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航气象情报交换管理辅助工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雪梅 《信息与电脑》 2015年第10期106-107,109,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民航气象情报交换管理辅助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通过该系统解决了实际工作中有关气象服务方面遇到的问题,增加了报文交换及气象服务的准确性,避免了重复查询及漏报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气象情报交换 控制数据 区域代码 编报中心 四字代码 PE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气象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典型故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雪梅 《信息通信》 2018年第9期120-121,共2页
文章简要介绍民航气象信息系统网络运行及维护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典型故障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的介绍,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提供帮助,缩短影响对外服务的时间,提高了排除故障的效率。
关键词 网络 交换机 防火墙 连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过程中的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伯彦 陈志豪 冯雷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1986-2014年地面例行观测报告结果对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的多种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气温处于10-15℃之间的概率最高,在气温≤0℃或>20℃时基本不会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近...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1986-2014年地面例行观测报告结果对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的多种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气温处于10-15℃之间的概率最高,在气温≤0℃或>20℃时基本不会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近五年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有在"更暖"的背景环境下发生的趋势。低能见度天气下机场主导风向在近年来以偏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强度较强的低能见度天气主导风向多集中于偏北和偏南两个方向;风速为0-2 m/s的概率最大,且具有风速越小能见度数值越低的特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相对湿度为90%-95%的出现比率最高,随着能见度的降低相对湿度处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增大,且近五年来机场发生低能见度天气的背景环境趋于"更加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气温 风向 风速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航空气象中模式输出产品的统计处理方法简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海平 王峰云 石步鸠 《广东气象》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航空气象 统计处理 多元线性回归法 自适应方法 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法 多元判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H的气象雷达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继荣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5期39-41,共3页
针对气象雷达伴随通信技术发展后新的数据传输需求,本文采用同步数字体系(SDH)研究并实现了一套雷达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基于公用电信数据传输网络的雷达数据传输。系统经测试运行,可满足气象雷达数据传输中大数据量、高实时性等要求。
关键词 气象雷达 系统设计 数据传输 S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雷达数据的传输方式和算法的基本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继荣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气象雷达是观测以及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气象雷达的数据采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并且工作量很大,所以如果等采集完数据再进行传输,这样雷达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而天气预测是一个重视时效性的工作,这样会影响正常工作。... 气象雷达是观测以及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气象雷达的数据采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并且工作量很大,所以如果等采集完数据再进行传输,这样雷达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而天气预测是一个重视时效性的工作,这样会影响正常工作。文章中研究了气象雷达的特性和数据采集的过程,结合气象雷达的特点,提出了使用流媒体技术的气象雷达数据传输算法,并且通过RTP/RTCP协议改进了拥塞判决控制,采用基于显式反馈的拥塞判决方案,设计了公平性的非线性流量控制方案。经过系列仿真,证明这个方案的稳定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雷达 流量控制 时效性 拥塞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桥机场雷雨季降水性低云的航空气象要素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佳辉 金耀廷 阎凤霞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0-74,共5页
利用2015年雷雨季虹桥机场各类气象观测数据,讨论分析了典型的雷雨季降水性低云的航空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5年雷雨季,降水持续时长为1 h以内的降水过程最多,但降水持续时长为1 h以内时,低云生成的概率最低。低云生成时的云... 利用2015年雷雨季虹桥机场各类气象观测数据,讨论分析了典型的雷雨季降水性低云的航空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5年雷雨季,降水持续时长为1 h以内的降水过程最多,但降水持续时长为1 h以内时,低云生成的概率最低。低云生成时的云高与降水持续时长及低云生成时的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很高的相关性,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降水持续时间越长,低云生成时的云高越低;相对湿度越高,低云生成时云高越低;风速越大,低云生成时云高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桥机场 雷雨季 降水性低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机场一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气象服务总结
8
作者 关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18期292-293,共2页
