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3D打印技术的人体监测用嵌入式应变传感器
1
作者 刘涛 于培师 +2 位作者 陶银 刘国涛 赵军华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提高嵌入式传感器与结构集成工艺的效率,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从传感器嵌入式设计到混合3D打印的方案,用于快速制造传感集成结构。课题组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和直书写(direct ink writing, DIW)相结合的混... 为提高嵌入式传感器与结构集成工艺的效率,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从传感器嵌入式设计到混合3D打印的方案,用于快速制造传感集成结构。课题组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和直书写(direct ink writing, DIW)相结合的混合3D打印技术打印嵌入式应变传感器;将试验中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打印的嵌入式应变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变吻合良好,从而证明了课题组提出的混合3D打印技术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混合3D打印技术为传感器与结构集成工艺提供了一种效率更高、成本较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3D打印技术 应变传感器 传感集成结构 有限元分析 结构集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前景的轻量级交通标志检测模型
2
作者 袁亚剑 毛力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3,共10页
交通标志检测在辅助驾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安全驾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在实际交通环境中,在黑夜或雨天产生的背景噪声会加大交通标志检测的难度。现有模型往往难以有效检出远处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此外,在设计交通标志检测模... 交通标志检测在辅助驾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安全驾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在实际交通环境中,在黑夜或雨天产生的背景噪声会加大交通标志检测的难度。现有模型往往难以有效检出远处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此外,在设计交通标志检测模型时应当考虑到实际部署对模型体积的要求。为此,在YOLOv8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增强前景的轻量级交通标志目标检测模型。首先,设计了1个轻量级的PC2f模块替换掉原本Backbone中的部分C2f模块,该模块降低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在保留更多浅层信息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梯度流信息,同时实现了模型轻量化和提升检测性能;其次,设计了前景增强模块(FEM)并将其引入Neck位置,该模块能够有效放大前景信息并减弱背景噪声;最后,增加了一层小目标检测层,用于在高分辨率的图像上提取浅层特征,加强模型对小目标交通标志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在数据集CCTSDB 2021和GTSDB上的mAP_(50)分别达到了82.5%和95.3%,相较于原模型分别提升了3.6和1百分点,并且模型权重大小减小了0.22×10^(6)。这些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检测 轻量化网络 前景增强模块 小目标检测 黑夜场景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在粗糙纳米孔中吸附和输运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佳乐 马妮萍 +2 位作者 国建华 赵军华 魏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 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模型中的吸附量更大.注气驱替时,粗糙模型中二氧化碳的突破时间和甲烷的采收率,相比光滑壁面模型明显增加.这是由于粗糙结构模型的页岩壁面表面积更大,在低压下气体吸附能力更强.矩形粗糙结构页岩模型的选择吸附性强于三角粗糙结构模型和光滑模型.研究阐明了甲烷吸附和驱替的微观机理,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粗糙纳米孔 吸附 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Spiro-MeOTAD异质结自驱动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特邀)
4
作者 李朋凡 黄雨欣 +4 位作者 俞学伟 冯仕亮 姜岩峰 闫大为 于平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7,共10页
ZnO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宽带隙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器但响应速度较慢,采用Zn(TFSI)2和CNT∶TiO_(2)作为混合掺杂剂来代替Li-TFSI,以提高Spiro-MeOTAD的稳定性及光电性能,采用旋涂法制备了ZnO/Spiro-MeOTAD异质结构筑光电探测器... ZnO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宽带隙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器但响应速度较慢,采用Zn(TFSI)2和CNT∶TiO_(2)作为混合掺杂剂来代替Li-TFSI,以提高Spiro-MeOTAD的稳定性及光电性能,采用旋涂法制备了ZnO/Spiro-MeOTAD异质结构筑光电探测器。ZnO/Spiro-MeOTAD光电探测器在250~6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自驱动特性。在0 V条件下,ZnO/Spiro-MeOTAD器件在368 nm的入射光照射下具有最高的光电性能,响应度为27.34 mA W^(-1),比探测率为3.62×10^(11)Jones,开关比为2029,上升/下降时间分别为0.71 s/0.55 s,相较于ZnO的光电性能(响应度为17.74 mA·W^(-1),比探测率为5.11×10^(10)Jones,开关比为63.6,上升/下降时间为11.76 s/1.49 s)分别提升提高了1.5倍、7倍、32倍。ZnO/Spiro-MeOTAD器件在550 nm处仍具有明显响应,响应度和比探测率分别为2.48 mA·W^(-1)和3.32×10^(10)Jones,对比ZnO器件提高了248倍和940倍。不同放置时间(1个月)和预处理温度(0~140℃)下光电流的变化,验证了Spiro-MeOTAD加入构筑p-n异质结,不仅可以显著提升ZnO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开关比和响应速度,同时使得探测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应用于较高温度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异质结 旋涂法 ZNO Spiro-MeOTAD 自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轴DIW打印共形传感器的曲面应变监测
