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取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蓉梅 彭凤翔 李永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7-147,共1页
长期以来在组织透明、脱蜡、封固等病理制片过程中,普遍使用二甲苯这一化学试剂。但二甲苯是一种有毒试剂,长期接触容易导致头晕、失眠、肢体震颤、免疫力下降等,是致癌物质之一。目前,我科使用一种新型试剂——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 长期以来在组织透明、脱蜡、封固等病理制片过程中,普遍使用二甲苯这一化学试剂。但二甲苯是一种有毒试剂,长期接触容易导致头晕、失眠、肢体震颤、免疫力下降等,是致癌物质之一。目前,我科使用一种新型试剂——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对组织进行透明、脱蜡及中性树胶的配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而完全取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剂 TO试剂 二甲苯 病理制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彭凤翔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195-196,共2页
目的研究比较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方法85例乳腺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石蜡切片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以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病理诊断方式良性、恶性乳腺肿瘤... 目的研究比较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方法85例乳腺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石蜡切片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以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病理诊断方式良性、恶性乳腺肿瘤病理诊断结果分布情况;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确诊、误诊、延迟诊断情况进行判定,并比较两种不同病理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乳腺肿瘤65例,其中包括:纤维肿瘤20例、纤维腺病20例、囊肿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良性叶状肿瘤10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乳腺肿瘤64例(98.46%),延迟诊断1例(1.54%)。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乳腺肿瘤20例,其中包括:导管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恶性叶状肿瘤2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小叶原位癌3例、其他少见恶性肿瘤5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乳腺肿瘤18例(90.00%);延迟诊断1例(5.00%);假阴性1例(5.00%)。以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为100.00%(85/85)。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82例,诊断准确率率为96.47%(82/85);假阴性1例,误诊率为1.18%;延迟诊断2例,延迟诊断率为2.35%。两种不同病理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39,P>0.05)。结论与石蜡切片相比,术中冰冻切片可以准确判定乳腺肿瘤类型、性质,且该病理诊断方式操作简单,用时较短,确诊率较高,可以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借鉴,但仍应在诊断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提升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从而将误诊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石蜡切片 乳腺肿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蓉梅 彭凤翔 +1 位作者 陈竹 谢丽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1期2387-239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s,MM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M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40例MBC...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BC)和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s,MM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M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40例M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MBC患者25例,MMBC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乳腺超声影像特征、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结果:MMB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PMB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超声检查中,MMBC患者具有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包块内血流丰富表现的比例高于PMBC患者,包块后场回声增强比例低于P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BC患者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评分的分布均高于P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PR,Her2,Ki-67阳性率方面及分子分型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与PMBC相比较,MMBC表现为淋巴结转移比例的升高和超声影像学恶性病变特征的增加,病理检查可见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核分裂象评分的升高,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预后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型乳腺黏液癌 混合型乳腺黏液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超声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永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6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治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62例(年龄<35岁)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岁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治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62例(年龄<35岁)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岁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PR、HER-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率高,病情进展较快,危险性较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女性 乳腺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6例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春 彭凤翔 +1 位作者 罗进 高蓉梅 《西南军医》 2006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方法对416例甲状腺肿瘤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肿瘤以良性多见,良恶性之比为8.2:1。各类型肿瘤均以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4,好发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方法对416例甲状腺肿瘤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肿瘤以良性多见,良恶性之比为8.2:1。各类型肿瘤均以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4,好发年龄为21~50岁,肿瘤发生于甲状腺右侧多见。结论本组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好发年龄、性别差异、良恶之比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乳头状腺瘤与乳头状癌的鉴别有一定难度,对可疑标本要多处取材,连续切片,仔细观察,找出其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临床病理 诊断 乳头状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CK 19、MC、TPO及CD 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6
作者 李永春 彭凤翔 +1 位作者 高蓉梅 叶小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又称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1,又称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9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9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其中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CK19、MC、TPO、CD56的检测结果,总结CK19、MC、TPO、CD56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能。结果:观察组CK19、MC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TPO、CD56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K19、MC、TPO、CD56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K19、MC、TPO、CD56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将CK19、MC、TPO、CD56联合应用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中,能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角蛋白19 间皮细胞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联合检测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Ki-67、E-cadherin和CD34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蓉梅 彭凤翔 陈竹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研究p53、Ki-67、E-cadherin和CD34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的共胆囊组织120例,分为3组:胆囊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三组的p53、Ki-67、E-cadherin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研究p53、Ki-67、E-cadherin和CD34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的共胆囊组织120例,分为3组:胆囊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三组的p53、Ki-67、E-cadherin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组、癌旁组和胆囊癌组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2. 5%和72. 5%,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 5%、17. 5%和80. 0%,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 0%,85. 0%和30. 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D34(MVD均数)在胆囊癌组织(57. 43±5. 2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30. 68±4. 59)和癌旁组(32. 66±4. 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p53、Ki-67、E-cadherin和CD34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部位中均无相关性(P> 0. 05)。在TNM分期中,仅CD34(MVD均数)表现出明显差异(P <0. 05),p53、Ki-67、E-cadherin与TNM分期不具有相关性(P> 0. 05)。结论 p53、Ki-67、E-cadherin和CD34与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但仍需临床大数据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P53 KI-67 E-CADHERIN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DP2、Phf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凤翔 李丹 +2 位作者 高蓉梅 李永春 叶小娟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二聚化蛋白(JDP2)、Phf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5例NSCLC标本,其中>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组织作为空白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 目的探讨二聚化蛋白(JDP2)、Phf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5例NSCLC标本,其中>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组织作为空白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三年生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JDP2、Phf2蛋白表达量,分析JDP2、Phf2蛋白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期相关性。结果癌旁组织中JDP2、Phf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中JDP2、Phf2阳性表达率(P<0.05)。采用Spearman值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JDP2、Phf2在NSCLC组织中共同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5)。分期Ⅲ期、出现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低于分期Ⅰ/Ⅱ期、无肿瘤转移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而分化程度高级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低级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P<0.05)。3年随访期间存活患者42例(64.62%),死亡23例(35.38%)。肿瘤直径>3cm、TNM分期Ⅲ期、出现肿瘤转移、JDP2阴性、Phf2阴性的NSCLC患者存活率低于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Ⅰ/Ⅱ期、无肿瘤转移、JDP2阳性、Phf2阳性的NSCLC患者(P<0.05)。结论JDP2、Phf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TNM分期、肿瘤转移及预后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化蛋白 Phf2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源义 马万辉 +4 位作者 张毅 范承林 彭凤翔 赵建 童伦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3-1294,共2页
患者女,3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1年余,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近2天加重,并伴头晕、乏力,大便呈黑色且稀。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心肺(-),结膜甲床苍白,全腹平坦,胃肠型、蠕(-),肠鸣音正常。否认... 患者女,3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1年余,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近2天加重,并伴头晕、乏力,大便呈黑色且稀。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心肺(-),结膜甲床苍白,全腹平坦,胃肠型、蠕(-),肠鸣音正常。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胃肠道 上腹部隐痛 遗传病史 浅表淋巴结 进食后 胃肠型 肠鸣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