、中性化方向发展的结论。[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①男士T恤的款式由内衣向外衣转变,其类... [研究方法]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男式T恤变迁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与实物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中国男式T恤从传统内衣的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功能化、中性化方向发展的结论。[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①男士T恤的款式由内衣向外衣转变,其类别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如运动T恤、广告T恤等,款式细节变化主要来自于袖型、领口、下摆处;②男士T恤面料从最初单一的织物设计演变为如今综合工艺技术带来的多种面料组合设计,其功能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③T恤图案色彩是展现男士风格魅力之处的关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色彩呈多样化趋势,男性风格从强化性别向弱化性别转变,图案亦往中性化发展。究其男士T恤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休闲服饰的流行、多元化商业营销、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等因素推动着中国男士T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男式T恤 款式 图案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非织造布二维图像重建
15
作者 王志禄 侯珏 +1 位作者 杨阳 刘正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非织造布纤维结构的准确表征是其性能分析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基于近似模拟的表征结果中纤维形态、结构与真实样本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非织造布二维图像重建方法。使用全自动光学显微镜对非织造布图像进行抓取,... 非织造布纤维结构的准确表征是其性能分析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基于近似模拟的表征结果中纤维形态、结构与真实样本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非织造布二维图像重建方法。使用全自动光学显微镜对非织造布图像进行抓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纤维生成对抗网络(Fiber generation adversarial network,FGAN)对图像样本进行建模。针对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时存在的失真问题,采用多尺度训练策略,同时引入权重多样性损失。采用图像质量评估指标FID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分别与DCGAN、WGAN-GP、BEGAN、PROGAN等生成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FGAN重建的非织造布图像质量更高;消融实验证明,多尺度训练策略与权重多样性损失函数中FID数值分别降低24.52%、20.31%。FGAN模型的提出,使非织造布结构分析摆脱对近似模拟方法的依赖,提供了准确的纤维分布信息,对非织造布的质量评估、性能优化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布 孔隙 生成对抗网络 多样性损失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与点云配准的着装间隙量表征
16
作者 卢志洁 侯珏 +1 位作者 杨阳 刘正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为了分析人体不同姿势下的着装间隙量,采用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获取净体和着装的三维点云,利用OpenPose人体姿态估计模型确定关节点并逆投影到三维空间,获得净体和着装两层点云粗配准的匹配点坐标;基于着装未覆盖的人体点云,通过最... 为了分析人体不同姿势下的着装间隙量,采用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获取净体和着装的三维点云,利用OpenPose人体姿态估计模型确定关节点并逆投影到三维空间,获得净体和着装两层点云粗配准的匹配点坐标;基于着装未覆盖的人体点云,通过最近点迭代(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实现两层点云的精配准,并对配准模型进行验证,建立三维着装模型。根据三维着装模型计算两层点云间的最近邻域距离表征着装间隙量。结果显示:经两步配准后,躯干着装未覆盖处两层点云距离平均值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59 mm和3.260 mm,胳膊区域两层点云距离最大的平均值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018 mm和4.735 mm,配准结果精准度较好。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获取不同姿势的着装间隙量的大小与分布,为分析着装间隙量与运动的关系、评价舒适性、建立热传递模型及评估虚拟试衣效果提供关键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装间隙量 三维重建 点云配准 三维着装模型 多视角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VQ神经网络的青年女性胸部识别模型构建
17