2016年10月27日下午起浦东机场发生了持续的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从14:30至22:17云底高度在100米以下,且19:42至22:00间云高低于60米,期间能见度最低时300米,机场在19:49-22:56间启动了CAT II运行程序。本次天气过程对本场航班起降造... 2016年10月27日下午起浦东机场发生了持续的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从14:30至22:17云底高度在100米以下,且19:42至22:00间云高低于60米,期间能见度最低时300米,机场在19:49-22:56间启动了CAT II运行程序。本次天气过程对本场航班起降造成一定影响,现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机场 低云 低能见度 平流 锋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参加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WMO—AvRDP)实施计划
9
作者 夺佰平 王峰云 +1 位作者 乌云其其格 储海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5年第B12期1-7,共7页
1背景 1.1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AvRDP)项目概况 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0)批准了新一代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Global Aviation Navigation Plan)。作为GANP计划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平台升级计划(ASBU:Aviation System Bl... 1背景 1.1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AvRDP)项目概况 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0)批准了新一代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Global Aviation Navigation Plan)。作为GANP计划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平台升级计划(ASBU:Aviation System Block Upgrade)对气象部门的短临预报技术和中尺度数值预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示范项目 航空气象 世界气象组织 Navigation 中尺度数值预报 国际民航组织 航空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机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集中监控开发与研究
10
作者 王伟清 《中国航班》 2020年第5期112-112,共1页
上海两大机场多条跑道使用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提供气象数据,随着跑道日益增多,监控和维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高效监控提高运行效率和解放生产力成为难题,所以需要开发一套上海机场 AWOS 集中监控系统。
关键词 民航气象 AWOS 集中监控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气象观测报文编发软件初探及应用
11
作者 吴妍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年第8期57-59,共3页
利用C语言作为编程工具开发的航空气象观测报文编发软件(特殊报版),在虹桥和浦东机场气象观测台业务试运行稳定。该软件通过对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收集航空气象观测业务中的关键气象要素(包括风、跑道视程、温度、气... 利用C语言作为编程工具开发的航空气象观测报文编发软件(特殊报版),在虹桥和浦东机场气象观测台业务试运行稳定。该软件通过对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收集航空气象观测业务中的关键气象要素(包括风、跑道视程、温度、气压和云高)并进行处理,实现特殊天气报告的自动编发和报文检索功能,可以为观测员在对内通报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地保障了航行安全,提高了对场内用户的通报效率。同时该软件可移植到其他机场使用,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气象观测报文 特殊天气报告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黑格比”和“利奇马”造成温州机场强降水特征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龚梅 厉瑞孝 +1 位作者 黄海玲 罗厚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热带气旋数据集资料、NCEP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G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对比“黑格比”和“利奇马”影响温州机场的降水特征,分析造成降水差异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黑...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热带气旋数据集资料、NCEP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G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对比“黑格比”和“利奇马”影响温州机场的降水特征,分析造成降水差异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黑格比”与“利奇马”对温州机场造成大暴雨的影响时段不同,“黑格比”降水集中在台风登陆前后,由台风本体降水导致,“利奇马”降水集中在台风登陆前,主要为台风外围螺旋雨带携带降水造成;低空急流及浅层水汽输送通道为台风提供水汽和能量,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变化与台风暴雨影响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长时间的强水汽通量辐合可导致暴雨的持续增强,“黑格比”登陆时浅层长时间的强水汽通量辐合是导致“黑格比”较“利奇马”维持长时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动力机制配合浅层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增强,“黑格比”较“利奇马”更为强盛而稳定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两台风对温州机场降水强度差异的重要原因;“黑格比”影响期间,TBB云图结构上整体云团结构对称紧实,降水主要受其本体云系覆盖影响;而“利奇马”降水则主要受其外围螺旋云带影响。机场暴雨时段与TBB≤-70℃云团覆盖的时长有关,“黑格比”影响期间TBB≤-70℃云团的长时间覆盖是导致其降水较“利奇马”强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差异 水汽输送 动力机制 云顶亮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春夏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及物理量指标研究
13
作者 舒璐 俞科爱 +3 位作者 顾小丽 丁仁智 张嘉荣 雅森江·库尔班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2006—2020年3—9月小时降水数据、常规观测资料及逐小时再分析数据(ERA5),统计分析宁波市春夏季(除梅雨、台风)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天气形势分型和物理量参数预报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宁波市春夏季短时强降水发生... 本文利用2006—2020年3—9月小时降水数据、常规观测资料及逐小时再分析数据(ERA5),统计分析宁波市春夏季(除梅雨、台风)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天气形势分型和物理量参数预报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宁波市春夏季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中西部高于东部,降水强度东部沿海最强;短时强降水8月降水频次最高,且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14—19时)。高空槽型、副高控制型和副高边缘型是影响宁波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分型,不同分型下的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物理量参数预报预警指标为PW≥58.7 mm、925 hPa比湿≥15.9 g/kg、850 hPa比湿≥8.3 g/kg、K≥35.7℃、BLI≤-2℃、SI≤-0.21℃、SWEAT≥215.8,并通过个例验证了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分型 物理量参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7年西北地区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许建明 何金海 阎凤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6,共8页
