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网络化在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樊辉 付新峰 +2 位作者 刘世 苏春玲 赵丽娟 《武警医学》 CAS 2000年第12期698-700,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药剂科管理 系统功能和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警某院急诊科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慧敏 刘世军 +2 位作者 孙克明 侯静静 薛秋萍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了解武警某院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提取急诊科2015年下半年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膏、外用膏药及中成药)的处方。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比例、使用居前6位的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武警某院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提取急诊科2015年下半年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膏、外用膏药及中成药)的处方。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比例、使用居前6位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等。结果在2015年下半年急诊处方中有抗菌药物处方3872张,占处方总数的22.3%。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中,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42.9%。使用居第一位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占39.8%。单联处方77.86%,二联处方22.14%,无三联处方。结论 2015年下半年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但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抗菌药物 处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药房如何防范药品风险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王岩 杨晓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2期135-135,共1页
目的阐明药房工作的重要性,常见风险及解决办法。方法分析风险产生原因,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处方书写不规范,个别药剂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药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职责不够明确。结论加强处方管理条例执行力度,健全管理制度,明... 目的阐明药房工作的重要性,常见风险及解决办法。方法分析风险产生原因,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处方书写不规范,个别药剂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药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职责不够明确。结论加强处方管理条例执行力度,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重视关心药房工作,提高药剂人员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房 工作问题 分析原因 解决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人体液中他唑巴坦浓度及其药动学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褚志杰 李珍 +3 位作者 唐世新 计一平 范国荣 胡晋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体液中他唑巴坦浓度的 HPLC方法 ,并应用于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 4.5 g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钠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RP-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和尿中他... 目的 :建立测定体液中他唑巴坦浓度的 HPLC方法 ,并应用于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 4.5 g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钠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RP-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和尿中他唑巴坦药物浓度。 结果 :滴注完成即刻浓度 ( cm ax)为 ( 3 4.3 3± 8.0 5 )μg/m l,清除半衰期 ( t1 /2β)为 ( 0 .94± 0 .16) h,分布容积 ( Vd)为 ( 15 .43± 3 .82 ) L/kg,清除率 ( Clr)为 ( 15 .2 0± 2 .5 4) L /h,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 AUC)为 ( 4 2 .41±7.45 ) h·μg· ml-1 。结论 :他唑巴坦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他唑巴坦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体外 ,8h累积尿排百分率为 ( 78.68± 5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唑巴坦 药代动力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牟洪军 张绍峰 +1 位作者 朱铁梁 陈虹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545-546,共2页
关键词 大黄素 抗肿瘤 肿瘤细胞凋亡 抗多药耐药 抗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经验总结 被引量:5
6
作者 褚志杰 孙克明 刘世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115-1115,1138,共2页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科学管理药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明确配置中心责权归属,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摆药流程,鼓励调动药师工作积极性,妥善处理好管理关系。结果:P...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科学管理药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明确配置中心责权归属,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摆药流程,鼓励调动药师工作积极性,妥善处理好管理关系。结果:PIVAS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药品管理,减少药品浪费,为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结论: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工作需要科学管理部署,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师素质,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临床药师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分析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敏 孙克明 +3 位作者 刘世军 刘宪勇 王岩 褚志杰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寻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有效方法,满足临床的用药需求。方法分类汇总2015年1~6月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将损耗原因分为院内可控和院外不可控两个方面因素,制订相关的改进措施;2015年7~12月实施... 目的探寻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有效方法,满足临床的用药需求。