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冰 周欣 +2 位作者 郝倩 王得顺 李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6-548,共3页
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和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逐渐增加的证据显示,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维生素D(Vi—taminD,VitD)是两者相互关联的重要中介。VitD具有开环甾分子结构,几乎所有类型细胞均有VitD受体,VitD通过弥散或与受体结... 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和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逐渐增加的证据显示,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维生素D(Vi—taminD,VitD)是两者相互关联的重要中介。VitD具有开环甾分子结构,几乎所有类型细胞均有VitD受体,VitD通过弥散或与受体结合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不但参与机体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维生素D 动脉硬化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女性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明 闫海洋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6期337-340,共4页
既往回顾性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因素。很少有前瞻性研究在校正体质量、生活方式在内的共同危险因素后评估CVD的终点事件。4.目的前瞻性地评价GD病史与CVD风... 既往回顾性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因素。很少有前瞻性研究在校正体质量、生活方式在内的共同危险因素后评估CVD的终点事件。4.目的前瞻性地评价GD病史与CVD风险事件的关系。5.研究设计?研究条件:依托护士健康研究Ⅱ(NHSⅡ,1989年建立的美国女护士观察队列研究,且目前持续进行随访),定期通过问卷调查更新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健康结局和生活方式因素(妊娠后增加的体质量、体力活动、饮食结构、阿司匹林的应用、吸烟和饮酒状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靳霄涵 徐忠伟 李玉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血红素氧合酶-1(NO-1)是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诱导性表达的一种分解血红素的关键酶,其通过激活p5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TNFR-1)、p38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和磷脂酰肌... 血红素氧合酶-1(NO-1)是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诱导性表达的一种分解血红素的关键酶,其通过激活p5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TNFR-1)、p38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等信号通路,抑制多种凋亡相关分子活性,发挥抗氧化、抗炎、抗凋亡、抗血栓与降压等作用,从而保护心血管系统,HO-1基因变异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心血管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冰 周欣 +2 位作者 郝倩 杨震 李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0,共3页
动脉硬化及相关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人心血管系统是机体第二大最易矿化组织,随年龄增长钙丢失,而血管中钙沉积增加。女性冠状动脉和男、女性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增加与骨密度降低... 动脉硬化及相关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人心血管系统是机体第二大最易矿化组织,随年龄增长钙丢失,而血管中钙沉积增加。女性冠状动脉和男、女性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增加与骨密度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动脉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危险因素 二磷酸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子两代均应尽早开始心血管疾病防控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玉明 杨宁 Peizhong Peter W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217,共4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女性CVD发病率在绝经期后增加更为明显,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女性CVD的早期防控研究迄今未受到应有重视。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的女性,其CVD风...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女性CVD发病率在绝经期后增加更为明显,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女性CVD的早期防控研究迄今未受到应有重视。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的女性,其CVD风险起源于妊娠期。HDP与CVD享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在防控上要进行一体化的临床监测和干预。对于有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高危因素者在妊娠期即应开始CVD一级预防;对于PE患者,在分娩后即应开始CVD的二级预防。对于有PE宫内暴露的子代,也应尽早开始CVD的一级预防。CVD的防控重点在控制危险因素及增强人体的自组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 高血压 妊娠性 先兆子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和生命早期减盐对心血管健康的深远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宁 李玉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9期27-30,共4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钠盐摄取是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全民减盐是推动中国高血压防治进程的重要策略,关乎全民心血管健康。在一些特殊时期,尤其是孕期和生命早期的减盐,对母子两代远期的心血管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钠盐摄取是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全民减盐是推动中国高血压防治进程的重要策略,关乎全民心血管健康。在一些特殊时期,尤其是孕期和生命早期的减盐,对母子两代远期的心血管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高盐会激活母体氧化应激、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造成水钠潴留,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孕期高盐对于子代的血管功能遗传编程的影响独立于子代出生后的盐饮食环境和血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期 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联合辅酶Q10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大有可为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宁 李玉明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3,共5页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机体辅酶Q_(10)水平的降低。辅酶Q_(10)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和能量代谢的瓶颈,在机体稳态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辅酶Q_(10)具有潜在的肝...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机体辅酶Q_(10)水平的降低。辅酶Q_(10)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和能量代谢的瓶颈,在机体稳态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辅酶Q_(10)具有潜在的肝脏和肌肉保护作用,从理论上可以提高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减少副反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是女性心血管疾病(CVD)的高风险人群。他汀类药物联合辅酶Q_(10)用于CVD预防很有前景,尤其是对HDP患者产后的CVD防控。目前,尚需大规模、多中心、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辅酶Q10 心血管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与母子两代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蔡伟 李玉明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6期327-332,336,共7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用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治疗的新型药物和器械层出不穷,但CVD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2016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CVD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5年CVD...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用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治疗的新型药物和器械层出不穷,但CVD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2016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CVD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5年CVD死亡率仍然高居首位,超过肿瘤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CVD防控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 子痫前期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生命早期心血管病风险暴露及初始预防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明 杨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4-276,共3页
