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航空管系统中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姚文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5-48,共4页
将质量管理体系(QMS)和安全管理体(SMS)融合起来,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全面推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指导空管的各项管理和运行工作,夯实了安全基础。但是,目前... 将质量管理体系(QMS)和安全管理体(SMS)融合起来,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全面推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指导空管的各项管理和运行工作,夯实了安全基础。但是,目前民航空管的一些运行单位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依然存在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结合不够紧密、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不能凸现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体系建设、发挥风险管控作用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MS建设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风险管理 体系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导航设备新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和相关维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坤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第10期20-,共1页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极大促进社会进步,加快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进程,为我国民航的发展带来全新发展契机.为了实现民航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需要做好导航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利于先进导航设备维护技术,开展维护工作,利于提高维护效...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极大促进社会进步,加快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进程,为我国民航的发展带来全新发展契机.为了实现民航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需要做好导航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利于先进导航设备维护技术,开展维护工作,利于提高维护效率,确保导航设备安全性.本文主要就导航设备新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和相关维护进行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设备新技术 民航中的应用 维护 分析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我国民航飞行安全的个体与组织因素——基于HFACS框架的事件分析
3
作者 龙波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第22期288-288,共1页
民航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威胁了人们出行交通的安全。本文主要通过民航事故征候(事件)的分析,对影响飞行安全的人的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 民航飞行安全 个体因素 组织因素 HFACS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民航空管DVOR/DME导航台信号覆盖与飞行程序综合分析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赵宇伟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第12期43-43,共1页
DVOR/DME导航台信号覆盖的稳定性,和飞机飞行程序的关联准确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是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结合DVOR/DME导航台信号覆盖与飞行程序的综合解析,着重对其实际应用进行探究,以达到保障民航飞行安... DVOR/DME导航台信号覆盖的稳定性,和飞机飞行程序的关联准确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是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结合DVOR/DME导航台信号覆盖与飞行程序的综合解析,着重对其实际应用进行探究,以达到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民航技术逐步创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空管 DVOR/DME导航台 飞行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及可能原因 被引量:3
5
作者 江俊杰 孙卫国 裴兴云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2年第4期17-25,共9页
利用1960—2010年逐日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1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最快,最高气温上升较慢;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 利用1960—2010年逐日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1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最快,最高气温上升较慢;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沿海地区递减滞后于内陆地区;上海及杭州湾升温较快,浙江南部则相对缓慢。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特点,夏、冬两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雨日数自北向南增大,倾向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年降水量存在13 a左右、6—8 a、3—4 a和1—2 a的变化周期,气温变化存在32 a以上、12 a左右、4—6 a和1—2 a的变化周期,其中两者1—2 a周期震荡能量最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海气相互作用、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逐渐变暖,降水呈集中化趋势,导致发生旱涝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市街道理论日照条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左小瑞 江俊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7期18-20,共3页
根据黄山市的纬度、宽高比、太阳赤纬变化确定该地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利用理论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当地日照时数随宽高比、太阳赤纬的变化规律,发现理论上可能日照时数随宽高比的增大而增大,即楼房欲低,间距愈大,可照条件越好。对于... 根据黄山市的纬度、宽高比、太阳赤纬变化确定该地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利用理论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当地日照时数随宽高比、太阳赤纬的变化规律,发现理论上可能日照时数随宽高比的增大而增大,即楼房欲低,间距愈大,可照条件越好。对于不同走向的街道,以东西向日照条件最好,南北向最差。对于不同的季节,以夏至日日照条件最好,冬至日最差。日照时数从夏至日到冬至日随太阳赤纬的减小而减少。实际日照条件还需要根据其他地理因素和气象因素共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 街道布局 日照时数 日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二次雷达S模式及雷达新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林辉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7期I0068-I0069,共2页
