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肖可 李林芬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16例因胸管持续漏气不止7~10d而分别行开胸或胸腔镜手术。结果:31例引流术者平均留置胸管时间9.8d...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16例因胸管持续漏气不止7~10d而分别行开胸或胸腔镜手术。结果:31例引流术者平均留置胸管时间9.8d,死亡2例。16例手术者平均术后留置胸管时间4.1d,无术后死亡。结论:老年人自发性气胸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行多部位多胸管引流。对7~10d以上胸管持续漏气不止而情况许可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老年人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外科治疗方法 持续漏气 60岁以上 胸腔镜手术 临床资料 术后死亡 胸管引流 手术治疗 手术者 多部位 时间 留置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贲门癌经腹及经胸手术切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柏涛 林浩 +2 位作者 李雪莲 徐小华 陈慈丽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7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270例分为经胸、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组较经胸组术前存在更显著的高危因素(P<0.01),但两组术后心肺功能不全发生率、手术切除率、...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270例分为经胸、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组较经胸组术前存在更显著的高危因素(P<0.01),但两组术后心肺功能不全发生率、手术切除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手术时间、清扫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经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腹入路切缘癌残留、清扫胸腔内淋巴结、术后疼痛与经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贲门癌手术应选择以经胸微创手术切除为主的手术入路,针对个别情况可选择经腹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入路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腹、右胸联合切口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柏涛 艾义国 +2 位作者 李雪莲 陈慈丽 徐小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上腹、右胸联合切口根治性切除中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闻本院收治中段食管癌(肿瘤上缘距门齿约24~27cm)患者156例,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右胸组采用上腹、右胸联合切口进行食道癌根治... 【目的】探讨采用上腹、右胸联合切口根治性切除中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闻本院收治中段食管癌(肿瘤上缘距门齿约24~27cm)患者156例,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右胸组采用上腹、右胸联合切口进行食道癌根治手术,左胸组采用经左胸路径切口进行食道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率等情况。【结果】右胸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切缘阳性率均较经左胸组患者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上腹、右胸二切口根治性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特别对病变侵及主动脉弓及气管隆凸者,可以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料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手术与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柏涛 林浩 +2 位作者 李雪莲 徐小华 陈慈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7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对比开胸手术与胸腔镜下手术(VATS)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5-2008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PSP患者共100名。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53例(A组),行胸腔镜手术者47例(B组... 【目的】对比开胸手术与胸腔镜下手术(VATS)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5-2008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PSP患者共100名。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53例(A组),行胸腔镜手术者47例(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死亡病例,但A组术后镇痛治疗时间较B组长(P〈0.05)。A组病人术后一个月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术后三年,认为自己完全康复的B组病人共占97%,明显高于A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17.78%的A组病人需到医院就医止痛治疗。【结论】胸腔镜手术对于PSP治疗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相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外科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饶旭光 杨伟 万协存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下内镜切割缝合器、胸膜固定术、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 32例肺大疱破裂致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干纱布壁层胸膜摩擦... 目的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下内镜切割缝合器、胸膜固定术、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 32例肺大疱破裂致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干纱布壁层胸膜摩擦固定术、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结果  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进行性出血、反应性发热、严重胸痛 ,肺完全复张。胸腔引流量 4 0~ 30 0ml,平均 180ml,术后 1~ 3d ,平均 2 .4d拔除引流管 ,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干纱布壁层胸膜摩擦固定术、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在减少自发性气胸复发及防治肺泡漏、肺膨胀不全、进行性出血等并发症方面有明确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大疱 胸膜固定术 内镜切割缝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勇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人工心脏 机械瓣膜置换术 手术后 抗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纵隔炎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明科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纵隔炎是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心脏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诊断处理困难。本文论述了心脏手术后纵隔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胸部CT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 ,早期积极再手术清创、放置胸骨后冲洗及闭式引流管 ,必要时应用有活力的肌... 纵隔炎是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心脏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诊断处理困难。本文论述了心脏手术后纵隔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胸部CT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 ,早期积极再手术清创、放置胸骨后冲洗及闭式引流管 ,必要时应用有活力的肌瓣或大网膜瓣移植 ,充填残腔是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纵隔炎 诊断 术后并发症 胸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后18年双肺、胸壁转移误诊1例
8