方法分类汇总2015年1~6月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将损耗原因分为院内可控和院外不可控两个方面因素,制订相关的改进措施;2015年7~12月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采取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细节、制定并落实各项制度等改进措施后,与改进前比较,可控因素各环节导致的药品损耗例数及占用期调配总例数的比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药品损耗没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通过对工作环节中的药品损耗采取原有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等措施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药品损耗,可控因素导致的药品损耗改善效果优于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药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损耗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片人体药动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世军 王冰 +2 位作者 王本杰 刘焕君 郭瑞臣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司帕沙星片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司帕沙星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200mg,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司帕沙星浓度,... 目的:研究单剂量口服司帕沙星片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司帕沙星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200mg,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司帕沙星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司帕沙星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t1 2分别为(21.634±4.613)和(19.890±2.519)h,tmax分别为(3.475±0.769)和(3.525±0.786)h,cmax分别为(779.019±240.985)和(726.950±184.295)μg/mL,AUC0-72分别为(16824.627±3550.309)和(16586.509±3178.872)μg·h·mL^-1,AUC0-∞分别为(18719.118±3717.480)和(18128.478±3403.917)μg·h·m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06±15.11)%。结论:司帕沙星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生物利用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液中哌拉西林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褚志杰 李珍 +3 位作者 唐世新 范国荣 计一平 胡晋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体液中哌拉西林浓度的 HPLC法并应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8名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 4g哌拉西林钠 ,采用 RP-HPL C法测定血浆和尿中药物浓度。 结果 :滴注完成即刻 cm ax为 (2 0 3 .2 4± 44 .13 )μg/ml,t1 ... 目的 :建立测定体液中哌拉西林浓度的 HPLC法并应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8名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 4g哌拉西林钠 ,采用 RP-HPL C法测定血浆和尿中药物浓度。 结果 :滴注完成即刻 cm ax为 (2 0 3 .2 4± 44 .13 )μg/ml,t1 / 2β为 (0 .76± 0 .0 9) h,分布容积 (Vc)为 (2 0 .64± 4.67) L,清除率 (Cls)为 (2 4.86± 4.13 ) L/h,AUC为 (2 15 .5 2±3 8.75 ) μg·h·ml-1。结论 :哌拉西林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体外 ,8h累积尿排百分率为(61.0 0± 5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 药代动力学 高压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合光谱法测定氢化可的松麻黄碱滴鼻液中氢化可的松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世军 杨樊辉 +2 位作者 张建成 褚志杰 张敏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 建立褶合光谱测定氢化可的松麻黄碱滴鼻液中氢化可的松和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TU -190 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集吸收度信息 ,并通过数据转换将信息转到褶合光谱程序中 ,并由该程序双组分定量分析系统计算氢化可... 目的 建立褶合光谱测定氢化可的松麻黄碱滴鼻液中氢化可的松和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TU -190 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集吸收度信息 ,并通过数据转换将信息转到褶合光谱程序中 ,并由该程序双组分定量分析系统计算氢化可的松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 氢化可的松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81%、10 0 .16 % ;相对标准偏差 (RSDs)分别为 0 .4 2 %、0 .2 0 %。结论 本法结果可靠、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合光谱法 含量测定 氢化可的松麻黄碱滴鼻液 氢化可的松 盐酸麻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中胃康胶囊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樊辉 刘世军 +1 位作者 相同顺 褚志杰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15-316,共2页
中胃康胶囊是我院多年的临床验方,主要由黄连、黄芪、延胡索、莱菔等中药组成,用于消炎生肌、制酸止痛、杀灭幽门螺杆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服药4周后,溃疡愈合率92.9%,有效率100%,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81.7%[1].其治疗... 中胃康胶囊是我院多年的临床验方,主要由黄连、黄芪、延胡索、莱菔等中药组成,用于消炎生肌、制酸止痛、杀灭幽门螺杆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服药4周后,溃疡愈合率92.9%,有效率100%,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81.7%[1].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曾获山东省200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中胃康胶囊中小檗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工艺优选 胃康胶囊 小檗碱 提取工艺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褚志杰 董玉波 +1 位作者 杨樊辉 王磊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建立巴洛沙星血药浓度的RP-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巴洛沙星片剂的药动学参数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4mol/L磷酸和0.4%三乙胺,... 目的:建立巴洛沙星血药浓度的RP-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巴洛沙星片剂的药动学参数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4mol/L磷酸和0.4%三乙胺,pH=4.5)=23:77,流速为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94nm。内标物为加替沙星。将该方法用于单剂量口服100mg巴洛沙星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5.00μg/mL(r=0.9998),方法的日内及日间RSD〈10%。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为临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沙星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中胃康胶囊中黄芪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樊辉 刘世军 +1 位作者 相同顺 褚志杰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中胃康胶囊中黄芪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用水作溶媒 ,提取黄芪甲甙等有效成分 ,并以黄芪甲甙提取率及出膏率为指标 ,考察了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 4个因素对黄芪甲甙等有效成分提取量... 【目的】探讨中胃康胶囊中黄芪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用水作溶媒 ,提取黄芪甲甙等有效成分 ,并以黄芪甲甙提取率及出膏率为指标 ,考察了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 4个因素对黄芪甲甙等有效成分提取量的影响。【结果】黄芪中药饮片加 6倍水 ,提取 3次 ,每次煎煮 1h ,黄芪甲甙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最高。【结论】该制备提取工艺合理 ,质量稳定 ,黄芪甲甙等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中胃康胶囊 黄芪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菊饮的市场开发与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宪勇 刘世军 +1 位作者 孙克明 付加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4期232-233,共2页
