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来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奕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9-96,共8页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从初始的作家 作品研究到各种题材/体裁的多向拓展,从传统、单调的研究方法到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的不 断更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学术年会 论文集 综述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寻根文学”与台湾“乡土文学”之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奕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寻根文学” 新时期 台湾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研究” 文化反思 理论和实践 1983年 “文化” 民族历史 重新审视 改革进程 主要特征 社会思潮 80年代 学术界 社会性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的启蒙与汉语文化的重建——刘再复、朱寿桐、卢新华澳门三人谈 被引量:3
3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2017年12月21日,文化名人刘再复、朱寿桐和卢新华等在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雅聚,他们就中国文化与华文文学等话题展开学术对谈。刘再复谈启蒙的重要性;朱寿桐倡言汉语文化;卢新华再提中国文化的重建。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汉语文化 刘再复 朱寿桐 卢新华 澳门对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移民文学”中的另类写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奕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87-92,共6页
如果把那些以作者对事件的亲历性去感动人的“新移民文学”作品视为已有的“表达范式”的话 ,那么 ,对那些以其独具的言说形式逸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经验的作品 ,则可归入“另类写作”的范畴。它们的出现 ,对改变“新移民文学”的言说形... 如果把那些以作者对事件的亲历性去感动人的“新移民文学”作品视为已有的“表达范式”的话 ,那么 ,对那些以其独具的言说形式逸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经验的作品 ,则可归入“另类写作”的范畴。它们的出现 ,对改变“新移民文学”的言说形式 ,提高整个“新移民文学”的艺术层次 ,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华文文学 海外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现场感觉郁达夫——评《郁达夫别传—海外第一部郁达夫传记》
5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2007年第4期84-86,共3页
  利用闲暇的时间看《郁达夫别传》,看得时断时续的,倒是很契合文中行文走笔之间闲散、舒缓的节奏.这本书写于40年前的马来西亚,可见当时的文人写东西很讲究营造一种朴实、从容的内心韵律.……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传记文学 爱恨情仇 两性的 鸦片烟瘾 名人传记 文学论争 人性弱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理白先勇文艺的出版与研究
6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本文从编辑职业和研究前期准备的角度,把白先勇文艺的传播与接受梳理了几个板块,包括白先勇作品的出版——中文出版、英文出版、其他语种出版、《孽子》的出版情况;其中中文出版最大一块是在台湾,其次是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还有... 本文从编辑职业和研究前期准备的角度,把白先勇文艺的传播与接受梳理了几个板块,包括白先勇作品的出版——中文出版、英文出版、其他语种出版、《孽子》的出版情况;其中中文出版最大一块是在台湾,其次是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还有舞台剧和影视剧改编、推广昆曲、演讲会及获奖(荣誉)、研究白先勇的论著、传记与单篇论文的基本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理 白先勇 出版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文学批评独立性的根本
7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很重要,它关系到人的主体性、自由、自我等范畴的探讨。中国大陆的学人,在20世纪普遍经历了从政治禁锢到经济开放的种种困惑,如何摆脱政治和经济的强大整合,寻找文学自身的价值,关乎到文学批评独立性的根本。身居海外... 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很重要,它关系到人的主体性、自由、自我等范畴的探讨。中国大陆的学人,在20世纪普遍经历了从政治禁锢到经济开放的种种困惑,如何摆脱政治和经济的强大整合,寻找文学自身的价值,关乎到文学批评独立性的根本。身居海外的华文文学大家李泽厚、刘再复和高行健对这种思想困境有清醒的反思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独立性 大陆学界 华文文学大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现代派诗歌的传统文化内涵
8
作者 刘艺林 《华文文学》 2001年第4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诗坛 现代派诗歌 中国 台湾省 诗学观念 文艺 诗作 现代主义 年代 常规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
9
作者 陈贤茂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59-160,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艺思潮对海外华文文学运动所起的推动作用,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对海外华文创作所起的引导作用。上面谈到,海外华文新文学,就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 中国现代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艺思潮对海外华文文学运动所起的推动作用,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对海外华文创作所起的引导作用。上面谈到,海外华文新文学,就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五四”以后,中国的历次文学运动,例如革命文学运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两个口号论争,抗战文学运动等,都对南洋文学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抗战文学运动,在东南亚各国掀起了抗日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运动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思想观念 东南亚 文艺大众化 文学革命 文艺思潮 五十年代