作者 陈柏梁 段明科 +1 位作者 王继武 饶旭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2777-2777,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肺肿瘤/继发性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柏梁 段明科 +2 位作者 王涛 马立民 饶旭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原位I/R损伤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I组)、小剂量灯盏细辛组(25mg/kg,III组)、大剂量灯盏细辛组(5...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原位I/R损伤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I组)、小剂量灯盏细辛组(25mg/kg,III组)、大剂量灯盏细辛组(50mg/kg,IV组);观察各组肺湿干重比(W/D),检测各组肺组织髓质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细胞核内NF-κB活性及含量,光镜下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II、IV组W/D、MPO活性及细胞核内NF-κB含量均明显低于II组,肺水肿程度及肺超微结构损害显著轻于II组;III、IV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灯盏细辛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再灌注损伤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柏梁 段明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概述核转录因子κB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分析核转录因子κB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资料来源:检索PubMed和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1996-01/2006-01与转录因子κB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F-κB,reperfusion in... 目的:概述核转录因子κB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分析核转录因子κB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资料来源:检索PubMed和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1996-01/2006-01与转录因子κB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F-κB,reperfusion injury,neutrophils,endothelium,vascular,macrophages,alveolar,NF-κB”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处理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或缺氧再复氧)。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从检索到的文献中选择主要研究再灌注损伤相关文献100多篇,其中以近5年发表的为主。符合纳入标准的为2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核转录因子κB具有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它调节的转录产物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主要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其中涉及各效应细胞的激活及各效应分子的分泌、释放。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性能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再灌注损伤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和内皮抑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柏涛 温旭青 +4 位作者 李雪莲 陈慈丽 杨伟 徐小华 艾义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0期1898-1900,共3页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组;ES组以及不同浓度吡柔比星+ES组。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及ES作用于MCF-7细胞72h后的...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组;ES组以及不同浓度吡柔比星+ES组。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及ES作用于MCF-7细胞72h后的增殖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吡柔比星单独应用时,平均制率(IR)随着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作用72h时,各浓度组均对增殖活性均有抑制作用(P〈0.05);ES单独应用时,作用72h时对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P〈0.05),吡柔比星与ES联合应用时,平均IR亦随着其中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作用72h后,3种浓度的吡柔比星与ES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IES与吡柔比星两者联用在抑制肿瘤生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内皮抑素类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环氧化酶-2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艾义国 饶旭光 +1 位作者 马立民 杨伟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1-23,F0003,共4页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COX)-2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食管癌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食管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OX-2及BCL-2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BCL-2表达增...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COX)-2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食管癌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食管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OX-2及BCL-2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BCL-2表达增高,阳性率分别为77.6%、83.5%,两者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癌旁组织中二者均呈阴性表达。BCL-2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人食管癌组织COX-2和BCL-2表达增强,COX-2可能通过激活BCL-2发挥抗凋亡作用,且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BCL-2蛋白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的诊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可 段明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916-917,共2页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 5例术后残胃贲门癌患者 ,胃大部切除术到残胃贲门癌确诊时间为 4~ 2 6年。所有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 ...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 5例术后残胃贲门癌患者 ,胃大部切除术到残胃贲门癌确诊时间为 4~ 2 6年。所有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 ,均能术前确诊。本组病例全部接受手术探查 ,其中 1 0例行残胃全切除并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5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改行胃、肠营养管造瘘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发生 ,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 1 0年为残胃贲门癌发病高峰期 ,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主张行残胃全切除并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贲门癌 胃大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14
作者 马立民 饶旭光 +2 位作者 段明科 杨伟 林国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80-383,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于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模型制作组,每个模型制作组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缺血一再灌注(I/R)45min组和120min组,以及缺血后处理(IPO)45min组和120min组...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于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模型制作组,每个模型制作组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缺血一再灌注(I/R)45min组和120min组,以及缺血后处理(IPO)45min组和120min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水平,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的通透性(^125Ⅰ标记牛血清白蛋白的漏出量表示),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IPO组与I/R组相比较,SP—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O.01),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肺组织的通透性明显降低(尸〈0.01),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氧合的改善,尤其是减轻组织水肿和减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肺表面活性蛋白A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内皮抑素对治疗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15
