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对我国检验医学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桐硕 逄瑷博 +2 位作者 任鹤菲 魏茂提 李艳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018-1022,共5页
人工智能(AI)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是大势所趋,将全方位推动检验医学的变革。该文结合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探讨了AI相关技术在提升检验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挖掘检验数据的辅助诊断价值、重塑检验行业服务模式中的应用潜力,进而从检验... 人工智能(AI)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是大势所趋,将全方位推动检验医学的变革。该文结合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探讨了AI相关技术在提升检验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挖掘检验数据的辅助诊断价值、重塑检验行业服务模式中的应用潜力,进而从检验医学工作者的角度,设想未来面临AI取代检验科日常工作带来的冲击,如何实现向检验数据管理人员或检验医师的职能转型,开创人-机协同的检验医学新时代。期望该文对检验医学领域AI发展方向的推演能为广大检验同仁及智能医疗从业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辅助诊断 检验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卵巢癌多检验指标联合诊断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桐硕 任鹤菲 +5 位作者 曹瑾 崔云涛 刘金龙 陈晓 吴龙涛 李艳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08-913,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特征降维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机器学习诊断模型,开发临床常规血液指标对卵巢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明确诊断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185),将其他恶性妇科肿瘤患者(n=138)、良性妇科疾病患者(n=339)...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特征降维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机器学习诊断模型,开发临床常规血液指标对卵巢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明确诊断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185),将其他恶性妇科肿瘤患者(n=138)、良性妇科疾病患者(n=339)与正常体检者(n=92)三类人群作为整体对照组。借助电子病历挖掘系统获取人口学资料以及肿瘤标志物、血细胞分析、性激素等6类共计28项实验室检测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再将低维度特征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变量建立诊断模型,同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和分类精度。结果机器学习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48,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86.9%,其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CA125的传统方式。该模型对不同病程分期的卵巢癌均能进行准确诊断,并且在三个对照亚组中均表现出对卵巢癌一定的鉴别能力。结论利用机器学习整合多项常规检验指标可有效提升卵巢癌的诊断效能,为卵巢癌的智能化辅助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机器学习 检验指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命激光武器致视网膜医学损伤及其防护研究进展
3
作者 滕仲帅(综述) 张海龙(综述) +2 位作者 郭敬涵(综述) 苏彬(综述) 杜振华(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非致命激光武器作为一种定向能武器,具有准确性好、打击效果可控、作用范围广和能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处置突发事件、镇压暴乱、防止武装冲突升级、解救人质等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各个国家解决政治冲突的重要选择[1]。然而,在实际... 非致命激光武器作为一种定向能武器,具有准确性好、打击效果可控、作用范围广和能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处置突发事件、镇压暴乱、防止武装冲突升级、解救人质等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各个国家解决政治冲突的重要选择[1]。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非致命激光武器造成不可逆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研究激光武器的危害,阐明其作用机制,确定其致伤阈值,对于有针对性地提高武器实战效能,以及探究人员的有效防护与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激光武器 视网膜 医学损伤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9-5p通过靶向SALL4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华 范松 +1 位作者 刘冀琴 张学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14,34,共5页
目的:探讨miR-129-5p在肝细胞癌(H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29-5p在正常血清及肝癌患者血清、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9-5p mimics转染至... 目的:探讨miR-129-5p在肝细胞癌(H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29-5p在正常血清及肝癌患者血清、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9-5p mimics转染至人肝癌细胞HCCLM3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检测在体外过表达miR-129-5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数据库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探索miR-129-5p在HCC中的靶点,并探讨靶点SALL4是否介导miR-129-5p对HCC细胞的作用。结果:与正常血清相比,肝癌患者血清miRNA-129-5p表达量显著降低(t=13.32,P<0.001),与LO2相比,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CCLM3、BEL-7402和QGY-7703的miR-129-5p表达量均显著降低(t=30.35、33.08、37.11、32.87、8.2,均P<0.05)。miR-129-5p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StarBase预测显示miR-129-5p与SALL4有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miR-129-5p与SALL4直接结合。与对照组相比,miR-129-5p表达后SALL4和PD-L1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t=12.68、t=8.798,均P<0.05)。miR-129-5p可以通过调控SALL4的表达,抑制HCC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F=26.11、147.2、4.302、321.3,均P<0.05)。结论:过表达miR-129-5p通过抑制SALL4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129-5p SALL4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胆红素与糖脂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5
