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评估
1
作者 王传林 叶万宝 《职业技术》 2024年第9期95-101,共7页
近几年,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要求提高学生的伦理和道德水平,而工程伦理教育能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为满足新工科培养要求,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未来担任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粤东某高校首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为评估“工程伦理... 近几年,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要求提高学生的伦理和道德水平,而工程伦理教育能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为满足新工科培养要求,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未来担任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粤东某高校首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为评估“工程伦理”课程效果,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以知信行理论模式(KAP理论)为框架,采用自研问卷对该校2019级土木工程研究生上课前、上课后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未接受过系统的工程伦理教育,相关认知处于较低水平;经32学时的“工程伦理”课程授课后,研究生的工程伦理认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伦理 KAP理论 课程效果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阳离子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关嘉琪 王传林 +2 位作者 郑跃群 崔飞 罗世朋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8-60,共13页
本试验探究海水中常见阳离子对硫铝酸盐水泥(SAC)性能的影响规律,旨在为海工混凝土的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根据海水中阳离子浓度配制1倍、1.5倍、2倍和2.5倍对应浓度的乙酸盐溶液作为拌和水,研究海盐阳离子种类及浓度对硫铝酸盐... 本试验探究海水中常见阳离子对硫铝酸盐水泥(SAC)性能的影响规律,旨在为海工混凝土的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根据海水中阳离子浓度配制1倍、1.5倍、2倍和2.5倍对应浓度的乙酸盐溶液作为拌和水,研究海盐阳离子种类及浓度对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物理性质、力学性能以及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并通过微观试验分析水泥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钠离子和钙离子掺入缩短SAC凝结时间,钾离子对其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镁离子显著延长SAC凝结时间,流动度变差.阳离子掺入降低水泥净浆孔隙率和吸水率,较高浓度倍数阳离子掺入不利于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但有利于其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海盐阳离子 凝结时间 力学性能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考古学理论在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文卿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借助人类学领域的考古遗址和民族志素材的古今关联类比分析法,将民族考古学理论引入传统民居形态演进研究中,解读民居样本的选取原则、民居样本和考古遗址的关联类比程序、类比结果解读方式等核心问题,建构符合建筑学视角的民族考古学... 借助人类学领域的考古遗址和民族志素材的古今关联类比分析法,将民族考古学理论引入传统民居形态演进研究中,解读民居样本的选取原则、民居样本和考古遗址的关联类比程序、类比结果解读方式等核心问题,建构符合建筑学视角的民族考古学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古今关联类比分析法 传统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驱动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创新设计——以工程伦理为例
4
作者 王传林 罗仪钿 《林区教学》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计划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而工程伦理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工程人才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研究对比任务驱动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异同,认为这两种教学模式不仅... 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计划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而工程伦理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工程人才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研究对比任务驱动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异同,认为这两种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在运用过程中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项目基于任务驱动与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课程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并对工程伦理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 新工科 任务驱动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5
作者 王传林 吴鸣 喻莹 《林区教学》 2025年第4期68-72,共5页
以新工科视域下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工科背景下BIM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介绍新工科的发展背景和目标,强调工科教育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分析传统BIM课程... 以新工科视域下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工科背景下BIM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介绍新工科的发展背景和目标,强调工科教育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分析传统BIM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BIM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教学改革强调新工科教育的核心原则。研究建议可为BIM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转型升级,以此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未来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建筑信息模型 核心原则 跨学科融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