我国卫生资源的投入大多用于疾病发生之后、复发和终末阶段。初始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又称为零级预防,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发展的疾病预防新理念。其理论基础是通过人群干预,预防整个社会危险因素的流行,以促... 我国卫生资源的投入大多用于疾病发生之后、复发和终末阶段。初始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又称为零级预防,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发展的疾病预防新理念。其理论基础是通过人群干预,预防整个社会危险因素的流行,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 心血管病 生命早期 风险 人群健康 疾病发生 卫生资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女性心血管病防控: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视窗的回望与前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明 蔡伟 +2 位作者 牛建民 周欣 Peizhong Peter Wang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8-1021,共4页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015年发表的美国心脏病与脑卒中统计年鉴显示全美女性死亡者中1/3死因为心血管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女性总数超过40万),比死于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性痴呆和交通意外的总...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015年发表的美国心脏病与脑卒中统计年鉴显示全美女性死亡者中1/3死因为心血管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女性总数超过40万),比死于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性痴呆和交通意外的总和还要高,是死于乳腺癌女性总数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 子痫前期 交通意外 降压药物 心脏病学 绒毛膜 滋养细胞 氧化应激 靶器官损伤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胶原与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贺 周欣 +4 位作者 舒珺 叶帆 任宁 黄体钢 李玉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目的通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心肌细胞外胶原、小血管新生和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原代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骨髓... 目的通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心肌细胞外胶原、小血管新生和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原代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对照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动物模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形态、心肌间质、血管密度、心室膨展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心肌胶原变化。结果(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可缩小60min缺血/再灌注大鼠28d心肌梗死面积;(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心肌梗死动物左心室重塑,但心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发挥细胞外基质抑制、促血管生成作用,心肌间质胶原含量、胶原分数下降,心肌毛细血管、小动脉密度增加。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促进血管新生和降低心肌胶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梗死 心肌胶原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在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方宁 李玉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系统之一,对机体血压和体液平衡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与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有关。在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动...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系统之一,对机体血压和体液平衡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与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有关。在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患者都发现了局部AngⅡ与ET 1激活的证据,局部AngⅡ与ET 1激活后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形成与特征,从而影响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和维持,采取不同措施干预AngⅡ与ET 1已取得了有益作用,本文将对上述内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 心肌肥厚 局部 ET-1 AngⅡ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体液平衡 发现 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非调脂治疗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帆 崔本龙 李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B05期57-61,共5页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心脑血管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逐渐受到关注,逐渐增加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高血压、肾脏保护、延缓退行性瓣膜病进展、抗心律...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心脑血管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逐渐受到关注,逐渐增加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高血压、肾脏保护、延缓退行性瓣膜病进展、抗心律失常、影响凝血系统及促进干细胞分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可充分发挥他汀类药物疗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临床试验研究将逐步阐明他汀类药物多效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药物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β受体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新林 李玉明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缓激肽β受体 高血压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与高血压性脑动脉瘤病理转归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明 周欣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96-599,共4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高血压性 病理转归 脑动脉瘤 Aortic 瘤体大小 动力学改变 非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即刻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冬 张芯 +9 位作者 刘新林 姬文婕 郭兆增 马永强 石蕊 曾山 刘军翔 赵季红 周欣 李玉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与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接受直接...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与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0例,记录发病20个月内MACEs的发生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入院即刻MLR、既往病史、药物治疗等因素与MACEs的关系。结果在武警后勤学院心脏中心连续纳入的100例STEMI患者q-,随访20个月后共有25例患者发生了MACEs(2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LR(OR1.469,95%CI1.081-1.997,P=0.014)与MACEs的发生显著相关。