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惠芳 邱泽亮 林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1,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91膝)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49膝),针刺犊鼻、鹤顶、血海等穴,并同时加艾灸;对照组26例(42膝),单纯性针刺治疗,穴位同观察组。经2个疗程(20次)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91膝)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49膝),针刺犊鼻、鹤顶、血海等穴,并同时加艾灸;对照组26例(42膝),单纯性针刺治疗,穴位同观察组。经2个疗程(20次)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优37膝,良5膝,可4膝,差3膝,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18膝,良9膝,可8膝,差7膝,优良率为65.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病 针灸治疗 临床效果 针刺治疗 临床疗效 观察组 功能参数 治疗前后 对照组 优良率 单纯性 膝关节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外侧和外侧固定比较: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2
作者 陈臻 陈曦 +2 位作者 李晓婷 陈达鑫 洪伟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924-5932,共9页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对于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选择合适的技术仍存在分歧。因而,此次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单侧和双侧交叉钉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对于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选择合适的技术仍存在分歧。因而,此次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单侧和双侧交叉钉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建库以来至2023-01-06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交叉固定和单纯外侧固定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是影像学结果(Baumann角丢失、提携角丢失)、肘关节功能和常见并发症(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针道感染)。结果:①共纳入18项研究;②两组Baumann角丢失(P=0.47)、提携角丢失(P=0.47)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外侧固定组与内外侧交叉固定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优秀的患儿比例分别为70.7%和74.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两组在针道感染发生率上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9),但内外侧交叉固定组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风险更高(P=0.02);③然而,当采用小切口联合探查时,内外侧交叉固定组尺神经损伤的频率与外侧固定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④在GartlandⅢ型亚组中,两组在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优秀率(P=0.13)、尺神经损伤(P=0.13)和针道感染(P=0.61)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外侧固定技术相比,内外侧交叉固定方法更容易造成前臂的医源性神经损伤,但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不过,通过小切口方法联合内外侧交叉固定似乎可以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的风险。因此,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采用小切口结合内外侧交叉固定可能是一种既保证结构稳定、又安全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外侧固定 内外侧交叉固定 外科固定 尺神经损伤 荟萃分析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惠芳 邱泽亮 林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应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 3例 (观察组 ) ,与同期采用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患者 4 9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 ,观察疗程与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为 96 2 % ,对照组愈显率为 7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应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 3例 (观察组 ) ,与同期采用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患者 4 9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 ,观察疗程与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为 96 2 % ,对照组愈显率为 71 4 % ,两组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疗程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针灸治疗明显优于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 ,且病程越短 ,疗效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吴树钦 林冬莉 +1 位作者 郑谅 谢更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疗法... 目的探讨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椎动脉血流速度、颈椎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90.00%,36/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皮肤感觉减退、上肢麻木、颈肩背痛、肌肉压痛和紧张度评分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腰同治 温针灸 椎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C银翘片和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俊贤 陈俊琦 +3 位作者 张少群 郑禹 陈静 吕慧 《陕西中医》 2012年第8期955-957,共3页
目的:观察维C银翘片联合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维C银翘片和银黄含片口服,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7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治疗时间段临床痊愈的例数... 目的:观察维C银翘片联合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维C银翘片和银黄含片口服,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7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治疗时间段临床痊愈的例数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规定的7d周期内,治疗组临床痊愈的病例集中在3~4d;对照组临床痊愈的病例集中在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失眠。结论:维C银翘片联合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咽炎/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维C银翘片 @银黄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菌清除、APACHE Ⅱ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蔡耿秋 陈伟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菌清除、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鲍...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菌清除、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记录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 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75. 56%(3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 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CRP及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为(15. 35±2. 10)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 78±3. 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6. 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 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确切,利于有效清除细菌,减轻或消除患者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 中药 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 细菌清除 APACHE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氯吡格雷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坚 黄佰宏 +2 位作者 朱勇冬 陈韵 郭杼桐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Fugl-Meyer(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Fugl-Meyer(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及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NC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Vd、Vm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P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梗死 NCSE评分 脑血流动力学 FUGL-MEYE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坚 蔡耿秋 黄佰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866-867,共2页
