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亚琴 叶恭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4-277,共4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和竞争性高技术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原始创新成果产出的核心基地。"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和竞争性高技术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原始创新成果产出的核心基地。"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不断地开展实践和改革来推动实验室的可持续创新发展。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总结分析了"十二五"以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优势学科发展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公用平台公益属性发挥,对外合作交流发展,一流人才队伍培养,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旨在为农业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稻生物学 建设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琴 肖建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345-10346,10351,共3页
结合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年来的建设与管理实践,主要对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一总结,以期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基金管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亚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246-248,共3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与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十二五"以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资助34个开放课题,重点资助水稻生理、抗逆、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地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集聚了水稻生物学研究的力量,推动了水稻生物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 运作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琴 肖建富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263-1266,共4页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落实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流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力于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建设——记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作者 颜红岚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2期90-93,共4页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原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结合浙江大学相关学科开展建设。2003年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06年通过建设验收。在2006年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学 水稻 平台建设 分子育种 重点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评估 相关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化感物质抑草作用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徐正浩 郭得平 +5 位作者 余柳青 赵明 张旭 李迪 郑康乐 叶元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29-833,共5页
水稻化感作用是通过水稻植株体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实现的 .水稻化感物质的主要抑草作用机理有 :抑制杂草种子的发芽 ,影响激素平衡 ,破坏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 ,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干扰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 ,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基... 水稻化感作用是通过水稻植株体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实现的 .水稻化感物质的主要抑草作用机理有 :抑制杂草种子的发芽 ,影响激素平衡 ,破坏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 ,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干扰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 ,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表达等 .水稻化感作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表现为数量性状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化感生物检测技术等研究手段检测到了多个水稻化感作用的主效应 (QTLs)位点 ,但不同水稻化感种质其主效应QTLs位点明显不同 .通过分子辅助选择和建立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对检测到的QTLs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 ,最终实现水稻化感抑草有利基因的克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物质 抑草作用机理 数量性状 分子辅助选择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姜永厚 傅强 +3 位作者 程家安 叶恭银 白耀羽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用转Bt基因 (cry1Ab)水稻KMD1饲喂 3龄、4龄和 5龄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一定时间后 ,作为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的寄主 ,研究了转基因水稻经寄主对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KMD1处理后 ,三个龄期幼虫的寄生率都显... 用转Bt基因 (cry1Ab)水稻KMD1饲喂 3龄、4龄和 5龄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一定时间后 ,作为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的寄主 ,研究了转基因水稻经寄主对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KMD1处理后 ,三个龄期幼虫的寄生率都显著下降 ,其中 4龄和 5龄达极显著水平 ;3龄和 4龄上的结茧率显著低于对照 ;蜂蛹历期均短于对照 ,但仅 3龄差异显著 ;从 5龄幼虫所羽化的雄蜂寿命显著短于对照 ;蜂茧长显著短于对照 ;而对卵 +幼虫期、茧块茧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稻 二化螟绒茧蜂 二化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物学本体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鄂志国 虞国平 王磊 《中国稻米》 2009年第5期52-54,共3页
Ontology是一种知识组织体系和用来进行知识表示的工具。本文介绍了Ontology的概念、组成、角色关系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和水稻生物学本体的构建。水稻生物学本体由性状本体、植物本体和基因本体构成。
