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关节镜影像临床教学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春宝 张柏青 +7 位作者 刘洋 朱娟丽 齐玮 王跃强 邸建丽 王志刚 刘玉杰 李众利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提高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升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及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方法将6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骨科关节镜影像临床教学系统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按照计划完... 目的提高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升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及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方法将6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骨科关节镜影像临床教学系统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按照计划完成培训后,对两组学员分别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同时问卷调查所有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员在知识接受程度、学习主动性、兴趣、教学生动性评价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系统适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骨科关节镜手术及相关临床教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临床及教学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教学系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林 马学龙 +3 位作者 石立刚 李运 杨杰 鹿洪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6期49-50,52,共3页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 TESSYS技术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锁定加压板治疗尺桡骨骨不连26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晓东 徐本明 +2 位作者 陶佳 刘茵 焦宏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AO锁定加压板(LCP)加植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10年11月对26例尺桡骨骨不连行手术内固定,训练摔伤12例、机器绞伤4例、砸伤6例、交通伤4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7例。其中尺桡骨不愈合5例... 目的探讨AO锁定加压板(LCP)加植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10年11月对26例尺桡骨骨不连行手术内固定,训练摔伤12例、机器绞伤4例、砸伤6例、交通伤4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7例。其中尺桡骨不愈合5例,尺骨不愈合13例,桡骨不愈合8例。全部采用LCP内固定加自身髂骨植骨。结果26例经4-12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访。骨不连全部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疲劳骨折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采用LCP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具有操作简便,可提供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有利于前臂、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是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尺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分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林 鹿洪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761-2764,共4页
目的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分类。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选择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200例,镜下观察椎间盘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统计。结果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 目的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分类。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选择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200例,镜下观察椎间盘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统计。结果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共分为4种。分别是压迫型105例(52.5%),瘢痕型36例(18.0%),钙化型38例(19.0%),侧隐窝狭窄型21例(10.5%)。结论椎间孔镜为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新的视野,镜下分型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有望增加对病理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波 鹿洪辉 +3 位作者 杨蓓 卢晨晓 常成兵 陈宾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2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孔镜镜下分型,共分为4种: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侧隐窝狭窄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2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孔镜镜下分型,共分为4种: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侧隐窝狭窄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经过平均(10.5±3.7)个月的随访,各分型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5.31%,VAS、ODI、JO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显著疗效,合理利用该分型可以使该手术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显著减少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下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林 鹿洪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69例中,选择椎间孔镜手术37例,开放手术32例。术中观察腰椎椎体后缘病变部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相...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69例中,选择椎间孔镜手术37例,开放手术32例。术中观察腰椎椎体后缘病变部位的具体表现以及相邻椎间盘情况,手术清除病灶后随访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VAS和JOA评估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腰腿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63±1.44)分下降到(2.51±1.23)分(P<0.05),JOA评分从术前的(10.51±3.24)分升高为术后(26.98±3.74)分(P<0.05),改善率89.1%;开放组腰腿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52±1.35)分下降到(2.46±1.14)分(P<0.05),JOA评分从术前的(10.67±3.18)分升高为术后(25.25±3.49)分(P<0.05),改善率79.5%。2组间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ESSYS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疗效相当,但是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椎间孔 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林 鹿洪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TESSYS)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收治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其中43例选择TESSYS法治疗,35例选...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TESSYS)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收治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其中43例选择TESSYS法治疗,35例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联合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ESSYS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虽相当,但是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骨质疏松 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残疾标准中肢体残疾标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本明 丁伯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残疾人 抽样调查 残疾标准 肢体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林 鹿洪辉 +2 位作者 于光辉 陈瑞松 牟晓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9月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导航下行侧后路腰椎间盘穿刺,观察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56例均顺利... 目的探讨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9月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导航下行侧后路腰椎间盘穿刺,观察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以穿刺点与C型臂透视预设点间的距离〈5 mm为穿刺成功标准,穿刺到位率为91.3%(95/104);以穿刺点与C型臂透视预设点间的距离〈4 mm为穿刺成功标准,穿刺到位率为89.4%(93/104)。超声导航的平均时间为(16.3±3.2)min。术后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83±1.12)分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2.41±0.84)分,末次随访时为(1.27±0.5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23)。ODI评分由术前的(56.32±9.41)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8.6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P=0.016)。在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中,优4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4.64%(53/56)。结论基于电磁引导的超声导航技术在腰椎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中的应用到位率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减少了射线接触,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引导 超声导航技术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林 张利召 +3 位作者 居永平 张宏飞 张文斌 鹿洪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1-756,共6页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以制定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22例;年龄18 ~55岁.以静脉造影阳性结果为诊断DVT的“金标准”,...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以制定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22例;年龄18 ~55岁.以静脉造影阳性结果为诊断DVT的“金标准”,其中血栓组18例(26.9%),非血栓组49例(73.1%).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血管神经损伤、D-二聚体水平、下肢深静脉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复杂骨折(OR=3.773,P=0.038)、合并血管神经损伤(OR=2.603,P=0.002)、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697,P=0.002)、下肢深静脉超声阳性(OR=3.068,P<0.001)是导致股骨干骨折后新发下肢DVT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骨折类型复杂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是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DVT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水平检测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是主要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颈椎弓根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悬吊颈椎管扩大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鹿洪辉 陈海英 +2 位作者 侯海利 徐本明 史亚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7期2128-2130,共3页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是颈椎病后路手术的重要术式,而现在又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做法,其中悬吊法以其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而得到广泛应用[1]。传统上单开门后,棘突悬吊丝线与小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缝合,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如术后轴性症状发生...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是颈椎病后路手术的重要术式,而现在又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做法,其中悬吊法以其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而得到广泛应用[1]。传统上单开门后,棘突悬吊丝线与小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缝合,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如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增加[2]。我们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锚定法改良了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术,自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治疗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 椎管扩大术 椎弓根钉 锚定法
原文传递
钛缆固定自体植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鹿洪辉 侯海利 +1 位作者 徐本明 王京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187-188,共2页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经内固定治疗肱骨头坏死率可达41%~59%,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置换后,常由于肩关节僵硬及其他一些并发症导致效果不佳。我们采用肩部前外侧小切口人路显露,保护大小结节附着肩袖,肱骨头置...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经内固定治疗肱骨头坏死率可达41%~59%,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置换后,常由于肩关节僵硬及其他一些并发症导致效果不佳。我们采用肩部前外侧小切口人路显露,保护大小结节附着肩袖,肱骨头置换后给予大小结节的解剖复位钛缆坚强固定、多点编织缝合解剖重建大小结节,自体肱骨头植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治疗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置换 自体植骨 置换治疗 钛缆固定 肱骨近端 骨折 人工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