桑菊饮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经典方剂,治疗风温轻证,其应用之广、疗效之确切已深入人心。在当前化学新药研制速度缓慢、方法匮乏的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细心琢磨更注重人体体质调节的中医药制剂,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加以改良和加工,... 桑菊饮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经典方剂,治疗风温轻证,其应用之广、疗效之确切已深入人心。在当前化学新药研制速度缓慢、方法匮乏的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细心琢磨更注重人体体质调节的中医药制剂,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加以改良和加工,使其适合新的疾病治疗要求。本文主要以桑菊饮的临床应用和剂型来阐述桑菊饮的市场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菊饮 中药 方剂 市场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二巯丁二酸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世军 肖红 +3 位作者 居学海 刘宪勇 褚志杰 张敏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2种二巯丁二酸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单剂口服两交叉两周期试验设计,分别口服单剂量500mg2种二巯丁二酸胶囊。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液样品中的二巯丁二酸浓度。结果试验制剂和参... 目的研究2种二巯丁二酸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单剂口服两交叉两周期试验设计,分别口服单剂量500mg2种二巯丁二酸胶囊。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液样品中的二巯丁二酸浓度。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7.94±2.16)h和(7.48±2.19)h,Tmax分别为(2.45±0.22)h和(2.48±0.34)h,Cmax分别为(3.77±1.29)μg·ml-1和(3.70±0.95)μg·ml-1,AUC0-24分别为(24.35±7.56)μg·ml-1·h-1和(24.52±6.79)μg·ml-1·h-1,AUC0-∞分别为(27.64±8.64)μg·ml-1·h-1和(27.91±8.83)μg·ml-1·h-1。试验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9.00±11.42)%。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药物间和周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个体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2种二巯丁二酸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但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丁二酸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人血浆中哌拉西林浓度的比较
16
作者 唐世新 李珍 +3 位作者 褚志杰 计一平 范国荣 胡晋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比较 HPL C法和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哌拉西林浓度的差异。方法 :6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哌拉西林 4g,分别用 HPL C法和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 结果 :HPL C法线性范围为 0 .5~ 5 0 0μg/ m l,回收率为 97.40 %~10 0 .... 目的 :比较 HPL C法和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哌拉西林浓度的差异。方法 :6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哌拉西林 4g,分别用 HPL C法和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 结果 :HPL C法线性范围为 0 .5~ 5 0 0μg/ m l,回收率为 97.40 %~10 0 .0 6 % ,日内、日间 RSD分别为 2 .5 8%~ 3.2 4%和 3.32 %~ 5 .5 9% ;微生物法线性范围为 0 .5~ 10μg/ ml,回收率为98.38%~ 10 6 .85 % ,日内、日间 RSD分别为 3.90 %~ 6 .37%和 7.0 7%~ 9.78%。 结论 :两种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 ,受试者各时间点平均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 高压液相色谱法 微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和芬太尼用于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春芝 窦林彬 +2 位作者 赵继英 刘宪勇 张敏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氯诺昔康 芬太尼 效果对比 非甾体类抗炎药 2003年3月 妇科术后镇痛 药理学基础 2004年 手术后镇痛 化学结构 镇痛效应 手术患者 半衰期 曲马多 胸腹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实验性小鼠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慧敏 刘世军 +2 位作者 孙克明 刘宪勇 郭俊青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EAE+依达拉奉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用PBS作为对照。后两...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EAE+依达拉奉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用PBS作为对照。后两组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完全福氏佐剂(CFA)、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抗原乳剂进行造模。免疫2 d后,EAE+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 mg/(kg·d)。3组均监测20 d,每日称重,观察小鼠的摄食和发病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0 d后取小鼠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EAE组小鼠的发病率(80%)高于EAE+依达拉奉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评分各个时间点都低于E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监测10 d后,EAE组神经功能评分(3.6±0.4)级;而EAE+依达拉奉组评分为(1.3±0.5)级。HE染色后发现,EAE组小鼠的脊髓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改变明显。而EAE+依达拉奉组小鼠有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没有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近况
19
作者 田小军 姜燕 赵志春 《武警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药物代谢动力 药理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尺式静注药物配伍变化表的研制及应用
20
作者 王谦 杨樊辉 李洪江 《武警医学》 CAS 1999年第7期401-401,共1页
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后静注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正确判断药物配伍后的变化非常重要。目前均用《静注药物配伍变化表》查找配伍后的变化,但这种配伍表是坐标法,因药物品种较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级医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配伍表... 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后静注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正确判断药物配伍后的变化非常重要。目前均用《静注药物配伍变化表》查找配伍后的变化,但这种配伍表是坐标法,因药物品种较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级医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配伍表中有110种,最新版的有17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尺式 静注药 配伍表 研制 应用 药物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