原文传递
论张爱玲《色·戒》的情欲书写 被引量:4
10
作者 庄园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7年第4期39-43,共5页
张爱玲的《色.戒》充满戏剧元素又饱含内在张力的故事,确实很适合被拍摄成电影。本文通过细读该小说文本,着重分析了文中男女情欲的细节,以"阴谋与爱情"为外衣探讨两性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戒"字所包含的隐喻。论... 张爱玲的《色.戒》充满戏剧元素又饱含内在张力的故事,确实很适合被拍摄成电影。本文通过细读该小说文本,着重分析了文中男女情欲的细节,以"阴谋与爱情"为外衣探讨两性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戒"字所包含的隐喻。论文还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出张爱玲的情欲书写对男权文化的颠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研究 张爱玲 小说《色·戒》 情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写作:宣泄与超越——梦莉散文写作心理探秘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每个女人都曾面临自己的深渊 ,都有不断泯灭和不断认可的私心痛楚与经验。怎样实现这种宣泄与超越 ?女性写作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之一 ,即女性写作的角度切入 ,对梦莉散文中蕴涵的“身世之感”进行另一种方式... 每个女人都曾面临自己的深渊 ,都有不断泯灭和不断认可的私心痛楚与经验。怎样实现这种宣泄与超越 ?女性写作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之一 ,即女性写作的角度切入 ,对梦莉散文中蕴涵的“身世之感”进行另一种方式的解读 ,从而探究其写作的心理深层缘由以及女性写作的意义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莉散文 女性写作 宣泄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行于东西方的性别之旅——评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旅美作家吕红的《美国情人》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纠结在男女情感的旧愁新恨中还涉及文化、政治、种族、身份、性别、移民、海内外等等复杂而沉重的话题。大多数女人总是穿行在性别之旅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情人》里的女人似乎遭遇了... 旅美作家吕红的《美国情人》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纠结在男女情感的旧愁新恨中还涉及文化、政治、种族、身份、性别、移民、海内外等等复杂而沉重的话题。大多数女人总是穿行在性别之旅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情人》里的女人似乎遭遇了更加残酷的性别场景,不仅见识中国男人刘卫东在婚姻中的自私和算计,还邂逅美国男人皮特在浪漫性爱背后的欺骗;且有异域生存压力下一个孤身女人的各种性骚扰。令人感动的是,作家或者书中的女主人公一直没有被挫折打垮,一直在顽强地往前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红 《美国情人》 性别书写 宣泄 奋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时间维度
13
作者 燕世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1-194,共4页
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摆脱蒙昧走向文明即产生理性,二是具备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三是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只有进入文明社会,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真正的审美活动。
关键词 审美活动 时间维度 理性 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行健年谱(1981年41岁)
14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7,共11页
这里节选了正在写作中的《高行健年谱》中的一小节,记录并考察高行健80年代初的文学活动与个人生活。
关键词 高行健 年谱 198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困境的审美揭示——赵淑侠小说透视
15
作者 刘俊峰 《华文文学》 2003年第3期27-32,共6页
赵淑侠的小说世界作为作家心理史的自然展现 ,具有贯穿始终的精神发展线索。她的小说世界对人的发现及其生存处境 /体验 /困惑的审美揭示 ,经历了从个人———社会、民族———人类———性别四个平台 ,呈现出从宏观吾国吾民吾乡吾土的... 赵淑侠的小说世界作为作家心理史的自然展现 ,具有贯穿始终的精神发展线索。她的小说世界对人的发现及其生存处境 /体验 /困惑的审美揭示 ,经历了从个人———社会、民族———人类———性别四个平台 ,呈现出从宏观吾国吾民吾乡吾土的关心回视到族群个人身上的主题演进 ,在其精心建构的小说世界背后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体验与困惑 ,它显示的是一个历史时代人 (尤其是海外华人 )的生命涌动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淑侠的小说世界 生存困境 审美揭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国族书写中的“情欲受挫”
16
作者 庄园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年第2期48-57,共10页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10年,在南洋居留时间大约7年。以留日时期青春压抑书写文本《沉沦》以及南洋婚姻溃败下的《毁家诗纪》为中心,联系郁达夫域外创作以及人际交往,可以发掘其国族书写中的内心隐秘,即"爱国"背后遭遇的情欲受挫。
关键词 郁达夫 国族书写 情欲受挫 《沉沦》 《毁家诗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