在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后,MLR仍是MAC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1,95%CI 1.104-2.011,P=0.009)。以MLR中住数0.28为界,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LR〉0.28组患者在20个月随访结束时MACEs的发生率高于MLR〈0.28组(P=0.038)。结论STEMI患者入院即刻的MLR是与MACEs发生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单核淋巴细胞比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OX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望望 周秋明 +3 位作者 王彬苏 杨宁 魏茂提 李玉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超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价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子痫前期孕妇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8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 目的使用高分辨超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价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子痫前期孕妇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8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HS)组和正常盐饮食(normal-salt diet,NS)组,每组各9只,分别给予高盐饮食和正常盐饮食。8周后受孕,自妊娠第9天起每日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直至妊娠第19天建立子痫前期大鼠模型。测量大鼠基线、第4周、第8周、妊娠第8天及妊娠第19天的血压和24 h尿蛋白水平。在妊娠第19天使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实时分子影像系统检测大鼠股动脉FMD。结果两组大鼠的终末体重无显著差异(t=-1.65,P=0.12);HS组大鼠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S组(F_(收缩压)=96.86,P <0.01;F_(平均动脉压)=47.75,P <0.01;F_(24h尿蛋白)=56.54,P <0.01)。两组大鼠的FMD均于300 s时达到峰值,HS组大鼠股动脉FMD峰值显著低于NS组(F=175.35,P <0.01)。结论高盐饮食大鼠股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提示高盐饮食可能对子痫前期内皮功能损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 子痫前期 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母子心血管风险及防范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玉明 杨宁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9-983,共5页
子痫前期(PE)是重要的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增加母子两代远期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加强临床监测、风险因素评估和早期干预将有益于促进PE女性及其子代心血管健康。PE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是女性孕期心血管风险防范的关键之一。除药物干预之... 子痫前期(PE)是重要的孕期心血管风险暴露,增加母子两代远期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加强临床监测、风险因素评估和早期干预将有益于促进PE女性及其子代心血管健康。PE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是女性孕期心血管风险防范的关键之一。除药物干预之外,体重控制、筛查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减盐等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心血管疾病 肥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原文传递
微柱离心结合胆固醇浓度变化测定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孝储 郭一沙 +2 位作者 宋菲 周欣 张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1-855,共5页
目的建立微柱离心法结合胆固醇含量变化来考察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脂质体混悬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以微柱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并用过柱前后脂质体混悬液中胆固醇浓度之比考察脂质体的过柱回收率... 目的建立微柱离心法结合胆固醇含量变化来考察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脂质体混悬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以微柱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并用过柱前后脂质体混悬液中胆固醇浓度之比考察脂质体的过柱回收率,进一步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所建立的HPLC法可以准确测定脂质体破乳后溶液中的胆固醇浓度。采用筛选的微柱离心条件洗脱,1、2管空白脂质体的柱回收率为(98.49±0.29)%(n=3),而药物不被洗脱下来,第3~15管游离药物的平均柱回收率为(99.59±0.28)%(n=3)。测定水溶性药物苯妥英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25.46±0.27)%(n=3)。结论微柱离心法适用于水溶性药物苯妥英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游离药物和脂质体被有效分离,通过结合过柱前后胆固醇浓度变化考察脂质体的过柱回收率,可获得更加准确的包封率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离心法 胆固醇 脂质体 包封率 苯妥英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永强 姬文婕 +6 位作者 郑春秀 张译丹 彭守春 胡道川 陈雪芬 周欣 魏路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失衡与肺纤维化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文中通过阐述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不同病理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表型偏移与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00只雄性C57 BL/6 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和博莱霉素组,经口咽吸入法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及博莱霉素A5,术后第1、3、7、14及21天处死小鼠,病理学方法计算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inflammation score, IS)及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常规方法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 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胶原Ⅰ、胶原Ⅲ的mRNA表达量,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 HY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博莱霉素组小鼠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水肿等炎症程度( IS评价)较等渗盐水组显著增加(P<0.01),第7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博莱霉素组小鼠第14、21天肺组织CVF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增高(P<0.01);与等渗盐水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博莱霉素组第1天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第3天明显增多(25.18±2.06 vs 8.82±1.59, P<0.01),第7天升至高峰(56.56±5.03 vs 3.68±0.79, P<0.01),后呈下降趋势,但第14~21天细胞总数仍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肺泡巨噬细胞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细胞总数相一致;而中性粒细胞数量第1、3、7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9.086±1.268 vs 1.108±0.229、5.551±0.511 vs 0.315±0.100、8.093±0.922 vs 0.249±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莱霉素组胶原Ⅰ、ⅢmRNA表达水平在第14、21天显著高于等渗盐水组( P<0.05);HYP检测结果显示博莱霉素组第7、14、21天高于等渗盐水组(P<0.01),其中第21天达最高值;与等渗盐水组相比,博莱霉素组第1天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P<0.01),此后呈降低趋势,Ly6Clo亚群比例变化与之相反。各组小鼠Ly6Chi单核细胞比例与IS及CVF值均呈正相关(P<0.01,P=0.0013)。结论在博莱霉素A5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外周血中Ly6Chi、Ly6Clo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与肺组织炎性细胞渗出、浸润等病理进程相比,Ly6Chi单核细胞亚群应对肺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迅速,早期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炎症反应及后期纤维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单核细胞 Ly6C 博莱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