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的护理带教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屈美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014-0017,共4页
分析基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的护理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内科100名实习护生,等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Mini-CEX的护理带教方法;对比和分析两组的教... 分析基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的护理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内科100名实习护生,等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Mini-CEX的护理带教方法;对比和分析两组的教学满意度、考试成绩以及教学质量。结果 从教学满意度评价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研究组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达到94.00%,相比之下,显著高于参考组;对参考组与研究组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结果 显示,研究组理论考试的成绩分数是93.18±5.93分,实践考试的成绩数据是91.83±4.65分,均高于参照组86.27±7.52分、84.19±5.37分,P<0.05。研究组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分数分别为2.14±0.91分、2.29±0.35分、2.41±0.37分、2.45±0.78分、2.58±0.31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和理论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增强实习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推动了个性化和高效质量的护理带教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 神经内科 教学满意度 护理带教 自主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下TCD评估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蒋健 唐智勇 +2 位作者 周鹏 熊清源 胡昶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经皮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DSA)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尼...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经皮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DSA)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尼莫地平,对照组(n=50)未使用尼莫地平。对比两组应用TCD测定的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V)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根据术后监测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CVS组(MCV>120 cm/s)和未发生CVS组(MCV≤120 cm/s)两组,以对比尼莫地平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 h、96 h、1周、2周时的MC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周时,观察组EPO水平升高(P<0.05),MCV值降低(P<0.05)。在术后24 h、96 h、1周和2周,CVS组患者血清EPO水平均显著低于非CVS组(P<0.05),表明EPO水平与CVS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在术后24 h、96 h和1周时,血清EPO水平与CVS程度呈负相关(P<0.05)。在术后2周时,血清EPO水平与CVS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能通过调节血流速度对CVS有预防作用。对脑动脉瘤手术患者可开展TCD检查,以评估其发生CV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蒋东波 胡媚 李满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7月于永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7月于永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炎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相较于尿激酶,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阿替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满红 李满连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79例ACI患者临床资料,将使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使用艾地苯醌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79例ACI患者临床资料,将使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使用艾地苯醌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脑循环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MMSE评分及脑循环储备功能、Vp、Vm、DVp、DV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DVp、DVm均较治疗前降低、MMSE评分及脑循环储备功能、Vp、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增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采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可促进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增加脑循环储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艾地苯醌 脑血流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5
作者 言雷 江拥军 唐妍妍 《蛇志》 2022年第2期212-214,218,共4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用于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神经胶质瘤 治疗效果 三维适形放射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围产期抑郁与疼痛及糖脂代谢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原 陈洁 +1 位作者 郭靖 唐妍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396-402,共7页
围产期抑郁是目前女性围产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包括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产前焦虑和抑郁可影响糖脂代谢及疼痛敏感性,同时增加剖宫产的发生率。对剖宫产的产妇来说,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和恢复期的挑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使其更容易出... 围产期抑郁是目前女性围产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包括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产前焦虑和抑郁可影响糖脂代谢及疼痛敏感性,同时增加剖宫产的发生率。对剖宫产的产妇来说,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和恢复期的挑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使其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可加剧焦虑和抑郁,引发糖脂代谢异常和认知功能下降。因此,围产期抑郁与疼痛及糖脂代谢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围产期抑郁与疼痛及糖脂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围产期抑郁 疼痛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月 周颖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后GB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和探讨急性脑梗死后GBS的相关特点,以及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尽早诊治,改善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后GB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和探讨急性脑梗死后GBS的相关特点,以及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尽早诊治,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结果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后21 d继发GBS,表现为四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在完善一系列检查后排除了低钾周期性麻痹、卒中进展或再发脑梗死、卒中后焦虑抑郁、颈髓型颈椎病等,通过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及肌电图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运动纤维轴索损害为重)明确GBS诊断。予以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症状好转。搜索既往报道的急性脑梗死后继发GBS 9例,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治情况。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合并GBS的患者很少见,容易被误诊为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及卒中进展、再发脑梗死、卒中后焦虑抑郁、脊髓型颈椎病等。这例患者提醒临床医生,当患者脑梗死稳定后再出现进行性四肢乏力或麻木时,还需考虑G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肌电图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单式自制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8
作者 屈美清 胡玲华 +1 位作者 杨芳 雷燕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2期113-116,123,共5页
目的探讨清单式自制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2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则采用清单式自... 目的探讨清单式自制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2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则采用清单式自制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参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技能、自我责任感等维度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P<0.05)。与参照组(11.84%)比较,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3%)更低(χ^(2)=4.802,P=0.028)。