作者 杨涛 刘冀琴 +1 位作者 张华 靳颖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45-748,75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胆红素与糖脂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至2023-08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T2DM患者170例(T2DM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8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T2DM组根据HbA1c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胆红素与糖脂代谢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至2023-08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T2DM患者170例(T2DM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8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T2DM组根据HbA1c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亚组(H1)、血糖控制欠佳亚组(H2)及血糖控制差亚组(H3)。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亚组(L1)及血脂异常亚组(L2)。比较各组间生化指标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_(3)(FT_(3))显著降低(P<0.05)。H3亚组FT_(3)低于H1亚组(P<0.05),H2和H3亚组游离T_(4)(FT_(4))高于H1亚组(P<0.05)。L2亚组TBil、DBil显著低于L1亚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Bil、DBil均与TSH呈负相关(P<0.05),DBil还与TC、TG、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SH、TC、LDL-C、HbA1c分别是TBil和DBil的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胆红素与糖脂代谢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胆红素 糖脂代谢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
6
作者 韩海燕 薛占成 +1 位作者 黄磊 王述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33-0037,共5页
检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 IIP)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二者在II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例IIP患者为研究对... 检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 IIP)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二者在II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例IIP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BALF及PB中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患者血气,比较BALF和PB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IIP患者BALF中CD3+?和CD3+?CD8+比例?显著高于PB(P<0.05);CD3+?CD8+?细胞比例升高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173,P=0.0429),CD4+?/CD8+?比值降低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7013,P=0.0162),而患者PB中CD3+?CD8+?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与氧合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LF较PB中T淋巴细胞亚群能更好的反映IIP患者肺部免疫细胞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T淋巴细胞亚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训练负荷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任鹤菲 于昕仪 +4 位作者 陈立军 张馨予 雷静 陈健 于利人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0-33,3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负荷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 zin...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负荷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 zinc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的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跑台训练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有氧训练组、无氧训练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笼内正常生活,其他两组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训练4周,有氧训练时采用递增负荷训练,无氧训练时采用高速训练。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形态及线粒体变化。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以及T-SOD、Mn-SOD和CuZn-SOD活性。结果相比正常对照组,电镜下有氧训练组线粒体数量增多,三联体结构明显。无氧训练组中可见大量发生肿胀的线粒体,电子密度较正常染色体低;明带与暗带界限不清,粗细肌丝排列紊乱。相比正常对照组,有氧训练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以及T-SOD、Mn-SOD和CuZn-SOD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无氧训练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以及T-SOD和Mn-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CuZn-SOD活性[(2.68±0.61)×10~3 nkat/mgprot]与正常对照组活性值[(3.73±1.24)×10~3 nkat/mgpro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训练负荷可以改变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导致抗氧化功能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骨骼肌形态产生较大影响。有氧训练可以改善骨骼肌形态结构和线粒体功能,减轻机体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负荷 骨骼肌 线粒体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电位水含漱对超声波牙洁治时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祁璐璐 刘锦 +2 位作者 朱志颖 孙静雅 王永兰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34-36,41,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电位水含漱对超声波牙洁治时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3至2018-09就诊于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复方氯己定组和氧化电位水组,每组30例。超声波牙洁治前,3组患者分别用无菌... 目的探讨氧化电位水含漱对超声波牙洁治时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3至2018-09就诊于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复方氯己定组和氧化电位水组,每组30例。超声波牙洁治前,3组患者分别用无菌蒸馏水、0.12%的复方氯己定溶液和氧化电位水含漱1 min。分别于超声波牙洁治前、洁治中、洁治后即刻及洁治后10 min,在以患者口腔为中心的半径30 cm和1 m处的位置取样,进行细菌培养,比较空气中菌落数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等一般资料及洁治前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在进行超声波洁治前距患者口腔30 cm和1 m处空气中菌落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洁治中、洁治后即刻、洁治后10 min距患者口腔30 cm处、1 m处空气中菌落数比较,氧化电位水组均低于对照组和复方氯己定组(P<0.05)。结论超声波牙洁治时使用氧化电位水含漱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可以预防或降低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电位水 微生物 空气菌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雅培ARCHITECT i2000的CMIA在梅毒血清抗体诊断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建光 杜振华 张桂芬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98-201,206,共5页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中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在梅毒血清抗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CMIA在梅毒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策略。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梅毒螺旋体抗体CMI...