二次雷达(SSR)的S模式是在A/C模式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今欧美已经普及了S模式二次雷达,我国也处于推进阶段。传统的A/C模式询问时,处在询问波束范围内的飞机都会做出应答,若两架以上飞机很近时,他们的应答脉冲就会交织在一起,从... 二次雷达(SSR)的S模式是在A/C模式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今欧美已经普及了S模式二次雷达,我国也处于推进阶段。传统的A/C模式询问时,处在询问波束范围内的飞机都会做出应答,若两架以上飞机很近时,他们的应答脉冲就会交织在一起,从而加大了脉冲处理的难度,即使使用了单脉冲技术也会无法辨别。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二次雷达出现了S模式———选择询问方式,这样就消除其他飞机应答使的回答信号交织的现象,同时降低了询问的频率,有效的减少了异步干扰。S模式的二次雷达不仅具有更好的监视能力,还提供地空数据通信能力。S模式是二次雷达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那么随着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新的技术也将应用到雷达上,未来雷达系统设计将会出现:数字化收/发模块、零中频接收机、软件技术应用、以及超强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等。本文旨在阐述二次雷达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雷达(SSR) S模式 单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2月一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牛伟伟 李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258-7261,729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压,低层以及地面为冷高压控制,是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发生时的天气背景;此次雷暴是在稳定的层结下产生的,不再满足不稳定层结这一雷暴发生的三要素之一。中层有较强的西南急流带,急流带随着系统的南移而向南收缩,其辐合带南移的速度快于急流向南收缩的速度,雷暴主要发生在急流的北侧边缘附近的辐合带内,辐合位于800 hPa以上的气层内,主要位于650~600 hPa。此次雷暴过程中,近地层和中层出现了相反的冷暖平流交替,雷雨发生时段,近地层为冷平流控制,850 hPa以上暖平流迅速加强,这也导致在中层出现了较强的上升气流,暖平流和上升气流的突然加强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触发条件;西南急流为降水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另外,对流的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向高层输送,整个中高层均有较为充足的水汽,为对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回波的强度较弱,为30~35 dBz,顶高较低,大部分回波低于6 km,且干湿层边界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伴降雪 天气过程 江淮地区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汪国平 王勇 谢斌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从观测业务的角度,阐述了跑道视程的定义、跑道视程的测量原理以及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跑道视程观测和报告实践手册》,并结合民航气象观测的工作实际,指出了该手册对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实践手册 跑道视程 测量原理 大气透射仪 前散射仪 意见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疲劳对管制员夜班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小虎 《科技信息》 2013年第5期480-480,共1页
0引言管制夜班的工作特点是人员少,航班少,可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班量越来越多,许多航班都被安排在了夜里24时以后,典型的就是邮政航空公司,这一定程度上给夜班工作增加了压力。对管制员来说,夜班的主要压力是疲劳,最近... 0引言管制夜班的工作特点是人员少,航班少,可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班量越来越多,许多航班都被安排在了夜里24时以后,典型的就是邮政航空公司,这一定程度上给夜班工作增加了压力。对管制员来说,夜班的主要压力是疲劳,最近几年陆续发生了许多夜班漏守的情况,我认为有一些是由于疲劳造成的,所以认真对待夜班疲劳问题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员 夜班 疲劳 民航事业 航空公司 航班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LENIA二次雷达对数中放组件故障排除到排故原则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冬冬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2期67-68,75,共3页
本文首先描述了ALENIA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接收功能、组成、原理及信号流程,并且对接收机的对数中放组件LOG IF的输入\输出端做了简要叙述,针对工作中一例对数中放组件LOG IF的故障排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就排故过程对排故的经验和基本... 本文首先描述了ALENIA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接收功能、组成、原理及信号流程,并且对接收机的对数中放组件LOG IF的输入\输出端做了简要叙述,针对工作中一例对数中放组件LOG IF的故障排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就排故过程对排故的经验和基本原则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ENIA单脉冲二次雷达 LOG IF APACOR COS Σ/Δ增益 开线自检 排故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灾备份系统技术分析及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群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第10X期7182-7185,共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采用数据库形式存储基本数据,数据的安全存储问题是业务系统设计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容灾技术的主要分类和工作原理,并对每种容灾备份系统的技术原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容灾 数据复制 日志 逻辑磁盘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7月5日大暴雨伴雷暴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延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314-6317,共4页
2013年7月4日夜里至6日上午,江淮流域出现了2013年入梅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大且雷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针对此次过程,主要采用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力求揭示此次大暴雨伴雷暴... 2013年7月4日夜里至6日上午,江淮流域出现了2013年入梅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大且雷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针对此次过程,主要采用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力求揭示此次大暴雨伴雷暴的形成和维持的成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上发展的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此次江淮地区产生大暴雨和长时间对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对流天气过程中,东北—西南向的高能区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不稳定和动力机制;锋区附近均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使得对流单体能不断产生,且急流轴的存在为对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使得对流持续发展能够有充足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雷暴 物理量场 天气形势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合肥机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366-370,384,共6页