关键词 本体 水稻 数据库 生物信息 数据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形态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晶 王晓光 +3 位作者 季芝娟 李西明 杨长登 马良勇 《中国稻米》 2008年第6期5-11,共7页
稻叶形态是水稻株型改良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叶形和叶色在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叶片形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叶片 育种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角度及其调控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成琼 欧阳由男 +3 位作者 刘学 朱练峰 禹盛苗 金千瑜 《中国稻米》 2008年第2期4-7,共4页
水稻分蘖角度是创新水稻株型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分蘖角度的研究一直是水稻高产栽培、育种及生理生态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水稻分蘖角度的遗传控制和有关环境生态因子、营养条件以及激素等对分蘖角度的影响,为杂种优势利用和株型... 水稻分蘖角度是创新水稻株型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分蘖角度的研究一直是水稻高产栽培、育种及生理生态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水稻分蘖角度的遗传控制和有关环境生态因子、营养条件以及激素等对分蘖角度的影响,为杂种优势利用和株型改良相结合的高产水稻育种目标提供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分蘖角度 生态因子 激素 遗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海涛 郭龙彪 《中国稻米》 2019年第5期12-18,共7页
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解析了水稻广谱抗病遗传基础及机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水稻感知和耐受冷害热害机制、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分子机理、自私基因维持植物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和大规模种质资源... 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解析了水稻广谱抗病遗传基础及机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水稻感知和耐受冷害热害机制、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分子机理、自私基因维持植物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和大规模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变异,并提出我国水稻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对介体昆虫黑尾叶蝉生物学参数及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前进 党聪 +1 位作者 方琦 叶恭银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实验... 【目的】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黑尾叶蝉在健康水稻及感病水稻上的发育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调查了RDV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与健康水稻相比,感病水稻上叶蝉若虫期存活率更高,雌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雄成虫寿命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其他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五个生命表参数仅净生殖率(R_0)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水稻上叶蝉R_0显著高于健康水稻。饲喂感病水稻的养虫笼内叶蝉种群增长更快,总成虫数量更多,在接虫后的第4、5和6月显著高于健康水稻上的数量。【结论】水稻矮缩病毒可以提高黑尾叶蝉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促进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黑尾叶蝉 生物学参数 生命表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复配高丹草青贮对饲草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李玲子 计长莉 +8 位作者 刘晔 付明芳 李宗润 仝俊丹 陈秋圆 张静 赵亚帆 王道丽 彭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0,共9页
为探究水稻与高丹草复配青贮条件下对饲草营养品质、饲喂价值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共设置100%水稻单独青贮处理(R)、100%高丹草单独青贮处理(SS)、50%水稻和50%高丹草混合青贮处理(R+SS)3个处理,于青贮60 d后,对各处理青贮饲料养分含量... 为探究水稻与高丹草复配青贮条件下对饲草营养品质、饲喂价值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共设置100%水稻单独青贮处理(R)、100%高丹草单独青贮处理(SS)、50%水稻和50%高丹草混合青贮处理(R+SS)3个处理,于青贮60 d后,对各处理青贮饲料养分含量、饲喂价值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复配高丹草青贮(R+SS)与水稻处理(R)相比,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0、5.35百分点,总可消化养分(TDN)、泌乳净能(NEL)、可消化干物质(DDM)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分别提高了4.23百分点、0.44%、4.10百分点、12.46%。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SS处理显著降低了饲草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增加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NDF、粗蛋白(CP)含量及NEL是影响水稻和高丹草混合青贮饲草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水稻复配高丹草混合青贮可以提高饲草中发酵相关乳酸菌丰度,从而有效改善水稻青贮饲草营养品质,提高饲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丹草 混合青贮 饲草品质 饲喂价值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重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阮班普 田福宽 +1 位作者 马伯军 高振宇 《中国稻米》 2013年第6期17-20,22,共5页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粒重又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揭示水稻粒重的遗传规律,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水稻粒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粒重的影响因素和遗传特点,以及粒重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克...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粒重又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揭示水稻粒重的遗传规律,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水稻粒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粒重的影响因素和遗传特点,以及粒重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克隆和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QTL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菌剂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钟娟 杜迎辉 +2 位作者 朱瑞艳 肖艳 张均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0,93,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酸盐菌剂对水稻成熟期生物性状及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菌剂处理的水稻根系及穗部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3%、10.1%;硅酸盐菌剂可显著增加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水稻植株...