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中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在梅毒血清抗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CMIA在梅毒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策略。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梅毒螺旋体抗体CMIA检测阳性的血清样本271例(S/CO≥1.0),同时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对这些样本进行复检。以TPPA作为参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CMIA的梅毒血清抗体检出能力进行评价。根据S/CO值把标本分为4组,分别为A组(1.0≤S/CO<3.0,n=85),B组(3.0≤S/CO<5.0,n=26),C组(5.0≤S/CO<7.0,n=17)和D组(S/CO≥7.0,n=143),比较4组间复检阳性率的差异。构建复检阈值-阳性符合率曲线图,分析CMIA复检的最佳S/CO值。结果271例CMIA检测阳性样本中,196例TPPA复检阳性。A组到D组的TPPA复检阳性符合率分别为20.00%、76.92%、94.12%和100.00%。4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4253,P<0.001)。当复检阈值设为5.1时,TPPA复查的阳性符合率达到100.00%。结论CMIA对梅毒血清抗体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当S/CO值>5.1时,可直接发报告,当S/CO值在1.0~5.1,应进行TPPA复检,能够减少假阳性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锦 邵国杰 +2 位作者 周鑫 张佳侠 张晶晶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5至2020-10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疑似泌尿系IFI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血...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对泌尿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5至2020-10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疑似泌尿系IFI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血清及清洁中段尿标本。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血清G试验,并进行尿真菌培养,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应症状转归情况作为诊断IFI的诊断标准,统计G试验、尿真菌培养检测结果,分析二者单独或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组共135例疑似泌尿系IFI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泌尿系IFI患者52例;尿真菌培养检出泌尿系IFI阳性63例;G试验检出泌尿系IFI阳性64例;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检出泌尿系IFI阳性43例。尿真菌培养共检出真菌63株,假丝酵母菌属61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共45例(71.43%);2例为曲霉菌属。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诊断泌尿系IFI的灵敏度[80.77%(42/52)]、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89.13%(82/92)]与二者单独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诊断泌尿系IFI的特异度[98.80%(82/83)]、准确度[91.85%(124/13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97.67%(42/43)]、约登(Youden)指数(0.796)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泌尿系IFI时采用G试验联合尿真菌培养,能提高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 侵袭性真菌感染 G试验 真菌培养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某医院主要耐药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靳颖 张华 +1 位作者 吴玉秀 刘冀琴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2018—2020年某医院临床分离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2020年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菌种鉴定及耐药试验均使用全自动细菌... 目的分析2018—2020年某医院临床分离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2020年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菌种鉴定及耐药试验均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依据2018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该院共检出细菌19637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5664株(占79.8%),革兰阳性(G^(+))菌3973株(占20.2%)。每年分离株数占比为前5位的细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18年分别为18.8%、16.9%、16.0%、9.8%、8.8%,2019年分别为27.2%、15.3%、16.4%、8.2%、7.5%,2020年分别为23.8%、18.4%、14.9%、11.8%、5.1%)。2018—2020年该院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主要耐药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统计的平均水平。结论2018—2020年该院检出的细菌耐药率趋于下降,应持续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防控,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液中miRNA-150及miRNA-30a-5P对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师钟睿 李伟鑫 张明华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miRNA-150和miRNA-30a-5P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7-01至2019-12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诊断的93例未经治疗的INS患儿为患儿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同的常规健康体检儿童8...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miRNA-150和miRNA-30a-5P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7-01至2019-12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诊断的93例未经治疗的INS患儿为患儿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同的常规健康体检儿童8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NA-150及miRNA-30a-5P两组血清及尿液中的含量;ROC曲线等评估其对INS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组血清及尿液中miRNA-30a-5P及血清中miRNA-150水平明显偏高(P<0.05),尿液中miRNA-15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6例在病情控制或缓解后血清及尿液中miRNA-30a-5P及血清中miRNA-15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iRNA-150和miRNA-30a-5P诊断IN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69;尿液中miRNA-150和miRNA-30a-5P诊断IN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33。结论INS患儿血清及尿液中miRNA-150及miRNA-30a-5P,可作为辅助诊断INS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 miRNA-150 miRNA-30a-5P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中的CD48蛋白作为潜在的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13
