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经肛肠腔内检查技术预防直肠癌手术吻合口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蔡林弟 仇广林 +10 位作者 郑忠强 童颖目 徐佳 姚安亮 陈港心 郭雄 万华 廖新华 车向明 李徐奇 樊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肠管吻合后采用腹腔镜经肛肠腔内检查技术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4年2月至2024年11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中采用腹腔镜经肛肠腔内吻合口检...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肠管吻合后采用腹腔镜经肛肠腔内检查技术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4年2月至2024年11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中采用腹腔镜经肛肠腔内吻合口检查(研究组),38例未检查吻合口(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结局。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经腹腔镜检查发现1例(2.9%)吻合口狭窄,经肛锐性分离后狭窄解除,术后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1例(2.6%)患者于术后第1天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2.6%)于术后第3天出现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直肠癌术中采用腹腔镜经肛肠腔内检查吻合口具有高效确切、简便经济的优点,可作为术中肠镜检查的替代方法,以帮助早期发现吻合口异常并及时干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吻合口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家治 向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9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51例...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9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51例为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未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分析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2组术后第3日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到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包括大肠杆菌12株(24.0%)、克雷伯杆菌9株(18.0%)、铜绿假单胞菌7株(14.0%)、鲍曼不动杆菌3株(6.0%)和阴沟肠杆菌2株(4.0%);革兰阳性菌12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株(14.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6.0%),肺炎链球菌1株(2.0%),粪肠球菌1株(2.0%);真菌5株。观察组术后3 d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合并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吻合口瘘 腹腔感染 病原菌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向荣 文家治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25-29,共5页
目的对比2种手术方式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左半... 目的对比2种手术方式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观察组行左半结肠Ⅰ期根治性肠切除吻合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排气、排便时间。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2%(30/51)vs 52.94%(27/51)](P>0.05)。102例总生存率为91.18%(93/1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是影响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Ⅰ期根治性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较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全身状况不佳或高危患者可采取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以降低吻合口瘘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肠梗阻 肠吻合术 吻合近端造瘘术 手术后并发症 肿瘤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NDRG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黄俊刚 赵克勤 王健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445-3448,共4页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NDRG) 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研究NDR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DRG3主要表达...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NDRG) 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研究NDR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DRG3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在60例胃癌组织中,42例高表达,阳性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NDRG3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且NDRG3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差(P <0. 05)。结论:NDRG3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提示NDRG3与胃癌转移机制密切相关,为胃癌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RG3 胃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丽蓉 张菊 刘文兰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比较2组疼痛灾难化... 目的探讨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比较2组疼痛灾难化评分、疼痛程度、创面恢复情况(创面水肿情况和水肿消退时间)、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灾难化量表(PC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PCS评分和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缩短、创面水肿评分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直肠静脉压升高,其中观察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直肠静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不仅可改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疼痛灾难化状态和术后疼痛程度,还可促进创面恢复、优化肛肠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最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疼痛灾难化管理策略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价值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柏巍松 赵立志 +5 位作者 唐纪全 申力 申志成 王守立 王志伟 徐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2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在ERAS理念指导下行全腹腔镜远端...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在ERAS理念指导下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25例在传统理念指导下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为(287.2±52.3)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4.0±11.0)枚,对照组的手术时长为(296.8±57.9)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4.6±14.3)枚,两组手术时长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为(22.0±2.8)d,住院费用为(61044.4±4692.7)元,下床开始活动时间为术后(12.8±1.8)h,对照组的住院时长为(23.9±1.9)d,住院费用为(63875.81±4392.6)元,下床开始活动时间为术后(23.7±8.2)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分别为(5.0±0.8)分和(6.4±1.0)分,第4天分别为(2.7±0.9)分和(3.9±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7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第1、4、7天,观察组4个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RAS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改善患者术后状态,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D2根治术 炎症 细胞因子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文家治 向荣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第3天CTC阳性率及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有21例(21%)发生术后感染, 主要为呼吸道感染(38.10%, 8/21)和手术部位感染(23.8%, 5/21)。感染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3.4±1.0)h比(3.0±0.4)h], 术中出血量多于非感染组[(415±93)ml比(370±75)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感染组CTC阳性率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感染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引起患者体内CTC阳性率及外周血CA153、CA199、CEA水平升高, 影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术后感染 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 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