作者 沙莎 李诗怡 +2 位作者 迟诚 万亚如 江学为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为提高青年女性胸部形态分类的准确率,填补文胸号型分类体系存在的缺陷,结合青年女性胸部体型特征构建了一种基于LVQ神经网络的青年女性胸部识别模型。研究运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技术共采集216个青年女大学生胸部数据,将因子分析提取的9... 为提高青年女性胸部形态分类的准确率,填补文胸号型分类体系存在的缺陷,结合青年女性胸部体型特征构建了一种基于LVQ神经网络的青年女性胸部识别模型。研究运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技术共采集216个青年女大学生胸部数据,将因子分析提取的9个胸部特征指标采用K-means聚类法,通过手肘图、轮廓系数图确定K值,最终将胸型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构建LVQ神经网络胸型识别模型,以9项胸部特征指标为输入,4种胸型为输出,进行LVQ神经网络的训练。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经训练及测试后,识别精度达到95%,Kappa系数为0.932。与BP、PNN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在运算效率、模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LVQ神经网络模型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测量 胸部特征 胸部形态分类 胸型识别 LVQ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增强和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织物纬斜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正 吴诗豪 +1 位作者 侯珏 杨阳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91-399,共9页
纬斜是织物生产和后整理加工中常见的疵点,光电设备检测纬斜的方法效率低且不精确。为了提升纬斜疵点的检测效率,将神经网络运用到纬斜检测中,结合纬斜特征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具有循环训练策略的目标识别网络——纬斜检测网络,并在... 纬斜是织物生产和后整理加工中常见的疵点,光电设备检测纬斜的方法效率低且不精确。为了提升纬斜疵点的检测效率,将神经网络运用到纬斜检测中,结合纬斜特征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具有循环训练策略的目标识别网络——纬斜检测网络,并在网络中加入正样本回归和多尺度输入,以提升卷积网络的性能。为了获得充足的纬斜样本数据用于网络训练,提出一种纬斜疵点数据增强方法,通过将纬斜图像公式化生成大量纬斜样本,并采用综合比较实验评估纬斜检测网络性能。结果表明,纬斜检测网络在纬斜检测中表现出色,检测精度达到98%,平均F-score达到0.97,同时使纬斜率的误差控制在±8%以内,检测性能优于其他目标检测模型。与YOLO网络相比,纬斜检测网络在真实纬斜样本检测中性能优异,拥有良好的跨数据集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斜检测 数据增强 卷积网络 正样本回归 多尺度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O3D的女性衬衣压力舒适性与美观性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紫菱 张俊 江学为 《服饰导刊》 2021年第4期94-98,共5页
[研究意义]在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衬衣在女性日常穿着中占比较大,衬衣松量不同导致的人体着装后压力变化对服装舒适性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合体服装舒适性和美观性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结构对衬衣... [研究意义]在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衬衣在女性日常穿着中占比较大,衬衣松量不同导致的人体着装后压力变化对服装舒适性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合体服装舒适性和美观性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结构对衬衣压力的影响。以160/84A号型为例,运用CLO3D平台完成不同松量的衬衣样板制作、缝合,虚拟试穿以及压力测量。[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不同状态下人体胸背部各个测压点的压力值,发现人体上肢在运动过程中,服装压力变化明显分布在上胸部和侧面。在松量分别为8cm、10cm、12cm的衬衣中,10cm松量的衬衣兼具有美观性和舒适性。该工作为开发具有压力舒适性的服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压力 宽裕量 休闲衬衣 数据分析 数字化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汉字字源学视角下皮服起源的考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斌 严雅琪 +1 位作者 李强 沈劲夫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98,共5页
针对皮服起源的问题,文章运用古汉字字源学、古文献及考古发现三维印证的方法,从原始皮革的处理方法、原始服装的皮革属性、原始皮服的形制三方面展开分析,得到皮服是人类的初服的观点。研究表明:原始人类运用“吹气剥皮法”与“口鞣皮... 针对皮服起源的问题,文章运用古汉字字源学、古文献及考古发现三维印证的方法,从原始皮革的处理方法、原始服装的皮革属性、原始皮服的形制三方面展开分析,得到皮服是人类的初服的观点。研究表明:原始人类运用“吹气剥皮法”与“口鞣皮革法”等来处理皮革,为皮服的制作提供物质准备;甲骨文“衣”与“裘”字形比较及篆体“褐”的会意构字规律,至少在逻辑上证明了原始服装的皮质属性;原始皮质腰带是服装起源的原点,它是一种有效的携带工具,而真正意义上原始皮服形制为“贯头式”或“披挂式”,它为纺织面料服装的发展奠定形制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服 甲骨文 字源学 服装起源 三维印证 古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