5
作者 姚钦 于培师 +1 位作者 石岩 周家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0,25,共7页
曲面共形传感器在三维组件的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十分重要。然而,传统转移印刷工艺很难保证传感器部署位置与取向的精度;因此,结合了五轴运动平台与直书写(Direct Ink Writing,DIW)工艺,直接在非展开曲面表面制备共形传感器阵列。首先,设... 曲面共形传感器在三维组件的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十分重要。然而,传统转移印刷工艺很难保证传感器部署位置与取向的精度;因此,结合了五轴运动平台与直书写(Direct Ink Writing,DIW)工艺,直接在非展开曲面表面制备共形传感器阵列。首先,设计传感器打印流程并编写了运动控制算法。其次,在无人机桨叶表面打印了具有多层结构的传感器阵列来监测应变,并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监测数据与模拟数据在趋势上十分吻合,数值误差小于15%,证明该传感器能够监测零件表面的应变。最后,在曲率更大的螺旋桨表面上打印了传感器阵列,表明该方案具有高适应性及广泛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成型 直书写 曲面共形轨迹 传感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瓶颈孪生自编码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6
作者 马路遥 罗晓清 张战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中存在信息提取和特征解耦不充分、可解释性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分提取并融合源图像有效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瓶颈孪生自编码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DIBF:Double Information Bottleneck Fusion...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中存在信息提取和特征解耦不充分、可解释性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分提取并融合源图像有效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瓶颈孪生自编码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DIBF:Double Information Bottleneck Fusion)。该方法通过在孪生分支上构建信息瓶颈模块实现互补特征与冗余特征的解耦,进而将互补信息的表达过程对应于信息瓶颈前半部分的特征拟合过程,将冗余特征的压缩过程对应于信息瓶颈后半部分的特征压缩过程,巧妙地将图像融合中信息提取与融合表述为信息瓶颈权衡问题,通过寻找信息最优表达来实现融合。在信息瓶颈模块中,网络通过训练得到特征的信息权重图,并依据信息权重图,使用均值特征对冗余特征进行压缩,同时通过损失函数促进互补信息的表达,压缩与表达两部分权衡优化同步进行,冗余信息和互补信息也在此过程中得到解耦。在融合阶段,将信息权重图应用在融合规则中,提高了融合图像的信息丰富性。通过在标准图像TNO数据集上进行主客观实验,与传统和近来融合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有效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在视觉感知和定量指标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瓶颈 孪生自编码 解耦表征 红外与可见光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训练引导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7
作者 于培师 董淑宏 +2 位作者 吴宏荣 袁方洋 赵军华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037-1044,共8页
大学生创新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课外引导式学习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基于创新训练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以力学探索研究为牵引的创新训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 大学生创新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课外引导式学习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基于创新训练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以力学探索研究为牵引的创新训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培养阶段,针对在课程学习和大创训练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设置以力学创新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设计课题,帮助学生接受初步的科研尝试;在此基础上,发掘并引导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力学研究组继续深造,并精心指导其完成系统的力学科研训练,帮助其规划从事力学研究的职业生涯,为力学科学、工程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训练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前景注意力的轻量级交通标志检测网络 被引量:5
8
作者 俞林森 陈志国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1,共11页
针对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在交通标志检测上容易出现错检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前景注意力的轻量级交通标志检测网络YOLOT。首先引入SiLU激活函数,提升模型检测的准确率;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鬼影模块的轻量级骨干网络,有效提取目标物特征... 针对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在交通标志检测上容易出现错检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前景注意力的轻量级交通标志检测网络YOLOT。首先引入SiLU激活函数,提升模型检测的准确率;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鬼影模块的轻量级骨干网络,有效提取目标物特征;接着引入前景注意力感知模块,抑制背景噪声;然后改进路径聚合网络,加入残差结构,充分学习底层特征信息;最后使用VariFocalLoss和GIoU,分别计算目标的分类损失和目标间的相似度,使目标的分类和定位更加准确。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精度优于目前最先进方法,在CCTSDB数据集上进行消融实验,最终精度达到98.50%,与基线模型相比,准确率提升1.32%,同时模型仅4.7 MB,实时检测帧率达到44 F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检测 激活函数 前景注意力 特征融合 VariFocalLoss G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线加载结构的薄膜铌酸锂波导模式转换器