[目的]探讨合肥机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合肥地区1986~2013年逐日气温极值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近28年来合肥地区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气候变暖背景下合肥地区年温... [目的]探讨合肥机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合肥地区1986~2013年逐日气温极值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近28年来合肥地区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气候变暖背景下合肥地区年温度极值以波动变化为主,极端高温日数增加不明显,极端低温日数却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极端高温日数7月份出现最多,极端低温日数1月份出现最多,8月份极端高温日数及12、1月份极端低温日数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极端高温日数2~4、5~6年时间尺度周期震荡明显,极端低温日数3年左右周期特征显著。[结论]极端气温对飞行活动安全和效益影响较大,航空气象服务部门结合极端气温变化规律及用户需要准确、有效地提供预报、实况资料,对提高飞行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合肥机场 极端气温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ALESRSM970S型雷达DPC-PC组件功能及其信号流程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永刚 《科技视界》 2014年第34期114-115,共2页
DPC是数据处理计算机(Data Processing Computer)的英文缩写。顾名思义,它是整套THALES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的核心单元,位于TRC机柜中,包括S模式雷达处理单元(MRP)及S模式雷达通信单元(MRC)两个部分。A、B通道各一个。主要功能为完成接收... DPC是数据处理计算机(Data Processing Computer)的英文缩写。顾名思义,它是整套THALES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的核心单元,位于TRC机柜中,包括S模式雷达处理单元(MRP)及S模式雷达通信单元(MRC)两个部分。A、B通道各一个。主要功能为完成接收机传来的回答信号处理、点迹、航迹生成及相关、相关模块的自检及生成故障代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容量评估方法
16
作者 马杨 《科技风》 2015年第21期11-11,共1页
随着航空飞行活动日渐频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作用与重要性也日益提升,而准确评估空域容量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评估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空域的容量评估,常用的有DORA、MBB、MMBB、SWAT等方法,... 随着航空飞行活动日渐频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作用与重要性也日益提升,而准确评估空域容量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评估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空域的容量评估,常用的有DORA、MBB、MMBB、SWAT等方法,本文从其定义、分类方法、优劣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员 工作负荷 容量评估 DORA M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RA二次雷达天线驱动系统维护经验浅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文文 《机电信息》 2019年第27期69-70,共2页
二次雷达是现代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管制员的“双眼”。天线驱动系统是二次雷达系统中的公共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简要介绍了合肥INDRA二次雷达天线驱动系统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部分故障案例,总结在日... 二次雷达是现代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管制员的“双眼”。天线驱动系统是二次雷达系统中的公共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简要介绍了合肥INDRA二次雷达天线驱动系统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部分故障案例,总结在日常维护中的经验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RA雷达 天线驱动系统 故障案例 维护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ALES RSM970S雷达AA2000及相关故障案例分析
18
作者 彭文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5期185-186,共2页
THALES RSM970S 二次雷达是目前合肥正在使用的两部本场雷达之一,其中天线控制机柜 AA2000在雷达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用来控制天线驱动装置.AA2000由电源分配机柜AE2000提供电源,在天线塔上接有告警灯和告警喇叭以及一些安全控... THALES RSM970S 二次雷达是目前合肥正在使用的两部本场雷达之一,其中天线控制机柜 AA2000在雷达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用来控制天线驱动装置.AA2000由电源分配机柜AE2000提供电源,在天线塔上接有告警灯和告警喇叭以及一些安全控制传感设备等,可以指示天线运行状态,同时它也将自身一些状态报告发送到RCMS (远程控制和监视系统). 一些简单介绍和对相关部分故障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2000 马达 安全控制电路 告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RA DVOR VRB-53D调相原理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宇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16期190-191,共2页
近几年民航各地方空管局陆续更新安装全新的INDRA DVOR VRB-53D型全向信标系统。针对此套新的全向信标系统,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载波和边带信号的相位控制调整以及误差来源,为民航安徽省空中交通管理分局启动了新一代DVOR/DME平台的搭建... 近几年民航各地方空管局陆续更新安装全新的INDRA DVOR VRB-53D型全向信标系统。针对此套新的全向信标系统,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载波和边带信号的相位控制调整以及误差来源,为民航安徽省空中交通管理分局启动了新一代DVOR/DME平台的搭建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信标 相位调整 偏移 误差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P2P网络文件传输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琦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期182-185,共4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文件共享成为人们网络活动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文件在网络上传输的方式主要是使用FTP协议实现的,它属于C/S模式,当下载人数过多时,会导致服务器的带宽紧张,下载速度变慢。此外,下载时数据是单向的,下行...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文件共享成为人们网络活动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文件在网络上传输的方式主要是使用FTP协议实现的,它属于C/S模式,当下载人数过多时,会导致服务器的带宽紧张,下载速度变慢。此外,下载时数据是单向的,下行流量大,上行流量少,造成网络带宽的使用不均衡。采用对等网络P2P(peer-to-peer)技术进行文件共享,用户在下载的同时,也能把它已接收到的数据上传给另一个用户。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均衡上下行线路的数据量,每个用户既能下载又能上传,减轻了服务器的带宽压力,做到"下载的人越多,下载速度越快"。本论文设计探讨了P2P文件传输的原理,并尝试使用BT协议实现P2P网络文件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文件共享 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