作者 成意财 杜振华 +3 位作者 范志娟 冯岚 曹鹏博 周钢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4-108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约60%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因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于HC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均偏低。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鉴定可能用于HCC诊断... 背景与目的:约60%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因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于HC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均偏低。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鉴定可能用于HCC诊断的候选外泌体蛋白质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鸟枪法蛋白质组质谱分析方法,对发掘人群[包括4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和4例HCC患者组]的血浆外泌体进行全蛋白质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独立的验证人群[包括56例HCC患者组、20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组和48名HC组]中进行验证实验,并评估候选蛋白质分子在HCC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结果:在发掘人群中,共鉴定到1434种血浆外泌体蛋白质,其中的CD48蛋白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组个体。进一步采用ELISA在独立验证人群中证实CD48蛋白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和HC个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6。当联合检测血浆外泌体中的CD48蛋白和血浆中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时,AUC可提升至0.970。结论:血浆外泌体中的CD48蛋白可能作为HCC的候选诊断标志物,当其与AFP联合应用时可能进一步提高HCC的临床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泌体 蛋白质组 诊断标志物 CD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百草枯中毒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姿如 杜书明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95-897,共3页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可经由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以肺部分布最多,损伤最大,肺纤维化伴呼吸衰竭是患者中毒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因其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解毒的手段,病死率高达80%以上^([1,2])...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可经由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以肺部分布最多,损伤最大,肺纤维化伴呼吸衰竭是患者中毒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因其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解毒的手段,病死率高达80%以上^([1,2])。我国2016年7月禁止生产和使用百草枯,但临床上百草枯中毒案例依旧存在。中毒患者体内百草枯浓度与病死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患者血浆中百草枯浓度不仅有助于准确诊断,并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快速 检测 百草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化性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占成 韩海燕 +1 位作者 刘冀琴 周秀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检测机化性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9年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45例机化性肺炎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检测机化性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9年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45例机化性肺炎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BALF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D4^(+)、CD3^(+)CD8^(+)),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考察T淋巴细胞亚群对机化性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BALF和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8^(+)明显高于对照组[BALF中:CD3^(+)CD4^(+):(29.86±1.44)%比(36.17±0.87)%,CD4^(+)/CD8^(+):0.670±0.053比1.242±0.066,CD3^(+)CD8^(+):(51.69±2.02)%比(30.55±1.22)%;外周血中:CD3^(+)CD4^(+):(29.23±1.49)%比(35.17±1.38)%,CD4^(+)/CD8^(+):0.810±0.067比1.279±0.104,CD3^(+)CD8^(+):(36.64±1.76)%比(30.31±1.03)%;均P<0.05];观察组BALF中CD3^(+)和CD3^(+)CD8^(+)明显高于PB[观察组CD3^(+):(84.61±1.54)%比(71.91±1.41)%,CD3^(+)CD8^(+):(51.69±2.02)%比(36.64±1.76)%,均P<0.05]。BALF中T细胞亚群诊断机化性肺炎的AUC为0.892[95%可信区间(95%CI)为0.808~0.963],明显高于外周血(AUC为0.747,95%CI为0.628~0.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对诊断机化性肺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化性肺炎 T淋巴细胞亚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恶性疟疾伴急性心肌炎1例
16
作者 刘新林 刘冀琴 王娜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783-785,共3页
目前,我国疟疾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普通医疗机构对疟疾,尤其是重症恶性疟疾患者,救治经验不足。重症疟疾会导致贫血、肾衰竭等多脏器靶器官损害表现,临床救治中容易忽视疟疾造成的心肌损伤。本文以救治的1例重症疟疾患者心肌损伤标志... 目前,我国疟疾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普通医疗机构对疟疾,尤其是重症恶性疟疾患者,救治经验不足。重症疟疾会导致贫血、肾衰竭等多脏器靶器官损害表现,临床救治中容易忽视疟疾造成的心肌损伤。本文以救治的1例重症疟疾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为线索,对疟疾导致心肌损伤的可能原因做初步讨论。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寒颤4 d,腹泻呕吐伴肉眼血尿3 d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贫血 肾衰竭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和HBV DNA定量水平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占成 韩海燕 周秀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413-1415,142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HBV DNA定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20年8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4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根据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IT)(n=46)、免疫清除期(IC)(n=28)、低复制期(LR)(...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HBV DNA定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20年8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4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根据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IT)(n=46)、免疫清除期(IC)(n=28)、低复制期(LR)(n=24)、再活动期(RA)(n=46)。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定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结果:CHB患者不同时期HBsAg和HBV DNA定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HBV DNA在IT期显著高于其他3期,LR期最低(P<0.05)。HBsAg和HBV DNA定量在IC期(r=0.3873,P<0.05)和RA期具有相关性(r=0.740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sAg>3.455 log10 IU/mL的截断值(2852 IU/mL),用于预测IC期敏感度为78.60%,特异度为79.10%;HBsAg>3.505 log10 IU/mL的截断值(3200 IU/mL),用于预测RA期敏感度为74.31%,特异度为80.21%。结论:CHB自然史不同阶段HBsAg和HBV DNA水平有明显差异,但仅在IC期和RA期HBsAg与HBV DNA相关。这些发现表明HBsAg(3200 IU/mL)作为预测HBV再激活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HBV DNA 自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治疗烧伤合并产NDM-5霍氏肠杆菌血流感染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亮亮 闫利 +4 位作者 靳颖 张引 刘慧敏 韩海燕 李国强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0-62,共3页