9
作者 张程 徐银 +2 位作者 董越 张博 倪屹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21,共9页
模式转换器能够完成波导基模到高阶模的转换,是片上多模光传输、模分复用传输的重要器件。文章基于薄膜铌酸锂(TFLN)波导,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线加载结构设计的模式转换器,转换结构主要包括沿光传输方向以锥形方式排布的硅纳米线光栅及... 模式转换器能够完成波导基模到高阶模的转换,是片上多模光传输、模分复用传输的重要器件。文章基于薄膜铌酸锂(TFLN)波导,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线加载结构设计的模式转换器,转换结构主要包括沿光传输方向以锥形方式排布的硅纳米线光栅及利用相变材料构建的矩形纳米线,两者分别位于TFLN光波导顶部的两侧。基于上述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优化分析,在中心波长为1.55μm,转换长度仅为6μm的情况下,实现了输入TE_(0)模到输出TE_(1)模的高效转换(模式转换效率97.6%,串扰-19.7dB,插入损耗0.31dB);进一步对转换结构进行横向扩展,实现了输入TE_(0)模到输出TE_(2)、TE_(3)以及TE_(4)模的高效转换,若继续扩展,可获得其它高阶模。本器件及设计方法有望在TFLN光波导多模光传输方向发挥优势,推动TFLN光子集成器件及回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集成光器件 光波导 铌酸锂 微光学器件
原文传递
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的全印刷柔性传感手套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帅 徐一博 +4 位作者 王海军 张宝兵 南思琪 张欣 张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6-885,共10页
设计并开发了一个Android系统下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OT)的全印刷柔性传感手套系统,可实现微弱应变信号的捕捉,经控制电路接收传感器信号并通过蓝牙模块近场传输,在移动端接收数据进行同步模型仿真,通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等多... 设计并开发了一个Android系统下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OT)的全印刷柔性传感手套系统,可实现微弱应变信号的捕捉,经控制电路接收传感器信号并通过蓝牙模块近场传输,在移动端接收数据进行同步模型仿真,通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等多特征分类算法识别不同的手势,用于监测人体手部的手指弯曲运动。用于信号捕捉的柔性传感器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碳纳米管(CNT)导电复合材料采用丝网印刷在聚酯纤维布料及丁腈橡胶手套等衬底上经过多层套印而成,将低成本、可丢弃的消耗品与可重复使用的硬件设备相结合,形成集成度高的混合电路系统。该系统在手部活动障碍人群的医疗复健监测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一次性传感手套具有清洁、卫生并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等特点,为居家护理和监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丝网印刷 可穿戴电子 ANDROID系统 功能训练(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edRNN的蓝藻时空序列预测实验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晓清 王培睿 +1 位作者 张战成 吴小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8,共9页
该文采用Pred RNN技术设计了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综合实验方案,可为湖泊蓝藻治理提供有效参考。实验利用Python语言,在Pred RNN算法基础上,构建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系统。整个实验方案包括蓝藻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像数据预处理、蓝藻数据... 该文采用Pred RNN技术设计了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综合实验方案,可为湖泊蓝藻治理提供有效参考。实验利用Python语言,在Pred RNN算法基础上,构建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系统。整个实验方案包括蓝藻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像数据预处理、蓝藻数据集划分、时空序列预测模型训练、预测模型测试与彩色化显示5个模块,并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了PredRNN算法用于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Python编程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理论至实践的延伸,强化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促进计算机视觉课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时空序列预测 蓝藻预测实验 PredRNN 案例驱动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基于PVP的有机双稳态存储器的电性能
12
作者 陆杨 朱睿 +3 位作者 江紫玲 吴国良 张奥 张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3-1200,共8页