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酸盐菌剂对水稻成熟期生物性状及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菌剂处理的水稻根系及穗部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3%、10.1%;硅酸盐菌剂可显著增加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水稻植株全氮增加7.4%~31.7%,全磷增加7.4%~14.3%,全钾增加3.7%~18.3%,全硅增加5.9%~7.9%。硅酸盐菌剂处理后土壤有效硅含量可维持在较高水平,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效硅含量增加2.8%。因此,硅酸盐菌剂介入土壤环境后,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及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积累,增加土壤有效硅含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菌剂 水稻 生物学性状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均匀度同时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唐承翰 陈惠哲 +4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王志刚 张义凯 王亚梁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水稻群体均匀度是用来衡量水稻植株个体间生长发育差异对群体生长影响的指标,反映植株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和籽粒灌浆等方面的一致性。水稻产量和品质能否同时提升与群体生长密切相关,提高种植均匀度能够有效提高群体均衡性,进而实现产... 水稻群体均匀度是用来衡量水稻植株个体间生长发育差异对群体生长影响的指标,反映植株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和籽粒灌浆等方面的一致性。水稻产量和品质能否同时提升与群体生长密切相关,提高种植均匀度能够有效提高群体均衡性,进而实现产量和品质同时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与氮素利用密切相关,增加氮肥施用量虽然能提高水稻产量,但也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而导致米饭食味变差。减少氮素穗肥施用是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措施,在减少氮素穗肥施用条件下,高种植均匀度群体的个体发育优势明显,群体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达到少施氮肥也能形成大穗、多穗的高产群体的目的。围绕提高群体均匀度的目标,生产上可以采取培育健壮秧苗,合理分布种植空间,定量施用氮肥,培育花后高光效群体等方面的栽培措施更有效地实现水稻产量与品质同时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均匀度 产量 品质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元江 郭龙彪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也是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理想株型、育性、广谱抗病、耐冷耐热、耐盐和养分高效利用方面的分... 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也是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理想株型、育性、广谱抗病、耐冷耐热、耐盐和养分高效利用方面的分子遗传机理解析,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理论方面,开创了以水稻为模式作物研究复杂性状基因调控网络的新领域。展望了我国未来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生物学 遗传调控 分子设计育种 高光效水稻 无融合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水稻基因工程及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爽 何勇 +3 位作者 童晓红 应杰政 田志宏 王以锋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6期1-6,共6页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水稻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不仅可以将水稻改造成高价值的天然产物生产工厂,还可以对水稻的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改良和优化。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水稻...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水稻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不仅可以将水稻改造成高价值的天然产物生产工厂,还可以对水稻的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改良和优化。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水稻中合成药用蛋白、疫苗和天然代谢产物,以及改良农艺性状、提高水稻产量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药用蛋白 疫苗 天然代谢产物 水稻 作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52
19
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4 位作者 陈深广 朱德峰 王熹 闵绍楷 翟虎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t/hm2(800kg/667m2)。介绍...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t/hm2(800kg/667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837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282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功能型 生物学意义 协优9308 国际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杂种优势利用 中国超级稻 1996年 2005年 超高产育种 杂交稻组合 2000年 经验基础 株型育种 理想株型 技术路线 育种计划 目标产量 基本情况 生育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及与水稻的竞争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3 位作者 周勇军 张建萍 陆永良 玄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低温、干燥、盐碱、水层等因子对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空心莲子草对...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生活力的影响以及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的竞争关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低温、干燥、盐碱、水层等因子对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空心莲子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空心莲子草茎在4℃低温随后常温处理的活棵率达84%,而在-20℃随后常温处理后完全失去生活力;在含水量为30.2%时,空心莲子草茎的活棵率、繁殖茎数和植株鲜质量比鲜样(含水量93.5%)处理的分别下降了45%、33%和74%;0.1%盐碱水溶液处理就可使空心莲子草茎基本失去生活力;水生生物型空心莲子草茎在土壤湿润和不同水层条件下都能够成活和生长。在水稻100株/m2条件下,接种空心莲子草茎23~360株/m2使水稻减产4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水生生物型 水稻 环境因子 生活力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