利用西北地区16个甲级辐射站1961~2007年的总辐射资料,和1961~1992年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资料,研究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发现,从1961~2007年总辐射的长期变化经历了"维持"、"变暗"、"变亮&q... 利用西北地区16个甲级辐射站1961~2007年的总辐射资料,和1961~1992年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资料,研究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发现,从1961~2007年总辐射的长期变化经历了"维持"、"变暗"、"变亮"和"回落"4个阶段。其中从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总辐射持续"变暗",之后开始转折"变亮"。"变亮"过程持续到9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之后振荡"回落"。各个季节总辐射的长期变化都表现出"变暗"和"变亮"这两个明显特征,其中冬季的"变暗"过程持续时间最长,"变亮"过程持续时间最短。从1961~1992年,直接辐射的变化过程为先下降后回升,散射辐射则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变化趋势和相对幅度决定了总辐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西北地区直接辐射下降的主要时期,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的下降过程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表现为省会城市和冬季的下降百分率最显著。这种特征表明气溶胶排放的增加或许是影响该地区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减小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变暗 变亮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对2010年6月19—20日中国南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政谦 徐海明 +6 位作者 王东海 邢谦 王峰云 杜钧 冯涛 刘英 尹金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3-663,共11页
运用BGM扰动方案,基于ARPS和WRF模式并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建立了一个多模式、多初值、多物理过程的中尺度超级集合预报系统,并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集合预报系统能很好模拟这... 运用BGM扰动方案,基于ARPS和WRF模式并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建立了一个多模式、多初值、多物理过程的中尺度超级集合预报系统,并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集合预报系统能很好模拟这次对初值及物理过程都非常敏感的强降水过程。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而言,该超级集合预报能显著提高预报时效,能比控制预报提前24~36小时捕捉到强降水信息。并且该集合预报优于单一模式或者单一物理过程参数化的集合预报。对本次过程而言,集合平均对物理过程参数化方面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改进比对模式不确定性方面的改进大得多。对于暴雨预报而言,低层的形势场对初值及物理过程的扰动比高层要敏感得多,这也是造成这次过程各个成员预报好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数值模拟 超级集合 暴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东亚500 hPa高度场主要模态时空结构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海玲 江志红 +1 位作者 王志福 陈威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7,共18页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提供的3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逐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以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提取主要模态,基于泰勒图方法、概率密度函数的Brier评分和显著...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提供的3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1961—2005年逐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以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提取主要模态,基于泰勒图方法、概率密度函数的Brier评分和显著性评分指标,探讨CMIP5模式对东亚500 hPa高度场主要模态时空结构的模拟能力,寻求具有较好东亚环流型态模拟能力的气候模式以及模拟较好的主模态。结果表明:(1)CMIP5模式能够模拟出东亚500 hPa高度场主要模态,且各模式对冬季主要模态时空结构的模拟能力都高于夏季。(2)各模式对冬季模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模拟能力最强,第3模态最差,对冬季主要模态空间结构模拟较好的模式为IPSL-CM5B-LR、MPI-ESM-P、CMCC-CMS、FGOALS-g2、HadGEM2-ES;夏季第1模态空间结构模拟能力最强,其次分别为第2模态和东亚-太平洋型(简记第3模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较差,对夏季主要模态空间结构模拟较好的模式为ECEARTH、CanESM2、CMCC-CM、GFDL-ESM2G、IPSL-CM5A-MR。(3)对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概率密度函数特征的模拟评估表明,模式对冬季第2模态概率密度函数的模拟较好,其次为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其主要模态时间系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较好的模式为CESM1-FASTCHEM、HadGEM2-ES、INM-CM4、GISS-E2-H、BCCCSM1-1;模式对夏季第2模态时间系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较好,其次分别为第3模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其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概率密度函数模拟较好的模式为CCSM4、HadGEM2-CC、GFDL-CM3、MRI-CGCM3、NorESM1-M。(4)综合时空结构模式模拟能力,对冬季主要模态模拟较好的前5个模式为HadGEM2-ES、IPSL-CM5B-LR、CESM1-FASTCHEM、INM-CM4、BCC-CSM1-1;夏季前5个模式为ECEARTH、CMCC-CM、CCSM4、CANESM2、MIROC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 东亚500 hPa高度场 主要模态时空结构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13年上海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及低跑道视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胡伯彦 冯雷 陈志豪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利用1996—2013年上海虹桥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影响机场正常运行的主导能见度低于800m(低能见度)和跑道视程(RVR)低于550m(低RVR)时次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996—2013年虹桥机场除2002年低RVR时次出现较多外... 