结论清单式自制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式自制多媒体视频 健康教育 急性缺血性卒中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伍苏方 许宏伟 杨平生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奥扎格雷)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各40例,于治疗后7,14,30 d根据改良爱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奥扎格雷)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各40例,于治疗后7,14,30 d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对两组临床疗效、SSS评分、AD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57.50%比35.00%)和总有效率(92.50%比72.50%)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7,14,30 dSSS评分明显降低[7 d,(14.5±6.0)分比(18.8±5.5)分;14 d,(9.0±4.0)分比(14.0±5.0)分;30 d,(3.5±2.0)分比(8.7±3.0)分],AD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7 d,(19.5±9.0)分比(16.5±8.5)分;14 d,(57.0±20.0)分比(30.5±17.0)分;30 d,(70.0±30.0)分比(52.0±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比灵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缺血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雯 李满连 +5 位作者 刘彬 李毓琴 许宏伟 胡媚 伍小青 傅凤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脑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脑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等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颅内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脑出血后两侧各血管Vm均降低,但血肿侧较对侧更为显著;干预组显示,西比灵可使脑出血后血流动力学参数(Vm)的改变程度减轻,血肿及周围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西比灵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和血肿吸收,改善脑水肿周围缺血状态,TCD可有效监测脑出血后脑局部缺血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流动力学 脑水肿 西比灵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雯 李满连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2日~2017年8月22日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2日~2017年8月22日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mRS程度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 RS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媚 李满连 文海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2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2周后脑梗死组Hcy、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为(16.43±3.88)μmol/L,hs-CRP为(4.28±0.27)mg/L,30名健康对照组患者的Hcy为(7.32±1.21)μmol/L,hs-CRP为(1.12±0.34)mg/L,病例组的Hcy、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入院时Hcy为(17.34±3.89)umol/L,hs-CRP为(3.61±0.35)mg/L,治疗2周后,病例组Hcy为(11.96±4.02)μmol/L,hs-CRP为(1.24±0.52)mg/L,上述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后循环梗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顺雄 唐妍妍 +4 位作者 何素珍 言雷 刘贤俊 唐荣 吴辉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主因“突发头晕3h,加重伴右肢乏力1h”于2017年9月8日14∶30入住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h行走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头重脚轻,活动时较为明显,伴有行走不稳及恶心,未呕吐,休息后症状无缓解,入院前1... 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主因“突发头晕3h,加重伴右肢乏力1h”于2017年9月8日14∶30入住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h行走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头重脚轻,活动时较为明显,伴有行走不稳及恶心,未呕吐,休息后症状无缓解,入院前1h患者头晕程度加重,持续存在,且出现右肢乏力、麻木,右上肢持物欠稳,右下肢站立费劲,伴有吐词不清,双眼球向右注视,当时恶心、呕吐数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丝及咖啡色物体,门诊行头颅CT考虑“脑内多发腔梗灶”。诊断考虑“急性脑梗死(后循环)”,符合rt-PA静脉溶栓指征,建议溶栓治疗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替普酶 溶栓 脑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东波 李满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左乙拉西坦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左乙拉西坦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左乙拉西坦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海索联合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满红 李满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苯海索联合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PD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司来吉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苯海索联合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PD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司来吉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海索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POCA-AUT)评分、血清学指标〔胱抑素-C(Cys-C)、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氧磷脂酶1(PON1)〕。结果治疗前,2组UPDRS评分、MMSE评分及SPOCA-AU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UPDRS、SPOCA-AU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UPDRS、SPOCA-AUT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OS、SOD、PON1、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S、SOD、PON1均较治疗前升高,Cys-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OS、SOD、PON1高于对照组,Cys-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海索联合司来吉兰治疗PD可以减轻病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苯海索 司来吉兰 血清学指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贤俊 杜兴梅 +1 位作者 文茂婉 唐妍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723,共3页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起病的患者,相继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结合鸟禽类接触史,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经多西环素、莫西...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起病的患者,相继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结合鸟禽类接触史,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经多西环素、莫西沙星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诊治方案,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以头痛起病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认知,尽早诊断及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鹦鹉热衣原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东波 李满连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显著,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NHISS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8
作者 尹顺雄 闵连秋 唐妍妍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603-606,共4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农民。主因“发作性四肢抖动、左肢乏力1余年”于2012年10月24日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余年前出现发作性四肢抖动,先为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约1 mi n后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3...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农民。主因“发作性四肢抖动、左肢乏力1余年”于2012年10月24日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余年前出现发作性四肢抖动,先为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约1 mi n后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3~30 min不等;无面部和身体抖动,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无肢体麻木及大小便障碍;冷天洗热水澡、突然站立、咳嗽及热天劳累、紧张时易诱发,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严重或肢体抖动时间过长(>10 min)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及头晕,左侧肢体可勉强抬腿及手臂,但持物不稳,行走费力,与肢体抖动伴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肢体抖动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误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一例报道及诊断思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顺雄 唐妍妍 闵连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638-2642,共5页
多系统萎缩(MSA)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似,两者极易混淆误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MSA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增强临床医生对MSA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误诊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顺雄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944-1947,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科常见急症,如治疗不及时,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形成不可逆性损伤。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TIA类型,其发作形式刻板,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症状为不伴意识障碍的发作性肢体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科常见急症,如治疗不及时,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形成不可逆性损伤。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TIA类型,其发作形式刻板,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症状为不伴意识障碍的发作性肢体不自主抖动,以上肢受累最为常见,也可累及一侧肢体或四肢,易误诊为部分性癫痫、帕金森病等其他发作性疾病[1]。若诱因未及时解除则可出现抖动侧肢体乏力,持续3~4 min,可演变为典型的TIA,进而形成脑梗死,造成永久性损伤[2]。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降低误诊、漏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回顾性分析 药物治疗 扩容治疗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