目的:观察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调督和胃针法治疗,试验组予以隔姜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 目的:观察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调督和胃针法治疗,试验组予以隔姜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D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调督和胃针法针刺 隔姜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坚 蔡耿秋 黄佰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LS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整脊手...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LS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DLS患者,可降低VAS评分,改善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整脊手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结合针刺对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雁飞 王少儿 《光明中医》 2020年第15期2339-2342,共4页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加减结合针刺对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0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加减结合针刺对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0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及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睡眠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较低,且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治疗前较低,且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治疗后2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治疗前较低,且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上肢、下肢、手腕和手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结合针灸可显著改善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痰热腑实型 黄连温胆汤 中医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耿秋 陈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8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6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1例加用苍龟探穴刺法治疗,研究组32例加用苍龟探穴刺法联合黄芪九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6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1例加用苍龟探穴刺法治疗,研究组32例加用苍龟探穴刺法联合黄芪九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较好,能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偏瘫 中西医结合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燕彬 林冬莉 周专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7期1241-124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行针刺治疗,B组行电刺激治疗,C组行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性功能积分、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C组盆底肌力明...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行针刺治疗,B组行电刺激治疗,C组行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性功能积分、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C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A组、B组(P<0.05),性功能积分高于A组、B组(P<0.05),性生活质量优于A组、B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性功能障碍女性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性功能障碍 针刺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三针配合中药熏足对剖宫产产妇肠胃功能的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燕彬 林冬莉 黄佰宏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第3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胃三针配合中药熏足对剖宫产产妇肠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与中药熏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胃三针配合中药熏足对剖宫产产妇肠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与中药熏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治疗,对两组产妇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胃肠功能恢复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胃三针联合中药熏足的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肠胃功能 胃三针 中药熏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伴胃食道反流疗效观察
14
作者 陈坚 《四川中医》 2015年第5期159-160,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伴胃食道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之间来我院进行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伴胃食道反流治疗的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7.5±1.4)岁...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伴胃食道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之间来我院进行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伴胃食道反流治疗的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7.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照组进行脑梗死及胃食道反流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脑梗死后运动能力评分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胃食道反流疗效比较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及伴有胃食道反流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梗死 运动障碍 胃食道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氏“通元针法”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冬莉 华雅 +1 位作者 徐展琼 郑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麻痹性肠梗阻是卒中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肠结"范畴。"通元针法"为赖新生教授所创,包括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两大法则,其以人体元气为调治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阴阳的重要环节,从而达到安脏腑、调气机、阴... 麻痹性肠梗阻是卒中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肠结"范畴。"通元针法"为赖新生教授所创,包括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两大法则,其以人体元气为调治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阴阳的重要环节,从而达到安脏腑、调气机、阴平阳秘的效果。附子理中汤为《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由炮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是补肾温阳、益气健脾的要方。本文介绍1例采用赖氏"通元针法"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总结临床取穴、用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元针法 附子理中汤 麻痹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佰宏 陈坚 蔡耿秋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5期110-111,共2页
目的:对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近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的电针治疗,给... 目的:对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近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的电针治疗,给予观察组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果: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可采用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它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隔药灸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线点灸“阴三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冬莉 黄燕彬 +3 位作者 李蔓明 吴丹芸 黄佰宏 周专丽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阴三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产后SUI患者分为联合组(药线灸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训练组(盆底肌功能锻炼)、药物组(口服度洛西汀联合盆底肌...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阴三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产后SUI患者分为联合组(药线灸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训练组(盆底肌功能锻炼)、药物组(口服度洛西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收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包括盆底肌肌力、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前基本资料、观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ICIQ-SF、I-QOL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中、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ICIQ-SF、I-QOL评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联合组在治疗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ICIQ-SF、I-QOL评分皆显著优于训练组与药物组。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阴三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肌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和尿失禁对患者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壮医药线灸 阴三针 盆底肌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慢进针手法浅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燕彬 吴加利 +1 位作者 孙铄 袁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7-809,共3页
探讨缓慢进针手法获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原因。从缓慢进针的基础因素入手,进而分析缓慢进针时的手法要求、"正、压、捻、虚"四步要领、操作关键点以及意义所在。缓慢进针不仅利于在医患两神合一的过程中治神、调神、引气,而且可... 探讨缓慢进针手法获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原因。从缓慢进针的基础因素入手,进而分析缓慢进针时的手法要求、"正、压、捻、虚"四步要领、操作关键点以及意义所在。缓慢进针不仅利于在医患两神合一的过程中治神、调神、引气,而且可在天地人三部之间累积针感,加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针 行针手法 靳三针
原文传递
眼针疗法对腰椎病疼痛的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蔓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腰椎病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腰椎病患者为实验组,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6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腰椎病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腰椎病患者为实验组,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6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可有效缓解腰椎患者的疼痛症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疼痛 眼针疗法 镇痛效果 针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