利用1996—2013年上海虹桥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影响机场正常运行的主导能见度低于800m(低能见度)和跑道视程(RVR)低于550m(低RVR)时次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996—2013年虹桥机场除2002年低RVR时次出现较多外,其余年份均为低能见度时次出现更多;低能见度及低RVR时次出现次数分别以5.7次/年和2.6次/年的速率减少;季节变化特征显示两者均在12月出现最多,9月出现最少,11月至次年2月是两者出现的高频季节,5—9月为低频季节;一天中低能见度及低RVR多集中出现于19:00—01:00(世界时),其中23:00达各自峰值;进入夜间后低能见度时次的出现比率首先较大,后半夜开始低RVR影响逐渐凸显。虹桥机场低能见度时次出现次数随能见度数值的降低呈先减少后增多趋势,低RVR时次则在150~200m及0~50m两个区间出现次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桥机场 能见度 跑道视程 气候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5V3模式对IPCCA1B情景下中国地区极端事件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伯彦 汤剑平 王淑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95-2206,共12页
利用MM5V3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ECHAM5全球环流模式,对中国地区1978—2000年及IPCC A1B情景下2038—2070年气候分别进行了水平分辨率为50km的模拟试验.文章首先检验了模式模拟的当代极端气候结果,在此基础上对6个极端温度指数和6个极端... 利用MM5V3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ECHAM5全球环流模式,对中国地区1978—2000年及IPCC A1B情景下2038—2070年气候分别进行了水平分辨率为50km的模拟试验.文章首先检验了模式模拟的当代极端气候结果,在此基础上对6个极端温度指数和6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未来变化进行了预估.检验结果表明:MM5V3模式对中国地区当代日最高、最低温度及强降水(大雨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和概率特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模拟的日最高温度在大部分地区偏低,日最低温度在南方地区偏低、西北地区偏高.概率统计结果显示日最高温度向低值频段偏移,日最低温度在0℃的峰值附近明显偏高.模式对大雨和暴雨年平均日数的模拟在东部地区偏多,概率统计结果则为一致偏大.未来中国地区极端气候预估结果表明: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相对高温在全国范围内都将升高,且线性趋势均为上升;霜日日数则为减少,并具有下降趋势;暖日日数和相对低温在青藏高原和新疆部分地区有所减少、其它地区均为增加,且线性趋势暖日日数为上升,相对低温不明显.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具有区域特征,其中单日最大降水、连续五日最大降水、最长无雨期、强降水日数、简单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总量均在江淮、华南及西南地区有所增多,而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有所减少,未来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极端化趋势将更加显著.极端降水指数的线性趋势除最长无雨期外其它均为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极端温度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浦东机场平流雾的统计和监测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袁娴 陈志豪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利用2000—2009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上海浦东机场地面气象例行观测资料,对浦东机场平流雾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形势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浦东机场平流雾发生频次逐年增多、持续时间有增长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平流雾... 利用2000—2009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上海浦东机场地面气象例行观测资料,对浦东机场平流雾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形势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浦东机场平流雾发生频次逐年增多、持续时间有增长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平流雾多集中在冬春季出现。平流雾天气多发于"入海高压后部"、"副高西北侧"、"低槽气旋"、"台风外围"和"高压前部"等五类特定天气形势背景下。天气系统在空间上的特定配置使暖湿气流得以稳定的流经浦东机场,是浦东机场平流雾形成的根本原因。此外,利用浦东机场2007—2009年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时间分辨率为1 min的能见度探测资料,对能见度低于200 m的平流浓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雾爆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稳定的浓雾形成之前会有较长时间的能见度大幅振荡过程,在能见度图谱上形成明显的"象鼻形"先期振荡特征,这一特性也给平流浓雾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雾 天气形势 统计分析 “象鼻形”先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梅雨期低涡统计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引明 谷文龙 +1 位作者 赵锐磊 刘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8,共8页
应用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时段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局地生成中尺度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并对低涡生成大尺度环境场及物理量参数进行合成诊断分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提供... 应用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时段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局地生成中尺度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并对低涡生成大尺度环境场及物理量参数进行合成诊断分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提供实际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主要形成于大别山山脉及山脉两侧的高能高湿的环境条件中,槽前的正涡度平流输送是低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一般存在于70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水平尺度普遍在400 km之内,形成后沿东北方向移动,在山东北部沿海入海,或沿东南方向移动在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入海,在陆地上的生命期一般小于48 h,但70%以上的低涡都在长江下游地区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而产生暴雨。暴雨区主要发生在低涡的南侧或东南侧,高低层急流配置、低层水汽输送和地形条件对低涡暴雨的触发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低涡 梅雨锋 暴雨 合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