耐碳青霉烯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CU)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临床可选择药物少,病死率高。2019年末,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在国内上市,它对产Ambler A、C和D类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 ... 耐碳青霉烯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CU)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临床可选择药物少,病死率高。2019年末,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在国内上市,它对产Ambler A、C和D类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lactamases,ESBLs)、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如KPC和OXA-48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具有出色的体外活性,增加了一个临床治疗选择,解决了部分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霍氏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19
作者 李爱云 吴玉秀 +2 位作者 郜娜 张建光 孟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16-124,共9页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同时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展为远处转移的晚期或局部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然而,G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明晰.目的在本研究...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同时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展为远处转移的晚期或局部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然而,G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明晰.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生物信息分析结合细胞实验方法探讨CMTM3基因在GC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在GEO和TCGA数据库中分析CMTM3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并比较CMTM3基因高低表达与GC患者预后的关系.在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和多个GC细胞系(HGC-27,BGC-823和MKN45)中比较CMTM3基因的表达情况.在MKN45细胞中转染外源性小干扰RNA(sh-CMTM3-1)下调细胞中CMTM3基因表达后,采用MTT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价下调前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改变.GEO数据库中筛选GC组织vs胃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谱,并根据microRNA在线预测软件Targetscan预测CMCT3上游靶基因miR-125b-5P.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GC患者,采用q-PCR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TM3和miR-125b-5P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5b-5P与CMTM3靶向调控关系.转染外源性miR-125b-5P-mimic,评价MKN45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在GC患者,癌组织中的CMTM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CMTM3基因高表达GC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外源性小干扰RNA(sh-CMTM3-1)可显著下调MKN45 GC细胞中CMTM3基因表达(P<0.05).sh-CMTM3-1下调MKN45 GC细胞中CMTM3基因表达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低(P<0.05).MTT实验显示,sh-CMTM3-1下调CMTM3表达后,MKN45 GC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筛选出CMTM3上游靶基因miR-125b-5P.miR-125b-5P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C细胞系(P<0.05),GC患者癌组织中miR-125b-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MTM3基因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C组织中CMTM3与miR-125b-5P表达呈负相关(rPearson=-0.58,P<0.05).MKN45细胞中,miR-125b-5P可显著下调CMTM3基因表达(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125b-5P基因与CMTM3基因3’UTR靶向结合.转染miR-125b-5Pmimic下调CMTM3表达后GC MKN45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减低(P<0.05).结论miR-125b-5P靶向调控CMTM3基因表达影响GC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有望成为G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25b-5P CMTM3基因 预后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武警某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颖 刘冀琴 +1 位作者 张华 刘锦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6-21,共6页
【目的】了解2018年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常见临床分离菌耐药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的8015株非重复细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17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 【目的】了解2018年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常见临床分离菌耐药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的8015株非重复细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17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结果。【结果】8015株非重复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7.6%,革兰阳性菌占22.4%。前5位分离菌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8.8%、16.9%、16.0%、9.8%、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53.9%和62.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敏感,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各占分离菌种的23.0%和8.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1%和81.7%、47.7%和38.1%。【结论】临床分离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率,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