在未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应用中,有机双稳态存储器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仍缺少对提升存储器性能的简单方法的探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聚(4-乙烯基苯酚)(PVP)的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存储器,发现结构为氧化铟锡(ITO)/聚(3-己基噻吩)(P3HT)(二氯... 在未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应用中,有机双稳态存储器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仍缺少对提升存储器性能的简单方法的探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聚(4-乙烯基苯酚)(PVP)的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存储器,发现结构为氧化铟锡(ITO)/聚(3-己基噻吩)(P3HT)(二氯苯(DCB))/PVP/Cu的存储器写入电压最低。使用全溶液方法在柔性基底上制备此结构的存储器,并测试了其电性能。结果表明,写入电压为1.0 V,开关(ON/OFF)比为1×10^(5),保留时间达到2×10^(4)s。同时,通过分析其开关机理解释了结构和材料影响存储器性能的原理,加入修饰层P3HT和将金属电极由Al改为Cu,均可使介电层和电极之间的能级更匹配,从而降低载流子运输需克服的势垒;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仪验证了将P3HT的溶剂氯苯换为二氯苯,可增强P3HT分子的有序形态和结晶度,从而提高电荷传输能力以降低存储器写入电压。这将从设计材料和优化结构方面为提高有机存储器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双稳态存储器 柔性材料 聚(3-己基噻吩)(P3HT)溶剂效应 氧化铟锡(ITO) 全溶液方法 三明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铌酸锂薄膜的高耦合效率、大带宽光栅耦合器(特邀)
13
作者 倪屹 林禹 +1 位作者 徐银 费耶灯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铌酸锂平台的大带宽二维光栅耦合器,通过引入光电材料制成的铌酸锂晶体作为平台,采用硅三角形结构,以有效介质理论为基础沿着光传播的方向改变每个三角形的横向宽度,并在硅光栅耦合器与底部铌酸锂薄膜(LNTF)波导之间引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铌酸锂平台的大带宽二维光栅耦合器,通过引入光电材料制成的铌酸锂晶体作为平台,采用硅三角形结构,以有效介质理论为基础沿着光传播的方向改变每个三角形的横向宽度,并在硅光栅耦合器与底部铌酸锂薄膜(LNTF)波导之间引入了低折射率氧化物缓冲层,在波长1550 nm处获得一个具有60.8%耦合效率以及102 nm的1 dB大带宽的垂直光栅耦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材料 光栅耦合器 铌酸锂晶体 波导
原文传递
基于V形硅的薄膜铌酸锂波导模式转换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程 徐银 +2 位作者 董越 张博 倪屹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3-450,共8页
模式转换器承担着波导基模到高阶模的转换任务,是片上多模光传输、模分复用传输的重要器件。基于薄膜铌酸锂平台,提出一种利用V形硅阵列的薄膜铌酸锂波导模式转换器,转换结构主要包括沿光传输方向排布的V形硅阵列,位于薄膜铌酸锂波导顶... 模式转换器承担着波导基模到高阶模的转换任务,是片上多模光传输、模分复用传输的重要器件。基于薄膜铌酸锂平台,提出一种利用V形硅阵列的薄膜铌酸锂波导模式转换器,转换结构主要包括沿光传输方向排布的V形硅阵列,位于薄膜铌酸锂波导顶部。基于上述结构进行详细的设计与优化分析,在中心波长为1550 nm、转换长度仅为11μm的情况下,实现了输入TE_(0)模到输出TE_(1)模的高效转换。模式转换效率为96.8%,串扰为-28.6 dB,插入损耗为0.78 dB。进一步对转换结构进行横向扩展,实现了输入TE0模到输出TE_(2)模的高效转换。模式转换效率为91.3%,串扰为-14.3 dB,插入损耗为1 dB。若继续扩展,可获得其他高阶模。本器件及设计方法有望在薄膜铌酸锂波导多模光传输方向发挥优势,推动薄膜铌酸锂光子集成器件及回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集成光器件 光波导 铌酸锂 微光学器件
原文传递
基于嵌入填充层的薄膜铌酸锂-氮化硅电光调制器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祥国 徐银 +2 位作者 董越 张博 倪屹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0-149,共10页
提出一种异质集成型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由底部氮化硅波导、中间BCB黏合层、顶部铌酸锂薄膜构成调制区波导结构,调制电极位于铌酸锂薄膜的上部且二者之间填充了低折射率的SiO2,以利于实现折射率匹配并降低光损耗、微波损耗。进一步利... 提出一种异质集成型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由底部氮化硅波导、中间BCB黏合层、顶部铌酸锂薄膜构成调制区波导结构,调制电极位于铌酸锂薄膜的上部且二者之间填充了低折射率的SiO2,以利于实现折射率匹配并降低光损耗、微波损耗。进一步利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结构,设计了相应的电光调制器,并提出一种倒台阶型薄膜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输入、输出波导与调制区波导的高效耦合。对该电光调制器进行行波高速匹配设计,所得器件的半波电压长度积为1.77 V·cm,3 dB调制带宽为140 GHz,且调制区长度仅为5 mm。所提器件结构有望在大带宽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设计中发挥优势,助力薄膜铌酸锂光子集成器件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集成光器件 调制器 铌酸锂 集成光学材料
原文传递
基于互信息特征分离表达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慧 罗晓清 张战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8-99,共12页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对源图像特征分离不充分、可解释性低且融合规则难以准确设计等问题,提出基于互信息特征分离表达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有效分离特征的同时保留源图像的典型信息。首先,采用互信息约束的编码...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对源图像特征分离不充分、可解释性低且融合规则难以准确设计等问题,提出基于互信息特征分离表达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有效分离特征的同时保留源图像的典型信息。首先,采用互信息约束的编码网络提取特征,最大化源图像与特征间互信息来保留源图像的特征表示,同时通过最小化私有和公有特征的互信息来达到分离表达的目的;其次,特征融合阶段设计了层级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来有效融合不同层级的特征信息,减小语义差距并调整感受野,增强网络对特征的学习能力;此外,损失函数采用软加权强度损失来平衡红外与可见光特征分布;最后,对比实验的主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重要信息,具有良好的视觉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互信息 分离表达 层级特征自适应融合 软加权强度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