作者 周柏涛 温旭青 +4 位作者 李雪莲 陈慈丽 杨伟 徐小华 艾义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2163-2165,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 S )联合吡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将裸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正常人...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 S )联合吡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将裸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正常人成纤维细胞;ES组(B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转染了ES的人成纤维细胞。吡柔比星组(C组):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S+吡柔比星组(D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215;106/0.1 m L转染了 ES的人成纤维细胞。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 VD )。[结果]B、C ,D三组抑瘤率分别为61.96%,27.33%和75.16%,D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D组VEGF、MVD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减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ES联合吡柔比星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表柔比星 投药和剂量 内皮抑素类 投药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及食管贲门同时性多原发癌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可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71-171,173,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及食管贲门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对外科手术治疗后及病理检查证实本病的 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 6例 ,放疗 +化疗 1例。经病理证实食管上段腺癌并中段鳞癌 1例 ,食管中段鳞癌并... 目的 :探讨食管及食管贲门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对外科手术治疗后及病理检查证实本病的 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 6例 ,放疗 +化疗 1例。经病理证实食管上段腺癌并中段鳞癌 1例 ,食管中段鳞癌并中段平滑肌肉瘤 1例 ,食管中段鳞癌并中段腺癌 1例 ,食管中段鳞癌并贲门腺癌 2例 ,食管下段鳞癌并贲门腺癌 2例。结论 :对食管癌、贲门癌病人 ,术前均应行食管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 ,对贲门区应重点观察 ,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手术治疗为首选 ,主张尽量增加食管切除长度 ,减少切除端癌细胞残留。术中要求仔细探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 鳞癌 同时性多原发癌 术前诊断 贲门腺癌 多发癌 外科手术治疗 结论 要求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及其受体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17
作者 马立民 饶旭光 +2 位作者 段明科 杨伟 黎佩剑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5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UT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UⅡ及其受体UT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段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相应时段血浆中的UⅡ的浓度。结果 UⅡ及UT在肺组...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UT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UⅡ及其受体UT在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段大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相应时段血浆中的UⅡ的浓度。结果 UⅡ及UT在肺组织多种细胞中广泛分布,缺血及再灌注后,UⅡ及UT在肺组织各种细胞中表达增强,相应血浆UⅡ的浓度变化与之一致。结论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可以促使肺组织中多种细胞合成、分泌、释放UⅡ,同时上调U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 受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曹勇 石应康 +1 位作者 王兰兰 董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测定血浆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后 1周、 2周、 3周、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7个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D -二聚体、纤... 目的 :探讨测定血浆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后 1周、 2周、 3周、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7个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并根据PTR <1 4或 >1 4将病例分为 2组。结果 :随着抗凝时间的增加 ,抗凝强度在逐渐的加强。更高的抗凝强度可以导致血浆D -二聚体水平更快的下降。结论 :①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华法林抗凝治疗应个体化。②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可以预测血栓的形成。③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3个月内抗凝治疗应更加谨慎 ,抗凝的监测应比较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 抗凝治疗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19
作者 马立民 段明科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白介素10(IL-10)是一种重要的抑炎性细胞因子,对机体的炎症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在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10的抗炎特性以及其在LIRI中的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震 杨伟 +3 位作者 容杰量 肖可 饶旭光 马立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27-3929,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关系,探讨COX-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食管癌中COX-2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中...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关系,探讨COX-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食管癌中COX-2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中MVD和MLD。结果:105例食管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96.19%(101/105),高表达率为74.3%(78/105),COX-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全组患者的平均MVD和MLD值分别为52.41±22.557、94.44±37.638,COX-2高表达组的MVD和MLD值(59.03±21.816、99.36±38.818)明显高于COX-2低表达及阴性组(33.30±10.730、80.22±30.356)(P<0.01,P<0.05)。结论:COX-2在食管癌患者的广泛表达对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的表达对了解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成的机制有一定的作用,可能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环氧化酶2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